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敬丹丹 《旅游纵览》2023,(17):76-80
本文运用数学统计法和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579篇“旅游生态补偿”主题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献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科学院和青岛大学商学院是该领域论文发表数量最多的科研机构;国外研究热点集中在保护(conservation)、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等方面,国内研究热点则集中在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旅游、补偿主体、自然保护、生态补偿标准等方面。未来,需要加强对旅游生态补偿标准核算、多方协调的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平乐 《风景名胜》2021,(1):0365-0365
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可分为两种类型 : 一是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区域及参与者提供的生态补偿,二是由生态环境破坏者提供由其破坏活动产生的生态损失的补偿。补偿形式有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金两种。补偿标准:对于第二种类型,可按林草植被和水土保持设施实际破坏的面积或实际恢复费用缴纳。(1)损坏林草的,按损坏面积每平方米 0.5 ~ 1.0 元的标准征收(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按照被损坏设施的实施价值予以补偿。宜以面积 ( 如梯田、水平阶、淤地坝等 ) 计算的,按损坏面积每平方米 1 ~ 1.4 元的标准征收。(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和林草措施综合配套面积的,按损坏面积每平方米 1.4元的标准征收。  相似文献   

3.
王平乐 《风景名胜》2021,(7):0232-0232,0234
阐述了生态补偿的内涵;从我国水土资源的国情、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实施生态补偿的必要性;从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所具有的特性,明确了水土保持服务价值和其社会公益性质,从而揭示了实施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探讨了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需要明确补偿的法律依据、补偿的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4.
神农架旅游生态补偿实施系统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勇  胡孝平 《人文地理》2010,25(6):120-124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逐步关注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问题。旅游生态补偿作为一种调节生态环保各利益主体间关系的一种有效工具,在平衡生态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在分析了神农架实施旅游生态补偿的依据及典型意义的基础上,从旅游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旅游生态补偿标准、旅游生态补偿方式以及旅游生态补偿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构建了神农架旅游生态补偿的实施系统。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对神农架旅游生态补偿的运行提供科学指导,提升神农架旅游生态补偿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李佳欣 《风景名胜》2021,(5):0059-0059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促使建筑行业得以高速发展。在生态化建设理念的推动下,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再单纯局限于物质条件的满足,而是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提升,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中,除要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外,还应做好景观生态补偿工作,营造良好的生态系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环境空间。本文对建筑设计的景观生态补偿展开分析探讨,提出了有效的补偿措施,以彰显建筑设计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三江源区生态移民及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生态补偿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这些探讨,可为三江源区的生态补偿与政策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旅游地生态位的概念、原理及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随着区域旅游开发的进展,一定空间范围的区域开始形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且该系统内各旅游地的"定位"及其内部功能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区域空间竞争的态势。文章以研究区域内旅游地的系统空间关系和发展策略为目标,引入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在旅游地生态位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阐述了旅游地生态位的竞争原理和演变规律,并对区域旅游在协调开发过程中应该采取的生态位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作为核心利益相关者的门户社区居民享有的生态权益与承担的环境责任不对等成为旅游生态不正义的重要表现,实现生态正义对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黄山风景区东南西北4个门户社区为案例,采用方差分析方法,从人际生态正义和种际生态正义两个方面分析门户社区居民对生态正义感知的水平、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受访的门户社区居民对种际生态正义感知水平显著高于人际生态正义;(2)生态正义总体感知水平方面,南门>北门>西门>东门;人际生态正义感知水平方面,南门、北门对分配正义、程序正义感知水平显著高于东门、西门,北门、西门对互动正义感知水平显著高于南门、东门;种际生态正义感知水平方面,南门对环境责任行为感知水平最高,其他三个门户社区差别不大,北门、西门对旅游负面环境影响感知水平显著高于南门、东门;(3)居民生态正义感知空间差异受区域基础、区位条件、政策制度和个体价值观念四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际上,旅游税(污染者付费原则)和旅游费(使用者付费原则)是广泛应用的解决旅游引起的环境外部性问题的方法,其中,住宿税、燃油税和(额外)门票费是一些最常见的例子;作为科斯市场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的方法,生态系统(环境)服务付费(受益者付费原则)在旅游领域已逐渐引起重视.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环境的可持续性是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海岛旅游发展威胁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环境的可持续性.本文运用生态系统(环境)服务付费(PES)和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以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和南北长山岛为例,以2013年为评价基准年份,通过调查游客对4个海岛型旅游目的地海洋生态系统提供景观、游泳、调节温度、吸收CO2等服务和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景观、乘凉、蓄积淡水、吸收CO2等服务的支付意愿,评估了4个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生态补偿标准;并从游客个人收入差异、生态系统服务差异、游客旅行成本差异等3个方面分析了4个海岛型旅游目的地人均生态补偿标准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①2013年,4个海岛型旅游目的地的生态补偿标准分别为普陀山44464.22×104元,朱家尖7736.76×104元,桃花岛4324.54×104元,南北长山岛6756.98×104元;②4个海岛型旅游目的地人均生态补偿标准(人均WTP值或人均PES值)分别为普陀山74.77元/人次,朱家尖72.34元/人次,桃花岛68.95元/人次,南北长山岛51.58元/人次;③游客个人收入差异是海岛型旅游目的地人均生态补偿标准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生态旅游地属生态旅游空间地域范畴,是人类认识生态美、创造生态美和享受生态美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系统。生态旅游地的文化变迁和旅游生态文化创新研究,是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在界定生态旅游地及其文化变迁的基本概念,分析国内外生态旅游地文化变迁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提出生态旅游地文化变迁和旅游生态文化创新研究的生长点,并阐述其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生态计量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敏 《人文地理》2009,24(6):116-120
基于旅游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协同发展,针对我国旅游业生态计量方法上的欠缺,引入欧盟适合生态计量的Cloverleaf方法。在介绍Cloverleaf方法各个理论组成部分,分析该方法在旅游业的具体应用,并运用Cloverleaf方法对意大利的Ponza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状况加以评估。结合案例研究,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常规方法,为旅游业的生态计量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管华  王珊珊  葛珩  李艳 《人文地理》2007,22(1):122-124
苏东海陆交接带是介于中国东海和华东地区之间的过渡区域,是一典型的海陆交接带。由于历史上长期受黄河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域的生态系统脆弱性较为显著,资源环境问题十分突出。以中部盐城段为例,对苏东海陆交接带生态足迹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计算和分析表明,该区域1996-2003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生态赤字呈上升势头,从而得到生态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正在逐年加剧、而资源利用效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的结论。因此,应积极采取以控制人口数量、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提高农业劳动率、加强资源环境管理和保护等为主的措施,缓解生态赤字增长势头,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的生态旅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良健 《人文地理》1996,11(2):69-72
本文提出了开展生态旅游的目的、意义。我国幅员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开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文中划分了四大基本生态旅游区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以及自然退化区的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4.
旅游生态足迹初探——以嵩山景区2005年"五一"黄金周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运用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从旅游交通、旅游住宿、旅游餐饮和旅游购物等4个方面计算了2005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嵩山景区的旅游生态足迹,并与郑州市的生态足迹对比。结果表明:黄金周期间,嵩山景区游客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0.02264gha,是郑州市周人均生态足迹0.00436gha的5.19倍,旅游是一种对自然资源高需求、高消耗的生活方式。指出旅游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特点,影响旅游生态足迹大小的关键因子,减少旅游生态足迹的途径和旅游生态足迹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市边缘区生态隔离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城市边缘区是城乡建设中最复杂、最富变化的地区,其土地利用兼具城市用地和乡村用地二重特性,目前已经形成的城市边缘区形态主要有:生态隔离区、公共绿地和游憩区、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农业用地、对外交通用地。本文分析了城市边缘区现状生态问题最主要的表现是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失衡。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边缘区生态隔离机制。  相似文献   

16.
牛志英  赵中枢 《人文地理》2009,24(4):107-109
历史城市一般都具有自然生态与传统文化同生共荣的特征。研究历史城市的生态保护,对于城市未来的良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陕西临潼骊山山色秀美,华清宫温泉载誉中外。城市因帝王行宫而发展,山、水、城独具特色,生态环境良好。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临潼城区蔓延式扩张和内部空间的整合,对城市内部生态系统造成改变与破坏;景区在发展旅游过程中,面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定性分析,通过对临潼城市生态问题分析,提出落实"景城分治"的基本策略,以及遗址区生态保护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是重要的稀缺资源,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宜居城市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辑和中国知网收录的期刊文章,对国内外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指出国外研究集中在空间布局与管理、与可持续城市的互动关系、游憩者使用以及居民福祉;国内研究则更关注特征演变、生态系统服务评价、规划开发和游憩利用。结果表明,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研究具有视角多元、尺度多样、方法广泛的特点,但在未来研究中,中国仍需完善理论构建、丰富研究对象、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耦合关系,以优化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下的陕西省生态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利用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分析陕西省1978-2006年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压力变化的关系。对6个反映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根据其载荷的大小确定了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两个因子,并据此分析陕西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下的生态压力的演变特征。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对生态压力的影响要大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经济增长使区域生态压力增大,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生态压力的变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减缓了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