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志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而社会对方志及方志工作者的认识和了解主要是通过查阅志书。志书作为方志工作者的主要劳动成果,集中体现了他们的劳动价值,是连接方志工作者和社会大众之间的媒介。人们通过阅读志书,加深认识和了解方志工作及方志工作者。认真做好志书使用工作,提高志书利用率,发挥志书效益,对提高方志工作和方志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十分重要。志书效益是指志书出版使用后,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影响力的总和,是社会对志书评价的信息反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志书受欢迎程度。  相似文献   

2.
志书专题资料的含义,主要是指按照志书编纂要求去搜集资料的专门调查资料,其有叙有议、有分析论证,具有一定的研究深度,能反映出一定的经验教训、利弊得失,十分宝贵。按照修志的要求又难以完整地进入志书的篇、章、节、目中,但因其具有记述较深、学术性强等特点,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在首届新志编修过程中对这些专题资料怎样入志曾进行过争论,结果是大多数志书因体例局限忍痛割爱,致使志书风格难以突出,仅少数志书突破体例进行了专门记述,突出了风格,受到读欢迎。本就续志对专题资料用不用、用什么、怎样用等问题与修志同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 志书的编写非常重要,是确保志书质量的关键和基础。志书的出版发行也很重要,是确保志书质量的最后环节,也是能否发挥志书的功能和作用的最后程序。不加强志书的出版发行工作,就不能确保志书的总体质量,更不能发挥志书的功能作用和两个效益,也就没有圆满完成编修第一代社会主义新方志  相似文献   

4.
编修社会主义第一代新方志,经过十年,现已到了金秋结果不断发挥志书效益的时候。随着地方志书的陆续出版,各地采取了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努力把志书尽快发行到机关、团体和广大用户手中,并使之发挥社会效益。但是,从志书功能的高层次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志书发挥效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反复宣传,仍是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加强志书整体性,对增强志书科学性,提高志书质量,拓宽志书社会应用途径,更好地发挥志书功能,都至关重要.如何加强志书的整体性,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篇目、内容、资料和图片等方面.一、篇目设置,突出整体性新方志篇目的设置,应该突出其综括一  相似文献   

6.
<正>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而地方志书(简称志书)质量是指志书的优劣程度。如何测评一部志书质量的优劣,或者说一部合格的志书应具备哪些标准?2008年9月16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对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是:"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资料翔实,表达通顺,文风端正,印制规范。"但是,在各地开展的志书质量评比活动中,有些评审人员因对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理解不深、把握不透,或多或少影响了对志书质量的客观  相似文献   

7.
志书具有"资治、存史、育人"的功能。要使志书更好地发挥其功能,读志用志必不可少。修志者必须强化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修志为用的观念,把干部、群众读志用志的需要作为地方志工作的重点,这样才能拓展服务对象,使志书为社会各界所用,充分发挥志书的效益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资料的可利用性,一方面指入志资料对现实和将来是否有价值,另一方面指入志资料所包含的信息量。资料的可利用性是对志书资料真实性、具体性、全面性的另一诠释,从不同的角度对地方志资料的特点作了概括,并对地方志资料工作提出要求,是衡量志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9.
詹跃华 《新疆地方志》2013,(1):35-37,42
志书的资料长编,是指按志书篇目的要求,把收集到的原始资料作归类、整理、鉴别、筛选、考证、核实处理后,以时间顺序进行编排的一种资料形式。它是全面的、系统的、原始的、准确的资料。资料长编它既不是志书的初稿,也不是资料的汇编,更不是原始资料的堆积,而是在收集大量原始资料后,经过系统的纂辑形成的志书的“半成品”,是孕育志书初稿的“胚胎”,是从原始资料过渡到志书初稿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我与呼图壁县志办的编辑们是友邻,其志书的评审稿、直至正式出版的县志都有机会先读为快。感到《呼志》宛若一位秀丽内向的村姑,初看并无惊人之貌,却富有内在的韵律美。朴实、耐读、实用,使《呼志》能够鹤立于志书之林。评论志书,过去往往偏重于五大标准中的体例与文风,实属偏废。我以为一部新志离开资料的现实性与实用价值,去讨论篇目结构是否合理,谈什么志书的整体性与科学性,实无必要。志书好比是~件实用的工艺美术品,与维纳斯雕像的欣赏作用迎然不同。这就是我写这篇评论的目的与出发点。《呼志})成功,资料为本。资料是志…  相似文献   

11.
<正>地方志是全面系统记述一地一方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被誉为一地的资料性百科全书。资料是志书的本质和特征。资料是志书的血肉,是志书的生命。没有资料,或有失资料,志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人们常说,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其所指最主要的就是资料。地方志工作中最为主要服务之一就是修志。修志工作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资料工作,二是编纂。这二者修志工作最主要的在于资料工作。资  相似文献   

12.
<正>所谓志书的深度,是指志书内容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从首轮修志到当前二轮修志所出版的一些志书看,很多志书从观点上、体例上挑不出大的毛病,文字也不错,资料也算翔实,但阅读之后给人留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这里必须明确的是,地方志书的本质特征是“资料性文献”,资料是地方志书的基础,一本志书编纂是否成功,关键在资料,资料的充分和真实,决定了志书的价值,决定了志书能不能真正发挥其“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条例》处处体现了地方志工作明显的行政性,体现了地方志书的“官书”性质。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相似文献   

14.
编纂地方志,主要在于对有关资料的运用;而地方志存史、资治、教化功能的发挥,也主要仰赖其资料性。资料是志书的生命,是志书存在价值的基础。因而,资料工作是地方志的基础性工作。地方志编纂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资料的重要性,正视资料工作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资料工作,理清工作思路,广泛征集,严格考证,详细鉴别,精心编写长编,建立健全资料制度,扎实做好资料工作。  相似文献   

15.
武海燕 《沧桑》2011,(2):4-4
年鉴和地方志是我国记录地方历史的不同形式。两者是局部和全局、"年度产品"和"时代产品"的关系。年鉴在编修志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修志积累、储备了资料,弥补了志书周期长的不足,而且为下—轮修志培养了人才。为了更好地发挥年鉴存史的作用,一是编鉴要增强为续修志书积累资料的意识,二是编鉴内容要与续志接轨,三是年鉴资料收集要拓展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6.
张宁 《中国地方志》2015,(2):14-18,62
第二轮修志面临资料缺失问题,而作为资料补充渠道之一的口述史,在地方志领域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轮修志应重视口述资料的运用,使其在志书资料补充收集中发挥更大的功用。口述资料能补充志书关键资料、微观资料、一手鲜活资料,以及印证文献资料。同时,使用口述史资料也面临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七项举措:一是研究理论,加大理论指导力度;二是建立制度,提供规范化保障;三是指导工作,推动开展口述资料收集;四是实施项目,投入具体口述史实践;五是实现数字化,使口述资料得以妥善保存、信息共享;六是加强口述史人才队伍建设;七是扩大宣传,提高口述史知名度和在修志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方志界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史志体例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史书竖写,而志书横分竖写。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竖写”,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记述:“横分”,则是对事物并列进行记述。或者说,“竖”指时间,“横”指空间。将“横分竖写”视为志书在体例上区别于史书的主要特征,导致将志书编写制肘于“横分到底”的巢臼,限制了志书体裁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改革;导致只重形式,认为只要是横分占绝对就体现了志体的基本特征,忽略志书与史书编写的根本区别,造成对志书性质把握不准,对志书资料的系统性、真实  相似文献   

18.
志书的整体性,概言之,一是指志书内容的全面性、完整性、系统性。即志书所体现的客观内容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二是指志书在结构、体裁、内容表述等方面做到合理化、规范化。因而志书整体性要求,就是大体上做到全面、系统地反映记述对象的面貌。由此可见,把握志书整体性是保证志书科学性和质量的重要问题,修志实践表明,凡是整体性强的志书其综合质量和科学性就高。  相似文献   

19.
要提高第二轮志书质量,修志工作者必须研究志书如何在合理的结构、可信的资料、良好的文风和精美的图片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努力提高志书质量,只有这样,志书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才能吸引广大读者,才能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健金 《广西地方志》2006,(2):63-65,20
入志资料的可信度是保证志书质量的首要条件,讲究可信度,更加客观、准确去评价和使用资料,很有必要。通观首轮新编志书,绝大部分资料可信度很高,但也有少数可信度很低的,严重损害志书质量。本文从许多可行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就质量意识、资料来源、业务知识等方面对提高续修志书资料可信度进行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