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风景名胜》2014,(12):24-24
宇航迷们有福了,12月1日起至明年2月1日,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及泰国中央百货集团共同举办的“人类探索”太空宇航展首次来到了东南亚,泰国成为展览的首站,方便宇航迷们在“家门口”参观世界级太空宇航展。  相似文献   

2.
《神州》2005,(11)
2005年10月12日,就在这天,神舟六号开始了太空之旅、费俊龙、聂海胜超越杨利伟成为了中国日行最远的人。邀游太空的神舟六号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她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寄托着民族的希望。驾驭神舟六号的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他们的这次多天航天飞行,不仅标志着中国首次开展了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更意味着中国人的太空探索之旅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人类探索太空的队伍中稳步走来了一支富于创造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没有进入太空之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迷茫的宇宙。我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万户升天的故事,历代科学家都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探索宇宙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太空轨道反射器(Orbital Reflector),听起来像一件太空科学仪器,与艺术品似乎关系不大,但它的确是艺术品。太空轨道反射器(Orbital Reflector),听起来像一件太空科学仪器,与艺术品似乎关系不大。但它的确是艺术品,而且不单是关于太空的艺术品,更是即将被送上太空的艺术品。在此之前,人类关于太空的艺术品不在少数,但若把艺术品放在太空让人类仰视,太空轨道反射器绝对是第一,希望不是唯一。  相似文献   

5.
刘俊 《神州》2013,(2):242-242
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同身边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人类自远古至今的活动无不践行着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甚至想要掌握自然。特别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人类生长的地球已经用“村”来形容,人类依靠科技的发展已将探索领域不断延伸到外太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科学技术在指导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毁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相似文献   

6.
《华夏地理》2007,(10):44-63
1984年.布鲁斯.麦克坎德利斯二世成为身上不系缆绳在太空漫步的第一人。背上的喷气式发动机驱动着他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旁漫步.这是人类太空旅行中的一个里程碑。50年前的这个月,人类的太空探险开始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太空漫步     
《山茶》2010,(6):I0008-I0013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报道航天活动由来已久。从1935年资助首次探索同温层的“探险者”号氢气球到1956年完成测绘北半球夜空的“帕洛玛山天空观测计划”,再到60年代紧随美国太空计划的步伐,登载一系列与载人航天相关的文章。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参与、记录着人类探索天空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8.
<正>6月9日,淘宝旅行宣布与太空探险公司SXC中国独家代理探索旅行合作,将私人太空旅行引入中国。从此,普通人的太空旅游梦想不再遥远。淘宝旅行将接受来自中国大陆的旅游者报名,最早于2015年即可上太空。探索旅行CEO张勇表示:"一百年前,西方的探险家就已经穿越过南北极,而1984年的时候我们中国人的足迹才刚刚到了南极,这就比西方大概晚了一百年的时间。我们因为错失大航海时代所以错失后面一系列时代的机遇;在太空时  相似文献   

9.
向太空进发     
从47年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飞船升空的那一刻起,人类就真正开始了进军太空的征程。绕地飞行,太空行走,登陆月球,航天器对接,太空旅行……原本神秘的宇宙空间内,人类正在"闲庭信步"。终于,中国人实现干年"飞天梦",加入了这场令人激动的征程!浩瀚的宇宙本没有路,"飞天"途中  相似文献   

10.
叶培建 《铁军》2022,(4):15-16
<正>又快到清明节了,这是个祭奠先人、怀念先烈的日子,我不禁想起去年去浙东一江山岛烈士陵园祭扫的往事。2021年4月2日,正值清明前夕,我和一个青年创作团队去浙江台州参加院士科普丛书首册发布会暨院士巡讲活动,这次活动发布了我们创作的科普书《征程》——人类探索太空的故事,得到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飞船新时代     
10月7日,私营企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将正式承担货运任务,向国际空间站发射“龙”货运飞船。旧时代结束,新时代开启。当航天飞机不再苦苦挣扎,决定谢幕的时刻,私营太空公司稳步赶上,替自己赢得了身份  相似文献   

12.
读者论坛     
2007年10月号10月的封面展现了人类遥远而伟大的梦想:离开地球,探索宇宙。然而读者针对此篇报道表现的热情告诉我们,探索太空并不是只属于极少数人的事情。欣逢"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从大量的来信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读者的喜悦与自豪。熟悉的世界也可能存在着我们不熟悉的一面,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马六甲隐藏着贫穷和犯罪,独具政治符号含义的皇家园林内落满厚厚的历史尘埃。这些让人"温故而知新"的报道题材同样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上周二,神舟十号升空,让探索太空再次成为全国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4.
《山茶》2009,(9):150-151
在短暂的15年太空竞赛中,前苏联消耗殆尽、已经无力迎战。美国在越战期间资金捉襟见肘,于是也放弃了登月计划.转而建造航天飞机以及后来的国际空间站。1981年航天飞机酋度亮相.当时被誉为一项科技奇迹。前苏联也先后建造了“礼炮“号空间站和”和平”号空间站,尝试着能够让人类在太空停留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2015,(8)
<正>海洋——什么是海?什么是洋?海是地球上最神秘的地方,比海更广大的海域被称为洋。提到海洋你想到了什么?石油,天然气,可燃冰,鱼翅,还是海豚表演?这片蓝色的领土带给人们更多的还是神秘感,在人类无休止的探索太空时,对海洋却仍是一知半解,没有人能说清海洋中到底存在多少物种,有多少物种已经灭绝,有多少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2015,(2)
<正>有人说,在硅谷显示身份的方式之一就是穿牛仔裤开特斯拉。眼下特斯拉及其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已经成为在全球科技新贵圈受追逐的宠儿。而让埃隆·马斯克最得意的并不是拉风的跑车特斯拉,而是更加酷炫的Space X太空探索科技公司,一家能直接和美国太空总署(NASA)以及全球各国的太空发射中心抢生意的太空运输公司。今年9月Space X与波音共同获得了NASA外包出的一项价值68亿美元的载人航天器大单子,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还没有一张从外太空拍摄的宇宙的图片时,他的小说就逼真地呈现出了太空的景色;他将专业科学知识和诗意想象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柏万良 《神州》2008,(10):50-53
1955年,国际知名科学家纷纷倡议,希望在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纪念国际地球物理年.表达人类进军太空的勇气和科技实力。  相似文献   

19.
苏州评弹在海外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吴侬软语作为人类问候外星人的66种语言中最后一缕声音载入航天器被送上了太空。苏州评弹,是江南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众——当然首先是富人,几年之内就可遨游太空,只需20万美元,已有商业公司开始动作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行的成功,杨利伟、费俊龙和聂海胜不仅成为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航天英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太空和科学的探索兴趣。与此同时、国外不断有非航天员的普通游客成功进行了太空施行,中国人自然也会有兴趣问一问,咱老百姓啥时也可以登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