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温庭筠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恃才傲物的性格与坎坷多舛的人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历史的吊诡,让人不得不扼腕而叹的是,温庭筠这样一位有才华、开一派词风的一代宗师,终年仅仅65岁,且是含冤抱恨而死。温庭筠(约801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晋中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温庭筠出生在没落的贵族家庭,是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温彦博曾经做到尚书右仆射  相似文献   

2.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下《温庭筠传》载:“温庭筠,赋……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日,由是累年不第。”为是。太原人,本名岐,字飞卿……苦心砚席,尤长于诗公卿无赖子裴诚、令狐缟之徒,相与藕饮,酣醉终按:《新唐书》卷九十一《温庭筠传》亦载此事,“裴诚令狐缟”,  相似文献   

3.
<正>温庭筠改名及名字對應事頗爲複雜有趣。筆者嘗撰《温庭筠改名案詳審》,~(1)其文偏重改名事對温一生的影響;對改名事本身考證有所審不詳者,且有紕漏。今試專就改名事本身予以重證補證。一、"本名岐"初論"温庭筠"三字,唯"温"無異文。"庭筠"之名,是依《舊傳》(其弟曰"庭皓");~(2)依  相似文献   

4.
高宪帅 《沧桑》2009,(3):216-217
温庭筠《菩萨蛮》词14首,可谓温词之翘楚,就其美学特质而言,其词表现出来的纯美代表了词的初创时期所应有的并且是特有的美学价值和美学观,并对后世的词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对这种纯美特质的体会则主要是依靠读者的修养、学识和性情来进行感发和联想的。  相似文献   

5.
李萌 《沧桑》2011,(6):121-123
诗歌发展到了晚唐,诗风逐渐走向绮靡,与这一时期刚刚兴起的文人词的创作风格颇为相似。而温庭筠的创作也受到这一审美思潮的影响,其诗词作品在题材风格、创作手法、意境创造等方面出现相互交融的现象,面貌极为相像,有趋于一体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由《玉泉子》、《北梦琐言》所记温庭筠“江淮受辱”事件入手,通过《上裴相公启》与《百韵》等诗、文叙事线索的互证和文义的层层抉发,指出其事发生在甘露之变後不久的开成元年(836);温素与宦官为仇,因王涯之荐谋职扬子院,且以所得钱财买妓为妻,遭到麇集在扬州的宦官势力的毫不留情的人身攻击和令温生前身後挥之不去的诬蔑。本文力图澄清有关诬词,抉发两《唐书.温庭筠传》有关文字的荒谬,重证温的生年,肯定他对妓女的爱情。  相似文献   

7.
唐时,长安城郊一位姓李的人家里得了一个女儿,父亲为之取名幼薇,并着意调教,精雕细琢,女童7岁学诗,11岁时,其习作就传进了长安城,人们称李幼薇为女诗童。父亲病故后,母女二人离乡进城,搬进了当时的妓女聚集地——平康里,做些浆洗家务,维持生活,用以糊口。因为幼薇的诗写得好,仕途不甚得意而好游平康青楼的诗词高手温庭筠找到了这个女诗童,先进行试探,让她以“江边柳”为题赋诗一首,小姑娘不慌不忙,吟道:年岁轻轻,用笔如此老到。温庭筠折服其才华,主动作了她的老师。不久温庭筠离开了长安,师生两地,以诗为系。懿宗年间,温庭筠又回到了长安,有…  相似文献   

8.
末世文学表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风貌景状、文人群体的心理状态和文学创作倾向,以及在此历史背景下文学自身的演进历程。萧纲作为南朝末期末世文学创作的典型,其“文章放荡”论展现了末世文学的先锋性与建设性,温庭筠花间词中的闺阁情爱作品创作受宫体诗影响,体现了末世文学的多元美学意义,进一步促进文学创作中表达方式的转变与女性审美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9.
《沧桑》1993,(2)
温庭筠(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出身于官僚贵族家庭,是唐初宰相温彦博的后裔。不过大约在其父亲时,家境已逐渐衰落。庭筠在幼年时即随家人寓居江淮一带,而且为时很久,所以他在诗中自称“江南客”,称到江南为“归”或“回”。一生四处浪游,很少还乡,游踪遍及大半个中国。温庭筠自幼才思敏捷,苦心学文,尤其擅长诗赋,能走笔成万言。在文坛上,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排行都是十六,所以当时号为“三十六体”。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晚唐科举,考试律赋,每篇八韵。这种赋  相似文献   

10.
在跨文化语境下,色彩词是怎样命名的?相近意义的色彩词有没有语义流变或焦点?同音异字的汉语色彩词组与色彩词的语义比较是怎样的?本文将探讨色彩词的建构与文化影响,使人们在不同文化语境下了解和探讨瓷釉色彩的深层含义,以便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1.
温庭筠起句为“某闻周公当国”的《上萧舍人启》,作于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十二月,是庭筠上此时途经襄州入朝为相的白敏中之启。这篇启的现有题目是错误的,它早见于成书于北宋初年的《文苑英华》,此后的《全唐文》等书都沿袭了这一错误。  相似文献   

12.
郑文焯批校本《花间集》是晚近值得重视的花间词研究史料。郑文焯认为温庭筠《金筌集》为诗词合集而非词专集,所谓《金筌词》为宋代人自《金筌集》析出者,这些判断有其合理之处。他对《花间集》"非选家节取例"的揭示,提醒读者赵崇祚不是依据词作题材、风格等对所选词人的词作进行删选来体现"选家"主张的。从所选词人词作数量看,《花间集》具有明显的曲子词总集特征,它在具体词人曲子词数量选择上没有体现出"选家例"。另外,郑文焯不拘成见,对《花间集》令词的叶韵、句读等加以考察,其令曲"体例不一"之论体现了清季学人对令词体例的可贵探索。  相似文献   

13.
宫廷制度史与宫廷生活史是历史学者不宜忽视的研究课题。在专制时代 ,宫廷文化 ,于社会文化总和中代表着最为尊贵、最为典雅、最为奢华的内容。而宫廷文化的隐秘性 ,也遮挡不住其中的血腥和污秽。应当承认 ,宫廷史和宫廷文化 ,在某种程度上有浓缩的历史文化的意义。秦史和秦文化研究近年成果丰蔚可观。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秦俑·秦文化”丛书使得一批有关论著相继面世 ,其中不乏学术精品。田静著《秦宫廷文化》一书 ,其研究的视角和论说的内容 ,也值得学界关注。《秦宫廷文化》讨论了秦的宫廷建筑、宫廷礼仪、宫廷舆服、宫廷饮食、宫…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宣德朝的宫廷文化相对繁荣,总体上更为精致、生动,富有宫廷富丽典雅、太平祥和的气息。其内容十分丰富,大体包括宫廷园林、戏剧、文学、书画、陶瓷、漆器、珐琅器、家具、织绣以及文房用具等,约十八个门类。宫廷工艺在宫廷文化门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不同门类的工艺和艺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内容有所增加。这一时期的宫廷文化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程度的探索和创新。宣宗父子对宫廷文化的兴趣和对奢华享乐生活的追求,宣德时期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宫廷财政对于宫廷文化的大规模投入,上升和平时期的明朝宫廷对典雅高端艺术的大力追捧,中外宫廷文化与民间工艺的交流、融合,北京建都后装修的需要,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等等,上述诸项都是宣德时期宫廷文化繁荣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学泰 《中华遗产》2010,(10):118-123
淡,往往是个人体验和感受。如果我们刚刚读完“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水晶帘内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等许多温庭筠的镂金错采、雕缋满眼一类作品之后,再读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等词句,就会眼睛一亮,这不就一幅着色甚浅的清淡写意画吗?  相似文献   

16.
一商州古郡,地连“秦头楚尾”,势控南北要冲,历代兵家,多有争战。加之这里山川壮丽,风物秀美,历史悠久,人蔚兴,因而秦汉以降,迁客骚人、军政巨擘,如李世民、张九龄、李白、岑参、韩愈、白居易、元稹、杜牧、温庭筠、李商隐、王禹傅、寇准、李梦阳、何景明等一大批俊彦名流,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千秋传诵的诗佳作。作为这块千百年来一直充溢着浓郁神奇色彩土地的一介子民,笔欲将商地最具魅力影响的“水趋襄汉,陆入关辅”的龙驹古寨和“重关天寨控神州”的武关及其蓝武古道的今昔嬗变提供给读诸公,借以追怀历史,展望未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简述了新疆地毯的传统历史,新疆在对宫廷地毯本身的编织手法、图案纹样所展现的独到之处,受清宫廷政策的影响与其早期、中期、晚期所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并在不同时期受中原地区地毯传统纹样影响程度。而新疆地毯进入清宫廷后,使宫廷地毯进入了一个高峰期,通过本文论述能了解到清代宫廷中的新疆地毯编织、图案纹样及色彩的基本特征,对于掌握新疆宫廷地毯的重要标志,研究新疆地毯会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8.
宫中,现在通称宫廷。清官方文献中,“宫廷”指相对外朝而言的内廷,为皇帝、后妃等办事及起居之所。现在所称宫廷,则兼有政治机构的含义,它与“朝廷”一词相近而不同,似是朝廷的核心。 在皇帝专政的封建时代,宫廷的作用是明显的,特别是政治方面,它以最高统治机关的地位,左右着天下局势,而宫廷其他方  相似文献   

19.
袁淑芳 《神州》2020,(5):72-72
汉语词汇是汉语反映其文化的方式之一,色彩是最容易引起视觉注意的因素,二者结合形成的汉语颜色词记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进而形成了汉语颜色词独特的文化义。本文将从文化的角度,探究汉语基本颜色词之一“红色”。以古语为主,对红色颜色词的文化渊源、产生及发展进行纵向研究,列举文献用例进行客观描述,归纳红色颜色词词义和中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萨满教是国际性的原始多神教。满洲族信奉萨满教。清代宫廷与萨满文化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清代宫廷与萨满文化之关系网络中探讨满洲萨满教的历史演变、祭祀特点及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