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前《共产党宣言》的六个中文译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20年,《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完整中文译本出版,到1949年该书有6个完整的中文版本陆续问世,译文质量不断提高,所收序言不断增加,发行数量日益扩大,并从地下逐渐走向公开。正如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中所说:“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销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一)陈望道译本:最早的中文全译本 1920年,在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的一间小柴屋内,留日归来的陈望道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就是翻译了影响20世纪中国命运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那时翻译《共产党宣言》是应上海《星期评论》杂志的约稿,所依据的日文本和英文本《共产党宣言》分别由《星期评论》编辑戴季陶和  相似文献   

2.
新世界游艺场惊人的一幕1919年5月4日,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把个北京卷得天翻地覆。紧接着北京、上海、天津等100多个大小城市举行了罢工、罢市、罢课的斗争。皖系军阀头子段棋瑞、大总统徐世昌、国务院代总理龚心湛等人惶惶然不可终日,不得不把被捕的1000多名学生全部释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免职,风潮才稍有所安定,这时,京师警察厅总监吴炳湘可以喘口气了。可他这口气还没喘匀一天,就接到报呈的两张同样的传单,名曰:《北京市民宣言》,上半部是中文,下半部是英文。现将中文部分照录如下:中国民族乃酷爱和平之民族。今虽备受…  相似文献   

3.
正在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收藏着许多革命文物。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讲述着一个故事,见证着一段历程,折射出一种精神。深藏于衣冠冢里的《共产党宣言》在纪念馆展厅中央的展柜中,摆放着两本薄薄的小册子,这就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920年8月首版本和9月再版本。这两版宣言被后人称为《共产党宣言》"姊妹本"。而在9月版的背后,还隐藏  相似文献   

4.
在胡适的著述中不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严厉批判,以至其被认为是"全盘西化"论的代表人物,更有甚者,称其为"洋奴"。但遍观胡适的英文著述,却给我们以完全相反的印象,在其英文著述中,胡适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炽烈的依恋与爱护,对传统文化多方回护。这些表达与中文著述多不一致,甚至看似矛盾,本文拟就此做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共同撰写的划时代经典文献,1920年经陈望道翻译,8月由又新印刷所印刷,上海的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发行。这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它的问世是中共上海发起组积极运作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陈望道版本陈望道,1891年1月生于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一户农家,早年曾留学日本。戴季陶在日本留学时,曾买到一本日文版《共产党宣言》,打算译成中文。《民国日报》的主笔邵力子得知此事,就向戴季陶举荐了陈望道。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讲信仰的味道、信仰的感召、信仰的力量。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的。1920年,他在翻译这本书时。妈妈为他准备了红糖和粽子,并三番五次地在屋外催他吃.后来问他红糖够不够,他说“够甜,够甜的了”。  相似文献   

8.
<正>1975年的秋天,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一位84岁高龄的老党员——刘世厚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交给了广饶县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看,居然是陈望道翻译的1920年8月出版的第一版《共产党宣言》,不禁喜出望外。随后,又将这本小册子带到上海去核实,最终确定这正是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第一个版本。这本小册子就是周恩来一直要找的《共产党宣言》最早中文译本。这本"红色经典"被该农民党员保存  相似文献   

9.
孔祥萌  刘博识 《神州》2012,(27):163-163
自1920年8月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以来,共产党宣言给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撑,引领国人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时至今日,旧有的挑战已逐渐淡去,新的挑战又横亘在眼前,立足中国国情,历史性的解读《共产党宣言》,能让我们认清规律,端正认识,正确处理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为生民立命:信仰的选择1919年冬天,一位当过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名叫陈望道(1891-1977)的年轻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义乌市分水塘村。从寒冬到次年早春,他借着一盏昏暗的油灯,翻译了《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两个月之内就印刷两次,迅即售缺。随后多处翻印,广为流传。正是这本28000多个汉字的小册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信仰故事的思想起点。  相似文献   

11.
我收藏的《共产党宣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古今中外都有爱书如命的人,我愿意加入这一行列。”我藏书不多,读书更少,但我爱书,尚未进入“如命”之境。由于陈望道先生于1920年翻译、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发行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激发了我收藏《宣言》版本的热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初《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48年2月,一部划时代巨著《共产党宣言》公布于世,它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正式开始。由于《宣言》完整、系统、严密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因而它的诞生就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道路。《共产党宣言》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其传播过程颇为复杂和曲折。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问世已经150周年。《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宣言》不仅是无产阶级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①,也是无产阶级第一个科学的人权纲领。由于《宣言卜诞生在革命和战争的时代,《宣言》没有明确使用“人权”一词,但《宣言》中却蕴藏着丰富的人权思想。《宣言})为人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阐明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确定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今后发展的方向。一、《宣言》为人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划清了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人权…  相似文献   

14.
郑岩贺词     
##正##作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亚洲艺术史英文杂志之一,ORIENTATIONS中文版《美成在久》的刊行是一件值得祝贺的事情。这份颇有影响的杂志,除了面向英文读者介绍亚洲艺术,今后也将直接面对亚洲的中文读者群。艺术史著作正在成为中国书虫日益关注的新牧场,我的同事尹吉男教授主编  相似文献   

15.
洋泾浜英语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志红 《清史研究》2005,4(2):104-108
在英语在华传播的过程中,一些活跃在通商口岸、商埠城市不懂中文的外国人与不懂英文的中国人,出于做生意、进行交流的需要自创了一种“破碎”的英语,即洋泾浜英语(PidginEnglish)。尽管它的词汇大部分源自英文,但是它的语音却基本上是按照汉语(确切地说是地方方言——粤、甬、沪等)的发音系统,语法结构也是遵循汉语的表达方式,故与正规的英语相差甚远。本文拟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这种“破碎”英语进行一简略的历史考察,以期揭示其基本特征与社会影响。一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研究洋泾浜英语的早期专著主要有查尔斯·莱兰德(CharlesG·Le…  相似文献   

16.
“请你写报道时引述我的英文,不要引述我的中文,我的中文水平只相当于一个8岁的孩子,完全代表不了我智力水平。”赵小兰再三让记者保证这一点。小妹赵安吉在一旁俏皮地冲赵小兰挤眼睛,“没错,你的英文确实比你的中文要聪明得多。”她调侃着比她年长29岁的大姐。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考察新加坡在三个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从中分析儒学是怎样和为什么在19、20世纪乃至今天还在新加坡学校得以讲授.1982年2月,新加坡政府宣布儒学将在新加坡学校的中三、中四水平上讲授,随后,在8月和9月,新加坡政府邀请了8位来自美国和台湾的儒学专家帮助拟草一份教学大纲中有关的概念结构.在两位海外顾问———耶鲁大学的余英时教授和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的帮助下,以刘薇霞博士(Lau Wai Har)为首的教材编写组,开始用英文和中文撰写课本以及辅助的教学材料.最后,在1984年1月,中文课本开始在学校使用,而英文课本的讨论版也于1985年早些时候开始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张国刚主编,以下简称《评论》)第一卷出版于1999年,此后每年一卷,至2002年出版到第四卷。四卷年刊,转移了三家出版社,现在确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下去。第四卷《评论》吸引了许多大家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38篇论文,2篇评论,8篇书评。除了熊存瑞的《隋炀帝和佛教》用英文刊登以外,其他都用中文刊登,包括谷川道雄先生的文章也是由胡宝华先生翻译用中文刊登的。根据编辑部的自我介绍,以后文章都是以中文为主,但也发表英文或其他主要外国语种。所有论文,可以分为数组。第一组,谷川道雄《试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构造》、K.Po…  相似文献   

19.
在英汉翻译中处理英语被动句时,必须根据汉语的语言特征、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尽最大可能译出原文的被动含义,避免译出英文式的中文或中文式的英文。本文就英语的语言特征以及被动结构的具体特点,总结出几种英译汉的翻译方法,并利用各种实例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析两种语言的对比特点、两种语言中被动语态的异同以及英语被动语态的应用特点,以便帮助我们准确把握被动结构的句子,把文章翻译的忠实、通顺和美。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的论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35年1月10日,何炳松、陶希圣、萨孟武等十教授,在上海《文化建设》月刊上联名发表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一文。这就是所谓的“十教授宣言”,或“一十宣言”。它引起了一场“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的激烈论战,长达半年之久。这场论争,是近代文化史上颇引人注目的事件,本文拟作初步探讨。一《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一开头便耸人听闻地指出:“中国政治的形态、社会的组织,和思想的内容与形式,已经失去它的特征”,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