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以北京市4个高校居住区为案例进行实地调查,并对小区内的职工居民和相关高校的房管部门进行了深度访谈,从微观层面验证了中国城市单位作用的"隐形化"现象。通过结合社会变革背景和个人住房行为特征,揭示了住房改革实施后单位在职工住房获得中作用的转变,对单位作用的"隐形化"现象进行了解释。文章尝试对单位作用"隐形化"的表现形式和从出现、发展到减弱的演变过程进行总结,指出这种单位作用的"隐形化"是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制度和市场经济双重作用的结果,并对"新型单位社区"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宇 《神州》2012,(5):116-116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渐的缩短,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造成现代学生充满个性的思想,针对这一现象,隐形教育出现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隐形教育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一番浅析,并对如何优化提出了一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宇 《神州》2012,(8):154-154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之间的距离正在逐渐的缩短,文化之间的互相渗透,造成现代学生充满个性的思想,针对这一现象,隐形教育出现在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隐形教育扩大了教育的内容,增强了教育的渗透性,提高了教育方式的间接性,使教育效果长久性,本文就对隐形教育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一番浅析,并对如何优化提出了一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赫哲族的住房因时而定,因地而别,笔者仅就其千变万化的住房类型及特点,作些尝试性分析,不当之处,热望诸多专家学者不吝赐教。古代赫哲族的住房,从横向比较有临时住房和固定住房;从纵向划分又有“撮罗安口”、“卓”、“希日免克”几种类型。即便处于同一历史阶段,其固定住房和临时住房共存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的。因此,借助对其住房类型的追踪调查,不难看到赫哲族社会发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  闫小培 《人文地理》2012,26(1):60-65
非正规住房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城市现象。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大量村庄被纳入城市并以"城中村"的方式成为我国城市的非正规居住空间。"城中村"非正规住房作为规划外的住房发展方式,在承担特殊的住房供应职能的同时带来各种环境、经济、社会和管理问题。论文在梳理深圳市"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发展演化过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市场—社会的视角剖析"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能动性"理论总结"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形成演化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管治方向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住房制度改革对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住房制度改革是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住房制度改革后,城市居民可根据自身社会经济特征和消费偏好,选择居住区位和住房与邻里质量,住房选择行为相对自由化。商品房的开发在住房制度改革后得到鼓励,房产商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引下,自主选择投资区位,建设不同层次的住房和邻里,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居住需求。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工龄的职工在享受房改房的机会明显不同,造成享受者和未享受者住房条件的差异,从而形成居住分异。公共部门的干预使得住房类型构成多样化,出现了经济适用房、房改房和廉租房等资助房,与商品房并存;种种约束条件使得社会群体在不同类型住房中分布并不均衡,形成居住分异。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加快了和谐社会构建的步伐,和谐社会首先需要保障民生,而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是住房保障,所以为了确保住房保障工作能够正常的开展,则需要对住房保障工作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从而形成住房保障档案。文中对住房保障档案进行了概述,分析了住房保障档案的特点,并进一步对强化住房保障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单位社区杂化过程与城市性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社区作为中国城市重要的传统社区之一,曾经是以单位制度作为组织形态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准乡土性"社区。而在转型期,随着城市空间重构、单位制度解体与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单位社区出现了以社区杂化过程为显著特征的制度-空间-社会的全面转型。单位社区杂化从广义上包括居民构成、社会交往、行为模式和社区认同四个维度的变化,导致了单位社区"准乡土性"的消失和"城市性"的构建。本文从城市性作为一种城市生活方式的经典理论出发,从不同维度理解单位社区杂化中城市性构建的现象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发生了内城区域"绅士化"现象。西方学者对其起因的解释,从强调房产供应的"租差理论"与强调中产阶级文化需求观点的截然对立,到逐渐走向相互的融合。绅士化在加拿大的中心城市有各种表现,也带来了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中,加重了住房问题和导致社会上、下阶层之间及英裔与少数族群之间的纠葛,是其负面影响的主要表现。在减少这些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政府恢复社会住房的建设和调整相关的住房政策,并向少数族群社区提供有力的支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的住房紧张问题非常严重,群众对此意见极大。党和政府依据《宪法》,落实私房政策;加大住房投入与调整供给模式,扩大住房供给;进行危旧房改造,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等措施,初步缓解了城市住房紧张问题。但由于重工业优先战略下积累与消费比例的失调、住房商品化与福利分房制度并行条件下职工个人购房动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未能使住房紧张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然而这一阶段的改革实践为此后的住房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