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读易劳逸著《流产的革命》(The AbortiVe Revolution)一书,发现作者对国民党在大陆失败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作者从政治文化学的角度来分析国民党当政时期的政治行为模式,得出结论说:正是传统模式的延续及未能得到根本改造,使国民党很快蜕变,日趋腐败,不能承担完成中国现代化改造的任务,从而被历史的发展所淘汰。因此,国民党的失败有深刻的历史原因,有一种深层的政治文化传统在起作用;国民党未能克服这种传统的影响,相反却很快向它投降,结果使这个曾经是一支革命力量的政党迅速腐败,最终导致它的失败。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内部曾经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右翼政治要求的戴季陶主义。它提出了所谓“纯正的三民主义”,宣扬“中庸之道”,反对阶级斗争学  相似文献   

3.
《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在抗战初期发布的一个全面的政治纲领,是当时国民党内政外交方针的集中体现。在一个时期内,它曾经发生过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本文就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的内容实质及其政治影响作一探讨和分析。一1938年3月,在全民抗战的高潮中,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督促下,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讨论了党务问题和施政方针,通过了《中国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的内容包括总则、外交、  相似文献   

4.
南京政府时期舆论管理评析江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党当局出于“一党专制”的集权政治需要,倾其所能对新闻出版界严加控制。在舆论管理上的专制,国民党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国民党及其南京国民政府的精神本质。一、思想一律的指导精神寻求言论一律,是...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最艰苦的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力量进行残酷的进攻,不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且喊叫“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反动口号,进行残酷的“政治围剿”。兹将反动派在“政治围剿”中具体表现在它的地方政治制度中的变化,及其反动作用,作一系统的叙述,企图对当时反动措施作出彻底的揭露。一、国民党反动派在伪省政府中的合署办公: 伪南京国民政府原来于1930年二月所修正的省组织法,虽规定各省政府为“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但按伪法律之省政府是由伪国民政府简任委员七人  相似文献   

6.
美国学者所称的1927至1937年的“南京时期”,是国民党政权的形成时期。其整套政治军事制度、思想文化体系及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格局,都是在这十年中逐步形成的,此一基本格局对以后的国民党政权有着直接影响。这一时期被国民党称作“艰苦建国的光辉十年”。因此,研究这段历史,对国民党史和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胡适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现代政治史的重要内容,也是“胡适学”的重点问题。从胡适与国民党的早期组织同盟会接触到1949年,两的关系历程大致可分为早期交往、《新月》时期、《独立评论》时期、驻美大使时期、任北大校长时期,其间既有友好合作,又有矛盾冲突。胡适政治思想的两个基本理念,即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能否实现,是胡适处理与国民党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8.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一党专政为其统治特征的国民党,不仅把持着中国的社会与经济的命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也一手遮天,极尽文化专制主义之能事。国民党及其政府对意识形态的管理是极具特色的。其管理手法不仅融合了古代文化专制的阴柔,渗进了近代法西斯主义文化禁锢的强暴,而且还打着“训政”、“民主建国”“勘乱”等幌子招摇撞骗。浓重的“党化”色彩,是这一时期意识形态管理上最突出的特色,它构成了国民党一党专政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意识形态,可以表述为政治、法律、道德、艺术、思想、宗教等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它包括除经济之外的所有社会形态。因此,对意识形态诸方面的控制,不仅对于加强国民党一党专政、  相似文献   

9.
马彦祥  马思猛 《纵横》2008,(2):13-17
一1942年下学期,我在江安"剧专",一面养病,一面教书。12月时,接到鲁觉吾(1935年我在南京教书时期认识的一个国民党作家,当时他是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设计委员会的委员)由重庆寄来的一封信,说张治中(当时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长兼"三  相似文献   

10.
安徽近代教育发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近代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随着安徽近代经济、政治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安徽近代经济发展缓慢,政治极为动乱,历届统治者又不重视教育的发展,因此,安徽近代教育十分落后,智力资源异常贫乏,影响制约了安徽经济的发展。对安徽近代教育事业,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而且需要作定量研究。本文主要依据清末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有关统计资料,对安徽近代教育的发展作一概述。 一  相似文献   

11.
三民主义青年团是战时国民党成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团体,其存在时间极为短暂,却对国民党的政治、党派关系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强对基层政权的渗透与控制是战时国民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实施战时动员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民国时期中央政权进行社会基层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选取浙江三青团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浙江档案馆、浙江图书馆古籍部以及杭州市档案馆等所存的有关档案与资料,重点阐述三青团渗透与控制浙江地方基层政治,从中折射出国民政府时期(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基层政权的运作,以及中央政权向基层政治渗透的途径及效果。  相似文献   

12.
1953年,国民党在台湾实行的土地改革进入第三阶段"耕者有其田",规划土地银行从这一年开始以土地实务债券及公营公司股票发给地主们,作为被征收土地的补偿。对国民党而言,土地改革并非新口号,整个概念和实践手段在大陆时期便很清楚,也曾试着做过,但最终失败,这是国民党政治失败乃至最后军事上几乎全军覆没的重要原因。国民党很清楚这个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中间党派的概念,既从属于“中间派”、“中间集团”或“中间势力”,又不完全等同。在抗战时期,它是介于国共两党之间,代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定政治组织的总称。他们要求“民主”、“抗日”,对国内政治局势和抗战形势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就该时期中间党派对国民党蒋介石政治态度的转变作一论述,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时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第一野战军在西北战场横扫国民党军。一野对国民党军各部在军事解决的同时,更注意政治解决。为争取宁夏马家军起义,做了大量工作。《争取宁夏马家军起义纪实》一文对事件的经过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于大陆失败前后在美国所进行的游说活动 ,顾维钧是主要渠道之一。他参与了雇用古德温和佩奇 ,对美国政界和媒体进行游说 ,以及资助《远东通讯》为国民党做宣传等活动。顾维钧参与的这些游说活动表明 :1948—195 0年是国民党以金钱推动游说活动的高峰时期 ;在进行游说活动时 ,国民党既使用合法手段 ,也使用非法手段 ;国民党十分注重对媒体的游说 ;这些游说活动极大地卷入了美国国内政治  相似文献   

16.
汪朝光 《民国档案》2008,(2):105-111
国民党统治时期控制的国家资本,以其种种弊端而以"官僚资本"的名义为社会各界所诟病,并在抗战胜利后达至最高峰,成为国民党高层亦无法漠视的事实。在1946年3月召开的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其党内对"官僚资本"问题有激烈的讨论和争执,表现出国民党对其统治危机的深重担忧。但是,国民党言大于行的统治惰性与惯性,使其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影响其统治稳定的重要因素,并由此展示了腐败与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国民党的党产,多年来一直是台湾纠缠不清的政治议题。国民党近来曾公布专案报告向外界透露家底,至今尚有166亿元新台币。据该报告,1949年带往台湾的227万两黄金,及数十万件故宫国宝,都曾被列入国民党党产。那么,作为一家"百年老店",国民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究竟有过多少党产呢?1945年之前:靠财政养党在1945年之前,国民党没有所谓"党产"一说。自1925年孙中山成立广州国民政府,国民党的党务费用,即不依赖党产,而主要由国库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第三种力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第三种力量闻黎明第三种力量,是指国共两大势力之外由具有中间政治倾向的党派、社团及群体集合而成的一种社会性力量。这种力量具有独立性、政治性、社会性三个特点。独立性主要通过思想意识而表现,即它既不苟同执政的国民党,也不依附与其对抗的共产...  相似文献   

19.
李在全 《近代史研究》2012,(1):50-62,160
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因时势变化而变化,其司法思想也因而变动不居。党权政治学说引入后,晚年孙中山完成了从“主权在民”到“主权在党”、从“天赋人权”到“革命民权”的思想转变。与此相适应,孙中山认为,在革命时期,作为治权之一的司法权要掌控于国民党手中,而非超越党派政治。实践中,孙中山努力探索司法“国民党化”之道,但囿于国民党党势、党力之不足等原因,国民党掌控司法的很多举措不免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20.
改组派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左派的延续.在南京政府实施压制左翼思想与民众运动政策时,改组派提出恢复国民党的民众运动,并帮助工人发动罢工,帮助农民抗租抗税,曾改善过一些工农的境遇,扩大了国民党的群众基础.但改组派反对阶级斗争,无意改变社会结构,无视工农作为"阶级"在国家战争动员与经济建设中的根本意义.其工农运动只体现为一些软弱的社会政策,而非一种民族民主政治,这是改组派与国共合作时期工农运动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