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朝的康、雍、乾三代都非常关心并着力解决农业发展问题,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重大成就,应属雍正。他在位虽然只有13年,但在解决农业发展问题上所取得的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胜过其父、其子。雍正不仅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而且还是一位学家和诗人。在他的诗歌中有关农业题材的诗占有很大比重.内容无所不包。处处体现出他重农、劝农、爱农,以农为本的思想,这种思想成为他诗歌创作和治国理民的主题歌、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雍正钱普品居多,粗看起来千佛一面,藏家往往无意顾及此类“不起眼”的清钱,甚至有人将清钱戏称为“垃圾钱”。其实这是清钱研究中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3.
康熙晚年。开始倦于政务,逐渐地失去了昔日的锐气。从而,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雍正在位期间,以爱民为先务,以兴利除害为己任,并确定了以“跻斯世于熙嗥之盛”和“共受升平之福”为目标的施政方略,他所推行的一系列惠民政策,都是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进行的,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有所创新。这些惠民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开创了国富民殷的新局面。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程度不同的负面影响。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相似文献   

4.
《天下粮仓》(以下简称《天》剧)电视连续剧中的河南巡抚王士俊因垦荒劝捐、虚报田亩数一事被刘统勋参倒、查办,是编剧根据少量史实和剧情需要而塑造的一个人物。王士俊被描写成一个老奸巨猾、手段毒辣的贪官酷吏,其目的当然是烘托全剧的发展和陪衬刘统勋等正面人物。本文在此不对《天》剧的好与坏作任何评价,只愿对王士俊这一个历史上真正有过的人物作一简单的介绍和正确的评价,使广大观众和读者能对历史和历史人物有所了解。《天》剧中的王士俊任河南巡抚被参查办时,是在乾隆元年(1736),但历史上这一年他却在四川巡抚任上。这里就有一个时…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在襄樊汉江出水大量的雍正通宝,其中宝晋局铸币数量不少,其数量比宝南、宝昌、宝川、宝济、宝武要多。现将笔者收到的三种版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清代捐纳制度的考鉴性研究,当首推许大龄先生1947年在燕大的硕士学位论《清代捐纳制度》。清代官员的引见履正和题本书对捐纳行为每有记载,本试图利用雍正朝引见官员履正和题本等相关资料对康熙、雍正时期的捐纳制度作番考析,以为许的释。  相似文献   

7.
康熙中叶,全国完全统一,财力逐渐充裕了。金戈铁马,千里征战不就是换取“宁神受福”吗?天下太平,江山已固,皇帝佬儿也该下马清闲清闲,消遣消遣啦。选择风水宝地,大兴土木,安居乐业则是顺理成章。两千多年来,一次次朝代的更迭,一个个皇帝的上上下下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  相似文献   

8.
试论雍正对学政制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自华 《史学集刊》2006,48(5):22-28
雍正在位期间对学政制度进行了重要改革,主要表现为:将学道改为学院、严密学政的简用程序、大规模选用翰林官充任学政、设立学政养廉和推行学政密奏制。这些改革是雍正时期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有益于学政制度的完善,又促进了其他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服饰、礼仪制度入手,解读所谓《雍正帝观花行乐图》的内容和年代,揭示其当为与雍乾继位有重要关系的牡丹台纪恩图。由此重新审视雍正继位问题,指出:少年弘历是雍正争取皇位的重要筹码;雍乾两帝在康熙传位问题上,都宣传康熙传位于他们父子俩,即慎选雍正、默定乾隆。论文还通过对相关史料的分析,对雍正继位疑案和其秘密建储等问题提出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清代异书钱时有所见,清代错版钱也多在英文和满文上有误,这还包括银币和铜元,一般汉文字错误很少见。  相似文献   

11.
张宁  张敏 《收藏家》2009,(5):13-18
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雍正皇帝(图1)执政时间最短,前后仅有13年(1723至1735年),但就景德镇官窑瓷生产的成就、品位而言,它较之康熙、乾隆两朝并不逊色,甚至在许多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2.
张宁  张敏 《收藏家》2009,(6):18-24
4.粉彩瓷的继承与发展 粉彩是康熙晚期在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瓷的影响,由景德镇陶瓷工匠创制的彩瓷新品种。五彩瓷烧成温度高,色彩对比强烈;粉彩瓷烧成温度低,色彩柔和淡雅,故五彩又称“硬彩”,粉彩又称“软彩”。粉彩瓷格调上所以有如此变化,主要是彩料中新引进了一种不透明的乳白色玻璃粉末,俗称“玻璃白”。其作用一是利用其乳浊作用,使各种彩料加以粉化,从而使色彩具有浓淡、深浅的色阶变化;其次是“玻璃白”的加入,可使瓷器上的画面,具有国画中用粉后的渲染效果。  相似文献   

13.
韦庆远 《史学集刊》2003,(1):100-106
旅日著名清史专家 ,日本神户姬路独协大学教授杨启樵的新著《揭开雍正皇帝隐秘的面纱》(以下简称《面纱》) ,早在 2 0 0 0年春已在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 ,最近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印行简体字本 ,在大陆地区广泛发行 ,读者得以方便阅读 ,是书林一盛事。杨先生二十余年来一直专注研讨清朝第三个皇帝爱新觉罗·胤 ,即雍正皇帝的史事 ,屡有创见 ,享有盛誉。他在海内外广泛收集史料 ,除钦定官书 ,如《世宗皇帝实录》、《大清会典事例》等以外 ,还旁及稗官野史 ,对之进行认真的鉴定核实。但杨先生自认为 ,对他的研究工作最有价值的 ,是利用分存在两…  相似文献   

14.
丁山 《收藏家》2012,(10):49-50
清雍正黄釉莲纹盘,直径29厘米,日本出光博物馆旧藏。底为墙足,青花双蓝圈内"大清雍正年制"双行楷书六字款。 黄为暖色,是大自然中可见光的中波长部分,光谱介于橙色与绿色之间,是感光度最高的色彩。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用色中,红、黄、蓝、白、黑使用概率最高,如北洋时期的五色旗曾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相似文献   

15.
论崇祯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昊 《史学集刊》2001,(4):22-28
崇祯帝是明代的亡国之君,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长期以来对他的评价就褒贬不一。明朝的灭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多种因素综合发展的必然结果。崇祯帝虽对此不负有重大而直接的责任,但他的用人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军事对策有许多失误,对明朝的最终灭亡还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根据历代录以及现存作品,考察蔡邕作品的真伪及卷帙情况。  相似文献   

17.
简论刘秀的人才谋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平定天下以及光武中兴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他高明的人才谋略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刘秀求贤若渴、屈尊待贤的对待人才的态度,爱护人才,团结人才的手段,把众多的人才集聚在他的周围;凭借其高超的领导能力,刘秀又从容不迫地驾驭着这些猛将、谋臣,顺利贯彻自己的一系列军令、政令,为其统一中国,实现光武中兴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在改革开放、亟需人才的今天,回顾历史,探讨一下刘秀的人才谋略,汲取其成功的经验,或可从中受到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论汉文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敏 《史学月刊》2001,(1):32-39
有着“仁”、改革家形象的汉帝,由于其即位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使他在即位后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时,出现了尊宠刘氏宗族和依靠重用老臣、宿将的局面。汉帝的这种报恩思想也赋予了他因循守旧和固守刘邦政治原则的形象,形成了他人格上的二重性。其结果,汉帝虽进行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政治、经济改革,相反却促使诸侯坐大,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经济改革措施则激化了阶级矛盾。  相似文献   

19.
郑珍是清道、咸年间著名学者,他的诗歌是典型的学人之诗,大量征引经学、史学、小学、考据等专门之学入诗,体现出与诗人之诗迥然不同的学理之美。回避或忽略最能体现郑珍学人之诗特征的学问诗,就很难对他的诗歌做出全面允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论建文新政     
晁中辰 《史学集刊》2003,(2):33-37,28
建文帝继位后,在短短4年间进行了内容广泛的革新,有得有失。他一改朱元璋重武轻文的倾向,优容文士,提高其品级;他宽刑省狱,平反冤案,改变了动辄诛杀的严酷的政治空气;他减轻赋税,解决“江浙赋独重”的积弊,颇得民心。但他“锐意复古”,甚至要实行井田制,对官名、宫名、殿名等仿《周礼》频繁更改,徒增纷扰。尤其是对威胁最大的所谓“藩王之害”,他未能果断处置,在“削藩”问题上连连失误,因而丢掉了皇位,致使那些很有意义的革新措施也未能有效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