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引言坐姿作为中国古代人多姿多彩生活的最直接反映,可以说:"明古人坐法"应该是作为考古研究的基础。我们今天研究古代人的坐姿,就是要从中挖掘它富有内涵的礼仪,进而对九州华夏的礼仪之坐姿文化做深度的探究,最终将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风采展现出来。在当下,我们对古人的"坐"的剖释实际上是一个类的概念,即大体可分为:坐,跪,跽,踞和垂足坐等行为方式。下面就以以上几种坐姿,分别加以论述。第一种,坐,《说文解字》:"坐,止也",即表明"坐"是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  相似文献   

2.
《文博》2020,(2)
某些权威工具书和文博考古类的图书、展览中,常常把席地而坐时的正常坐姿"端坐"(正坐)误为"跽坐"。古人席地而坐,正常情况下的坐姿是两膝著地,臀部压在双脚后跟上,这就是坐,又称跪坐、正坐、端坐、安坐。在坐姿的基础上,把臀部抬起,腰部挺直,使大腿同上身成一条直线,两膝仍然贴在席上,称为"跽",又叫"长跽"。本文认为,"跽坐"就是"危坐",是与"安坐"对应的概念。秦汉时期,"跽坐"使用的场合大致有三:一是某人对另一人表敬时;二是某人应付突发状况时;三是驭手策马时。  相似文献   

3.
一、《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斥丘懿侯唐厉"载:"元鼎二年,侯尊嗣,二年,坐酎金免。"(中华书局点校本)据此,唐尊元鼎四年失侯。而《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斥丘"侯载:"元鼎二年,侯尊元年。元鼎五年,侯尊坐酎金,国除。"又《汉书.武帝纪》载元鼎五年:"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则酎金免侯之事发生在元鼎五年,而非元鼎四年。《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中"二年,坐酎金免"的"二年"应为"三年"之误。王先谦《汉书补注》:"《史表》元鼎五年国除,‘二年’,当为‘四年’。"亦误。  相似文献   

4.
贾植芳     
自幼调皮,脑后有反骨,一生不安分,平生际遇可用"狱里狱外"四字作结。20岁因参加学生运动坐国民党的牢,年少气盛砸饭碗大闹牢房;抗战时搞策反坐了日伪的牢;1950年代因支持胡风而被关看守所,"文革"中"自天挨批斗,晚上回家  相似文献   

5.
微博历史     
正国民党将领陈诚(1898—1965)任台湾省长时,孩子想坐他的公车,陈诚问:"你们有脚没有?"孩子答:"有两只脚。"陈诚又问:"脚是干什么用的?"孩子答:"走路用的。"于是陈诚笑着说:"我坐小汽车,是国家给我的一种待遇。你们没有替国家办事,怎能享受这种待遇呢!"  相似文献   

6.
传统、标准的"端坐"适应于公开、正式的场合,在私下、非正式场合可以"箕踞"。席地而坐之外,也有垂足坐几等情形,板凳在汉代也已出现。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鸿门宴"的座次顺序有误,在"东向西向"形式的宴席上,"北向坐"为次席,刘邦在"鸿门宴"上受到项羽的礼遇。在分案而餐的同时,也存在共案合餐现象。  相似文献   

7.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08,(9):16-17
"我在清远的时候,和市长一起去跑发电厂的审批,去到那个部门,那里的人告诉我,现在拿张凳子给你坐已是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待遇了,因为天津的书记来也是站在那里的。而他给我们凳子坐已很不错了。"  相似文献   

8.
晚唐、五代、宋时期,敦煌文献《什物历》中的"踏床"不是当时敦煌民众对"榻床"的俗称,它应当是指垂足坐时供人们承足所用的脚踏或脚凳。隋唐时期,善跏趺坐成为敦煌石窟中弥勒造像的基本身姿,这一时期敦煌石窟壁画中出现的弥勒佛或菩萨垂足而坐、双足所踩的莲花踏的形象,和《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的"承足床"的功能一样,也可以被认为是脚踏。五代、宋时期,以方形或长方形较为常见的室内家具——脚踏在民间流行开来,并成为后世官吏、文人和皇家身份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9.
马靖  五中 《旅游纵览》2012,(6):14-18
<正>"有幸悠闲而不是一路小跑地在卢浮宫中徜徉,可以为了想到的一张画而只去看这一张画,然后在塞纳河畔坐一坐,回味刚才画里的色彩光影,是多么奢侈和幸福。"《蒋勋的卢浮宫》一书中对于卢浮宫博物馆这样诗意的描绘,带给人们关于"博物馆旅游"无限的憧憬和想象。  相似文献   

10.
朝鲜王朝建国后因袭高丽旧制,以都评议使司作为国家机关中枢机构。这种中枢体制带有明显的贵族政治色彩,功臣势力以"合坐"都评议使司的形式,操控军国政务,而王权则相对微弱。定宗至太宗时期的三次中枢改制,仿照明朝"罢中书省,百官奏事"模式强化王权,逐步瓦解了"合坐"机制。改制后,功臣势力被排挤出权力核心,国王则通过"六曹直启"体制,直接行使中枢权力,掌控国政决策。  相似文献   

11.
"汉故博士常山大(太)傅王君坐?(榻)"是河南省郸城县出土的一件重要文物,学界目前对其年代的判定尚未统一。结合古代文献分析,石坐榻或为西汉常山国遗物,也可能属东汉常山国。石坐榻上铭文的笔画形态与字体结构与东汉中晚期(多为桓灵时期)碑刻文字类似,其家具形制为东汉中晚期样式。综合分析,石坐榻为东汉常山国遗物,其年代属桓灵时期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淅川和尚岭楚墓出土的铜器铭文"且埶"二字,以周代铭文表达之惯例,"且"字应表示祖先之"祖","埶"字应表"设"。此器应是墓主灵魂所凭依之物,楚、曾等国称之为"祖埶",依传统的礼俗则可称作"祖坐"或"神坐",若以"三礼"所载,其应是死者之子为其所设灵魂依凭的"重",或称"祖重"。在举行丧葬礼仪时,"祖埶"代表死者接受祭奠,最后随棺柩一起葬入墓内。  相似文献   

13.
散木 《文史精华》2004,(11):29-35
一代名记者浦熙修与近代素有报格之称的《文汇报》共沉浮十数载,在旧中国为争民主而坐过牢,在开国大典上被毛泽东称为"是坐过班房的记者"。1957年反右运动中浦熙修与《文汇报》都深陷其中,浦熙修更因了与"章罗同盟"主帅罗隆基的关系而遭殃。怀着对党无比信任的忠心,一场批判与自我批判展开,人性被极大地扭曲。请看《此生苍茫--关于浦熙修》一文。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17,(1)
<正>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流域气候湿润,因此坐具的最初实物已不复存在;及至汉代漆器的产生,才遗留下来坐具的实物。这些坐具,受到古代民族"席地而坐"习俗的影响,十分低矮。晋代出现了凳子。之后为了坐起来更舒服,在凳子上加了靠背和扶手,因而出现了椅子。椅子因"垂足坐"而成为主导坐姿的产物,在所有高型坐具中,它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坐具。明清时期,家具不仅大量保存下来,而  相似文献   

15.
正1918年1月15日的第4卷第1号《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首叫《人力车夫》的新诗:"车子!车子!"车来如飞。客看车夫,忽然心中酸悲。客问车夫:"今年几岁?拉车拉了多少时?"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你老别多疑。"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能坐你车,我坐你车,我心中惨凄。"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饱不了我的饿肚皮,我年纪小拉车,  相似文献   

16.
徐昕 《风景名胜》2014,(1):172-173
正带团的时候,我也常常会给客人们"加点",只是心境会大不相同。有人说,导游不都喜欢"加点"吗?因为"加点"有外快可赚啊!确实,"加点"曾经是导游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但是在这背后,也有很多外人所不知道的故事。带爸妈出门旅行,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我在设定的计划之外给他们"加点"。比如有一次我们在重庆,最后一天订的是中午的航班,十一点出发去机场。爸妈本想在酒店休整半天的,但是吃完早餐后,我觉得上午这两个小时也不能浪费了,便临时起意,带他们去坐长江索道。爸妈勉为其难地跟我坐完  相似文献   

17.
肖杨 《风景名胜》2008,(3):120-120
旅游地:成都青城山后山时间:2007年10月初出行者:肖杨在成都待得发腻了,朋友念叨"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于是决定去体验一下青城山后山的农家乐。与游客较多的青城山前山相比,后山比较清幽。本以为后山的山不高,我们几个玩伴四处转悠了良久,谁知真要爬起来才考验体力了。这里的山路十八弯,总感觉没个头,体力差的人可以考虑坐索道。这里的索道缆车不比坐  相似文献   

18.
<正>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一起打坐参禅,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相似文献   

19.
奇趣站     
资中文庙,孔子不能坐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世奉为"万世师表",明嘉靖八年,敕封为"至圣先师"。中国各地皆有文庙,庙内的孔子塑像都是坐着的,受到众士子的尊崇。独一无二的站像在四川资中文庙,该文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文史博览》2010,(9):34-35
<正>所谓"本命年"就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比如虎年出生的人,2010年就是他们的本命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