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可以从理论上认识,也可以从历史上认识。从历史上认识,最重要的是弄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改革开放事业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只要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考察改革开放前后两个29年的历史,就会清楚地看到,前者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后者是开创并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前者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做基础,就没有后者的飞速发展;后者是前者的继承、扬弃和完善,没有后者的改革开放,前者也难以为继。前后两个29年虽然有很大区别,但都内在地统一于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之下。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评价斯大林与邓小平评价毛泽东,是共和国历史上两件十分重要的大事,对共和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和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前者开始了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里程,后者则为邓小平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扫清了障碍,并最终找到了这样一条道路;前者避免了中国走上修正主义道路,后者则保证了中国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使中国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一、对伟人的评价,绝非仅涉及伟人个人,而是事关一个国家、甚至国际的大事  斯大林与毛泽东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人物。对他们…  相似文献   

3.
薛明 《清史研究》2012,(2):43-54
清在入关前后,虽曾尝试以朝鲜为中介将日本纳入其宗藩体系,但遭后者拒绝后,并未重演元代武力征伐之故事。此后直至近代,清只同日本保持在长崎一地的民间贸易关系,后者则始终游离于前者建立的东亚宗藩体系之外。清在入关前主要借助朝鲜提供的各种日本情报而形成的对日认识,及在此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以实用主义对待日本的态度,可以说是导致上述历史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蜀汉后主刘禅(207-271年),自东汉末以来一直被视为“扶不起的阿斗”——某种弱智或低能儿的象征,这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旷古奇冤之一。其实,刘备和刘禅可以说都是中国历史上最工于心计的帝王。前者靠他的人格和谋略使其亲手创建的蜀汉帝国在夹缝中生存了四十多年;而后者则靠其雅量与智慧使自己在外部条件非常不利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地度过一生。  相似文献   

5.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现代化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逻辑演进;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社会同时经历了资本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变迁。这两条线索在实践中的相互生成,展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经纬,构成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主体图像和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6.
《山茶》2009,(11):4-4
语言的起源遥不可考,而文字的历史则要晚得多。前者伴随了人类的大部分历程,依常理推测,长度应以数万年计;而后者的出现不过是六千年前的事。  相似文献   

7.
近代西北地区回民起义前后的人口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 1 9世纪中后期 ,西北地区回民起义前后的人口变迁轨迹及其影响。这段历史印证了人口再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相互适应 ,人类社会才能协调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人口学的基本原理。从这一理论高度探讨近代西北的人口问题 ,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人口问题的全貌 ,有助于对现代人口问题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年以来,中国历史时期疆域与政区变迁研究的标志性成果有两项:一是《中国历史地图集》,二是《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二者在研究缘起、研究旨趣、运作方式及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上都有所不同。总体上,前者体现了政区地理的"通代研究",后者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断代政区地理研究";前者代表了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向近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转型,而后者似显示出历史疆域政区研究向历史学的回归。此外,70年来的疆域政区研究在旧史料的整理和新出史料的解析和运用、新的研究视野和GIS科技手段的使用、历史政治地理学理论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留学史的研究起步于本世纪20年代,曾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是30年代前后;一是最近的十几年。如果说前者是奠基期,那么后者则为扩展期。前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限于教育史的范围,只是就留学生论留学生,很少从中外社会文化背景中去探讨留学运动的起源、发展和社会作用,也缺乏对留学生群体和个体的深  相似文献   

10.
自“五四”以来,每当论者就中西文化特征作比较时,常见列出若干个对照项目,展示其异质或异趣特性。诸如:前者主静,后者主动;前者强调和谐统一,后者强调竞争与分离;前者重义,后者重利;前者重农抑商,后者重工重商,前者重人治,后者重法治;前者尚专制,后者尚民主;前者以家族为本位,后者以个人为本位……等。直观地看,这类比较似乎颇有道理,但如认真校诸于史实,就难以令人信服。如说中国传统文化“主静”,虽也可以举出一些依据,但人们也可从《易经》和《论语》等等典籍和众多史书中列举出一大批实例来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恰恰是主动而非主静的;而且,不少西方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2 0世纪中国史学最显著的进步是历史观的进步中国史学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史学上的历史观点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 1 9世纪末至 2 0世纪初 ,这种历史观点的发展、进步发生了两次重大变革。一次是西方近代进化论的传入 ,改变了中国人对于历史的看法 ;另一次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入 ,在更加深刻的意义上改变了中国人对于历史的看法。关于前者 ,梁启超、顾颉刚都有论述 ① ;关于后者 ,李大钊、郭沫若、翦伯赞等也各有阐说② 。由于进化论和唯物史观的引入 ,尤其是唯物史观的引入 ,不仅加快了中国史学发展的步伐 ,而且推动了中国史学的…  相似文献   

12.
<正>在历史研究中,存在着如何避免两种有违科学精神的倾向问题,一种倾向是只重视宏观历史和大事叙述,仅仅停留在历史概念的推演而不肯深入研究历史细节;另一种倾向则是完全忽视甚至否定历史观和对整体历史的把握,只注重历史细节和个案研究,并以此为标榜来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前者失之疏阔和空谈,很  相似文献   

13.
试析大正政变的历史地位硕士研究生王健在近代日本政党发展史上,有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政友会的成立和大正政变。前者是藩阀官僚与政党由斗争走向有条件的合作的体制,标志着所谓“1900年体制”的成立;而后者则打破了藩阀官僚与政党的合作,标志着1900...  相似文献   

14.
杨念群著《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 :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 (三联书店 ,1997年 ,以下简称“杨著”) ,采用区域研究取向 ,将广东、湖湘、江浙三地的学人或知识分子 ,视做三个具有独立形态的知识群体 ,审视在中国近现代化的过程中 ,不同地域的知识分子所发挥的不同作用。这部著作可以说是两种学术传统交汇的结果。作者的问题意识源于由来已久的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传统 ,而他采取的方法则是近年方兴未艾的区域研究取向。作者欲以后者的方法 ,达致对前者的超越。用作者的话说 ,就是 ,思想史的传统设定了一个“知识形构序列” ,而这个“…  相似文献   

15.
吴雁南、冯祖贻、苏中立、郭汉民教授主编的《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不久前已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家"八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项目"中国近代社会思潮"课题的最终成果。全书分4卷,216万字。第一卷阐述晚清社会思潮(1840-1911);第二卷阐述民国前期社会思潮(191-1919);第三卷阐述民国中期社会思潮(192-1936);第四卷阐述民国后期社会思潮(1937-1949)。该书对百余年间的各种社会思潮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在广阔的视野上探索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发展轨迹,从思潮的角度揭示了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势,是…  相似文献   

16.
论中法战争以前厘金与子口税的消长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厘金、子口两种内地税,同产生于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这一过程中,它们与生俱来便互相对立:前者的对象主要是针对华商,而后者则是许予洋商的特权;前者苛繁,后者轻简;前者漫无规章,后者整齐划一。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两者又不断冲突、此消彼长。从前人们常笼统地目此二者为内地民族工业发展的严重阻碍,当然正确,但若具体分析,其阻碍作用并不均等,此大彼小因时而异,总的说来,当此二者在相互发生冲突、相互竞争时,都曾或多或少地削弱了各自对民族工业的这一“阻碍”功能,本文拟在题目所限定的时间范围内,将厘金、子口税二者关系的发展变化分三个时期来加以考察。一19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  相似文献   

17.
张士闪  张佳 《民俗研究》2009,(4):148-169
乡村信仰活动之中有“常”与“非常”之别:以家庭为单元而进行的村落内部的信仰活动,是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村落为单元、以村际互动为特征的跨村落庙会活动,营造出一种有别于社会常态的特殊文化情境,是民间信仰活动的“非常状态”。前者是后者的日常积累,后者是前者的凝聚与强化。本文以山东省淄博市洼子村民间信仰为个案,试图在广泛的意义上探讨民间信仰“常”与“非常”两种状态之间的相互关联与转换机制,以及对于当代乡土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略论张謇的政治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诚然是公认的中国近代一位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但众所周知,他同时也是近代一位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张春的主要事业是办实业和兴教育,然而他却非常强调处理好政治、教育、实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所谓“政虚而业实,政因而业果,学兼虚实为用,而通因果为权”①。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前后,以张春为代表的江浙资产阶级立宪派十分活跃,对晚清政局的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张着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就是求祖国之富强。在他看来,欲达富强之目的,处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之中,唯有对外力御强敌,对内改良政治,振兴经济,发展教育。如此,民族才有希…  相似文献   

19.
中外矛盾与国内政争:北伐前后章太炎的“反赤”活动与言论罗志田中外史家过去对近代中国史的研究,无形中似乎都受到近代西方“优胜劣败”这一进化史观的影响(或许也包括中国传统的“胜者王侯败者贼”观念的潜在影响),比较注意研究历史发展中取得胜利的一方(或是接近...  相似文献   

20.
白云扬 《沧桑》2014,(1):50-51,73
台湾的海洋地理环境使台湾的防守问题成为近代中国的重大国防难题。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姚莹成功地保卫了台湾。通过研究,发现了姚莹保台思想的主要内容:重视“人和”;强调主次结合的全面防御;重视制海权;主张“闵台一体。澎湖尤重”的联合防御。以此尝试探索近代台湾防务的发展之路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