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4.《宋書》卷五三《張茂度傳附張永傳》:時上寵子新安王子鸞爲南徐州刺史,割吴郡度屬徐州。(第1513頁)按:《宋書·孝武帝紀》:"(大明七年正月)癸巳,割吴郡屬南徐州。"~①《宋書·始平孝敬王子鷥傳》:"及爲南徐州,又割吴郡以屬之。"~②可知此處"徐州"當爲"南徐州"之誤。25.《宋書》卷五九《張暢傳》:孝建二年,出爲會稽太守。大明元年,卒官,時年五十。……謚曰宣子。(第1606頁)按:《宋書》卷四六重出《張暢傳》,云:"孝建二年,出爲會稽太守,卒,謚曰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钱币》2004年第3期刊出《抗战时期徐州地区敌后国民党县政权纸币》(下简称《前文》),十余年来,徐州的钱币爱好者继续寻觅探究,又有不少发现,试作补充,权供商讨。1938年4月台儿庄大捷后,日本侵略者再次集结大军合围徐州,徐州及徐州地区各县于5月19日先后失陷,国民党各县县政府人员逃散。1939年春,江苏省政府委郭霞轩为敌后铜山县县长,郭霞轩于铜东八区梁唐就职,"奉省府二十八年四月行泰有电"(券背"告白")发行"铜山县地方兑换券"。  相似文献   

3.
《徐州诗徵》与《徐州续诗徵》保存了万寿祺、阎尔梅、李向阳、葛嵩茂、唐允甲、崔干城等"明遗民"诗人许多珍贵的生平文献,多为他书所未载。对考证其生平事迹,深入研究其诗歌,认识其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均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江苏钱币》2007年3期刊出《南通发现一张华中银行伍万元本票》,1949年2月徐州也曾发行过北海银行拾万元定额本票。北海银行徐州支行签发的拾万元定额本票,竖式,7×16厘米。正面绿色,上方右向横印两行"北海银行"、"本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文献学百年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新林  葛永海 《文献》1999,(4):203-215
《金瓶梅》在明晚期一问世,就震惊了当时的文坛,因其惊世骇俗的性行为描绘,被目为"淫书"而屡遭禁毁,直至清康熙年间,徐州才子张竹坡独具慧眼,第一次对《金瓶梅》进行系统研究,对《金瓶梅》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从而奠定了后世"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凯 《黑龙江史志》2008,(18):30-30
《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的"徐州音系"中的"同音字表"存在些许瑕疵。归纳起来约为四个方面:一是关于声韵配合的问题。二是关于本字问题。三是关于个别字的读音问题。四是印刷质量问题。本文主要从举例方面入手,稍加分析,以期对"徐州音乐"的科学性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正"徐州女婿"顾颉刚是现代著名学者,苏州人氏,一生在历史、地理以及民俗学领域均取得非凡成就,是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的"总其成者"。1944年7月1日,他在重庆北碚与37岁的"徐州闺女"张静秋结合。张静秋是今徐州铜山区张集人,3岁时父亲去世,由哥哥张雁秋一手培育成人,兄妹感情甚笃。1933年静秋毕业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外语系,回徐后与同学创办私立立达女中,名气比做过几任县长的哥哥要大。张雁秋与名人妹  相似文献   

8.
<正>张伯英(1871—1949年),江苏徐州铜山人。生平详见张贵和撰《祖父伯英公传》与张济和撰《先祖勺圃先生年表》1。他不仅是享誉中外的书法巨擘,还是博古通今的文献学家。卷帙浩繁的《黑龙江志稿》即由其总纂。张伯英倾心搜集整理、编纂刊布桑梓文献。由他组织编纂的《徐州续诗征》是其对故乡徐州文化最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徐州地区地处津浦、陇海铁路交汇,建立的根据地分属几个大区,发行、流通的人民货币,在《华中革命根据地货币史》《山东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中原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中着墨不多,本文试作探讨。徐州地区1931年后称铜山区(第九区),辖铜山县、丰县、沛县、萧县、砀山县、邳县、睢宁县地域。1938年4月徐州面临沦陷危局,中共苏鲁豫特委以津浦陇海铁路交叉点为界,划分徐东南、徐东北、徐西南、徐西北四个工作区,设区委。5月19日徐州失陷,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徐州失守后华  相似文献   

10.
《百年潮》2006,(6):F0003-F0003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原名《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5年创刊,1980年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双月刊,大16开,每期136页,单月15日出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关于留学生与近代中国、文学、语言文字、哲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学科研究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七于真宗天禧五年末记述北宋矿冶情况时说道:“产铁有四监,曰徐州之大通、利国,兖州之莱芜,相州之利成。”此处记载有误,《元丰九域志》卷一《京东西路》和《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京东西路》,只记载徐州有利国监一个铁冶监,没有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收集了徐州及邻近地区流通的一些顺治通宝"宁"字钱,有背单汉字"宁"字钱、背"宁一厘"钱、背满汉文"宁"字钱。细察之,有诸多不同版式。顺治通宝"宁"字钱为何局所铸,泉界长期意见不一,或曰甘肃宁夏局铸,或曰江南江宁局铸。在徐州及邻近地区,顺治通宝"宁"字钱尚属多见,笔者意为江南江宁局铸,不作详述。江南江宁局开铸时间也有不同记载,《皇朝文献通考》等文献记载为顺治五年(1648),《清  相似文献   

13.
<正>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清同治《徐州府志》碑碣考中就有徐州沛县发现汉画像石的记载。民国年间,著名书法家、收藏家张伯英(徐州人)也收藏、保存了一些汉画像石,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1956年版标点本《明会要》卷七六《运河》云:“正统七年,参将鱼兰因途 州洪水迅急败舟,建议于上流筑堰,逼水归月河,于月河南口设擎,以蓄水势。”(第 1485页) 此处标点有误,正确的标点应为“……徐州洪水迅急……”按徐州洪为一专有地名, 嘉靖《徐州志》(卷七)载:“徐州洪……本洪宋元皆名白步洪,在州东南二里许,巨石盘 距,惜岩醒醒……正统七年,参将汤节于洪上流筑堰,逼水归月河,于河南口设闸,雍积 水势迅急最为险恶。”陆蓉《寂园杂记》卷一O称:“徐州百步洪、吕梁上下二洪,皆石角 峨岩醒凝,水势急,最为…  相似文献   

15.
《汉将王陵变》四次提到王陵家在“绥州茶城村”。学者初疑绥州为今之陕北绥德县,继依《史记&#183;陈丞相世家》云“王陵者,故沛人。”以为王陵家当在今江苏省;又疑“变文作者或为西北人,故牵西北以代东南”。笔者按:汉之沛县即唐之徐州。唐代敦煌方音“徐”“绥”二字音同。敦煌抄手就音书字,讹写“徐州”为“绥州”。据音韵学原理言,绥、徐二字同属合口,三等,平声;而“徐”属“遇撮”,“绥”属“止摄”,唐宋敦煌方音“止”、“遇”二摄往往混同,读sui。绥、徐二字遂同音致误。校勘家宜勘正“绥州”为“徐州”。又,《魏书》载徐州有“姹城”,《元和郡县图志》及《太平寰宇记》皆载徐州附郭彭城县有“故姹城”,《太平寰宇记》特注“垲,直加切”,音“茶”。敦煌抄手又就音书字将“姹城”讹写为“茶城”。至明代,“姹城”迳改称“茶城”。就史志遗事言,刘向撰《王陵母传》以表彰陵母凛然大义;东汉赵苞母效王陵母以激励赵苞;陆机颂陵母为汉高祖功臣;唐天宝七裁诏于彭城郡置王陵母祠宇,祭陵母。知陵母之影响于后世者大矣!就史志遗迹言,北宋李昭圮记陵母葬于徐州,冢在徐州城南;《明一统志》、《清一统志》、清《江南通志〉亦相继载之。可为《王陵变》“绥州茶城”即徐州茶城作进一步补证。  相似文献   

16.
正在1938年发生的徐州会战中,前来采访的中外记者达到100余名。在他们中间有三位女记者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发出一篇篇战地报道和通讯。通过她们的报道,世界知道了徐州会战的战况,西方国家改变了对中国抗战观望的态度,提高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他们以笔作枪,抨击邪恶,揭露日军暴行,唤起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援助。三位女记者成为当时的"明星"。新婚蜜月即赴前线的女记者香港《立报》记者邓珂云是进入徐州会战前线采  相似文献   

17.
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在1955年出土了半两铜质钱范一块。对此,有三篇相关文章发表。一篇是1959年《文物》第二期上刊载朱活先生的《汉四铢半两阴文钱范》。此文对这块钱范进行了断代考证,认定是西汉文帝时郡国铸钱遗留之器物,为四铢半两钱范。第二篇是1988年《文物》第二期上发表的《徐州北洞山西汉墓发掘简报》,记述了1986年徐州博物馆和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在北洞山进行汉墓发掘清理情况,介绍了地理环境,发掘经过,墓葬形制和出土遗物等。  相似文献   

18.
正泗州古为淮上名郡,历史悠久,地跨今苏皖边境、淮河两岸。其所辖区域主要包括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泗洪县,盱眙县及安徽省泗县、明光市、五河县、天长市等地。泗州从北周大象二年设置至民国元年废止,属县少则两三个,多则七八个,州治也有多次迁移。一泗州设置,始于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时置南徐州。梁改南徐州为东徐州,东魏改为东楚州,陈改为安州,北周复为东楚州,继改为泗州。唐《元和郡县图志》卷9"泗州"条记载,北周"大象二年(580),  相似文献   

19.
《徐州自然灾害史》序王俊义当徐州师范学院赵明奇同志主编的《徐州自然灾害史》将付梓之际,他一再嘱我为之写篇序言。倘就实情说,我虽然有过这类著作的评论文章,但对自然灾害史并无专门研究,且这段时间又忙得精疲力尽,本难从使。然基于对这一课题研究意义及对书稿价...  相似文献   

20.
水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严重水灾可能会酿成"城毁人亡"的悲局。历史上徐州饱受水灾之苦,特别是黄河决口南徙打乱了原本水系,使得境内水灾频仍,经济和社会发展受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城市的衰落。但另一方面,沂、沭、泗以及故黄河所带来的便利灌溉条件则促进了境内古代农业生产;而运河开凿又使徐州处于全国重要的水运枢纽位置,因此带来商贸繁荣、工业发展、人口集聚和城市兴盛。本文在对历史上徐州水系变迁、尤其是水灾频发及其产生原因作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境内水环境变化对徐州城市兴衰主要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黄河对徐州水系变迁和城市兴衰影响巨大,直接时间持续近700年;②良好的水环境对历史上徐州境内工农业生产、商品贸易和城市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城市的繁荣兴旺与农田水利的风调雨顺、水上运输的川流不息往往处于同一个时期;③建国后徐州境内水系得到逐步治理与恢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京杭运河(徐州段)实现全年通航后,其城市发展的水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为打造山水生态园林城市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