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三次出仕归隐,困扰他一生的矛盾,一是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二是躬耕与生活实际的矛盾。他因家贫和政治理想的实现而出仕,但他“质性自然”、不善逢迎,动乱的现实和残酷的斗争使他厌倦了官场生活,最终毅然选择归隐,即使饱受饥寒之苦也义无反顾,这也正体现了陶渊明高尚的人格和节操。他的这种做法,对后来的仕途失意和厌倦了官场的士大夫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某种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2.
貌似闲云野鹤、超然世外的陶渊明却出仕达五次之多,"孤云独无依"道出了他痛苦、寂寞的内心;"心远地自偏"却又说出了他无奈、自慰的旷达。一个清高、自尊却又积极入世的知识分子注定是孤独痛苦而又矛盾的。  相似文献   

3.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首《归去来兮辞》系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隐时所作。辞中诗人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叙述了他脱离官场,欣然归隐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辞中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厌恶仕途生活,不与庸俗官僚为伍的高尚情操以及乐知天命、乘化归尽的人生观受到其后历代文人雅士的极力推崇。  相似文献   

4.
黄晓静 《沧桑》2011,(2):133-134
晁冲之的词被很多当代文人所称赞,因为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体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就是多表现伤离怨别,柔情相思;厌倦官场倾轧,渴望归隐;对上层统治者的奢靡生活进行批判和抨击。多运用托物言志和虚实相生的手法,语言具有清疏之美。  相似文献   

5.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阴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倍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这首《归去来兮辞》系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隐时所作。辞中诗人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叙述了他脱离官场,欣然归隐享受出园生活的乐趣。辞中诗人所表现出来的厌恶仕途生活,不与庸俗官僚为伍的高尚情操以及乐知天命、乘化归尽的人生观受到其后历代文人雅士的极力推崇。因此其后出现了许多以《归去来兮》为题材的艺术作品。这里介绍的明代马较、李在、夏芒合作《归去来图卷》就是表现这一题材的绘画精品。《归去来图卷》…  相似文献   

6.
此词作于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元好问在国史院任职期间。词人虽初涉官场仅一年左右,但已深感壮志难酬,羁怀郁郁。官场的黑暗,仕途之险恶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归隐林泉的思想。本词描写了词人置身官场矛盾和痛苦的心情,表达了他对恬淡自在生活的热切向往。 梦中有以王正之乐府相示者。予但记末云:“莫嫌满镜,星星白发,中有名利千丈。待明朝有酒如川,自歌自放。”然正之未尝有此作也。明日以示友人希颜、钦叔,谓可作《永遇乐》补成之。因为赋此,二公亦曾同作。 绝壁孤云,冷泉高竹,茅舍相望。留滞三年,相思千里,归梦风烟上。天公老大,依然儿戏,…  相似文献   

7.
另一种情怀     
公元365年,陶渊明出生于一个破落的仕宦家庭,因家境贫寒不能维持生计,经亲戚引荐在一个叫彭泽的小县城做官,但没几天就产生了归乡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个坦率自然的人,不愿与官场同流合污、违心做人。于是做得一首《归去来兮辞》,将自己欲归隐田园、把菊饮酒的心境娓娓道来。大意是这样的:归去吧,既然心已经被形体驱使,为什么还要伤感悲哀?既然现实已经与意愿相违背,为什么还要驾车出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41岁任彭泽令,因厌恶污浊的官场和耻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弃官归隐,而赋《归去来兮辞》。宋代大豪欧阳修说:“晋无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言虽有过,其为后人推重,则于此可见。然而,就是这样一篇希世名作,却有一讹字流传至今而不为人所属意。一字之讹虽是白璧微瑕,但毕竟有损名篇之完美:倘不予考而正之,还将继续流传下去,则名篇终不得复为完璧矣。  相似文献   

9.
王水根 《南方文物》2003,(2):96-100,121
在拙著《鸟图腾及相关问题》一文中①,笔者以《陶渊明笔下的氏族英雄》为条目,记述了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中所歌颂的两位神话传说英雄,即刑天和丹朱,以说明鸟图腾的意识,直到晋宋时代的陶渊明脑海中,依然浓郁地保留着。自然,从中也流露出陶渊明的民族意识。人们不禁要问,陶渊明与鸟图腾氏族,有否渊源关系?或者换言之,他是“南蛮”族的后裔吗?本文试作补述如下。先说陶渊明的“猛志”在表述生平理想时,陶渊明往往写到鸟。他总想像鸟儿那样自由翱翔。曾以鸟自喻,把自己被官场约束得失去自由称作“羁鸟”(《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  相似文献   

10.
屈斌 《文史天地》2014,(6):61-65
正《归田录》是欧阳修晚年重要的作品之一,内容涉及北宋前期的人物轶事、社会风情和官场轶闻等,情节生动,文字练达,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归田录》成书于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该书以"归田"为名,寓其归隐之意。欧阳修在自序中即阐明了其创作宗旨:"《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士大夫谈笑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欧阳修为官四十余年,官至参知政事。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天下之治必与  相似文献   

11.
《饮酒二十首》在陶渊明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饱含忧愤的笔触,勾勒了诗人这一时期的思想活动及其与当时社会现实的矛盾,并且肯定了自己归隐田园的生活道路的选择。这组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饮酒二十首》的系年迄无定论。宋汤汉《陶靖节诗集注》、今人王瑶注《陶渊明集》等系于义熙十三年,即公元417年;宋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今人逮钦立注《陶渊明集》等  相似文献   

12.
正在我国历史上,有多少贤臣雅士远离起伏跌宕、光怪陆离的官场和人世间的尔虞我诈,或选择出家为僧,或选择归隐山野,他们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洁净生活,终老一生。而在这些灿若繁星的隐士中,身居明末官场高位的郑逢元便是其中之一。一、少年"奇才"郑逢元,字天虞,又名天瑜,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生,贵州平溪卫(玉屏)人,祖籍山东东昌(今聊城)。年少时,聪颖好学,过目不忘。明天启五年(1625年),时任南京右佥都御史的熊明  相似文献   

13.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杜甫)“赏读《高士传》,最佳陶澎泽。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孟浩然)生活在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在玄言文学盛行的文坛中独辟蹊径,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田园诗派,陶渊明也像中国大部分文人一样欲救苍生,匡社稷,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愿望,但由于东晋时期门阀制度和严重的士族观念,陶渊明在以门第高低来委任官职的乱世中,壮志难酬抱负难展,只能“穷而独善其身”,开始崇尚老庄,既学习道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人生的高洁志趣,又追求超脱世外、逃避现实的人生态度。于是走出官场,步入田园。陶渊明的生活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根据乔志强教授摘录的山西乡绅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在山西省图书馆收藏的稿本《退想斋日记》将全部影印出版.该稿本原有200余册,既是刘大鹏效仿曾国藩的日记书写的"道德日记",也是他对身边生活世界的记述和其生活哲学的表达.自号"梦醒子"的清遗民刘大鹏将自己内心拒斥却不得不生活其中的新世界视为梦境,日记中对生活世界的记录也就不得不被同时视为对刘大鹏梦境的记录.当人们利用日记展示的多是历史上的官场、世风、制度兴废和事变的时候,不能忽略日记这一个体化文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正崔寔(?—170年),字子真,东汉末年涿郡安平(今河北涿州)人。他出身于一个学术官僚家庭,祖父崔骃、父亲崔瑗,都曾出仕为官,但因刚正不阿而遭权贵排斥,在官场中一直不得志。其父居官清廉,病逝时家无余资。崔寔变卖家产营葬父亲,以至于资产竭尽。这种生活经历,使他真切地了解社会的实态。后来,崔寔论当世时务而成《政论》,力主改良政治,挽救危局,有"明于政体,吏才有余"(《后汉书》卷五十二《崔骃传附崔寔传》)之誉。他有从政经历,官至郡守,颇有政绩和政声。  相似文献   

16.
萧统对陶渊明"尚想其德,恨不同时",可谓陶渊明的知音。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并未提及陶渊明。钟嵘眼中的他也只是中品。而在陶渊明未被广泛接受和高度评价的年代,萧统却独爱之,不仅为他编集、作序、作传,还在《文选》中选录了九篇陶渊明的作品。本篇以《文选》中所选的陶渊明作品作为出发点,再究萧统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7.
乔志祥 《神州》2013,(12):9-9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写自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他真正的性格。"性嗜酒,好读书、不求甚解,常与文章自娱"是他的爱好和志趣,塑造了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形象,赞美了他自然率真,安贫乐道的品质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以及对淡泊宁静,自给自足的生活向往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湖南作家肖仁福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观察贯穿于官场小说创作中,深刻剖析了作为知识分子的为官者的信仰危机,也从一个侧面凸显出国民性批判的主题。他的官场小说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人性的危机,在看似平淡的叙事中暗含了犀利的眼光与机智。  相似文献   

19.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愤然辞去彭泽县令的职务,隐居山林,开始了独善其身的隐士生涯。在后人的心目中,隐居后的陶渊明是一直过着“悠然见南山”般的快乐生活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联系他的身世再品味一下他的诗作,我们会发现答案是否定的。考察一下幼年的陶渊明,再看一下他那些并不是很出名的诗,我们就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20.
丁锐 《文史月刊》2010,(8):65-65
<正>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称海瑞是位"古怪的模范官僚"——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海瑞,无疑是明朝官场中的"犀利哥",但他并非只求"犀利"不讲圆通,他也不乏幽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