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博》2018,(5)
关于商代甲骨卜后的处置以往学界已多有研究共识,而西周甲骨的用后处理,囿于资料的局限尚无充分认知。本文在分析文献甲骨庋藏线索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周公庙、周原等遗址西周甲骨埋藏方式与出土背景,就西周甲骨的卜后处置提出了"尊藏卑弃,重藏轻弃"的认识;同时,就甲骨的储藏场所的特点、性质进行了讨论。认为庋藏甲骨的建筑当接近于金文中的"宫",文献中"龟室"或当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程平山 《江汉考古》2000,(4):77-80,46
1958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发掘队在蕲春毛家咀发掘出西周木构建筑,并出土一些遗物,是鄂东地区考古的重大发现。三十多年后,毛家咀木构建筑附近又有新的重大考古发现。1996年4月,在毛家咀木构建筑西600米处的新屋垮,发现一窖穴遗迹,出土方鼎5件、圆鼎1件、铜斗1件,为鄂东西周考古增添了珍贵的考古资料。关于新屋垮窖穴的年代和性质,已有学者专门作了研究。本人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1958年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湖北发掘队在蕲春毛家咀发掘出西周木构建筑[1],并出土一些遗物,是鄂东地区考古的重大发现。三十多年后,毛家咀木构建筑附近又有新的重大考古发现。1996年4月,在毛家咀木构建筑西600米处的新屋塆,发现一窖穴遗迹,出土方鼎5件、圆鼎1件、铜斗1件[2],为鄂东西周考古增添了珍贵的考古资料。关于新屋塆窖穴的年代和性质,已有学者专门作了研究[3]。本人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蕲春毛家咀与新屋塆遗存 的关系“以及遗存的年代 新屋塆窖穴距离蕲春毛家咀遗址仅600米。新屋塆…  相似文献   

4.
西周甲骨的几点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考古学上关于古代卜用甲骨的认识,是从殷墟开始的。殷墟所出甲骨是商代的,因此长期以来,一谈到甲骨,特别是甲骨文,人们总是联想到商代。实际上,用甲骨占卜的习俗早在商代以前已有滥觞,商亡以后延续未绝,在某些少数民族问甚至存在到现代。周人典籍有很多有关卜法的记载,有些学者曾据以研究殷墟甲骨,但周代甲骨的实物,一直到解放后才得到发现和鉴定。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6,(9)
正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天门石家河文化遗址群,便发现有距今约4600~4000年的猴形陶塑。1987年春季,北京大学考古系和荆州地区博物馆在该群邓家湾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一大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物。其中包括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达数千件之多,造型丰富,有猴、鸟、鸡、猪、狗、羊、虎、象、狮、虎、鱼、龟、鳖以及抱鱼跪坐的人物等。陶塑个体均很小,集中出土于窖穴之中,具有  相似文献   

6.
《文物》2015,(8)
<正>本文所谓大型单体建筑是指没有院落的大型独立建筑和大型院落式建筑的主体殿堂部分。目前,商周时期形制规整、单体规模较大的建筑已发现较多,为我们研究其平面布局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综合考察此类建筑可见,商代和周代的大型单体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差异较大,为两种建筑风格,表现在堂室、台阶、门、墙、柱网结构、回廊、柱础及散水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明显的时代性或地域性特征。一堂室的差别从堂室的平面布局来看,商代大型单体建  相似文献   

7.
试谈周王和楚君的关系——读周原甲骨“楚子来告”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陕西周原考古队从岐山凤雏村西周大型建筑基址的窖穴中得到的大量卜甲、卜骨,在周人甲骨中是迄今以来空前规模的发现,对于商周历史以及周代初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新资料。关于这批甲骨的时代背景、作者、特色、分期以及所反映的殷周历史关系等问题,徐中舒教授的《周原甲骨初论》(《古文字研究论文集》,1982年)和其他不少同志的文章已经作了论述。当然,研究工作还是在开始阶段,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历史学、考古学工作者去探索。周原甲骨H_(11)83片有卜辞三行十字: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甲骨形态和字体特征,缀合了宾组三类龟腹甲四则,并分别作了说明与考释。缀合后的卜辞,辞例更加完整,为进一步研究商代社会的历史及语言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卜后甲骨的处理是甲骨学研究关注的问题之一。搞清甲骨的埋藏方式,有助于深入探讨、理解古人对甲骨的处理。本文以周公庙刻辞甲骨的为对象,并结合其它遗址刻辞甲骨的情况,从出土甲骨的状况与特征、单位性质及聚落背景三个方面,分析甲骨的埋藏状况,最后总结出了"败则埋之"下的"有意识掩埋"与"已则去之"下的"随意的弃佚"两种西周甲骨的埋藏方式。这为研究西周甲骨的器用制度与处理方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岐山县凤雏村甲组西周早期大型宫室(宗庙)建筑基址西厢2号房间的H11和H31两个窖穴内与293片有字甲骨混杂一起出土的,还有一批圆柱形角器1,目前对这批角器的探讨和研究,尚属空白,笔者不揣浅陋,对其作一初步的分析,不妥之处,祈方家指正。一、圆柱形角器的形制和数量两窖穴同时出土遗物有:1.卜甲和卜骨17000余片;2.玉石雕饰;3.圆柱形角器959枚,大部分被火烧发黑,有的一端呈圆锥形,有的两端均呈圆锥形。一般长度在1.3—2.5厘米,径0.5—0.8厘米之间。标本H11∶91,两端均呈圆锥形,长2.5、径0.7厘米;H11∶93,长1.4、径0.7厘米,一端平,一端呈圆锥…  相似文献   

11.
1972年1月,岐山县京当公社京当大队社员在该村打麦场边先后发现几批青铜器,其中五件是在一个用圆石头砌成的窖穴中发现的。我们曾到铜器出土地点进行过调查,石头窖穴已被拆掉,在断崖上有红烧土痕迹,据发现人反映:"没有见到骨头",因此,它们可能是一个窖穴中出土的。现将这五件铜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登毅  李延祥 《文物》2022,(5):78-82
<正>殷墟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遗址主要包括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家族墓地、甲骨窖穴、铸铜及手工作坊等。殷墟遗址出土了大量绿松石制品,其中以“镶嵌绿松石象牙杯”及“镶嵌绿松石铜内玉戈”为代表(图一、二),镶嵌绿松石象牙杯出土于妇好墓,此器身纹饰雕刻精巧,纹饰内镶嵌绿松石更加引人注目,显示了商代匠人的高超技艺~[1]。  相似文献   

13.
甲骨卜辞就有"息"字,殷周金文也有不少与"息"相关的资料.周代息国是姬姓贵族袭居商代息国故地而得名.周代息地在今息县城西南十里青龙寺附近,"息"、"鄎"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  相似文献   

14.
玉皇庙遗址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现为丹江口水库中一小岛。1995年,文物工作者对南水北调工程文物调查时发现该遗址。在遗址采集新石器时代和周代遗物。新石器时代遗物与青龙泉和大寺遗址、朱家台遗址和乱石滩遗址等出土的同期遗物相近。周代遗物与官山河两岸早年发现的同期遗物相似。  相似文献   

15.
邢台南小汪周代遗址西周遗存的发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正> 南小汪遗址位于邢台市市区西北部。这是一处范围很大的周代遗址,经初步调查,大致在今京广铁路以西,小黄河以北,达活泉以南,因南小汪村位于遗址北部而得名(图一)。 南小汪遗址南与曹演庄、南大郭等殷商遗址相连,西北与南大汪战国墓区相望。五十年代调查试掘的西关外西周遗址,实际上即是南小汪遗址的一部分。近年来,邢台市市政建设发展迅速,南小汪遗址绝大部分已被建筑所压。在施工过程中,时有周代遗物出土,如在郭守敬大街左右两侧的市一中附近、中华路宿舍区、团结路南侧等地,均曾发现大量的周代陶器鬲、盆、豆、罐等,有的地方还发现马坑和小型墓葬等。这些都表明南小汪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埋藏丰富的周代遗址。  相似文献   

16.
妯娌遗址出土的铙形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妯娌遗址是在黄河小浪底水库淹没区发掘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在编号为H153的灰坑(窖穴)内出土了1套3件陶器,为其他新石器时代遗址所不见,且外观若商代铜铙之形,故暂以"铙形器"称之.本文拟对铙形器的形制与性质等做出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试论灭商以前的商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7年陕西岐山县凤雏村周原甲组建筑遗址西厢房第二号房间H11号窖穴出土了一万七千多片卜用甲骨,这是目前殷墟以外所发现的最重要的一批甲骨文资料。这批甲骨经过初步整理,虽然仅发现有字甲骨一百九十多片,总字数也不过六百余字,但是由于这批甲骨发现于歧邑的宗庙遗址之中,内容涉及到周人早期的祭告、祈年、田猎、征伐以及出入往来等重要活动,其史料价值是以往历年发现的周人甲骨所无法比拟的。周原甲骨出土后,已有不少同志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种种探讨。虽然目前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大家还有看法互异的地方,但总的来讲,对于这批甲骨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灭商以前商周之间的一定关系这一问题,认识上基本是一致的。灭商以前的商周关系,是商周史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卜辞语辞丛释连劭名殷墟出土的甲骨刻辞,是商代王室和贵族们占卜的遗物.商人迷信天神统治者利用神权加强自已的权力,凡事都要进行占卜,所以卜辞的内容非帘丰富,涉及政治、军事、礼制、风俗、生产等许多方面,真实而又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商代社会生话的各种场景,是了...  相似文献   

19.
周原西周宫室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西周的宫室制度,自秦汉以来二千多年,礼家争论,众说不一。周原岐山凤雏甲组建筑基址及扶风召陈大型建筑群基址的发掘,提供了西周宫室的重要实物资料。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建筑等级及各部位名称的推测岐山凤雏甲组建筑基址内,在原建筑废弃后的窖穴中出土一大批西周早期甲骨,大部分已被火烧成青灰色;伴出的还有许多小  相似文献   

20.
为保护珍贵的周原甲骨文物,了解文物保存现状,将1977年出土周原甲骨与2010年出土周原甲骨及新鲜甲骨进行对比研究。采用扫描电镜、X荧光光谱、X衍射、红外光谱等方法,从表面微观特征、元素成分、化学结构等方面对周原甲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历了两千多年地下埋藏、出土后的酸洗及三十多年保存,1977年出土的周原甲骨,表面疏松粉化,微孔结构逐渐消失,出现走向无序的裂纹及片层状脱落,无机成分以羟基磷灰石为主,蛋白质等有机成分已全部分解。2010年出土的周原甲骨出土后未经任何保护处理,目前表面未出现明显粉化与脱落,仍有少量有机物存在。本研究成果可以作为甲骨文物保护方法与保护材料研究的基础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