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镇伟 《丝绸之路》2011,(20):84-85
虎妞是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之一。对于虎妞形象的研究一直都存在着一定的争议,而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虎妞与祥子的关系及虎妞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影响程度上。新时期以来,随着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学界从性别、文化、社会角色等多重视角对虎妞的形象进行了全面解读。因此,有必要对虎妞形象的研究,尤其是研究立场和视角作一回顾,以形成对这一问题比较完整的理解和领悟,同时为认识和研究人物形象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1962年冬的一个夜晚,北京首都剧场座无虚席,阵阵热烈的掌声回荡在剧场的每个空间。那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著名话剧(骆驼祥子)演出刚结束。激动的观众被北京“人艺”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深深感染,尤其是女主角虎妞,因其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舒绣文出神入化的表演,使观众大饱眼福。大幕落下,观众纷纷站起身,边鼓掌边在谢幕的演员中仔细寻找“虎妞”。他们哪知道,此时的“虎妞”正昏倒在幕后同伴们的怀里。长期过度疲劳的排练和刚才全身心投入的演出,导致她严重的心脏病复发。此刻,她牙关紧闭,脸色灰白,对四周没有一丝反应…  相似文献   

3.
女性禁忌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女性禁忌突出表现为渔民社会中基于女性经血、生育形成的"赤不净"、"白不净"信仰观、以大峰山为代表的基于佛教教理"五戒"设定的山岳女人禁制,以及神道祭祀仪式下的女性排斥等。女性特有的月经、生育等生理表现,在民俗社会中被视为是不净、晦气、危险的发生源而予以隔离和排除。女性不净观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创世神话。统观日本女性禁忌事象、民俗思想的存在和演变的主要脉络,可以发现其深层原因是男性在场和作为他者的男性视角起到了关键作用。女性禁忌得以确立是作为两性中另外一性的男性在场使然,男性宇宙社会的立场客观上对女性禁忌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其传承提供了土壤。当下研究中不乏将女性禁忌与女性歧视联系在一起考虑的倾向,立足于民俗学的视角尚有可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4.
舒绣文,中国杰出的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中国第一位女配音演员。抗战时,她与张瑞芳、白杨、秦怡被誉为重庆话剧"四大名旦";当时有一种说法:论漂亮,秦怡第一;论演技,舒绣文第一。她在话剧《骆驼祥子》里出演的虎妞,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塑造的"抗战夫人"王丽珍,在著名动画片《小猫钓鱼》中为"猫妈妈"的配音等,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作为舒绣文唯一的儿子,舒兆元直到母亲去世后,才知道自己一段特殊的身世。与母亲的情感,由此也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范莹 《神州》2011,(23):23-24
在中国当代文坛上,女性文学的园地里可说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派繁荣景象。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大陆女性写作高潮的涌现,我们发现评论界在谈到女性文学时,就会与"身体写作""欲望叙事"这类的西方女权主义理论概念相关联,有关女性身体书写的文学、文化现象引起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有一点不可否认"身体写作"确是当代女性文学写作的一大特色,有的作家成为"女性文学"中"欲望叙事"的代表人物,并因此而走红。现在就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与探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是否就囿于"身体欲望"写作中,在"身体写作"之外还有着怎样新的话题?本文将从王安忆、铁凝、张洁和迟子建等几位作家及作品入手,尝试着对女性与我们民族历史、女性与传统伦理、女性与社会底层等"身体写作"之外的话题进行思考和阐释,洞见在"身体写作"和"欲望叙事"之外,女性文学研究的广阔天地,寻求女性文学研究的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6.
艾晶 《史学月刊》2008,(12):112-121
民国初年,国家对女性性犯罪的惩罚较前有所减轻。大理院通过一系列的解释例,对女性的通奸、重婚等性犯罪行为进行了相应的界定,强化女性性犯罪的告诉权;强调"无告诉权不理"、"律无处罚正文,即不为罪"等办案原则,对女性的性犯罪案件进行相应的宽宥处理。但在法律解释及司法实践中,北洋政府却也加强了对女性性犯罪的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7.
"贤妻良母"是封建社会制度对女性的要求,它束缚着女性人格,扼杀了女性的自由。日本步入近代以来,统治阶层仍然试图利用"贤妻良母主义"来制约女性身心的发展,尽管这样,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刺激下,社会上仍然出现了一种从原有观念中觉醒、反对"贤妻良母主义",追求权力和自由的"新女性"思想。  相似文献   

8.
许浩 《民俗研究》2010,(1):200-206
《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女性用名分为数字名和非数字名两类。女性数字名应是行第名,用以区分妇女个体的符号,具有标记性,以"娘、姐、姑、嫂"等最为常见。女性非数字名也具有一定的标记性,以"阿、氏"等最为常见。女性用名的使用情况与其身份地位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重重衣饰束缚着女性身体和行动,暗喻妇者雌伏的社会心理。清末民初"礼崩乐坏",服装逾制。女性以服饰为道具和工具,一反其长期扮演的次要角色和失语地位,史无前例地参与到社会变革中,服饰变革与社会变革呈现出复杂多维的历史关系。一方面,女性服饰变革从动于社会变革:在"兴国强民"的时代语境下,放女足首先从清末京沪开放城市兴起,而后风行全国,蔚为大观,这一变革追随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客观上被攫升到复兴民族的历史高度去认知和实践,女性服饰变革是为社会变革之"影"。拟男服饰和早期旗袍流行一时,响应女权主义思潮,女性扮演同等国民,女性服饰变革是为社会变革之"镜"。另一方面,女性服饰变革能动于社会变革:反叛传统的"服妖"和趋于极端的裸体运动划开了服饰禁忌的口子,解放了囿于服饰的人性,引发激烈争议,女性服饰变革是为社会变革之"剑"。女学生着文明新装,引领文明生活先声;名媛影星穿改良旗袍,展示女性时代风貌。这些代表性群体的服饰行为塑造了摩登女性形象,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女性服饰变革是为社会变革之"轮"。  相似文献   

10.
生育孩子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极为隆重的事情,对于中国女性来说,产后"坐月子"更是一件大事。其实不仅仅是中国,韩国、日本、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其他亚洲国家的女性在分娩之后都有类似"坐月子"的习俗,很多"月子  相似文献   

11.
徐玲 《东南文化》2018,(2):92-97
博物馆展览的女性文化属于社会建构的一种身份文化。因受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她"故事在"他"历史中,长期处于被叙事、被表征的从属地位。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博物馆,早期受"他"文化叙事模式的影响,展示中较多充斥着男权话语。20世纪80年代,受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多元叙事方式影响,女性主题叙事逐渐进入博物馆。近年,国内博物馆在展览实践中也开始改变传统"国之重器"观的宏大叙事模式,从"小历史"视角重新审视、诠释和再现女性文化,先后策划了一系列颇具变革性的女性主题展览,为消解男权表征体系中单调的女性形象,重构女性文化身份,实现"她"故事的自我讲述等提供了重要的公共文化平台。  相似文献   

12.
新书微讯     
正《性别与战争:上海1932~1945》内容简介作者选取的时空节点为战时的上海。全书各章节相对独立,分别讲述了一些人——如《女声》杂志的主编俊子、红色"汉奸"关露、画家李青萍、女性知识分子杨荫榆和杨绛等;一些事——如上海邮政局拒招女职员、作为女作家代表的张爱玲的稿酬之争、"抗战夫人"现象等。以之为切入点,透视女性其时的位置与身份和社会角色,展现一些女性代表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自我认知以及表达出的"女权"话语。作者:陈雁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相似文献   

13.
《新青年》设立的"女子问题"栏目,作为女性自己表达思想的阵地,是一个伟大的创新。本文试从该栏目中的七篇文章入手,分析知识女性自身对于传统礼教、女子教育、婚姻、职业等方面的看法,透视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知识女性在探讨女性问题上存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张兆林 《民俗研究》2020,(4):148-156
学术界对于女性研究的不重视,导致了学术研究中的女性知识与女性话语的缺失,民间艺术生产中女性艺人的研究更是如此。这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不足,源于社会性别制度对于女性的歧视,也与父权制为主导的社会现实、女性从事辅助性工作、不喜抛头露面等有关,其劳作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或认可,导致了学术界及当地民众对女性艺人的选择性"忽略"。考察聊城木版年画生产及传承中女性艺人角色,了解当地女性艺人在年画生产中的性别显现、参与的方式与途径、传承中的角色等,可以发现女性艺人在年画生产中的贡献或者扮演的角色比我们原本所知要重要许多。  相似文献   

15.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作品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塑造了一个地位低下的城市劳动者的典型形象。祥子有梦想,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年轻人,但在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终于彻底失败,最后成为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祥子的悲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祥子自身固执倔强、个人主义的性格,有与虎妞的错误结合,也有当时黑暗动荡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新近刊布的[女受]鼎是一篇稀见的女性册命金文,其内容主要记载了西周时期两名女性贵族之间的一次改命,属于罕见的周代贵族女性职务性册命金文。与一般册命铭文书写不同的是,[女受]鼎中不见册命地点、史官、右者等册命礼仪的记载,更在篇首多出"退事于内宫"的特殊句式。[女受]鼎相关铭文特点不仅是早期册命金文的时代共性,也是女性贵族受命特殊性的反映。而"退事于内宫"句来源于铭辞中贵族女性"妫"对"[女受]"的褒奖之辞,妫称赞[女受]"唯汝聿型",即[女受]较好地效法了其先人的德行,[女受]因此在铭文篇首特意强调其在内宫之旧职。不唯如此,[女受]鼎的铭文书写还为周代贵族女性职务性册命提供了佐证,是一篇弥足珍贵的西周册命金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新近刊布的[女受]鼎是一篇稀见的女性册命金文,其内容主要记载了西周时期两名女性贵族之间的一次改命,属于罕见的周代贵族女性职务性册命金文。与一般册命铭文书写不同的是,[女受]鼎中不见册命地点、史官、右者等册命礼仪的记载,更在篇首多出"退事于内宫"的特殊句式。[女受]鼎相关铭文特点不仅是早期册命金文的时代共性,也是女性贵族受命特殊性的反映。而"退事于内宫"句来源于铭辞中贵族女性"妫"对"[女受]"的褒奖之辞,妫称赞[女受]"唯汝聿型",即[女受]较好地效法了其先人的德行,[女受]因此在铭文篇首特意强调其在内宫之旧职。不唯如此,[女受]鼎的铭文书写还为周代贵族女性职务性册命提供了佐证,是一篇弥足珍贵的西周册命金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袁宙飞 《民俗研究》2016,(4):114-120
女性是明清以来年画的重要主题之一。选取明清以来年画中的女性形象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中生育女神的崇信和女性对女神纳吉祈福活动的分析,认为"生命绵延"和"吉祥求美"是年画中女性形象表达的两个核心母题。  相似文献   

19.
沈宜修出身于书香名门,其丈夫叶绍袁更是提出了属于女性的"三不朽"的主张,把"德、才、色"看作是品评女性的标准。笔者此文正是从"德、才、色"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究晚明才女沈宜修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把握其贤淑的道德品质和无尽的创作才能。  相似文献   

20.
王金环 《神州》2013,(17):20-20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作品写的是旧中国北平一个外号"骆驼"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的悲剧,塑造了一个地位低下的城市劳动者的典型形象。祥子有梦想,是一个追求上进的年轻人,但在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终于彻底失败,最后成为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祥子的悲剧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祥子自身固执倔强、个人主义的性格,有与虎妞的错误结合,也有当时黑暗动荡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