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澧阳平原的考古学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澧阳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具有独特性,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从一般聚落到史前古城的演变过程.在经过几次结构性的文化重组之后,它与江汉平原的新石器文化融为一体.这一地区的一些重要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如新旧石器的过渡和农业的起源,环境与聚落的变迁,文明化进程等.通过对这一区域的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史前文化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2.
一、引 言 东南亚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联系与中国大陆文化常常显示出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甚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因而对这两地区的文化进行整体研究变得非常必要。当代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成果,在这两个地区初步建立起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揭示了史前人类生活概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试图探讨两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旧石器研究的领域,学术界都时刻关注着广西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2005年至2006年,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相关单位对南宁至百色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涉及的百色旧石器时代遗址群、洛湛铁路涉及的梧州市木铎冲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成果显著,使其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地区。此篇文章是广西的同仁们在2010年结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对驮娘江流域进行的一次史前文化专题调查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驮娘江是右江的主要支流之一,在驮娘江流经的田林县,过去曾发现多处石器时代的遗址,并对其中的两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此次专题调查共发现58处史前文化遗址或地点,其中旧石器遗址或地点34处(14处分布在田林县,20处分布在西林县),新石器遗址或地点24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发现的34处旧石器遗址中择其有代表性的18处进行了介绍,并对该流域的旧石器共同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对上、下游旧石器上存在的一些差别也进行了分析,并对产生这些差别的因素作了初步分析。最后通过对遗址断面、文化遗存的内涵以及石器的的制作方法的分析,推测此类遗址的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此次调查发现的旧石器通过...  相似文献   

4.
<正>一、前言东亚和东南亚在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里是世界上最先发现直立人化石的地方,许多重要的人类化石也发现于这个地区。旧石器文化地点众多,分布广泛,材料非常丰富,涵盖了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各个时段,是研究亚洲乃至世界史前文化的珍贵资料。东亚、东南亚早期旧石器文化可以分为石片石器工业和石核石器(砾石石器)工业两个系统。石片石器工业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砾石石器工业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近年来广西、湖南、湖北、安徽等南方省区发现的旧石器材料,提出并论证早在旧石器时期,我国南方已存在着一个不同于北方文化体系的砾石石器/砍器文化区.这就从文化的起源点上揭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南方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国的旧石器时代考古,如果从法国神父桑志华在甘肃发现3件石核和石片算起,已经有了60多年的历史.随着遍布全国各地的旧石器遗址和地点的发现,对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过去一般认为,我国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属于石片石器文化传统.然而近年来在南方发现的一批旧石器地点,却表现出一种与以往大多数旧石器文化,主要是北方的旧石器文化不同的面貌.这就是以用砾石制作的砍器为代表的文化.本文称之为“砍器传统”.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1923年,桑志华(E.Licent)和德日进(D.Teilhard de Chardin)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宁武县水洞沟附近约1公里的范围内发现了4处旧石器地点,这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地点群。此后直到七十年代,主要在北方如山西、陕西等省又陆续发现了丁村旧石器地点群、蓝田旧石器地点群和大荔旧石器地点群等。考古学家根据它们各自的文化特征,分别称之为“河套文化”(以后又改称“水洞沟文化”和“萨拉乌苏文化”)、“丁村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陕南地区史前考古遗址的分布特点及其文化内涵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认为最迟在距今60万年前陕南就有人类活动,是中国早期史前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陕南地区史前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式的广泛分布和文化类型的多样性,则表明这一地区早期人群流动的频繁及其与多种族群活动之间的某种内在关联。旧石器时代在陕南活动的主要是以汉水上游和南洛河上游旧石器文化为代表的两大人群;新石器时代早期,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人群进入陕南并在此活动;至新石器时代晚期,陕南则呈现了以黄河中游流域为主的华夏族群先民和以长江中游流域为主的三苗族群先民交互影响的态势,而巴族先民的文化因素也开始在陕南显现,从而为陕南地区早期文化和族群的多样性及其相互交融的基本格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临沧市硝洞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 临沧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毗邻中缅边境.2004年11~12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临沧进行公路基建考古调查与勘探和对相邻地区史前遗址进行调查时,在沧源农克硝洞采集到一批旧石器标本.  相似文献   

9.
<正>一、实验目标与设计1.实验缘起及目标20世纪80年代我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开始涉及细石核的形态分析,盖培采用动态类型学的方法对虎头梁细石核进行观察和分析[1]。动态类型学的原身是法国史前考古学家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操作链",随后二十年间在欧美史前考古学界颇为"走红"。操作链是将史前时期的石器生产置于一条完整的技术链条之中,每个阶段都有其表现产品。不仅如此,在整个过程中,还蕴含了古人类的一套思  相似文献   

10.
贾兰坡先生提出华北地区旧石器存在分别以大型石器与小型石器为特征的两大文化传统.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主要的旧石器遗址和地点文化特征的总结分析,发现石料的分布和两大文化传统的分布是完全重合的.所以,这种大小石器的分布区域不是文化因素的结果,而是自然资源(石料)分布差异的结果.所谓华北旧石器两大文化传统,是在受到原料制约的情况下自然产生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11.
汉水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方之间,这里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旧石器文化都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了解这一地区旧石器文化的特点,对于认识我国南、北方旧石器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发掘了湖北房县樟脑洞晚期旧石器洞穴遗址。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发掘了河南南召县小空山上洞晚期旧石器洞穴遗址。这两个遗址的发掘为我们认识这一地区晚期旧石器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丹江水库区发现的旧石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丹江水库区发现的旧石器李超荣1994年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考察队受长江水利委员会委托,在当地文物部门的配合下,对南水北调先期工程丹江水库淹没区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史前考古和古生物化石考察。在郧西、郧县、丹江口市及淅川县境内发现旧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梳理了百年以来陕西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初创期、开拓期、发展期和深化期四个阶段。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陕西地区已发现10处古人类化石地点和600余处旧石器遗址及地点,基本构建起自直立人以来比较完整的古人类演化链条和旧石器文化发展脉络,在古人类生存环境与适应策略方面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这些工作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古人类生存演化的时空框架,更加有力地实证了中国百万年以上的人类演化史和旧石器文化发展史。  相似文献   

14.
萨拉乌苏河遗址旧石器研究史略及浅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森水 《文物春秋》2007,(5):3-12,24
本文对萨拉乌苏河遗址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历程进行简要的回顾,以史论事,作为旧石器区域考古,无论从石制品类型和技术,或其探源及工业关系的研究,都是向着细化、量化和探索方向发展的,取得了可喜成果。其研究进程大体与中国旧石器考古学发展同步,但研究工作存在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该遗址在时代上有若干次变动,这与中国旧石器文化序列主要建立在以第四纪生物地层学的基础上有关。文中还对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前言 废片指的是除石核和石器以外的所有石制品。它们一般是石核剥片和石器生产过程中所丢弃的废料。在一个考古单位中,所发现的废片在数量上往往远远超过石器工具。在当前的旧石器研究中对这种废片的分析愈来愈重视,可以这样说,废片分析所能提供的信息不亚于典型器物所能提供的信息,而且在某些方面还能提供从典型器物上所无法获得的信息。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从一个旧石器遗址中所发现的废片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这是因为旧石器研究长期以来侧重于器物类型的描述和对比,认为只有成型或典型的器物和工具才具有技术或文化传统上的意义。现在考古方法的发展证明这种看法是片面的,石核剥片和工具生产所产生的大量废片能为复原史前石器打制技术和人类行为方式提供重要而宝贵的信息,这种信息即使对于追溯文化传统也是很有帮助的。虽然人工石片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日本旧石器遗址保护的现状与课题做简要介绍。日本对本土旧石器遗址的研究,始于1949年群马县岩宿遗址的发现,与对新石器时代及后来时代(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文化遗址的研究相比,历史很短,对其保护也不很充分。2000年1月,日本民间旧石器文化研究组织--东北旧石器文化研究所的副理事长捏造旧石器遗址的问题暴露以后,对日本旧石器遗址的研究和保护产生了多种负面影响。如何克服这一影响,加强对日本旧石器遗址的保护,本文就此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引言 宁夏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初创地之一。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在内蒙古和宁夏地区进行史前考古调查时,于宁夏灵武县水洞沟村发现了旧石器遗址并进行了首次发掘。1963年和1980年该遗址又经过两次系统发掘,它是中国最早发现与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自发现伊始,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便引起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有幸于1991年10月对水洞沟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8.
唐山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文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正> 唐山地区的旧石器文化考古工作,是在解放后开始的。早在195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惟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河北省文化局就曾在迁安爪村(5801)地点进行了发掘。(但肯定其地点性质是70年代)。1986年以后,又在迁安爪村发现了其它两处石器地点及滦县东灰山,玉田孟家泉等石器地点。1990年、1991年进行了两次专项的旧石器文化的考古调查工作,截止到现在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8处。初步形成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序列。众多的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说明,唐山地区历史悠久,至少在四、五万年以前,远古人类就开始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同时,唐山地区的旧石器文化能够在今天初具轮廓,也说明唐山地区的旧石器文化考古工作,正在步入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9.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广域性文化遗存之一,明显改变了史前人类包括饮食结构在内的诸多生活方式,并促进了史前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因而制陶术也被视为史前人类的重大发明之一.以往对制陶技术的研究多集中在制坯成型工艺方面,陶窑结构虽也被纳入考察的范畴,却未能充分考虑烧制技术与陶窑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似乎一直没有把握住陶窑形态结构演变的核心特征.中原地区(本文主要指河南及山西中南部)不仅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也发现有裴李岗文化以来各个阶段的史前陶窑遗存,为探讨史前陶窑的结构演变及烧制技术提供了较系统的实物依据.本文在充分考虑烧制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陶窑形态结构分类,力求把握其结构演变的核心特征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20.
试以文化变迁理论评马家窑文化的起源、发展说邓建富考古发掘表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达到了中国史前彩陶制造工艺的巅峰,并正好衔接了黄河中、下游彩陶的衰落期①,成为中国史前彩陶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奇迹。但是,对这一以彩陶为代表的史前文化的起源、发展问题,中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