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鹤梁水文题刻记录了长江自唐广德元年以来1200余年的历史水文数据,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石刻数量最多的枯水水文题刻。受三峡水利工程的影响,它即将淹没江底,文物部门与专家对其保护问题进行了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外闻名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涪陵白鹤梁“水下碑林”,不仅准确地记录了自唐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以来1200多年间72个长江枯水位题刻资料,而且还留下了唐以后历代骚人墨客丰富的各体诗文题刻,并有不少的名人游踪的记载,这些题刻中有很多都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和科研价值。 白鹤梁上“瑞鳞古迹”题刻长96厘米,宽90厘米,共81字,楷书。题刻记载:“郡守李瑀公玉新,潼川俯秦季(栢灬)宏  相似文献   

3.
白鹤梁题刻保护问题及其与水域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鹤梁题刻是三峡库区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受三峡水库淹没影响。在简单介绍和评价白鹤题刻现有保护方案的基础上,本文旨在探讨白鹤梁题刻及其与水域环境的相互关系,提出在进行白鹤梁题刻保护时,除了应注意保护白鹤梁题刻本身,还应恢复白鹤梁题刻赖以生存的水域环境及其所形成的独特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4.
"白鹤梁题刻"系三峡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基于原址保护、原状展示的全面保护理念,应用"无压容器"原理在实施题刻原址保护基础上建成世界上首座水下博物馆,是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但开放五年来,处于长江水下题刻原址的展示与保护方面出现一些令业内外人士关注的新问题。文中针对当前令博物馆备受困扰的白鹤梁题刻水环境不稳定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就水环境控制与题刻展示提升提出了改进之策。  相似文献   

5.
高远 《四川文物》2013,(3):73-78
白鹤梁题刻是三峡石刻文献中的一种,具有重要的科学、艺术和史学价值。白鹤梁宋代题刻达百余段之多,是研究宋史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考补史实、列名人物、稽核地理、探寻官制、展现民俗、研究文字等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参考素材。白鹤梁题刻价值仍尚待挖掘,从而为推动三峡石刻文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6.
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涪陵白鹤梁题刻,被称为“世界第一古代水站”。其上有自唐以来各个时期具有科学、历史价值的名人题刻、石鱼,是最早的水标志和珍贵的水资料。该题刻常年没于水中,遇水特枯,石鱼现出则兆农业丰收。三峡枢纽工程开工后,国家物局已决定在白鹤梁建水下博物馆,以便加强保护和继续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7.
《华夏地理》2006,(6):114-131
长江涪陵段的白鹤梁因常有白鹤栖息于上而得名,有唐以来,文人骚客题刻不断,以寄诗情。每到枯水季节。这块礁石便露出江面,今年是白鹤梁最后一次以自然状态显露于世,随着三峡工程蓄水,白鹤梁将永没水底。不过,后来者依然可以透过玻璃管道欣赏白鹤梁上面的石刻,只是白鹤此去,恐归期无望矣。[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教育一直是社会谈论的热点话题,研学是这几年比较热门的话题。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以实践的方式参与学习,成为教育部、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呼声。白鹤梁题刻具有重要水文科学、文学艺术、历史价值,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2018年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荣获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白鹤梁题刻为载体,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研学活动,成为学生研学活动的重要阵地。文章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开展的独特研学活动为视角,浅析类似遗址类博物馆研学活动的优劣势及可待改进的措施,以提升研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各史书对唐德宗李适被册封为皇太子的时间记载不一。中华书局所出一九五五年版《唐会要》卷一“帝号上”载:广德元年拜尚书令,元帅如故。食实封二千户,赐铁券,图形凌烟阁。三年,册为皇太子.两《唐书·德宗本纪》及《通鉴·唐纪》皆记德宗册为皇太子的时间是代宗广德二年。今考证诸史,(《唐会要》之记为误。理由是:(一)代宗无广德三年:代宗子壬寅,即公元762年4月改肃宗上元二年为宝应元年,癸卯即公元763年7月改宝应元年为广德元年,乙巳,即公元763年改广德二年为永泰元年.可见并无广德三年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白鹤梁题刻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地质构造和岩石属性,分析了题刻本体的稳定性及不利于题刻保护的各种因素,总结了实施维修保护工程的内涵,材料和工艺措施,探讨了石质文物维修保护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距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约1公里处的江心石梁之上,题刻区位于石梁中段,长约220米,宽约15米。梁脊标高为138米,只比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3米,但低于最高洪水位却达30米,所以几乎常年没于水中,只有在每年冬春交替的最低水位时,才露出江面,所以三峡工程蓄水后题刻区将永久淹没于水下。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博物館,为編写"四川石刻文字图征",曾于1962年3月13日至30日派工作組,到涪陵县白鹤梁地方,对該地古代石刻文字,作了初步的調查。并在江水还未上漲以前,拓制了"石魚"题刻文字81段,加上重庆市博物館旧藏的27段,共計108段,只有清代以来的一部份約計37段尚未捶拓。現将調查所得資料略加整理,先簡介于后: (一) 涪陵,位于长江南岸,屬四川省涪陵专区管轄,白鹤梁在該县县城西边約半里。涪陵在秦、汉以前古称枳县。据《华阳国志》载:"巴人先王陵墓多在枳"。唐、宋至清代改名  相似文献   

13.
现存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的唐代《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被世人称为"三绝碑"。自唐元和四年(809年)刻立后,就有人在该碑的碑阳、碑阴空隙处及碑侧进行题刻,现存唐、宋、明、清代15则题刻。这些题刻已成"三绝碑"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丰富了"三绝碑"的历史研究、文物价值;记录了历代对诸葛亮的缅怀和敬仰,以及对唐碑的爱护,承载着人们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对清官贤相的尊崇和期待。  相似文献   

14.
正目次一题刻数量和字数核查二题刻年代和内容订证三水文题刻的枯水水位问题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的长江中,距乌江与长江交汇处约一千米(图一)。江底有一道与该段江道大致平行的天然石梁,全长约1600、宽约15、梁脊标高140米。其仅比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3米,却比最高洪水位低约30米,因而几乎长年淹没于江中,难见踪影,只在冬春之交水位较低时,才部分露出江面(图二)。在多年一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三峡工程启动,库区的重点文化遗产白鹤梁、石宝寨、张飞庙、白帝城等,通过多次专家论证,采取不同的保护手段,分别进行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建设、"护坡仰墙"围护石宝寨、异地搬迁张飞庙和白帝城瞿塘峡题刻复制等文物保护工程。这些文化遗产的景观面貌在三峡库区蓄水前后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分析表明,有些变化是不可抗拒因素产生的,有些变化却是有可为而需要总结教训的。在三峡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中,考古部门、规划部门、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和旅游部九,以及不同文物保护项目执行单位之间的相互沟通,通盘考虑,是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炎黄子孙,为征服长江洪水,兴修水利,留下了不少遗迹。长江流域数不清的丰碑,记录了中国人民治理长江的经验,铭刻了他们战胜自然的功绩,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如黄陵庙的禹功碑,都江堰的“深淘滩,低作堰”碑,白鹤梁水下的石鱼题刻  相似文献   

17.
重庆白鹤梁有大量古代题刻,既是书法瑰宝,又是研究历史化的重要资料。其中“元符庚辰涪翁来”,以往大都认为是黄庭坚所书。本对此作了考证,认为应是后人题刻。  相似文献   

18.
1977年12月,我县青山公社蕾山大队社员,在水口庵附近平整土地时,出土唐代铭文铜钟一口(图一、二)。此钟为青铜合金,唐广德元年(736年)铸造。通高45、下口直径25、腹围74.5厘米,重13.25公斤,呈圆筒形,对称龙头鼻纽。上  相似文献   

19.
武周革命前后,地方社会通过置观立碑等活动对中央政权变动作出反应并表达政治诉求。各地相继建立一批为唐高宗追福的道观,其中有几组同名道观尤其值得关注。它们是政策指导下建立的官方道观,体现了高宗的弘道遗志和武则天对权力来源的宣示。以太上老君石像碑、白鹤观碑等为代表的石刻,既是唐前期以地方官为主导的地方社会力量和政治选择的具象体现,也是武周统治时期中央利用道教活动在地方社会施加政治影响的物质载体。与中央政策或皇帝本人联系紧密的这批官方道观,始终在地方社会拥有较高的影响力。道观中的立碑和后续多次题刻活动,展现了唐前期地方社会的权力结构和借助道教活动进行政治表达的方式。不同时段的数次题刻汇集一石,揭示了李武政权之间的权力传承和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20.
黎毓馨 《收藏家》2015,(3):13-20
十世纪初,唐王朝分崩离析。从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篡唐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代周,半个多世纪中,南北再次分裂,中原北方地区兵革重兴,梁、唐、晋、汉、周五代走马灯般更替,国祚短促。与此同时,在南方及山西地区,出现了十个独立政权,或称帝,或建国。吴越国便是这一时期东南沿海地区极为重要的地方政权,杭州临安人钱镠创立,唐乾宁三年(896年)统一两浙,领镇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