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敏 《收藏家》2010,(6):15-22
印章,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篆刻艺术,与中国画、中国书法一样,以其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名闻世界,被誉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三绝"之一,具有很高的研究与鉴赏价值。印章的发展历史悠久,吴昌硕在《西泠印社记》中写道:“印之佩,见于六国,著下秦,盛于汉。”汉代印章达到了空前灿烂兴盛的时期。清人吴先声《敦好堂论印》曰:“印之宗汉也,如诗宗唐、字之宗晋。”汉代之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2.
赵娴 《史学月刊》2002,(7):125-127
从汉史中可以看出,汉代是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高峰时期。它的艺术成就在汉代的历史和学记载中随处可见。尤其是从汉代的砖刻、画像石、壁画及其他绘画艺术品中,都形象逼真、造型完美地展现了汉代音乐艺术的状况,为我们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3.
河南汉代画像砖的出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强大的封建帝国,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由于社会的相对稳定,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汉代艺术继承了先秦的理性精神,并与楚文化的浪漫情调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故无论  相似文献   

4.
汉代建筑作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第一座高峰,虽然地面建筑实物毁灭殆尽,但通过幸存的汉代崖墓、石阙、石室等少数地面建筑石造遗例,以及大量遗存的汉代建筑明器、画像砖、画像石等建筑图像,犹如看到汉代建筑实物。住宅是建筑体系中最基本的建筑类型,是一切建筑的原型,对研究汉代建筑艺术具有较为全面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组汉代壁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克鲁  贺西林 《考古与文物》2004,1(5):74-80,F002
20世纪早期,中国盗墓贼盗掘的一组绘制精美的空心砖,经过从中国到欧洲再到美国的漂泊,于1925年最终落藏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并对公众展出。这是学者们首次贴近如此高质量的汉代绘画。砖上表现有高尚的妇女、有德行的男子以及凶猛的动物,这些精湛的绘画作品修正了中国中古时期对汉代绘画的偏见,那时视汉代绘画是粗糙、简陋的,正如9世纪张彦远所认为  相似文献   

6.
吉春阳 《东南文化》2000,(9):115-118
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六朝是中国人物画由汉代粗放简略的画风转向精致工整画风的时期,其内部也因不同时期的审美趣味蕴含了一一个整体性演变过程,显示出人物画风格成熟过程中诸多样式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17,(12)
<正>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汉代玉器工艺风格承继战国,但在器型品类、制作工艺与纹饰风格方面,均有所提高和创新,艺术达到空前高度,体现出汉人高超的审美情趣。我们鉴定时要通过多方面来比对、判断。本文将从汉代玉器用料、工艺、造型、纹饰及沁色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简要介绍。汉代玉器用料特点两汉时期,社会安定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长达400年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给玉器的繁荣发展创造了  相似文献   

8.
傅举有 《收藏家》2011,(12):55-64
汉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阶段最繁荣的时期,国家空前统一,经济空前繁荣,人民空前富裕,国家空前强盛,是屹立于世界文明之巅的东方大国,在这样一个欣欣向荣的大环境下,汉代的丝绸工业,尤其是刺绣工艺。  相似文献   

9.
复杂的思想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西汉末年人们特有的思想和意识。战国秦汉时期是造神运动的高潮时期 ,到了汉代 ,神话仍然是人们重要的精神支柱。本文所述汉代陶樽上的神话故事 ,就是战国时期造神的延续和发展。因此 ,以神话为题材的装饰图案在汉代非常普遍。包头市麻池乡上窝尔吐壕村汉墓出土的绿釉浮雕陶樽 ,从内容、形式到艺术手法都是宝贵的艺术珍品 ,为我们研究汉代哲学思想、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包头上窝尔吐壕汉墓出土釉陶樽浮雕内容试析@杨君$包头博物馆①魏坚:《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  相似文献   

10.
霍占营 《沧桑》2013,(2):188-190
汉文化博大精深,汉代的音乐舞蹈不但发扬光大了先秦时期的艺术之美,还兼收并蓄,融汇了其他民族及外域民族的艺术精髓,彰显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以建鼓舞、踏鼓舞、长袖舞、七盘舞等为代表的舞蹈形式,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对中华民族乐舞的发展有着深远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金玲  王尚林 《文博》2008,(1):59-62
中国的漆器纹饰,就其艺术价值而言以汉代为最.其非凡的想象、丰富的图案、灵动的线条、简约的造型令后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2.
民间剪纸艺术是来自民间、流行于民间的乡土艺术,其作者主要是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业余作者。剪纸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中最常见、最有民族特色的一个品种,它在纸材料上创造出一种变化均衡纯朴的审美情趣,渗透着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特征。剪纸艺术在早期是作为装饰物出现的。早在汉代,我国妇女就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作为装饰物的习俗。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址出土的北朝时期(386~581)的《对马》、《对猴》等五幅团花剪纸,是我国现今发现最早的剪纸实物。到了宋代,剪纸衍为礼花、窗花、灯花以及刺绣底样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16,(10)
正汉代和唐代是中国铜镜史上的两座高峰,在这两个时期,铜镜铸造工艺精良、种类丰富、精美绝伦,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其中,四神博局镜和海兽葡萄镜分别是两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镜种。四神博局镜流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以新莽时期最为盛行。背面纹饰以汉代盛行的六博棋局为主纹,与圆形的镜体相结合,象征天圆地方的宇宙格局,  相似文献   

14.
王瑞霞  周麟麟 《文博》2009,(6):371-386
近十几年来,青州陆续有龙兴寺佛教造像和香山汉墓彩绘陶俑出土。这些文物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彩绘保存较好,且数量很大。通过对山东其他地区出土的同类彩绘文物的色彩、纹饰等的统计,让我们对山东的彩绘陶质和石质文物的艺术特色有一个综合认识。陶质彩绘文物自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经历了由实用器到明器的转变,到两汉时期发展到高峰,中国雕塑的最大特色之一塑、绘结合成熟了,对其后的雕塑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隋唐以后,彩绘陶质明器渐渐走向衰落。目前彩绘石质文物在山东最早见于汉代画像石,在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上得到极大发展。继承了汉代陶俑塑、绘结合的雕塑形式,将外来的宗教艺术中国化了,其细腻的刻画,对形体比例的准且把握,使中国的雕塑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5.
曹建强 《文博》2009,(4):12-16
中国农业博物馆在洛阳新近征集到一组汉代壁画空心砖,主要有西王母、仙女、仙人骑鹿、翼虎、翼鹿、仙人头像、对镜梳妆、猪首怪人、日月神等内容,且保存完好,色彩鲜艳,应为西汉晚期到新莽时期的遗物,为研究汉代丧葬习俗和绘画艺术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6.
王伟 《黑龙江史志》2013,(13):282+285
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雕刻与绘画艺术中的瑰宝,代表了中国汉代雕刻与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南阳汉画像石之所以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其中一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艺术珍品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意蕴,体现出汉代中原地区比较普遍的民俗文化心态,如推生事死、天人合一、阴庇后代等心里追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艺术具有长期沿续的传统。在南北朝时期兴盛一时的北朝佛教造像,虽然是从西方传入的文化形式。但是在它传入中国之后,民间工匠在制作时加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雕刻手法。曾经十分普及的汉代画像石艺术对北朝造像艺术产生了很明显的影响,从对画像石与北朝造像的雕刻技法、构图形式、以及人物造型等方面的对比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正经过近5年的努力,2015年,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墓主确认为第一代海昏侯刘贺;总计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套),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超过了同时期的许多诸侯王墓。2016年3月2日,"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召开,考古专家称海昏侯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以汉代海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说过:“惟汉代艺术,博大沉雄。南阳汉画像石,可谓是汉代艺术的首席代表。南阳汉画像石从它被发现到现在,一直以其独有的魅力在海内外持续着巨大的影响,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探寻和发现其中的奥秘。它被艺术界称为“纯粹的本土艺术”,被理论界称为“中国第一个艺术热情时代”,更在美术史上被誉作“禀三代钟鼎玉器雕刻之工,开两晋唐宋绘画之先河”,南阳汉画像石展现给人们的是大气磅礴、古拙素朴、活泼热情的艺术风采。南阳汉代画像石作为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具有汉代石刻画像“博大精深”的共性特征;其次,南阳汉画像…  相似文献   

20.
震雨 《收藏家》2005,(5):1-3
画像砖是一种墓室装饰美术作品,是在砖上采用模印、刻划、绘画等造型手段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独特艺术形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作为中国特定时期重要地域文化代表的四川汉代画像砖以其内涵丰富、气韵生动、风格独特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不朽地位,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