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文耀  王保春 《百年潮》2008,(12):30-37
江青与陈伯达是从延安开始认识的。那时,陈伯达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江青涉及政治工作较少,她主要负责照顾毛泽东的生活。所以,江、陈之间没有矛盾。据陈伯达说,江青曾两次向他表示想离开毛泽东,一次在延安,一次是解放初期在北京的西山。  相似文献   

2.
夏东 《文史月刊》2003,(11):10-14
1996年3月18日,薄一波在人民日报撰文《深怀念荣臻同志》,深情地回忆起他与聂荣臻的最初往。“我与聂荣臻同志初次相识是在1930年初。那年,我见到他时,党中央刚撤掉了顺直省委书记张刃,另调贺昌同志主持省委工作。贺昌带来了一大同志,有阮啸仙、陈复、聂荣臻等。荣臻任组织部长参加北方军委的领导工作。那时我任北方军委常委专做瓦解敌军的兵运工作。荣臻对兵运工作很关心曾先后两次约我谈话,每次不超过半小时。第一次话,我除了汇报北方兵运情况外,试探地提出做军工作的问题,想借此了解一下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但看来他似乎不感兴趣,没有说什…  相似文献   

3.
口述者:王保春:1930年生,1946年6月参军,1947年3月入党,1951年到中宣部机要室工作,1961—1970年任陈伯达秘书。王文耀:1934年生,1951年到中宣部工作,1961—1970年任陈伯达秘书。参加者:阎长贵:“文革”中江青第一任秘书。杨银禄:“文革”中江青第二任秘书。访问人:郑仲兵、李宇锋时间:2012年4月19日陈伯达从什么时候开始和江青产生矛盾了李宇锋(以下简称李):陈伯达从什么时候开始,和江青产生矛盾了呢?王文耀(以下简称耀):陈1966年国庆节后出院,从这以后,他在中央文革小组说话就不怎么算数了。陈觉得中央文革小组本来是隶属于中央的一个具体工作机构,怎么一下子权力弄得这么大呀!所以他当时就找人起草文件,说文革小组的有些事情必须请示主席和中央。  相似文献   

4.
调入中央文革办公室李宇锋(简称:李):您是什么时候调入中央文革办公室的?李传俊(简称:俊):我是天津人,长在北京,1962年2月入党,大学文化程度。1966年8月我在北京军区装甲兵部队任机要参谋,总政通过北京军区调我到中央文革小组办公室(后改为办事组)工作。那时,军委三大总部和军事院校搞运动,所以总政只能从野战部队调干部充实到中央文革办事机构工作。从全军各部队调来的有宋伟、田会贞、高长山、张根成等,包括记者站记者  相似文献   

5.
从60年代起,我们一直担任陈伯达的秘书。1970年中央在庐山召开九届二中全会,我们俩未参加,在北京留守,是由缪俊胜同志(当时也任陈伯达秘书)陪陈伯达去的。1970年9月7、8日,缪俊胜同志从庐山来电话,通知我们说他和陈伯达几时几分乘飞机回京,让我们准备去接。9月初的北京天气不好。那天我们坐着老俞开的车,冒着瓢泼大雨去西郊机场接他们。飞机降落之后,接人的都兴致勃勃地迎上前去。我们也一样,看到朱老总、董老他们先下飞机。陈伯达是最后下来的,他穿着灰色的夹大衣,表情显得灰溜溜的。他给同时下机的人打招呼,人  相似文献   

6.
王保春  王文耀 《百年潮》2005,(12):35-36
1968年3月3日的晚上,我们都吃完夜餐,回到了办公室,这时陈伯达也刚开完中央碰头会回来,他说许广平给主席、总理写了封信,说鲁迅先生的手稿被戚本禹从博物馆拿走了.总理看了这封信,信上说<徐懋庸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手稿15页,还有书信手稿一千多封,一千五百多页,大部分都没有出版过.总理说得赶快找回来,这事得马上办.开完会已经12点多了,陈伯达让王保春给杨成武同志要了个电话,王保春用军用保密机不一会儿就接通了.杨成武同志也是刚散会后到的家.陈和杨通话,王保春在旁听着.陈说:鲁迅先生的手稿被别人抄走了,现在找不到下落;许广平同志给主席、总理写信找这批稿子,你想办法布置一下,尽快把它追回来.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1961年初夏,耀邦同志带领中央机关和辽宁省委调查组写的一份调研报告。报告成稿于5月5日,送中央办公厅登记后,直报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毛主席的政治秘书陈伯达首先看到这份报告,他在向毛主席报送时写道:"读了胡耀邦同志带领的调查组所写的这个材料,觉得非常好,可以在商业工作问题上,引人深思。"毛主席看后,于5月29日写下批语:  相似文献   

8.
1934年10月10日,由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等组成的中央红军一方面军暨军委一、二纵队,第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个梯队、12个师八万六千多人离开中央苏区瑞金梅坑驻地,开始了举世瞩目的长征。1934年12月13日红军进入贵州。  相似文献   

9.
1984年12月28日,唐达成同志代表中国作协党组在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的预备会上传达了1984年12月20日中央书记处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的工作会议上,胡耀邦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习仲勋、胡启立、万里、乔石、郝建秀出席,王兆国、林涧青列席)对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一开始,张光年同志汇报了中国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和主要报告。胡耀邦同志说,三个议题:一、主要报  相似文献   

10.
陈伯达假释以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陈伯达假释之后,住在北京复兴医院治病。当时,陈的家已不存在。假释以后谁来安排他的生活,怎么联系,就成了问题。他的妻子在“文革”中闹离婚,被送往山东“疗养”去了;大儿子已经自杀身亡;次子先插队内蒙古,后去河北省当工人;女儿去南方当工人;小儿子由保姆领走了。公安机关在北京不知找何人与陈联系较为合适。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领导同志想到我们两人曾在陈伯达那儿工作过,便把与陈联系的事情交代给了我们。我们很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11.
英雄就义,周恩来亲令“锄奸” 1929年8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的白鑫秘密通知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彭湃等同志,次日下午在他家开军委会议,研究重要军事问题,并且说,党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也参加。24日下午,会议按时进行。周恩来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办,就临时请假。  相似文献   

12.
师哲 《文史精华》2002,(8):50-57
师哲生前所撰《我所知道的陈伯达》一文,系首次发表。作者以长期在中共领袖身边工作的亲历亲见,记述了陈伯达在延安的表现,毛泽东对陈的态度及使用,以及建国初期陈随毛泽东访苏时的一些活动。通过具体事例,活灵活现地描绘出陈伯达自私虚伪、投机取巧、争功盗名的面目,可谓入木三分。陈最后沦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亦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列宁口授遗嘱的中心内容1922年5月26日,列宁第一次得了中风,右臂右腿部分失去作用,口齿失灵;12月16日,列宁的病剧烈发作,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右臂右腿瘫痪。列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病情十分危险,或许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因此12月23日,决定口授一系列札记,把他认为“最重要的”、“使他焦虑不安”的想法和考虑写出来。在这之前,即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曾专门决定:“责成斯大林同志个人负责断绝列宁同工作人员之间的个人联系以及信件来往。”并由斯大林负责监督执行医生为列宁规定的制度。斯大林成了列宁的监护人。所以列宁向医生及中央请求,允许他每天哪怕用很短时间口授他的日记,否则他就完全拒绝治疗。斯大林、加米涅夫、布哈林代表俄共(布)中央政  相似文献   

14.
陆云  尤宇文 《百年潮》2001,(4):52-57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云南省委第一书记阎红彦的品格中,有许多可贵之处。当高岗权势煊赫时,他敢于揭发高岗;当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他提出要关心群众生活,不能光唱赞美歌;当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指导方针时,他敢于提出:“没有饭吃,搞哪样阶级斗争”;当陈伯达代表“中央文革”对他横加训斥时,他敢于愤然相对:“我就是不承认你是代表中央讲话!你们这样搞下去要出乱子的!” 坚持真理、反对错误,有时固然困难,但尤其困难的是,当错误成为潮流,或者与权力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依然能坚持真理,反对错误。古人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15.
一陈伯达同志于今年三月间在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第五次扩大会议上指示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可以跃进,应该跃进,而跃进的方法之一就是"厚今薄古、边干边学".近几个月来,各地学术界就厚今藏古问题,掀起了一场大辩论.在辩论中,明确了厚今簿古是哲学、社会科学如何跃进的关键问题.认为厚今薄古还是厚古薄今,实质上是整个学术思想战线上的两条道路斗争问题,是在学术领域上插红旗还是插白旗的问题.厚今薄古就是兴无灭资.陈伯达同志的指示,对厚今薄古的风气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历史学是一门阶级性很强的科学,在历史学的领域里,两条道路的斗争也就显得更为突出.我们要厚今薄古,他们要厚古薄今;我们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相似文献   

16.
正一次又一次,我访问了鲜为人知的陈伯达之家。他家居住面积有六七十平方米,有客厅、书房、他的卧室、儿子和儿媳的卧室、灶间、卫生间。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陈晓农,为人随和、诚挚,妻子小张贤惠、朴实,他们精心地照料着陈伯达。陈伯达的卧室大约十多平方米,整洁而简朴:一张三尺半宽的单人床,硬板,铺着蓝白方格床单,一个硕大的鸭绒枕头。床边是一个  相似文献   

17.
怪人陈伯达     
陈伯达从1969年秋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到1970年在庐山会议上垮台,前后约一年时间,到首钢一共18次.其时,首钢军管会的军代表娄熙元,对陈伯达在首钢的种种活动颇知其详,其中若干次,他还是在场的耳闻目睹者之一.娄熙元撰文记录了陈伯达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18.
接手起草一份《提纲》一九三一年,日本侵略军在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政府采取不抵抗主义,命令东北军撤至关里。只有中国共产党坚决主张抗日,并派遣大批党员干部到东北,加强抗日斗争的领导工作。翌年一月,我从上海被中央派往哈尔滨,任中央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当时的哈尔滨正处在日军大举进犯的紧张形势之下。省委书记罗登贤同志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精神,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以黑政发[1986]第135号文件,于1986年12月17日核定公布了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现简介如下。(一)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抗联三、六军基地位于依兰与伊春、汤原交界处,即依兰境内的四块石(“凯旋门”).是1936~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三、六军和中共北满省委的集合地,并在此办过训练班.李兆麟、赵尚志、夏云杰、冯仲云、陈雷等同志曾在这里从事抗日活动.凯旋门附近的岩洞,是抗联伤病员的转送医院。1937年秋,中  相似文献   

20.
不知为何威信一落千丈陈伯达这个人,可以说是个很聪明的很有才的人。他给我的印象是,才胜于学,学胜于德,德毁于位。好好的一个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后来变得那个样子,什么原因?陈伯达是以文章上了天,做过几天共产党的第四号人物,公布的政治局委员顺序是:毛主席,林彪,周恩来,陈伯达。但他怎么又从九霄云上掉到地下碰得粉碎?陈的垮台,全国人民至今恐怕还是莫名其妙,我更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