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初西州的人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贞观十四年,唐減高昌并於其地置西州後,为了加强对西州的控制,一方面把高昌王室及大族、百姓等不少人迁移至长安、洛阳,另一方面则从内地发遣罪犯充实西州,并於贞观末有计画地把雍州无地或少地的民户迁来西州。高宗即位後,由於西域政局不稳,唐又把高昌王室及大族等一干人马放还西州,从而使西州人口有了不少增加。但西州土地毕竟有限,不能容纳过多的人口。於是,大致在龙朔、总章年间,唐王朝又有计画地把西州拥有土地的民户迁出盆地,而重点是昭武九姓粟特人,一定程度体现了唐的民族政策。唐初西州人口迁移的这一变化历程,充分反映了唐王朝对经营西州的重视,从而使西州成为唐全力经营西域的坚固堡垒.  相似文献   

2.
貞觀十四年,唐滅高昌並於其地置西州後,爲了加强對西州的控制,一方面把高昌王室及大族、百姓等不少人遷移至長安、洛陽,另一方面則從内地發遣罪犯充實西州,並於貞觀末有計畫地把雍州無地或少地的民户遷來西州。高宗即位後,由於西域政局不穩,唐又把高昌王室及大族等一干人馬放還西州,從而使西州人口有了不少增加。但西州土地畢竟有限,不能容納過多的人口。於是,大致在龍朔、總章年間,唐王朝又有計畫地把西州有土地的民户遷出盆地,而重點是昭武九姓粟特人,一定程度體現了唐的民族政策。唐初西州人口遷移的這一變化歷程,充分反映了唐王朝對經營西州的重視,從而使西州成爲唐全力經營西域的堅固堡壘。  相似文献   

3.
氏高昌王国自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国人杀马儒立嘉为主,至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智盛降唐,历十王约一百四十余年。因高昌地处中西交通的要冲,遂成为东、西方使者、商贾往来的必经之地。与此同时佛教当然也传入该地。早在北凉王朝初期,佛教在高昌地区就很盛行,统治者带头信佛,僧人译经讲法甚多,一派宗教繁荣景象。氏时,由于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高昌佛教出现极度繁荣。氏高昌佛教的兴盛,与众多佛教徒虔诚地布道,高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以及高昌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氏高昌时,僧尼众多,据唐沙门慧立《大慈恩…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隋唐碑志的大量发现和出土,以及吐鲁番学研究的升温,学术界开始注意墓志中有关高昌与西州的资料,并做了不少工作,推动了吐鲁番学的发展。该文选取近年新见唐康子相、成公崇墓志,对其中有关高昌与西州的资料进行解读,认为:康子相参加过唐贞观十四年讨伐高昌之役,而他所以参加该役,与他原属东突厥系粟特人有关。成公崇曾被制授西州别驾,不久又兼西州都督府别驾,他所以被派往西州供职,与他先世原为金城人,与高昌麴王同乡里,与河西豪右有渊源有关。这些史料说明,有唐一代不管是讨伐高昌,还是治理西州,对于相关人员的选择,都是有条件的。近年新见唐康远、康固父子墓志也能证明这一点。这是研究唐王朝讨伐高昌、治理西州需要特别予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5.
《文献》2016,(6)
胡广于明永乐十三年所撰《记高昌碑》提到四种高昌碑铭,涉及高昌麴氏王统及相关政治史问题,第六通《李元忠神道碑》则与中唐伊西庭地区政治军事社会密切相关。目前很少有学者论及上述碑刻内容,但其却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中有不少待发之覆。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西北高昌地区(今新疆吐鲁番),在麴氏高昌王朝统治的一百四十一年(499—640)期间,其土地制度如何?对我们来说几乎还是一个未知数。从土地所有制问题入手,这是揭示麴朝社会形态以及种种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然而,无论当时的土地买卖,还是土地租佃关系,特别是关于麴氏高昌时期是否推行了均田制度,我们都知道得很少。吾师唐长孺教授曾这样指出:“关于麴氏高昌时期的土地制度尚未开展研究,目前还难以断言是否曾实行均田制度。”现依据敦煌、特别是新发现的吐鲁番出土文书,就麴氏高昌时期是否曾推行均田制度问题,试作如下探讨,以就正于大家,并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7.
大明宫初建於唐太宗貞觀年間(627—649),重建於唐高宗龍朔年間(661—663)。大明宫重建背後的主導力量實爲高、武時期政局的演變,尤其是武則天政治力量的增長。爲了更好地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武則天重修大明宫時並未將東宫作爲附屬建築規劃在内,從而使天子與儲君的居所産生了空間上的分離,導致唐王朝最高權力體系呈現分裂狀態。"新建宫殿不建東宫"這一傳統雖爲唐玄宗修建興慶宫時延續,但作爲補救措施,唐玄宗要求太子"不居於東宫,但居於乘輿所幸之别院"。"太子不居於東宫"這一傳統則爲玄宗以後諸帝繼承。由此言之,高、武時期大明宫的建築規劃體制對唐王朝的影響可謂深遠。  相似文献   

8.
麴氏高昌时期的文献资料极为缺乏,其赋税徭役制度诸史志或语焉不详,或全无记载,为我们了解高昌社会面貌带来极大困难,而吐鲁番出土文书却提供了这方面的宝贵资料。一九八二年三月唐长孺先生在《东洋学报》上发表了《新出吐鲁番文书发掘整理经过及文书简介》一文,①最早指出麴氏高昌徭役制度的特点有“计田承役”和“道俗”之分,并揭示了若干役目及相关问题,为学界探讨高昌赋役之制提供了极可贵的线索。尔后,卢开万、程喜霖二位先生也先后发表论文,②就麴朝赋役制度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但高昌赋役之制颇为复杂,尚有不少闯题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即企图在学界研究的基础上,对麴氏高昌时期的徭役制度进行较全面的考察。拟讨论以下问题:一、“计田承役”问题;二、成丁年龄及役期问题;三、服役对象与役种问题;四、工匠服役问题。从广义上说,封建徭役应包  相似文献   

9.
渤海国自建立之初就使用汉文,以唐制管理国家,积极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及文化,并与唐王朝保持友好往来,号称"海东盛国",在我国东北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本文以渤海国与唐王朝关系的建立,揭示渤海国与唐王朝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0.
唐、清为中国历代王朝治理西域的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朝代,其治理诸端较为集中地体现了王朝国家建构及清末民族国家建构转型之发展流变。文章以国家建构为主题,从唐、清西域治理之比较切入,从唐、清二代于西域治理之族群文化背景、天下体制、羁縻制度、治边法制及近代转型等五个基本方面展开具体分析,通过比较唐、清西域治理之异同,阐明唐代于清代西域治理之规定性、清代于唐代西域治理之连续性以及唐、清二代西域治理的相异性,为当代新疆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麴氏高昌国史索隐——从张雄夫妇墓志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雄及其妻麴氏墓志(以下简称《雄志》)一方,1973年秋出土于吐鲁番县阿斯塔那206号墓。其铭文拓本已随发掘简报揭诸本刊1975年第7期。据《雄志》,张雄卒于高昌延寿十年(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终年五十,其出生当高昌延昌二十四年(隋开皇四年,584年);其妻麴氏卒于唐垂拱四年(688年),终年八十二,出生于高昌延和六年(隋大业三年,607年)。是张雄长于其妻二十三岁,即便其妻十六岁出嫁,  相似文献   

12.
唐王朝历经290年(618—907年),共有23个皇帝(包括武则天)执政,多数皇帝都十分重视水利,以关中京畿之地水利最为发达,成为支撑唐王朝最直接的农桑给养地。全国农田水利的发展,由黄河中下游,向江南扩展,在唐代中后期更加依赖江南的财货粮赋。  相似文献   

13.
喀喇汗王朝与高昌回鹘汗国都是鄂尔浑回鹘汗国覆灭以后西迁的回鹘所建立的。作为现代维吾尔族整体形成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喀喇汗王朝与高昌回鹘汗国之间除了原先就存在着的血缘关系外,在长期为邻的过程中还形成了政治、宗教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渤海族是我国东北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存世大约六百年,公元698年(唐圣历元年),渤海族首领大祚荣,在上京筑都建立震国,后改名为"渤海国"。渤海国自建立之初就使用汉文,以唐制管理国家,积极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及文化,并与唐王朝保持友好往来,号称"海东盛国",在我国东北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本文以唐鸿胪井碑为见证,并结合唐王朝的羁縻州府政策,揭示渤海国与唐王朝的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安阳 《敦煌学辑刊》2007,(4):206-210
北凉政权在统治河西时期,已在高昌设郡进行统治.至沮渠蒙逊之子沮渠无讳、安周时,高昌变成了北凉政权的统治中心.北凉统治高昌,前后仅有十八年(443-460年),但对高昌佛教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这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谨就北凉残部西迁高昌的过程及其对高昌佛教发展等问题略作述论.  相似文献   

16.
一、从《高昌传》说起高昌“俗事天神,兼信佛法”,最早见著于《魏书高昌传》,①此后,《隋书》、《北史》的《高昌传》②有同样的记载。这一记载使我们对晋至初唐,即高昌郡、高昌国时期高昌地区的宗教信仰状况获得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与此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疑点,人们...  相似文献   

17.
吐鲁番位于新疆东部天山南麓,汉代称“车师前王国”,十六国至唐代称“高昌”。唐开成五年(840年),维吾尔人的祖先回鹘人从蒙古草原西迁中亚,其中一支在高昌建立回鹘王国。在人类进入大航海时代以前,丝绸之路一直是中国与西方交往的主要路线,而吐鲁番地处古代东西交通孔道。不仅是多民族聚居地,而且有许多来自西亚、中亚的外国侨民在当地定居。东西方不同宗教文化在此交织荟萃,除印度佛教外,还流行西亚火祆教(Zoroastrianism“琐罗亚斯德教”)。据《魏书·西域传》记载,高昌国“俗事天神,兼信佛法”。高昌民间信仰的“天神”属于什么宗教,长…  相似文献   

18.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中所见的高昌郡县行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放以来,新疆博物馆考古队同志在吐鲁番地区进行了多次的考古发掘,获得上起前凉,下达中唐的大量古代文书。我们知道,从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前凉张骏建立高昌郡起,中间经过前秦、后凉、西凉、北凉段氏和沮渠氏五个政权,高昌一直是凉州或沙州的一个郡,所出文书中的一小部分属于高昌郡时代。史籍上关于高昌郡的记载是非常少的。过去冯承钧先生曾摘录史传和佛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五年二月,笔者在曲江乡三兆村工作时,发现大唐甘露寺尼真如塔铭一方,石为方形,高66厘米,宽72厘米,上刻九行九十四字,塔铭全文如下: 大唐甘露寺故尼真如之柩曾祖伯雅高昌献文王祖文泰高昌光武王父智湛皇朝左骁卫大将军西州都督上柱国天山郡开国公尼真如总章二年为亡父出家,即其年三月廿二日亡,上元三年三月十七日起塔于明堂樊川之原,礼也。高昌,即今新疆吐鲁番王都交河城,公  相似文献   

20.
另外,本期刊发的邓文宽的文章,对1986年出土的迄今所见唯一的高昌王朝历书实物《高昌延寿七年历日》残片进行了研究,并将全年384天(含闰月)的干支予以复原。熊文彬的文章对西藏夏鲁寺集会大殿回廊壁画内容及大量题记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壁画、题记均是元代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