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者 《巴蜀史志》2013,(6):55-55
12月18日,四川何氏骨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在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举行,工作室建设单位和建设项目合作单位共40余名代表到会。启动仪式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推广基地领导,给四川何氏骨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及其成都工作站授牌:四川何氏骨科流派主要传承人拜师、颁证:四川何氏骨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2.
《巴蜀史志》2013,(1):38-3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121年)》《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近日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及其建设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参与四川仁甫何氏骨科技术研究中心申报的“四川何氏骨科流派传承工作室”榜上有名。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共64...  相似文献   

3.
汪毅 《巴蜀史志》2009,(5):31-31
何天佐先生(文职中将、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院长)的煌煌学术专著《何氏骨科学》上、下卷分别于1993年、1995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洋洋大观一百余万言。书中的数百幅临床、医案插图与灵动飞扬的文字珠联璧合,将何氏骨科学的特征与中华骨科医学的波澜壮阔、博大精深有机结合,别开生面了一部划时代的学科专著,堪称中华骨科医学的瑰宝。它的问世,好评如潮。因为这部颇具学术含金量的巨著不乏时代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石 《巴蜀史志》2005,(4):45-45
在解放军建军78周年光辉节日来临前夕,解放军总后勤部于2005年7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全军中医药工作会议”,由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上将颁奖,隆重表彰为部队医疗健康事业和医学科技、卫勤保障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全军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四川省著名中医骨科学派——何氏骨科的第五代嫡系传人、成都军区文职将军何天佐以及由他创建并担任院长的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均榜上有名。  相似文献   

5.
《巴蜀史志》2011,(4):59-59
四川省人民政府6月13日公布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省级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由成都军区八一骨科医院申报的“何天佐传统中医药正骨疗法”正式入选传统中医药项目名录。这是何氏骨科第五代嫡系传人何天佐(文职将军、大军区级)在古稀之年荣获的又一项殊荣。  相似文献   

6.
东莞何氏家族为元明之际岭南地区最为显赫的家族 ,何真则是元末明初直接影响广东政局的第一号人物。本文以《庐江郡何氏家记》为基本依据 ,对元明之际的何真及何氏家族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研究 ,对何真在元末时完成广东局部统一及明初时何真对广东政局的影响以及“蓝党案”对何氏家族的牵连等问题均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何之元的生前行迹,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史学观念及其《梁典》的史书结构与书法。据《梁典》佚文,既可推知该书始作于何氏任职北齐期间,定稿于归降陈朝之后,又可考见其大致的史料来源、编纂体例及何氏的著述旨趣。总体而论,《梁典》无论史料抑或史学,均乏善可称,从而例证了编年体史书在南朝时期日益衰微之事实。  相似文献   

8.
华东师范大学藏庐江何氏钞本《章实斋文史通义》与通行本《文史通义》存在较大的文本差异,其中尤以《感遇》篇为甚。何氏钞本《感遇》篇当是乾隆癸卯年的初稿,嘉业堂本《感遇》篇则是乾隆己酉的修改稿。《感遇》篇两种文本的差异,体现了章氏撰写过程中不断修改的历程,展现了他不同的学术倾向,实则是章学诚身世处境与学术思想变迁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自更新世末期开始,细石叶技术在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广泛流行,直至全新世早中期逐渐消退。而谈及这一时期的华南地区,受以大型砾石石器为主体的传统认识影响,细石叶技术的存在及其特征相对缺乏深入讨论和专题研究。相较于北方地区的细石叶技术,华南的细石叶技术存在一定的区域化特征,突出表现在原料强化利用策略和生产技术上的预制过程简化。关于其技术来源目前尚无定论,就已有材料显示,存在由青藏和华北地区进入四川、云南再向东南传播的可能,但具体传播路径有待后续研究。另外,华南细石叶遗存主要分布于山区,体现出细石叶技术在特定环境、资源与人口背景下产生的新的利用方式,可能指示生态位内人群对广谱性生业经济的适应。  相似文献   

10.
泉州仙公山     
《福建旅游》2005,(8):100-100
汕公山位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城北,南北朝时祀“何氏九仙”而名,总面积25平方公里。仙公山气势雄伟,风光旖旎,拥有众多的寺宇亭榭和文物古迹,以“灵、奇、秀、险”为特色。仙公山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文旅行业。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四川羌族文化为出发点,将虚拟现实技术赋能羌族文化数字化,使大众沉浸式感受羌族文化独特的人文内涵和艺术价值。旨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继而提高社会大众对羌族文化的关注度,助力当地文化旅游业发展与创新,同时为我国文化旅游资源数字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何令祚 《文史月刊》2014,(12):73-76
出山西省城太原市南行150公里,有一灵石县,县名源于一块从天而降的陨石,为隋文帝北巡途中所知,乃以石立县。从灵石县城沿汾河谷道驱车北行十余分钟就到了两渡村。古时汾河流经村之两侧,村民出行需摆渡两次,该村由此得名。后有何氏乡绅捐资建成一座石桥——秋晴桥,横越汾河,贯通两岸,村民才得以摆脱出行需两渡之苦。两渡是一个有4800口人的村落,两渡何氏自古以来就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相似文献   

13.
“何地”是福建省云霄县马铺乡一带何氏聚居地的总称。属云霄、平和两县及台湾等地何氏的大宗祖地。自明初何彦保携眷定居繁衍于枧脚至马铺一带,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何义是何地第九世人物,先是跟随“延平郡王”郑成功在江南反清抗暴,成为郑成功麾下的得力骁将,后又顺应时势,追随施琅将军征台建功,名列《平澎台诸将姓氏》随征都督第三位,是捍卫国家统一的忠臣。  相似文献   

14.
1981年 4月洛阳市文物队在龙门东山北麓发掘了唐定远将军安菩与其妻何氏的墓葬(编号 C7M27)①。安菩死于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先窆于京师长安龙首原,其夫人何氏死后,又于景龙三年(公元709年)由后人迁其遗骨干“洛州大葬”,即今之合葬墓。该墓由墓道、墓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中随葬器物十分丰富,其中尤以三彩器出土数量最多。这些三彩器大中小俱全,大者高达1.1米以上,小者仅有几厘米,分为人物、动物和生活用具三大类。其组合为文吏俑、天王俑、镇墓兽、牵马俑、马、牵驼俑、骆驼、男骑马乐俑、女…  相似文献   

15.
现代的“白毛女”罗昌秀,如今身体健康,子孙绕膝,家庭温馨祥和。可在五十多年前,罗昌秀白发披肩,衣不蔽体,食野果、饮山泉、伏荒岭、宿岩洞,人们只有在电影《白毛女》里才能见到的喜儿形象。连绵数十里的断头山,斜躺在四川宜宾县南缘。这里,丛林森森,瘴烟迷冉,虎狼结队。断头山东麓缓坡上,有一座农家院舍,名叫张湾头。1923年,罗昌秀(乳名癸珍)出生在这里。昌秀爸爸罗锡朋,妈妈何氏,哥哥昌宝,弟弟昌高。一家5口守着祖上留下的几块薄田瘦地度日。与罗昌秀家仅隔200米远近的鱼池湾,住着昌秀堂叔罗锡章、罗锡联兄弟。罗锡章…  相似文献   

16.
夏锡生 《江淮文史》2002,(1):126-130
在天长,提起何捷明、何仿、何孝充这三兄弟,人们都视之为本邑的光荣和骄傲。书市上有何氏三兄弟书店;图书馆单列有何氏三兄弟专柜;香港回归后,由于何仿的《好一朵莱莉花》唱遍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17.
曾宇  刘芳 《四川文物》2020,(2):114-118
2019年11月,"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冶金技术的起源与传播暨临邛冶铁实验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邛崃市召开。来自海内外的百余位学者,就中国西北与西南、中亚、东南亚地区冶金技术的起源与传播进行深入探讨,并在临邛汉代冶铁实验考古现场就汉代冶铁和炒钢的技术与工艺、考古遗迹与各个生产环节的对应关系、出土冶铸遗物的科技检测分析等问题展开讨论。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研讨会的召开不仅展示了亚洲大陆冶金考古的新发现和新成果,临邛冶铁实验考古也为今后冶金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犟  林孝先 《旅游纵览》2023,(17):18-23+27
本文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地质遗迹调查规范》和前人分类经验,对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对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第一,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主要分为两大类、5类、17小类,以碎屑岩地貌景观和构造地貌景观为主;第二,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内旅游资源属于省级资源层次,资源整体价值水平处于省级水平;第三,四川营山黑马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景观价值处于“较好”级别,方山、木化石、砂岩洞穴等地质遗迹资源典型开发利用条件为“中等”级别,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同时,该公园有上升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高朝英 《文物春秋》2012,(2):67-77,81
何绍基是清代书法大家,其片言只字,世人珍若拱璧。本文刊布了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所藏书札7通,并略作考释,兼涉何氏早年书法与晚年代笔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四川文物》(双月刊)是四川省文化厅主管,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文物》编辑部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四川文物》立足西南,面向全国,坚持学术性为主,知识性和资料性兼顾的办刊宗旨。自1984年创刊以来,已出版170期,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四川文物》现有"调查与发掘"、"研究与探索"、"科技考古"、"文保技术"、"文博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