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于1963年9月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从事长江鱼类生态学研究,走遍了长江沿岸的大小河流和湖泊,踏上了名副其实的走江湖生活,收集了大量的长江鱼类年龄与生长、幼鱼和鱼苗预报的生态资料,为长江渔业生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武汉位于长江中游,处在长江和汉江两水相汇之处.长江、汉水及其支流,流经川、湘、赣、皖、苏.浙诸省,往来货船极为方便.3世纪初的东汉蔡邕在斯《汉津赋》中就称谓其为“南援三州、北集京都、上控陇扳、下接江湖”,其“导财运货,贸迁有无”的优越地理条件,使武汉成为了中南、西南、西北各省物产集散交流的中心.因而有“九省通衢”之美称.特别是近代以来,京广线及其支线的开通,汉口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武汉成为了我国内地最大的交通枢纽,华中地区内外货物交换的场所,转运中心.20世纪初,商圈范围就已远及全国各地以至海外.据《全国商埠考察记》载:东沿长江直通江西、安徽、江苏而达浙江以通海外;南接洞庭与湖南、贵州及两广相连通;西溯长江,及于四川、云、贵而通西藏,远达缅甸、越南、印度;北赖京汉路经河南、河北而与西北  相似文献   

3.
刘慧 《四川文物》2009,(4):35-42
本文通过对考古所发现的长江三峡渔具和鱼类骨骼遗骸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将这一区域新石器时代的渔业生产分为东、西两大区,发现其在时间、空间、渔业资料及渔具等诸多方面均有差异.同时分析了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经济结构的组成情况,指出渔业在当时的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肉食资源的获取占有突出的地位.三峡地区渔业经济的繁荣与其较低的农业生产水平、丰富的渔业资源、相对独立的自然环境以及较高的渔业生产水平有关,研究渔业生产对认识三峡古代文化、经济结构与生计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长江长度6000多公里,从青藏公路的唐古拉山口旁格拉丹东雪山姜古迪如冰川的融冰算起,流经青海、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入东海(近来有人认为姜古迪如冰川位于雪山西南侧,而青藏分界线以唐古拉山脊为准,所以西藏也算是长江的发源地)。实际上,地理学上被称为长江的部分,是从四川宜宾算起的。宜宾以上部分是长江的上游,另有名称金沙江、通天河。金沙江到宜宾的合江门时,汇流了发源于川西北岷山的岷江,而岷江本身在四川乐山接纳了源自巴颜喀拉山的大渡河。自合江门对岸的宝塔山始,才算有了又名为扬子的长江。也就  相似文献   

5.
我国漆制工艺品有悠久的历史和无比的优越特质,它能耐酸鹼,因之用途非常广泛,留传久远。近代考古发掘中,在长江、淮河、珠江流域等古文化遗址区,出土了大量战国或汉代的漆器,制作非常精致。唐宋以来迄清代中叶(乾隆)的传世品,各地  相似文献   

6.
上海位于我国沿海中部与长江口出海处,在我国沿海、沿江两大经济发展带的结合部,是我国长江运输、沿海运输和远洋运输的枢纽港,在这里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不仅有着许多优越的条件,而且也是适应我国乃至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对物资流通和贸易运输所必需。  相似文献   

7.
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的水环境和渔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文献的记载,对中古时期北方地区的水环境和渔业生产情况略作考察。文章指出:中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总体水环境仍相当优越,河流汛期较长,水流量较大,可以通行船只的河流众多;当时这一地区还散布有数量众多的湖陂沼泽,其中不少淹浸面积相当广大。由于水环境良好,当时这一地区的鱼类水产资源仍相当丰富,沿河傍湖之区众多百姓以捕捞为生,渔业生产仍较为发达,在当地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补苴地位。  相似文献   

8.
从现有资料来看,古代四川人在长江架设桥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初年。东汉光武帝建武九年(33年)春,割据巴蜀的公孙述为对付刘秀的进攻,派部属田戎、任满、程汛等,出三峡,“拔巫及夷道、夷陵、因据荆门、虎牙,横江水起浮桥、关楼,立欑柱以绝水道,结营跨山以塞陵路,拒汉兵”。这是长江上的第一座浮桥,不过就其位置而言,荆门——虎牙长江浮桥在今湖北宜昌、宜都之间,已超出川江范围。川江,顾名思义是指长江流经四川境内一段,但习惯上常把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一段称为川江。川江上的古代桥梁,据笔者所知,主要有以下几座:  相似文献   

9.
四川自秦以来,一直被称为“天府之国”,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优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 四川盆地大致介于北纬28°10′—32°25′之间,西有邛崃山,北有秦巴山地,东为巫山山脉,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盆地结构。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宜耕,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地区。四川自古以来,就有人类生活繁衍。旧石器时代的“资阳人”,新石器时代的  相似文献   

10.
陈书云 《南方文物》2007,(4):194-195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纬度较低,离海较近,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农业自然条件颇为优越,自古就有"物华天宝"之美誉。迄宋至清,是历代封建朝廷的重要粮食基地和财赋基地。但大自然在赋予江西优越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也赋予了江西数不清的水、旱、风、虫等自然灾害。从东晋太元六年(381年)起,历代史籍对江西灾害的发生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2012,(9):42-45
四川地跨南北,又处于长江和黄河两大文明发源地之间,境内有长江横贯西南部和四川盆地,横断山脉纵贯西部地区,自古就是各民族东西和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2.
小三峡揽胜     
陈薇 《旅游》1997,(10)
小三峡揽胜○陈薇千里清江,山冥云阴。大宁河水明如琉璃,缓缓汇入长江。清晨时分,桨声一播,歌起人渡。作为长江三峡中第一条大支流的大宁河美不胜收,发源于陕西省平利县的终南山,穿过四川巫溪、巫山两县的奇山峻岭,在巫山县城东侧注入长江。大宁河上也有三峡:龙门...  相似文献   

13.
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太湖流域原始文化的分期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尽长江,滚滚东来,在我国北纬30度线附近开辟出宽阔的流域范围。在这片肥田沃野上,分布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址。太湖就是长江下游南岸的一个大湖。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远古部族聚居的重要地区。解放以前,整个长江以南、东南沿海一带广大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被认为是"以印有几何纹的硬陶器为主要特征,伴随着的有磨制的石器"。就是良渚一带发现的黑陶遗存,也被误认为是山东龙山文化向南逐渐发展的一支,时代当然也就相当晚了。建国以来,在党的领导下,考古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推动长江文明探索的进展,1997年12月15-16日,由四川联合大学历史系、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长江文明的探索”国际学术报告会在四川联大逸夫科学馆召开。来自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浙江以及日本的专家、学者共脱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四川联大副校长周宗华、杨继瑞、王庭科先后到会祝贺并讲了话。中日代表共11人作了学术报告,分别就长江流域早期稻作文明、史前古城和聚落形态,以及如何将现代技术和科学手段应用于考古研究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充分体现了文理渗透,中外合作的学术研究趋向。(一)关于…  相似文献   

15.
武汉!你祖国的心脏!/你有那么雄伟的长江,/上达湖南四川,/下通皖赣苏杭;/长江呵!/它是中华民族的大肠,/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死存亡.  相似文献   

16.
早在我国古代的周、秦时代,黄河和长江流域就有水文的记录。汉魏以后可见到有关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在长江上游的重庆至宜昌段沿岸保存有许多古代洪水和枯水的碑刻。这些资料,有的散见在地方志中,如四川忠县、丰都,湖北秭归、宜昌等地的旧志中都有水灾记载。从文献和实物资料来看,一方面反映了沿岸古代人民与水害作斗争的历程。另一方面也给我们今天研究整治长江提供了难得的水文考古资料。拙文试图以各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五年初,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黔北。一月中旬,中央遵义会议讨论今后战略发展方向,认为四川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比黔北好,决定渡过长江去四川建立根据地。随印,中央军委(简称军委)下达渡江作战计划。全军分三路向川黔边境开进。 中央红军北渡长江入川建立根据地,是长征途中一项重大战  相似文献   

18.
重慶教案     
一、重庆——帝国主义眼中的一块肥肉重庆当长江与嘉陵江的合流处,在清代陸路交通不方便的期间,它有其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它跨有两江,适于航送,内可以将四川各地的土特产,经由大河——长江、小河——嘉陵江运来,再散往省内外;外可以将长江下游各地货物运回,然后散至四川各地。不仅对四川它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就是陕西、甘肃、西藏、云南、贵州等地的商品,也多半由重庆输至各地。因此重庆成为清帝国西部的经济重心,成为白(?)、黄(?)、藥材、皮革、猪(?)、夏布、茶、鹽、桐油等集中与出口的市场而它的周围又有二等商业城市环绕,如当渠江、涪江与嘉陵江汇合处的合川,出产铁矿的綦江,鹽業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游地区古为“蛮荒之地”,但自汉末三国以后,由于中原地区战乱频繁,经济衰退,全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中游各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优越的地理条件,加上北方移民的大量涌入,使得这一地区迅速得到开发,到六朝隋唐时期,农业生产已有了显著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均有了长足的进步。长江中游的矿冶、造船、纺织、制茶、制瓷等手工业在全国同样享有盛名。瓷器生产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重要手工业部门,它的兴衰可以从侧面反映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建国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长江中游地区墓葬中出土了越来越多的瓷器,并发…  相似文献   

20.
试论大溪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分布和文化特征大溪文化是1959年在我国长江三峡地区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文化.近年来,这种文化在三峡以东地区也陆续发现.就目前己知的资料来看,这一文化的分布范围,西达川东,东到汉水,南至湘北;其北界似达湖北荆州地区北部.遗址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是长江中游的宜昌地区和荆州地区,而其早期遗存则多分布在长江西陵峡至江陵一带.迄今已发现的大溪文化遗址主要有四川巫山大溪、巫山县域;湖北秭归县朝天咀,宜昌杨家湾、中堡岛、渡河口(即四渡河)、青鱼背、宜都县红花套,枝江县关庙山,当阳县杨木岗,松滋县桂花树,江陵毛家山、蔡家台,公安王家岗;湖南澧县三元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