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段义孚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溪 《人文地理》2014,29(4):8-12
段义孚的人文地理学思想,在很多方面来源于20世纪哲学的发展。本文侧重于对他影响最大的实用主义、现象学和符号学三个领域,探索这些哲学思想如何或明确或潜在地影响了他的人文地理学观念。实用主义主要启发了他"日常经验"及其连续性和关联性的关注,符号学为他阅读建筑和城市的一些地理特征关系提供了帮助。而现象学则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影响了他,从他最初批判地理科学的数学化方法,到后来他对时间和知觉问题的关注,以及由此产生的地方感问题,均在现象学的视野下展开。此外,他以描述和归纳呈现一个"人"的地理经验的视野,也源自与现象学"面向事实本身"的主张。本文最后提及中国哲学和智慧对他的影响,他有效地融合了东西方的思想,使之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时间地理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人文地理学家对计量革命的争鸣与反思中,是重要的行为论方法之一。1970年瑞典人文地理学家哈格斯特朗(Torsten H?gerstrand)首次用英语系统阐述了强调微观个体、强调时空间连续过程、强调制约的时间地理学思想与符号系统~([1])。半个多世纪以来,时间地理学思想与方法已在不同国家与地区、不同学科领域间得以广泛传播与应用,并形成了微观个体时空间行为研究的独特理论与方法论~([2,3])。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鉴镜的段义孚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在西方学界和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但中国地理学界对其认识还非常欠缺,相关研究更是迟滞。针对目前常见的对段义孚的研究是否属于地理学以及如何把握和推广等问题,本文进行了回应和解释,并探讨了段义孚的思想与学术对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启示与借鉴意义。作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一面镜子,段义孚不但具有开创精神,而且40多年的坚持更是令人敬佩;广泛取材于历史、人文以及其他学科,经验的方法,流畅生动的文风值得学习和推广;对其的专门研究应当得到鼓励;其理论不但具有较大普适性,而且是治疗人文素养和精神欠缺的中国人文地理学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4.
1976年,人本主义地理学之父段义孚在《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刊》发表的论文中首次使用了"人本主义地理学"这一称法。人本主义地理学的出现由20世纪60年代末的人本主义思潮所带动,其通过关注人类自身状况而反映出与地理学学科的其他分支息息相关的各种现象,因而从属于地理学。段义孚将融合了地理学与哲学的、曾被称为"地理知识学"的学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段义孚认为,"对生命意义的探求"是人本主义地理学的实质性核心,也是一直以来推动其进行人本主义地理学研究的动力。正如人本主义研究以人类的经验、意识以及知识为出发点,本文从人本主义视角出发,对段义孚人本主义地理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系统化梳理。通过追溯段义孚人生经历中对其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和经典著作,指出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共同促成段义孚人本主义关怀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刘雅慧 《神州》2014,(5):259-259
人本主义是在现代社会多元选择下出现的精神需求。作为一种设计观念,它改变了以功能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单一局面,并在"以人为本"的口号下很快风靡设计界。人本主义设计观广泛的适应性也证明了其高度的可利用性,在现代商业社会背景下,其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使得人本主义越来越倾向于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6.
周军 《文史精华》2009,(10):47-53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都是从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文章里,知道“司徒雷登”这个名字的。在这篇历史瞬间的檄文里。真正涉及司徒雷登的只不过几百字.但他却因此被定格在“平素装作爱中国也爱美国”.成了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人”。  相似文献   

7.
饰品,即对某个部位的点缀,使之得到美化以展示独特的魅力和获得赏心悦目的享受。如戒指,就是对手指的点缀。还有项链,也是对脖子的美化……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化生活,丰富生活,就是人之常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确实生活中有了点缀才使人生和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8.
重游青海,令人激动。青海对我永远充满吸引力:是山水的诱惑,还是对青春岁月的眷念? 我总有回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掠走了12座青铜兽首,致使国宝流失海外140多年。虽然目前已有5座铜像经各种渠道回到祖国,但圆明园和这12座青铜兽首像,已经成为我们民族那段屈辱历史的代表,因此,出现在今年法国佳士得拍卖会上的鼠首和兔首铜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张小平  成亮 《丝绸之路》2009,(20):64-67
本文从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的核心思想出发,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城中村"现象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对"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义,以期为"城中村"改造提供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何晓安 《神州》2011,(10):192-192
谊文从人本主义这一管理理念定位出发,提出了校园管理中推行人本主义管理理念的必然和意义,以及对实施过程的相关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何晓安 《神州》2011,(23):192
该文从人本主义这一管理理念定位出发,提出了校园管理中推行人本主义管理理念的必然和意义,以及对实施过程的相关建议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陆荣春 《铁军》2020,(5):18-19
"爸爸去哪儿了?""到武汉打怪兽了!"这是9岁儿子与妈妈的对话。谁承想,这个打"怪兽"的鲜活生命,却戛然而止于2020年春天的一个雨夜。这位妻儿眼中的"超人",将无畏人生定格在支持武汉抗击疫情的救援路上。他是逆风而行的英雄,名字叫许鹏,大丰人,创业青年,蓝天救援队的一名"80后"志愿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许鹏主动申请到武汉参与救援。  相似文献   

14.
自经济地理学学科诞生以来,其核心议题即从不同的尺度上理解空间经济现象。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当然包括"时间"这一尺度。故而,在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视野中,关注历时性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①,但在现代经济地理学的话语体系中,"时间"则被放在相对忽视的位序。随着中国经济地理学学科的不断发展,学界也在不断反思该如何客观评价历史在经济景观研究中的重要性。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景观将出现的演变;历史因素在经济地理演化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周军 《文史精华》2011,(10):23-29,1
这是一个寻找的故事:女儿寻找母亲,学者寻找历史,民众寻找英雄。这是一场跨越60年时空和海峡两岸的寻找。这场寻找,承载着太多政治、历史、民族的恩怨以及亲情。  相似文献   

16.
带着全球华人的独特的追寻视角,“凤凰号”帆船从中国太仓来到了东非肯尼亚。这是当代郑和下西洋路线的首次完整再现。  相似文献   

17.
人文地理学的“视觉”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近年来人文地理学的"文化转向"和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对于视觉的社会文化构建的高涨热情,丰富而庞杂的视觉影像和人们的"观看之道"逐步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界所关注。学者开始关注不同的社会行为主体如何通过不同的视觉影像可视化表征地理实体,"视觉"成为塑造和重构空间和生产地方想象、认同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同时,视觉物质又为涉及人类主观实践、展演和生产技术的重要之物,视觉物品在人们涉身的空间政治、日常物质接触和情感中又可催生非常广泛的社会文化意义。本文通过对人文地理学,特别是西方人文地理学界对于"视觉"问题的广泛关注和多样的介入方法进行梳理,以期展现充满文化、社会、政治乃至经济内涵的"视觉"地理问题发展脉络及其独特意义,也为国内社会文化地理学开拓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8.
周祖海 《神州》2013,(8):88-88
一.案例描述2010年8月,我从杭州调回绍兴工作,被安排在离家不远的夏履镇中学。说实在话,我不是很情愿来这个学校,因为我知道这个学校很小,而且我认识的人不多。我更愿意回到我曾经的母校——湖塘中学。因为那里有我认为足可以影响我一生的曾经的班主任李老师,我希望能继续得到李老师的教诲和指导。我知道,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导师,那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25日报到那天,我向学校申请  相似文献   

19.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的问题就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问题。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全面、充分、深刻的探寻和研究。本文主要是对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旨在揭示这一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区地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峰华 《人文地理》1996,11(4):50-53
本文着重探析社区地理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体系和研究领域等理论问题,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评析,旨在促进社区地理学的理论建设,以推动社区地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