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榭图画象略说朱英,迟延璋东汉时期内容丰富的画象石资料,保存了许多形态各异的建筑图象,这不仅展现了当时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而且直观地反映着当时的建筑成就。仅见于山东省微山县、胜县、邹县画象石资料中的水榭图象,造型别具一格,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微山...  相似文献   

2.
四川汉代画象中,有关伏羲女娲形象的画象砖和画象石刻多有出土,但各种画面均大同小异,总的说来,伏羲女娲皆人首蛇身。有的面部相对,有的两嘴相亲;有的举日、月轮并手执规、矩,等等。二神之躯或作蛇身,或作龙躯,有的两尾卷曲,有的两尾相交,形象十分生动。学术界对伏羲女娲画象巳有较为详细的考证,唯四川省彭山县出土的“伏羲女娲·双龙”画象砖(图一),风格独特,内容复杂而新颖。其上有伏羲女娲二神(龙),有建筑物、人物等。这里,笔者针对该图象的内容并结合有关史料,试释如下。“伏羲女娲·双龙”画象砖为长方形,中间横穿一线将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图左方有一观阙式的建筑物,顶有三重:建筑物外有一官吏,手执笏板,面向建筑物;建筑物中有  相似文献   

3.
试论满城画象石郭铮汉代画象石,据目前出上情况看,以河南、山东、江苏、四川及陕北地区数量最多,其他地区仅有为数不多的零星发现。在河北省地理区域内,除北京丰台区三台子出土过一对画象石墓门①、天津蓟县别山墓群出土一门楣上有画象石外②,其他地区尚未有出土画象...  相似文献   

4.
1958年11月为中国历史博物館筹建新館,需要复原制造有关我国古代工程物理方面的重要发明,汉代冶鉄鼓风机的复原,也是其中的一种。今年一月这項复原工作的設計結束,并制成了五分之一的解析模型。这項复原工作是很具体的,也就是說如何对传世仅存的山东滕县宏道院汉墓画象石中的鼓风图給予科学的解释。关于这件有关冶鉄史的孤証资料,几年来全国考古界、史学界先后发表了許多研究、考訂和介紹的文章,都肯定这个画象石是描述汉代冶鉄操作情况的一份珍貴史料。我認为还有不够的是,它在內容上所記述的是怎样一段历史故事,尚未见有所論述,而且大家除了对画象石中操作場  相似文献   

5.
(一)长宜子孙禽兽画家镜(图1),南阳百里奚出土,直径22.4厘米.镜面稍弧,镜背有动物画象及铭文.画象都作带形,分作三组.第一组(最外边)为禽兽画象,浅平雕,有龙、虎、牛、鹿、朱雀、熊、三足鸟等,线条流利,姿态生动.第二组为稍微突起的浮雕.为青龙、白虎、玄武等神象.此外尚有三足鸟,羽人.画家为了适应镜之带形,龙、虎、蛇及羽人等形象都画得很长,因此各种动物首尾相接.第三组中有七乳,乳与乳之间有画象,画象为阳线轮廓.计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羊、羽人等.羽人共三人都为兽首.一人右手执一物如铎,左手举一锤似作敲打之状.一人抱琴,似在弹弄.另一人举步跳跃,转身视抱琴者.两手各执一丸状物.空中尚飞三丸.足下部有三个圆圈,似如盘.这种形象可能为汉代杂伎中之舞盘弄丸者.最中心,钮之外边有铭文两组.内边一组有篆书四字,"长宜子孙"外边一组为隶书廿八字:田氏作镜大毋伤新有善铜出丹阳.涷(炼)治(冶)铜锡清如明.得此镜□□千万.(二)规矩镜.(图2)河南午阳县出土.直径13.9公分.镜面微弧,镜背有四神鸟兽羽人等画象.画象外有铭文.王氏□镜四夷服,乡贺新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子孙力,传吉后世乐毋极.  相似文献   

6.
1956年江苏铜山洪楼东汉墓出土画象石(参见24页图7),最初发表在1957年第4期《考古通讯》上并刊有纺织画象图片,但简报中并未加以介绍。1958年第4期《文物参考资料》王德庆先生的《江苏发现的一批汉代画象石》一文,和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江苏徐州汉代画象石》一书中,对洪楼汉  相似文献   

7.
《文物》1975,(3)
最近,泗洪县曹庄公社曹庄大队出土了一批东汉画象石,计有四、五十块之多。这些画象石是该队社员在平整土地的劳动中发现的。画象石出土后,贫下中农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引起了县、社领导的重视,我馆根据县委指示,当即进行了调查,向省、地区有关部门作了专门汇报,为便于保护和进行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一年以来,陕西省甘泉县陆续出土了一批秧歌舞画象砖。现由甘泉县文物管理所收藏。这批画象砖共计五块,分为三式。现分别介绍如下:Ⅰ式两块,一九七八年该县下寺湾公社雨岔大队(现属雨岔乡)修建大队公窑时发现古墓一座,这两块画象砖砌于墓壁。该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在安丘县城西南十八里董家庄,发现了一座大型画象石墓,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当即派李步青、邰继武等同志前往清理,清理工作到一九六○年三月结束。古墓的位置在县城西南十八里处汶河南岸的董家庄村后。该墓早期曾被盗掘,随葬品已寥寥无几,但墓室的画象石大体保存完好。现将墓室的结构和画象石的内容作简要报导。  相似文献   

10.
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的发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71年秋,河南省唐河县南关外针织厂在扩建工程中发现一座画象石墓。1972年6、7月间,河南省博物馆协同南阳博物馆和唐河县文化馆派人进行了发掘。由于此墓早年被盗,随葬遗物保存甚少,出土的大批画象石十分珍贵,运往南阳市"汉画馆",并进行复原,供观众参观。一、墓葬形制和画象位置墓室为纯石结构,用特制的石料130块,在距地表深1.60米的方形土圹里砌成立方体的墓室,平面呈回字形(图一:3)。墓室四  相似文献   

11.
汉代画象石是研究汉代历史、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河南南阳一带历年地上地下曾发现了很多画象石,解放以前,由于反动政府极不重视,致使很多画象石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有的被砸碎,有的被拿去铺路、修桥、垒墙.解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积极采取保护措施,派人进行收集,并从翻修桥梁、路面中撤换下来大批画象石.为了很好的保护这批珍贵资料,并使其供广大群众欣赏、研究,河南省文化局在南阳市西南卧龙岗公园内武侯  相似文献   

12.
韩兵 《钱币博览》2004,(2):46-46
古代咒语花钱中,以“钟馗躯邪降福”钱为最多。笔近期集得一枚.其直径49、穿7.5、厚2.8毫米.重33.15克,黄铜质。钱面穿左铸有楷书“躯邪降福”四字,穿右铸钟馗执笏朝天,穿上铸一蜘蛛,穿下铸一蟾蜍。钱背铸有虎、守宫(即壁虎)、蜘蛛、蛇和蟾蜍五动物,即所谓“五毒”。钱体古朴,铸  相似文献   

13.
ASIA  楚鹏 《旅游》2012,(6):48-55
在墨西哥的国旗和国徽上都有这样一幅图案:一只勇猛的兀鹰口衔一条蛇傲立于一棵茁壮的仙人掌上。这就是传说中1 3世纪以前古印第安阿兹台克人在其信奉的战神指引下走到特斯科科湖的一个岛上时所看到的情景。"墨西哥"一词便出自阿兹台克民族战神的别名"墨西卡利"。  相似文献   

14.
查海遗址出土一件带有动物纹饰的陶罐,一面为蟾蜍纹,一面为蛇衔蟾蜍纹,这是在目前已知出土文物中出现动物纹饰时间最早的,不仅如此,从发现这种纹饰开始,它一直延用至今,并被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喜爱。结合已经发表的有关蟾蜍纹饰的发掘报告及相关资料,对我国蟾蜍纹的寓意流传进行梳理探究。  相似文献   

15.
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壁画、帛画、漆画中,常见到玉璧出现,尤其是画像石、砖上出现最为频繁。这些玉璧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方式:戏璧、穿璧、套璧、联璧、单璧或多璧并列出现。 戏璧:汉画中的戏璧画面主要为中置玉璧,有祥禽瑞兽相向而立,或以丝带将中间玉璧衔起,或以各种动物嬉戏置之两侧。 1.双凤戏璧。中置一玉璧,两凤展翅卷尾,口衔丝带将璧衔起。2.仙鹿戏璧。画面中置玉璧,璧两侧有象征长生不死之仙草,两仙鹿长角高翘,腾跃于仙草之旁。3.龙虎戏璧。画中部悬一玉璧,下系彩带,璧左为一翼虎(或为白虎),右为应龙…  相似文献   

16.
"宝石谷传说"在欧亚大陆流传甚广,印证了欧亚大陆各族的交流活动,是欧亚交流史的重要内容。此传说在南梁时传入中国。其最初内容是山谷有宝石,寻宝人将肉投入山谷,利用兀鹰将粘在肉上的宝石衔出山谷而后得之。在阿拉伯时代,传说中增加了两个新元素:一是山谷之蛇,二是克服山谷之蛇的重要历史人物亚历山大。蒙元时代以后,欧亚大陆各地既有新版本流行,也有原初版本存在。波斯、中亚等地区流传的原始版本流入中国并为汉籍文献所记载。该传说来自希腊化世界而后流传于欧亚大陆。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两汉时代盛行羽化升天、长生不死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上古灵魂不死的衍生变体.在先秦两汉时,它又糅杂了道家思想、阴阳五行说、神仙说和卜筮、卜星、医术、祈祷、房中等养生术于其中,而渐以成为求“体生毛,臂变翼,行于云则年增矣,千岁不死”的“体道成仙”论.羽化思想在汉代发展成熟并达到顶峰,作为该思想的艺术表现,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崇,无论是帝王宫殿还是富者的享堂墓室,都会出现羽化形象.不过,时过境迁,至今能窥视到汉代羽化图象风貌的,只能靠一些考古发掘出的墓室壁画、帛画、画象砖等实例.汉代羽化图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图中母题之间的结合不存有固定不变的程式,呈现出一种较为复杂的构图过程.为了探讨这一问题,笔者从现有资料出发,根据图象的情景形象和内容寓意,把它们分成五种类型:羽化升天图、仙府天境图、仙游图、谶纬图和瑞祥图.  相似文献   

18.
满城县发现东汉画象石保定市文物局文物科满城县文物管理所满城县文物管理所近年来陆续征集到一批出土画象石,皆为墓门,共11石。计有满城县城四道口街墓门一对,半月板半块;县水泥厂墓门一对;夜借村墓门一对;茂山村墓门一对。而贤台村墓门左扉:韩家佐村墓门左扉(...  相似文献   

19.
查海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有写实动物浮雕纹饰的陶罐,器身一侧为蟾蜍,另一侧为蛇衔蟾蜍纹饰,这是我国目前考古出土动物纹饰中最早的蟾蜍图案。这种蟾蜍纹饰图案从查海文化开始,就被以后不同时代的人们所崇拜,并一直影响至今。综合我国有关蟾蜍纹饰的研究和相关文献资料,对蟾蜍纹饰历史的演变和寓意流传进行研究,可知查海遗址在辽河文明起源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我国渊源流长的蟾蜍和蛇(龙)崇拜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20.
“随和”常用来形容为人谦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词是古时随侯珠、和氏璧两种宝物的并称. 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献给楚厉王的和氏璧已尽人皆知.随侯珠则是春秋时期随国的珍宝.传说随国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心生侧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自称龙王之子,前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