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黎  单文俊 《百年潮》2001,(12):12-14
惊闻张学良将军病逝,不胜哀悼.65年前与张将军那段深切的交往,伴着泪水,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2.
一、华山吟诗回老蒋 1936年6月,由广东的陈济棠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所发动的“两广事变”被蒋介石平息。此后,蒋介石更变本加厉地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基本国策,开始全力以赴地围剿陕北红军。 这时,驻扎在陕甘一带的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广大官兵,在同红军作战的接触中,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全  相似文献   

3.
《百年潮》2017,(1)
正中共驻东北军代表刘鼎在回忆录里记录了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与他的一次谈话内容,从中大抵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事变前的心理状态。保定见蒋,不谈抗战,反而逼我下台,所有前段的热情,不过是诱我上圈套,好逼我下台。这是日、蒋合演的一台把戏而已!有谁较为善良,或者让人有机会稍微喘口气呢?毒害是一样的,如果定要加以区别,那就是蛇比虎更可恨。因此,在保定从他的车厢一出来,我就闷倒在我的床上,号啕大哭,瞬息间我又猛地站起来哈哈大笑,对面前的人说:‘我是吓你们的’,哎呀,真是啼笑皆非!《何梅协定》丧权辱国。何应钦坐镇北平,强制东北军调离华北,蒋能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抗战史上,西安事变具有传奇一般的色彩,它"以突发的姿态出现,同时也以意想不到的结果收场".实际上,西安事变是张学良、蒋介石政治分歧和私人关系双重作用的结果,离开了其中任何一项,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即不可能.关于张、蒋政治分歧的论著很多,作者依据陕西省档案馆藏原始档案、史料、图片,就张、蒋关系对西安事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春生 《黑龙江史志》2013,(15):161-161
西安事变前后的张学良,对于其在九一八时的不抵抗行为极为悔恨,但他坚信中日之间必有一战,而且就在眼前。对于即将到来的抗战,他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同时他也坚信,中国必胜。  相似文献   

6.
西安事变的发动与和平解决,是国内和国际多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对此,学界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而对于张学良、杨虎城爱国思想与西安事变发动及其和平解决的关系问题,尚未见有专文探讨.笔者认为,张、  相似文献   

7.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安事变是一个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它对当时以及后来的时局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共产党联蒋抗日,国民党由内战转向抗战,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形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是由各方面因素促成的,有张学良、杨虎城的作用,有共产党的作用,也有国民党中亲英美派的作用。但张、杨的作用是主要的。张学良不仅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倡导者,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过程中,张  相似文献   

8.
59年前,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千古功臣张少帅以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为特重,勇于为民请命,与杨虎城将军联合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实现中共英明倡导的全民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抗日,功昭日月.今特集录在西安事变前后少帅重要爱国言行于下.  相似文献   

9.
西安事变前的两个月,张学良把吕正操从东北军六四七团团长任上调到张公馆负责内勤工作。作为现今健在的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亲历者和见证者,吕正操的回忆,让我们重新领略到这一事件的惊心动魄。更令人感动的,是张学良与吕正操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  相似文献   

10.
孙果达 《纵横》2010,(4):28-32
在西安事变的研究中,几乎无人注意张学良的私人飞行员。可以说在西安事变前后,每当有重要事件发生时,往往就会出现张学良当时最新型的波音247型飞机,这是西安事变的一大特点。飞机的使用不仅加强了西安与保安之间的联系,更改变了事变中重要人物活动的时空概念,从而使得他们的行踪更为快捷隐蔽,也就使得西安事变更为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1.
西安事变时,赵寿山是十七路军的主力部队十七师五十一旅少将旅长。他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追随杨虎城将军,义无反顾地参加厂西安事变。 在事变前夕,他向杨虎城提出了扣押蒋介石、逼其联共抗日的建议。在事变中,他担任十七路军军事行动的总指挥,出色地完成了解除西安市区蒋系武装的任务;他担任西安市公安局局长,执行完成了镇压敌特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的任  相似文献   

12.
范硕 《百年潮》2003,(6):79
一、西安事变前夕,张学良与叶剑英谈“苦迭打”一事,确实存在。叶帅与我们叶帅传记组数次回忆过此事。最早是1981年1月13日上午,地点在广州南湖宾馆,参加的不止我一人,还有叶帅办公室及传记组等五人。其后在1982年3月16日、9月2日,就我们提出的问题,叶帅又反复作答,再次忆述。前后内容大致相同。(《叶剑英传》1995年第1版第11次印本,第230页,注释已标出)二、1981年1月13日,叶帅第一次谈及此事回忆:……长征到陕北。后来就是西安事变。西安事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前后的张学良与父亲阎宝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西安事变”七十周年。又是张学良将军辞世五周年。使我回顾起张学良将军与父亲阎宝航等参与“西安事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1990年6月1日,台北众多社会知名人士为张学良举行九秩大庆后,台湾地区关于西安事变与张学良研究才获得了自由.尽管此前,出版了李云汉的著作<西安事变始末之研究>(台湾近代中国出版社1982年版)和<革命文献>第94、95辑西安事变史料专集,但其研究是一个被官方垄断的禁区,论述均为蒋介石的<蒋委员长对张杨训词>与<西安半月记>的注释而已,决不敢越雷池半步.  相似文献   

15.
1996年,西安空军39111部队在整修门诊所房屋时,发现了由张学良撰文,杨甲先书写的《陆军医院建筑记事》碑石(该碑现存39111部队政治部).此石高72、宽49、厚9厘米,碑文为正书,工整秀丽,全文共207个字,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与张学良将军共同发动西安事变,从而在中国近代史上建立了不朽功勋的杨虎城将军,在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被迫放洋出国,继而“身陷囹圄12载,思之令人愤懑,念之催人泪下。他在狱中间同军统特务们面对面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的言行充分体现了一个爱国志士的高风亮节”(《回忆杨虎城将军》第425页,陕西省政协文史办编)。他饱经忧患,浩劫难逃;漫长而又暗无天日的牢狱之灾,使他精神上肉体上经受了非人的折磨,最后在新中国诞生前夕血溅渝州,被国民党特务残酷杀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胡佛档案馆所保存的《宋子文档案》里,宋子文对西安事变所留下的日记及其他相关资料,来观察西安事变,期对此重大事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与厘清。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60年前的1936年12月12日那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许多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1995年的金秋8月,我们贵州省史学学会近现代史研究会一行,在会长、贵阳市政协副主席章德华带领下,赴开阳考察"千古功臣"张学良将军的"故居",要在青山绿树间寻找当年在那里消磨了八百多个日日夜夜的"少帅"留下的踪迹。张学良将军在开阳的"故居"是在离刘衙(地名)不远的一群山坡附近,"故居"所在的位置地形,如像一把"太师椅"。坐在这把"太师  相似文献   

19.
20.
二四年第五期○○张学良将军的身边有“三剑客”,他们是苗剑秋、应德田和孙铭九。虽然他们不为人所熟知,但在西安事变前后,从辅佐张学良抗日联共到实行“兵谏”,以及后来发生的“二二”事件中,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三剑客”力主抗日,竭力促成全民御敌大事,功不可没;也由于一时不够冷静,冲动之下做出了“亲者痛,仇者快”的事。一“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在我东北境内如入无人之境,战火迅速向整个东北三省蔓延。1934年2月,蒋介石把驻防华北的东北军调到“剿共”战场,先后任命张学良为豫鄂皖“剿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