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土楼是世界建筑文化的宝贵遗产。但人们对福建土楼最熟悉的部分是永定和南靖的土楼.对华安土楼的了解仅限于二宜楼。事实上.华安土楼不论是建筑风格、规模、年代等方面都可以和南靖、永定的土楼相媲美.有的甚至是其他地方土楼所不具有的。华安现在保存下来有代表性的土楼68座、按照明清两代华安县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其比例也应该是相当高的.土楼遍及华安县全境.全县9个乡(镇)都有土楼:按建筑式样分,圆楼数量占三分之一强.方楼约占三分之二:按建筑结构分,单元式5座,通廊式61座,两者兼有2座:按己可考的建筑年代分.明代有9座.清代52座,民同1座.另有6座年代无考。  相似文献   

2.
土楼为我国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以生土、木材和石材等本地建筑材料建造的大型集合住宅建筑。土楼集中分布于福建,江西、广东三省,其中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的是福建土楼。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土楼的总数达万座以上。这其中又以福建西南部的永定县、南靖县,华安县等地区分布尤为集中,总数超过3000座,且保存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3.
于富业 《沧桑》2008,(5):50-51
福建客家土楼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北京时间2008年7月7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46座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保护好、开发好客家土楼,积极有效地进行深度开发,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概述了福建客家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的现状,分析其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提出在文化视角下福建客家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福建史志》2008,(4):56-58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京市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获表决通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又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遗”名录的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共46座土楼组成,包括永定县初溪、洪坑、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及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大地土楼群。为庆祝福建土楼早遗成功,本期特刊出永定、南靖、华安土楼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福建土楼     
牟德厚 《丝绸之路》2004,(12):61-62
福建闽西南土楼,地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接地带,那里山势蜿蜒,峰峦叠嶂,山坳里、坡地上,千姿百态的土楼像繁星般密集。据不完全统计,闽西南境内约35000多座土楼,主要分布于永定、南靖等县,土楼的居民大多数是客家人的后裔。  相似文献   

6.
<正>福建土楼是指分布在闽西和闽南地区那种适应大家聚居、具有突出防卫功能,并且采用夯土墙和木梁柱共同承重的多层的巨型居住建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德烈称之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目前,已被严格确认的福建土楼建筑有3000余座,其分布主要集中在漳州、龙岩、泉州三地市。漳州土楼是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蕴含之厚、结构之特殊、功能之齐全、形状之丰富更是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  相似文献   

7.
平和土楼是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福建土楼历史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平和土楼的兴建与平和地理自然环境、历代政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平和土楼规模宏大,建造历史久远,类型多样,风格(造型)独特,布局合理,结构迥异。平和土楼在建筑艺术、历史文化、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福建土楼探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千上万座的福建土楼,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建筑模式”,特别是圆土楼,其规模庞大而雄浑天然的纯粹形态,是很多地区的居住建筑所望尘莫及的。关于土楼的产生,建筑师们看到了土楼的材料经济、结构强度、轴线布局、夯土技术、物理性能以及造型艺术,文史工作者则注重于社会经济、宗教意识、政治映射、风水观念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福建土楼因防御而兴,几百年间,在选址、用材、布局等方面,把中国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挥到极致,而且至今仍在继续建造和用于居住。  相似文献   

9.
福建土楼俗称"生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地区,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位于闽南沿海地区的云霄县亦保存有较多的土楼,其建筑材料、构筑风格与南靖、永定等山区县的土楼有较大差异,独具地方特色。本文对云霄土楼的基本情况作了概述,并对云霄土楼的杰出代表——树滋楼的建筑特色、价值意义进行了分析,为研究福建土楼的分布、区域特征有较大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聚奎楼又称朵桥土楼,坐落在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朵桥村,由傅方升、傅方进两兄弟建于清康熙年间。整体造形为中间方形土楼、左右两侧各建有一座三落五开间的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两种不同风格的民居建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群。本文对聚奎楼的建筑概况、建筑特色与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福建土楼、闽南传统民居、聚落空间营造等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说起福建土楼,大家可能会立刻想起那厚实的土夯墙、圆形方形如堡垒似的建筑,可是有多少人会想起那些在土楼内居住了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代代相传的居民们呢?因为这些居民的存在,土楼才保存到现在;因为有这些居民在里面的生活,土楼是“活生生”的;因为这些居民生活的变迁,所以土楼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停地变化中。  相似文献   

12.
南靖土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靖县位于福建省西南,九龙江西溪上游,地貌属典型的低山丘陵,境内大小河流72条。低山丘陵和山间河谷地带是建造土楼的最好地方。早在公元11世纪,南靖人民便完整地、创造性地继承了黄河流域汉族建筑文化传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在各聚居点创建了奇特的山村民居建筑模式——土楼。这里现存500年历史以上的土楼有20多座。大造型围合武的土楼2000多座,其中三层以上的圆楼386座,方楼1751座,其它变异式土楼100多座,主要分布在书洋镇和梅林镇。其中书洋镇有方楼278座、圆楼169座;梅林镇  相似文献   

13.
在广东省蕉岭县北礤镇石寨村,有两座建筑形制独特的客家民居——土楼,好似两座雕堡雄踞村中。土楼为方形建筑。旧土楼称“方楼”,为郭姓五世祖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400余年;新土楼称“树德楼”,为郭姓十世祖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约300年。  相似文献   

14.
福建土楼,萌芽于中国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的生土夯筑建筑,是伴随着唐宋时期大量中原士民的辗转南迁,与福建地方文化交流融合,在近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大型民居建筑,明清以来渐趋普遍。在福建的九个设区市所辖范围内皆有发现,尤以永定县、南靖县、华安县最为集中。1999年12月,福建省境内的武夷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给八闽大地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热流与诸多的启迪,尤其是带来了大量来自国际社会对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管理理念。这也引起了久居土楼的人们的高度关注。一个将“福建土楼”作为整体申报世界遗产的方案,几经酝酿日趋成熟。为此,福建省加大了土楼的保护力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土楼内外环境的整治,对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土楼进行了维修,抢救保护了一批濒临危险的土  相似文献   

15.
<正> 在福建有一座富有神秘色彩的城堡式民居——土楼是客家人的杰作,它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宏伟壮观的“土宫殿” 闽西南土楼的建造风格耐人寻味。它是用生土、石灰、糯米、红糖等揉合一起,配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一座一般有3至5层,墙厚1米以上,高10多米;占地上千平方米,每层有房屋30来间,共有100多个房屋,可供20—50户的100—300人居住。  相似文献   

16.
闽南山城——漳州市华安县土楼群,由土楼之王二宜楼、南阳楼和东阳楼组成的大地土楼群,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召开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表决,正式将“华安的大地土楼群”作为福建土楼的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7.
土楼是福建西南部以永定为中心的客家人的民居。这种民居非常特殊,有方形、园形。多为四层,中间为庭院。居民多属同族、同宗、同姓。它是北方因战乱而南迁的移民带来的。在东汉以后。北方战乱,大姓士绅多聚居建成坞壁,作为保护自己。客家人南迁到福建西南,在少数民族与荒野之中,也采取这种形式建筑以适应防守需要。永居的土楼在当地环境亦有发展,特别是园形土楼,形成独特形式。由于客家人聚族迁移此地,土楼既适应其特殊环境,而且也进一步促进了客家人以耕读为中心的强大内聚力的文化的发展。因此,土楼既是客家文化的一种外在景观,又是其文化内涵的外在条件。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文化的传承发展蕴含着深刻意义.本文基于对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田螺坑土楼群与平和县绳武楼传承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利用多方合作,增强保护力量;拓宽发展渠道,转变管理模式;融合科技与当地元素,实现土楼创新发展;拓宽宣传范围,发展多元化宣传模式四项对策,以期推动田螺坑土楼群和绳武楼的传承发展,为整个福建土楼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严群星 《福建旅游》2005,(1):F002-F002
元旦前夕,福建土楼文化旅游节在永定土楼民俗文化村的振成楼拉开序幕。本次旅游节由厦门市旅游局、龙岩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共同主办,永定县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20.
第一期 观点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马自树 呼唤世界考古学中的中国考古学王建新 聚焦 东方古城堡魅力—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探秘黄汉民 永定客家土楼胡大新 南峭土楼切于华幸 华安土楼林艺谋 宜山立水-二宜楼曹五丢 福建土楼的巾逝之路郑国珍 古建筑 康百万庄园赵海王张毅海 人物 为历史寻根为文化遗产保护坚守 —记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丈丹 第二期 第三期 观点 文化底蕴与城市魅力的弘扬张志 观点 提升研究水准.更好保护文化遗产陈俘 保护整体性是大遗址保护的权本徐断民 聚焦 .天鹅“展翅 —天津博物馆建筑剖析 文化遗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