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宋时期在太湖湖流的作用下,太湖南岸形成一条地势较高的滨湖沉积带,吴越时在太湖湖滨开挖溇港,创建湖堤。入宋以后,在太湖南部碟型洼地的平原地形中,产生了横塘纵溇的水利结构?崽劣胱轀鞠嗯浜现饕?是为成功地向太湖排出平原洪涝水,两宋时对横塘纵溇结构的完善主要体现为溇港的设闸与横塘的加筑扑问逼诘?水利建设奠定了后期太湖南岸地区农田水利开发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2.
Davidwang  汤菁 《风景名胜》2009,(10):98-101
太湖出产两种东西,截然相对,又休戚与共。一种是太湖水;一种是太湖石。与生俱来的苍凉之美,浩淼之形与寂寥之意,使太湖水拥有足够的耐力和坚毅的品格,把身边的顽石打磨成造园主的“心头爱”。  相似文献   

3.
戚永晔 《风景名胜》2012,(7):108-122
我蛮喜欢听江南小调,“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得益于太湖的城市,有苏州、无锡、与湖州。但苏州与太湖接壤的是西山与东山,湖州也是市郊连接太湖,真正享受太湖之美的城市只有无锡了。  相似文献   

4.
方志情缘     
我一直比较喜爱学,也写稿投稿。章在《新华日报》发表后,被领导当成“秀才”,从副乡长的岗位上调到区委搞秘工作。1958年3个水上区合并建立太湖人民公社,我调去继续做秘工作,即收集原来三个区的资料。以后,太湖渔业的管理体制屡次调整,但我一直留心太湖资料的收集,并将解放后到1983年太湖历年的基本情况、渔业分类产量、收益分配、水产购销、气象水数据等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5.
5月28日,太湖蓝藻大规模爆发使得无锡市自来水出现臭味,全市70%的水厂水质都被污染,直接引发了一场影响全市200万人口的供水危机。都说“太湖美,美在太湖水”——发生在世界环境日(6月5日)前夕的无锡水危机,再次敲响了太湖生态警钟。城市的繁荣发展是否仍旧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国水污染治理出路何在?为此,本刊特别专访了著名环保问题专家、北京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  相似文献   

6.
张敏 《东南文化》2023,(1):70-91+190+192
太湖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马家浜时期文明曙光初现于太湖北部,奠定了太湖流域文明化进程的基础;崧泽时期的太湖北部率先进入王权统治的古国时代,形成了太湖流域的民族共同体,东山村遗址群成为原生型“崧泽古国”的政治中心;良渚时期的太湖流域进入神权统治的古国时代,太湖南部的“良渚遗址群”与太湖北部的“寺墩遗址群”成为“良渚古国”并立的政治中心。王权统治的“崧泽古国”转型为神权统治的“良渚古国”,成为中华文明化进程中独树一帜的“太湖模式”。  相似文献   

7.
名山名茶伴君游○李盛仙“名山出名茶”。此话一点不假。我国的名茶常与名山名水相伴,如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的“龙井茶”,湖水相映的太湖洞庭山上的“碧螺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君山上的“君山银针”,天下奇秀的雁荡山上的“白云茶”,秀甲东南的武夷山上的“武夷岩茶...  相似文献   

8.
<正>苏州东山镇古称“东洞庭山”,位于苏州城西南太湖中,明代时因四面围水,亦有“包山”之称。“2000年,东山镇面积96.55平方公里(包括山地、小岛)。最高莫厘峰海拔293.5米。”[1]宋代以前,东山人烟稀少。“靖康之变”后,宋室南迁,经过东洞庭山附近的太湖水域,见洞庭山地势险要,风光秀丽,不少朝廷重臣及中下级官员遂把家室留在了东山。这一大批北方世族在这里聚居和生活,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中原文化。800多年后,仍能在东山看出其繁衍的脉络、聚居的村落、遗存的古迹及“非遗”等记忆。  相似文献   

9.
“白沙”村总面积9.4平方公里,位于临安市太湖源镇最北端,东依天目山,背靠天荒坪,是太湖水系的源头,也被称为“太湖源头第一村”。  相似文献   

10.
太湖渔民,整天生活在湖上,全家人随着渔汛终年在太湖上漂泊,孩子们读书很难。为了使孩子能上学,将学馆办在捕鱼船上,在明朝时就很兴盛了,有明朝的孙子度《戈船诗》为证:“尝读眉山诗,雅羡鱼蛮子。宽如数亩宫,曲房不见水。亦有童子师,书声到水市。人生老戈船,头白何足耻。”  相似文献   

11.
[事件] 2007年6月初,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的无锡鼋头渚风景区笼罩着难闻的腥臭味,湖岸边浓浓的蓝藻随波浪拍岸,湖水像被绿漆染过一样。鼋头渚所在的梅梁湖被称为太湖之“胃”,曾是太湖最美的地区。但是蓝藻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园地理位置临近太湖。这里自然环境与本土文化相互交融,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园以太湖渔耕文化的“尚智、精进”为园训,尝试在太湖文化样态下进行幼儿教育融合,支持幼儿在“野性”不受约束、自由生长的自然状态下,通过自然经历体验和感受太湖的湖光山色、水产丰富以及太湖流域文化。一、“自然向美”体验课程的内涵“源于生活,自然生发,诗意生长”是“自然向美”体验课程的内涵,旨在创造一种教育环境,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真实生活、尊重自然的成长和对美的向往。  相似文献   

13.
对话费孝通     
前些年,我住在太湖大学堂跟随南怀瑾先生静修。大学堂所在地吴江市庙港镇开弦弓村,就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成名之作《江村调查》的江村。  相似文献   

14.
《广西地方志》2002,(3):59-59
风味小吃(“饮食”节下的一个目) 梧州面靠西江水,与港、澳、粤毗邻,历来商风炽盛,市井繁华,不仅酒楼饭馆的肴馔丰富多彩,而且大街小巷摆卖的小吃也品类繁多。在广西,长期流传着“食在梧州”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正>园林必有石,无石不成园林。太湖石就是我国历史上开发较早的用于观赏之石,是园林中常用的假山石料。尤其在江南园林中用得很普遍,因以太湖一带出产最为有名,故名“太湖石”,也称“湖石”。太湖石属天然石灰岩  相似文献   

16.
正太湖连通长江和钱塘江两大水系,又沟通大海。古代太湖周边考古学文化发达,文明化程度相对较高,既有农耕文明形态,又有海洋文明形态,太湖及其水系在其中一定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从史前时期的利用水,但不善于水的农耕文明为主,到马桥时期开启了善于水的海洋文明进程,环太湖地区不但成就了发达的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成就了越国霸业,更重要的是为中华民族海洋文化的开拓和传播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7.
无锡马迹山牛塘东汉窑址发掘简报无锡市博物馆马山,全称马迹山,古名夫椒山,雄峙太湖西北部,是太湖七十二峰之一。周约35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地形狭长,形如月弧。其东北的东角咀距无锡吴塘门15公里,西南的西青咀离北山20公里,西面的牛塘村距离宜兴沙塘港...  相似文献   

18.
<正>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其实,巧夺天工的太湖石,也是太湖母亲孕育的无价瑰宝。具有极高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的太湖石,是古典园林叠山理水的重要造园要素。北宋的朱勔,历来作为反面形象出现。元代陆友仁的《吴中旧事》,记载了朱冲和朱勔父子的轶事,弥足珍贵。但一分为二:朱勔作为背负恶名的奸臣,当然不容否定。但他在造园方面具有相当造诣,特别是其后人在发展苏派盆景方面作出的贡献,不必抹杀,应该正名,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环太湖旅游带在上海旅游圈构架中再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锡、常环太湖旅游带与上海旅游目的地二者间通过资源互补、市场共享,形成无形的结合。构建“上海旅游园”苏锡常与上海在旅游业中“联姻”以求共同可特续发展,塑造环太湖旅游带个性,须重新再定位。  相似文献   

20.
在吴文化研究中,吴文化发源于太湖地区还是宁镇地区,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学者根据太湖与宁镇地区印纹陶某些特征的一致,认为西周后期两地区的文化面貌已“融为一体”,并以此作为吴国由宁镇地区东进到太湖地区的论据。笔者认为全面准确认识太湖地区周代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