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为新作品     
《收藏家》2014,(9):I0001-I0001
陶渊明是战胜了一切牲畜的高贵的文人,所以才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样高傲的诗句.一切是非善恶与在他看来颇有”孝然独处,绝口不语,默隐以终,笑杀狐鼠”的澹然。还有林语堂这种人也有意思.朋友问他“林语堂,你是谁?“林回答”我也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这种机锋,也让人”苦“笑不得。——节自本人文章《话颜面》。  相似文献   

2.
正在这个社会,名流往往格外受人关注,比如鲁迅,我们一方面很想知道他的一生真正喜欢的那些人是谁,为何喜欢;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了解他厌恶的那些人是谁,为什么厌恶。鲁迅一生与之决裂的人不少,陈源、顾颉刚、胡适、钱玄同、梁实秋、林语堂都在其列。在这里,我们只说说他与林语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在这个社会,名流往往格外受人关注,比如鲁迅,我们一方面很想知道他的一生真正喜欢的那些人是谁,为何喜欢;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了解他厌恶的那些人是谁,为什么厌恶。鲁迅一生与之决裂的人不少,陈源、顾颉刚、胡适、钱玄同、梁实秋、林语堂都在其列。在这里,只说说他与林语堂的关系。鲁迅与林语堂是当面吵过架的,他们明显的冲突一共有三次。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鲁、林两人曾同住上海北四川路横滨桥附近,两人时有过从。某次,  相似文献   

4.
范咏戈 《百年潮》2004,(8):77-78
在名人出书热的今天,据说自传类的书已出了不少,我却很少读过.也许是因为比较认同爱因斯坦的那句话:"一个人很难知道在他的生活中什么是有意义的,当然也就不应当以此去打扰别人."然而,当读完孝英先生洋洋三十余万言的自传体长篇报告文学<哀泪笑洒>之后,方信负责任的自传能够成为人生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5.
美国人眼中的戈尔在美国流传着一则笑话,有人问:"你什么时候才能知道阿尔·戈尔是否开始竞选总统?"答曰:"在他开始减肥的时候。"自2000年在美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总统选举中败北以来,这位前副总统赢得了不少的东西:体重增加了;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奥斯卡奖以及艾美奖;因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注而赢得国际尊重;他的家族也赚了大钱。他是否还想当总统呢?当然,他会想的。但这种情况恐怕将不会出现。在美国,戈尔是一个分裂性的人物。在这方面,他和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十分相似。两人都能同时引起政  相似文献   

6.
赖晨 《湖南文史》2013,(5):36-37
林语堂(1895—1976),福建漳州平和县人。众所周知,他是著名的作家、译作家和语言学家,但他在教育园地上的创业精神却鲜为人提及。林语堂早年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师大任教。1926年5月,林语堂携眷南下,应聘厦门大学人文科主任。  相似文献   

7.
王小帅:"中庸"的第六代导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帅是导演,这在中国,尤其在是北京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可如果冲着这些知道他的人喊一嗓子:看过王小帅电影的人请举手!那肯定是寥寥几只数得过来的手。这寥寥的几只手的主人不知是用什么"非法"途径看到王小帅电影的。王小帅虽是著名的导演,但他的片子在中国的众多影迷面前也是"只能闻其名,不能睹其影"的时候为多,他的大多数片子在国内都遭受着差不多的命运--未能获准公映。这种结果不知是否与他的独立电影人的身份或是他"过于"个人化的电影思想有些瓜葛。"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王小帅越是这样,越是挡不住人们对他拍的电影关注的眼神,  相似文献   

8.
陆会胜带领"大洋一号"科考船,完成了我国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小陆,你被选为十七大代表了!"当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领导告诉陆会胜这个消息时,他没了平时的幽默,只是傻傻地笑,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外人看不出来的是,他的背脊不自觉地挺了一下,那种久违了的"悬梁刺股"的感觉又回到了他的背脊里。这种感觉,在他担任"大洋一号"科考船船长、"掌舵"中国首次环球科考的297天里,一天都不曾间断。  相似文献   

9.
人人都知"斧头帮"帮主王亚樵笑傲江湖数十载,英勇无比,却不知道他"十步一计",智谋超群;更不知道,他也有政治靠山,他与西南派"大佬"胡汉民、陈铭枢等人交往密切,特别是与李济深(爱国名将、民革中央第一任主席)亲如手足、生死相依。王亚樵遇害20多年之后,李济深还在《李济深略历》中扼腕长叹:他在梧州被军统特务暗杀,"我们那时警惕性非常不够,真儿戏得很。"  相似文献   

10.
正是因为各式各样的利益诉求,使得一向张扬的王海,决定减少曝光,做个深沉、寡言的行动者王海笑起来时毫不掩饰他下排门牙中的一处"门户大开"。牙,不是在打假过程中叫人打去的,因为他已经好久没有亲临打假现场了。"现在,咱们的工作主要是开会,知道哪儿有假要打,研讨一下如何去打。"  相似文献   

11.
香烟在叶锦添的指间只剩下半截,余烟未烬,白雾缭绕。拈开他的《繁花》,不见"流白",唯见1987年时的他,一个新入行的美术指导,学生味十足,不是很开心,尽管臂弯里的妈妈在笑,他也在笑,但他的笑中有抹淡淡的灰:跳过一页,竟跳到了2001年。身边的人变成了李安,他们正在奥斯卡颁奖仪式现场。他戴起那顶不变的棒球帽,和李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2015,(7)
<正>我们都知道王大珩是中国光学事业的奠基人、是"两弹一星"元勋,却鲜有人知道他可爱的一面。他在世的时候,当有人问他高寿,他会精确地告诉对方"我今天90.35岁了";我们都看到他荣誉满载、成就卓著,但却很少关注到他常常以"小学生"的姿态面对新知识、年长者;很多人想象老人的晚年应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但王大珩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都在不停地学习。  相似文献   

13.
<正>明朝,一个10岁的男孩读书时有感而笑,母亲问他笑什么,男孩说:"全国有九州五岳,写这本书的人自夸他已走完了八州,攀登了四岳。这个人的志向并不远大,要是我,非要历九州、登五岳不可。"这个男孩就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想来这段故事,不少人已经耳熟能详。男孩长大后,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游历了九州五岳,写下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400多年前的徐霞客为什么旅行?  相似文献   

14.
王乐然 《环球人物》2013,(19):88-90
被称为"军人专业户",喜欢在博客上写诗在邢佳栋的粉丝群里,有这样一句形容他的话:"这个人,有点儿像京剧,不知道他的人就是真不知道;一旦知道了,了解了,那就得是痴迷上了。"的确,邢佳栋这个名字是隐藏在他众多作品和角色之后的,或许是因为他低调不喜宣传,也或许是那些角色本身深入人心:《士兵突击》里的副班长伍六一,《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军官虞啸卿《,狂飙支队》司令桥隆飙《,零炮楼》平民英雄贾文清,还有正在多家卫视热播的电视剧《战雷》中排雷英雄林峰。  相似文献   

15.
翟若涵 《南京史志》2023,(12):14-15
<正>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果要我在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选择一人同行,我想那一定是苏东坡。写得出“水光潋滟”的诗意典雅,写得出“日啖荔枝三百颗”的豁达幽默;既有“河豚欲上时”的率真纯粹,又有“不识庐山”的奇思妙理。他像一位饱经世事的老僧,又像一个元气淋漓的少年。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林语堂先生,为他写下了《苏东坡传》。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正>薄一波"文革"开始后,薄一波被红卫兵从广州揪回北京,扣上"六十一人大叛徒集团"为首分子的帽子,在北京不断地被押上批斗会。到了这种时候,薄一波强硬的一面显露出来,第一次批判他的时候,是个万人大会,他自己一个箭步冲上去,就把那话筒抢到手了。薄一波说:"我不是叛徒,我出狱是中央批准的,毛主席知道的。"这一来下头就乱了,下头没准备,说这怎么回事。所以第一次批判会开了15分钟不到,就收场了。  相似文献   

17.
正《鸣梁海战》刷新韩国票房纪录,被封"演技派"第一代表在韩国有两种男人一看就知道是演员,一种是帅得一塌糊涂,五官挑不出一点毛病,比如玄彬;另一种则是长相普通、头发凌乱,但是一个眼神就能"杀死人",比如崔岷植。前者演的永远都是贵公子,而后者则通常都是性格极端的杀人魔。从《生死谍变》到《超体》,崔岷植在电影里有一半的时间都需要"杀人",在《看见恶魔》中他甚至一直在杀人。当被问到为什么总要演"大反派"的时候,崔岷植无奈地笑道:"因为生活所迫啊。"  相似文献   

18.
万冬明 《南京史志》2011,(11):15-16
开完家长会,回到家里,我跟孩子说:"今天我终于上台发言了,你高兴吗?"他问":那你讲了些什么?"我说:"我说作业布置太多,希望老师不要布置作业了,这你满意了吧?"他并没有开心。我又说":你知道我讲了这番话后的风险吗?老师从此很有可能不再管你了!"他不解:"老师才不会理你呢!"我呵呵一笑:"反正你自己做好心理准备。你总以为老师爱管你,其实,人家真的是为你好,换了谁  相似文献   

19.
戈尔在呼声很高的情况下,为什么要放弃参加总统选举?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问。有人说,那是因为,他知道并非所有美国人都认为他是"道德典范";也有人说,他不愿玷污自己的好名声;更有人猜测,他与希拉里达成了私下交易。在克林顿的影子下早在2000年7月,英国《金融时报》在预测美国大选的结果时就说:"光干得好还不够,戈尔讨美国选民喜爱的功力还不够。"《金融时报》的分析主要有两点:其一,总统超凡魅力的光芒往  相似文献   

20.
周鹰 《大江南北》2020,(1):47-47
记得1949年年底,快过春节了,我从绍兴乡下富盛到城里出差送文件,路过一家路边烟摊,就停住脚步买包香烟。摆烟摊的是一位老人,他见我是解放军,不问我要买什么牌的香烟,就随手拿给我50支一捆的无牌土香烟。那是一种最低档、价钱最便宜的香烟。我对老人的自作主张有些不满,就用责问的口气问他:"你怎么知道我要买这种香烟?"他回答:"你们解放军大多买这种香烟。"他的回答使我无话可说,因为他说的确是事实。那时,我们解放军战士根本没有工资,每月只能领点津贴费。津贴费只能买些牙刷、牙膏,吸烟的人也的确只能买最低档、最便宜的香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