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曹、孙、刘三家争夺天下的政治局面 ,诸葛亮为何最终选择了刘备 ,这需要对他的从政心理作深层次的剖析。诸葛亮投奔刘备是根据自身条件作出的最明智的抉择。他看中的是刘备在军事和人力资源上的弱势 ,而不是为了拥刘反曹、中兴汉室。由于关羽成了诸葛亮丞相之路上的最大障碍 ,故其不惜假吴军之手翦除之。诸葛亮又运用权术分割了法正的部分权力。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 ,诸葛亮终于登上了丞相的宝座。  相似文献   

2.
独特的东汉末世为诸葛亮思想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诸葛亮的政治思想以儒家思想的"仁"为目的,以法家思想为其手段,而其目的与效果并未完全的一致,他军事、经济、文化和民族思想则服务于其政治。因此,深入分析诸葛亮的政治特点,有助于深刻理解诸葛亮的其他方面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3.
吕方 《文史天地》2014,(8):67-70
正公元227年,诸葛亮向蜀汉后主上书,慷慨誓师北伐曹魏,千古奇文《出师表》令我们感动至今。然而,在北伐中他的战术却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与气壮如山的誓师陈词形成巨大反差。陈寿评价诸葛亮在北伐中的表现:"奇谋为短。"那么,果真是由于诸葛亮的战略战术失误主导了北伐的进程与结局,还是战争背后另有玄机呢?一、诸葛亮北伐战术受制于  相似文献   

4.
<正>一、诸葛亮的人才观概述诸葛亮一直是治理蜀汉的主要人物,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历代的人臣。没有他的蜀汉是不可想象的。诸葛亮用人佳则蜀汉强,诸葛亮用人误则蜀汉衰。诸葛亮的识人、选人、用人,自成体系,他有自己独特的人才观。诸葛亮用人,其出发点是为维护大汉的统治。具体到当时就是"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北定中  相似文献   

5.
昔日,诸葛亮隆中一对,使得玄德公慨然叹日“吾得孔明,犹鱼之得水也”。随后火烧博望坡,联吴抗曹魏,诡辩保荆州,为颠沛流离的刘备集团积蓄了雄厚的实力。然而在此之后诸葛亮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西进巴蜀,庞统为谋,出兵汉中,法正在侧,而诸葛亮也只能在刘备贸然伐吴的意气用事面前无奈的感慨“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足可见诸葛亮已然失去了刘备昔日的言听计从。虽有丞相之名,可未开府治事,这一切昭示着君臣间蜜月期的终结,折射到政治上就是对诸葛亮权力的极大限制,永安托孤,便可略见一二。  相似文献   

6.
从政前的诸葛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诸葛亮的家世与荆州学派的师承关系、从政前的狂傲性格和名士习尚以及广泛的名士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探讨,揭示出诸葛亮从名士转变为一个优秀政治家过程中的艰苦努力,对诸葛亮精神的内涵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湖北襄樊、四川成都和陕西汉中,是三国时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中年、晚年三个时期活动的主要地区。为了加强对诸葛亮与三国历史,文物的研究。推动文物工作,三地有关文物单位决定,联合召开“诸葛亮研究会”。1983年10月,在成都武侯祠召开了首届“诸葛亮研究会”。1984年10月,又在汉中召开了第二届“诸葛亮研究会”。关于第三届研究会,将于1985年10月,在湖北襄樊举行。出席汉中“诸葛亮研究会”的代表除发起地区川、陕、鄂三省的外,还有来自山东、甘肃、河北等地的代表,共113人。大会收到论文近四十篇。代表们在为期五天的  相似文献   

8.
廖文杰 《旅游纵览》2008,(12):20-21
<正>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是南宋末年诸葛亮二十世孙诸葛大师公迁居此地后,为纪念先祖诸葛亮而按九宫八卦阵图式精心设计构建的。诸葛村全村5000多人,聚居着诸葛亮后裔第四十三至五十五代共4000多人,完完全全的一家人呐。  相似文献   

9.
袁培德 《旅游》2005,(3):68-72
诸葛村,古称"高隆",是诸葛亮一支后裔聚集的血缘村落。据《高隆诸葛氏宗谱》记载,村中的诸葛氏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为始祖。元代中叶到高隆定居的是诸葛亮第27代裔孙诸葛大狮。这座以九宫八卦构思布局的村庄是诸葛大狮亲自设计的。全村目前有5000多人口,其中近3000人为诸葛亮嫡传后裔,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集中聚居地。  相似文献   

10.
马植傑在“诸葛亮论”中,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活动作了比较详细的叙述,也提出了应该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人物的意见。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有关诸葛亮的史料是做过不少蒐集思考的工作的,文章里也有不少确当的论述。这篇文章的主要缺点,在于还没有对于诸葛亮这一人物作出符合于历史的评价,对于有关诸葛亮的历史活动的叙述也有着不少错误,笔者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以及有关诸葛亮的历史还了解得很不够,现在提出一些问题,以求对于这一问题有深入一步的理解。究竟应该如何评价诸葛亮呢?“诸葛亮论”的“结语”一节中说:“总之,诸葛亮在封建社会里,应当是属于被肯定的人物,但是我们对于他,不能估计过高,他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限的”。“人们对于诸葛亮的才能,一向极为  相似文献   

11.
筹笔驿是地名,在四川广元,相传诸葛亮出兵伐魏时曾在这里驻军。历代诗家到访此地,写下无数诗篇,其中当以李商隐这首《筹笔驿》为翘楚。首联的“简书”指诸葛亮的一纸军令,“储胥”即军营的藩篱。开头两句在渲染诸葛亮军令之严以及军威之盛。  相似文献   

12.
《隆中对》新考王延武《隆中对》是蜀汉政权官方文件的翻版。刘备、诸葛亮初见时不具备《隆中对》所述谈话的事实基础,故《隆中对》为诸葛亮在荆州隆中答刘备问之说有三点失实之处:1、刘备、诸葛亮不能“交浅言深”。刘备所处之荆州,政治矛盾错综复杂,刘表对刘备并不...  相似文献   

13.
马谡是三国有争议的人物。刘备认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评价为“匡世奇才”。后马谡刚愎自用,街亭失守,使得一向倚重马谡的诸葛亮对其有所疑惑。在人们心目中,马谡几乎成了“言过其实”“纸上谈兵”的代名词。而真实的马谡,其实是一个难得的高级参谋和战略型人才。据史载:马谡自幼熟知兵法,才气过人。诸葛亮十分敬重他,行军打仗,二人常常促膝常谈,彻夜谋划。针对南人难以驯服的特点,马谡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攻心策略。这一策略被诸葛亮实施为“七擒孟获”,保证了南方边境的长治久安。针对蜀国“兵马…  相似文献   

14.
距湖北襄阳城西十三公里处的隆中,群山环抱,林木葱郁,风景秀丽。(图一,见封底)这里是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度过青年时代的地方,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策”都发生在这里。至今隆中还保留着很多诸葛亮留下的遗迹和后人修建的纪念建筑,如草庐遗址、三顾堂、小虹桥、梁父岩、抱膝石、卧龙深处、武侯祠等,这些遗迹和纪念建筑为我们展现了诸葛亮青年时代的生活情景。 诸葛亮出生于群雄割据、国家形势非常混乱的东汉末年,十三岁时为了躲避战乱和他的姐姐、弟弟一起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襄阳投靠荆  相似文献   

15.
诸葛连弩及其再发明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葛连弩系一千古之谜。2003年,李希勇向武侯祠博物馆捐赠了他研制的诸葛连弩,引起了罗开玉对这一问题的思考,通过反复研究,认为这可能就是当年诸葛亮研制的连弩,至少是同类型产品。中认为,在诸葛亮之前的连弩只是连结在一起和一击而发多矢的弩,诸葛亮发明了连续发射的弩,与以前的弩有质的区别与飞跃,是一种崭新的武器,是世界上最早的自动武器。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自己的德行和事功,受到当时和后世的普遍赞誉。在古代历史人物中,这是不多见的。诸葛亮一生作了两件大事:一是辅佐刘备父子建立和巩固蜀国;二是出师北伐以图消灭曹魏,统一全国。他完成了第一件事,却没能完成第二件事。于是人们在共仰诸葛亮的同时,也出现了微辞。特别针对他的军事才能,议论颇多。陈寿说他“治戎为长,  相似文献   

17.
正公元234年,53岁的诸葛亮(181-234)死在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蜀军不得不班师回朝。把诸葛亮厚葬之后,黄皓(三国时蜀国的宦官)就上书要求清查诸葛亮的家产。后主刘禅本是个耳软心活之人。听黄皓这样一说,心不由得动了一下,但他还是把诸葛亮写给他的《自表后主》拿出来让黄皓过目。里面详细罗列了诸葛亮的财产状况:"臣初奉先帝,资仰于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民间传说和通俗文艺中足智多谋、超群出众的人,物,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深得人民的敬仰和崇拜.因而在诸葛亮活动的主要地区,如四川、陕南、鄂西北、豫西南等地区,都保留有许多由诸葛亮而出现的地名,如诸葛庄、诸葛山、诸葛城、诸葛亮读书  相似文献   

19.
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综述李兴斌1994年10月6日至8日,全国第八次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在诸葛亮的故乡山东沂南召开。京津鲁豫川陕甘鄂渐等省市和澳大利亚的专家学者100多人与会。会议收到论文70余篇。与会代表本着求真、求实、求新的精神,发表了许多新的...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的“八阵图”,是诸葛亮在古代八阵基础上推演独创的阵法,夷陵之战,诸葛亮设下石兵八阵,吓退了东吴大将陆逊的十万精兵。今八阵图早已失传,后人注定只能凭想象猜测。不过,若能走进迄今发现的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集的血缘村落——浙江兰溪诸葛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