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尚昆生平纪事》一书记载:“1958年,春,毛泽东认为中办秘书室在整风反右中‘扶右反左’,杨尚昆因此受到批评。”据当年在中南海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同志回顾,该书所说的:“扶右反左”是指中南海“黑旗事件”;“受到批评”是指撤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简称:中直机关党委)及杨尚昆担任的党委书记。笔者通过翻阅资料及走访一些当事者,以“回归”当年的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2.
在中共苏维埃根据地时期,“左”的思想曾占有统治地位,时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及苏区代理书记的毛泽东受到了批评和排斥。1932年10月,毛泽东总政委一职被临时中央解除,由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取代之。这就流传一种说法:在中央苏区时的主要矛盾是周恩来与毛泽东之间的矛盾,前者夺了后者的军权。事实果真如此吗?《中央苏区时的周恩来与毛泽东》作了详述。  相似文献   

3.
战争年代毛泽东就称李先念是“我们的青年英雄”。解放后,李先念从湖北调到国务院任财政部长,就是毛泽东之意,李先念不负众望,从外行变内行,被毛泽东誉为经济工作的“四大名旦”之一。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反冒进”及庐山会议期间,李先念不赞成左倾冒进,曾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但是他仍向毛泽东直言粮食短缺情况并尽力解决。请看《李先念与毛泽东二三事》一文。  相似文献   

4.
漫话     
《南方人物周刊》2008,(32):16-16
现在有这样一种逻辑,好同志不能批评。毛泽东同志是伟大领袖,不能批评,结果犯了不可原谅的大错,这样沉痛的教训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好好想一想吗?干部特权问题今天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感到灰心丧气、失去信心的一个毒瘤,为什么还舍不得让人民群众去碰一碰,动一动手术呢。  相似文献   

5.
1942年3月9日。在延安中共中央党校的广场上,举行着一场隆重的葬礼。在灵台旁,只见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肃立致哀。祭礼结束后,毛泽东亲自执绋,将灵柩护送上延安的桃花岭顶上安葬。墓碑上刻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张浩同志之墓”。张浩为何受到如此殊荣?  相似文献   

6.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我们的传家宝。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密切党群关系,更好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大力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干部队伍应具备的基本政治业务素质的五项要求。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同样必须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 早在30年代,毛泽东就指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强调:“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他告诫全党:“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然而,近些年来,在我们党内和干部队伍中,有些同志对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优良传统淡漠了。其突出表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倡导者,在他的革命生涯中,留下了许多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确对待群众批评的感人往事。在李鼎铭等实行"精兵简政"提案上作重要批语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为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烈士举行的追悼会上的讲话中,特别讲了一段与批评有关的话:"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  相似文献   

8.
邵雍 《岭南文史》2013,(2):39-48
毛泽东在1926年9月发表的《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中批评了一些同志只重视城市工人运动、学生运动而忽视农民运动的倾向。他指出"农民运动乃政治争斗经济争斗这两者汇合在一起的一种阶级争斗的运动。内中表现的最特别的尤在政治争斗这一点",推翻地主政权。毛泽东希望有大批同志去搞农民运动,"跑到你那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乡村中间去,夏天晒着酷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挽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甚么,问他们要些甚么。……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  相似文献   

9.
在《毛泽东选集》(1991年版)第一卷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下有这样一段注释:“这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1948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在收入本书第一版的时候,这封信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名林彪的地方作了删改。”注释限于篇幅,并没有让读者完全了解这篇文章历史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0.
项英在担任新四军主要领导人期间,在新四军的战略发展方向等问题上长期与中央存有争论,并因此多次受到毛泽东和中央的批评,但他仍长期保持着新四军的主要领导职务。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与项英本人的政治经历、政治水平和战略判断能力有关,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由中央选择项英任职新四军的审慎考虑、新四军斗争活动所处的实际境况及毛泽东和中央对新四军的南方战略长期存有寄望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1955年,为了加强部队的正规化建设,全军实行军衔制,粟裕被授予共和国第一大将的军衔。打那以后,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他的军衔问题,成为大家关心和议论的焦点。我接触了各方面同志,听到了不少信息。多数同志出于好意,认为粟裕战功很大,消灭的敌人很多,中国革命战争胜利进程的加快同他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评他大将是低了,应该评他元帅。不光党内、军内不少同志持这种看法,连党外的高层民主人士邵力子等人,也有同感。都为他没授上元帅而感到惋惜。甚至有的还埋怨到毛泽东那里。也有人冤枉他,竟说他没授上元帅后,不满意,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他哭了。…  相似文献   

12.
何载 《百年潮》2013,(1):10-13
习仲勋说:“一九三九年,毛主席亲笔在一幅约一尺长、五寸宽的漂白布上写了‘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八个大字,上款写‘赠给习仲勋同志’,下署‘毛泽东’。这个题词,我长期带在身边,成了鼓励我努力改造世界观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3.
乔木同志的道德文章是党的精神财富邓力群《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的出版,在党史界,在社会科学界,在思想理论界,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皖南事变以后,乔木同志到毛主席身边当秘书,共二十多年。他长期同主席在一起,受到主席言传身教,对主席的回忆是很多别的同志所无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几本现代文学史中,谁也没有说出,毛泽东同志的形象在诗歌中最早是谁的作品与何时出现的。我在阅读柳亚子先生诗作时,却找到了答案。亚子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坛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与毛泽东同志早有交往。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福建红四军工作,当时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居于统治地位,亚子先生怀着深厚的革命情谊,写了一首怀念他的诗。那时,诗人在上海,误听毛泽东同志遭到不幸,饮痛写下了这首七律:“神烈峰头墓草青,湖南赤帜正纵横。人间毁誉原休问,并世支那两列宁。”神烈峰即南京紫金山,孙中山先生陵墓所在地。作者曾自注:两列宁是指孙中山…  相似文献   

15.
王小勇 《神州》2011,(7S):7-7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班级管理中,表扬是一种手段,我们鼓励教师对学生以表扬为主,但批评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表扬和批评都会对学生的情绪、心理、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现在独生子女多,心理承受能力差,由于教师的批评失当造成学生离家出走、弃学甚至更严重的事件时有发生,所以作为班主任要研究批评的艺术,探索批评的方法,使批评运用得恰到好处,增强批评的实效性,对学生起到积极有效的鞭策和鼓励作用。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种批评艺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一本论述毛泽东的信史──读《胡乔木回忆毛泽东》胡绳一年前,在纪念胡乔木同志逝世一周年的座谈会上。我曾说过,乔木同志回忆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和活动的著作是本很有价值的书,不久将会出版。现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一书已摆在我们面前。这是我们大家和广大读者久已期...  相似文献   

17.
本刊于去年秋天出了试刊号,今年正式发行了六期。如果说试刊是播种,那末这六期就是刚出土的幼芽。一年来,这棵幼芽得到了许多读者、作者的大力支持与爱护,纷纷来信表示关注,使编辑部同仁倍受鼓舞,借此机会深致谢意。来信中既有赞许,也有批评,还有建议和期望。无论是赞许,还是批评,都可视为这棵幼芽赖以生长的雨露和养分,是办好刊物的一笔珍贵的财富。来信中多为赞许和鼓励。《中国教育报》社李济英同志信中说:“您们为我们的《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做了多么认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2021,(8)
正毛泽东最早谈及鲁迅的《阿Q正传》,是在中央苏区与冯雪峰的一次谈话中。在这次谈话中,毛泽东对阿Q的评价,既有着与鲁迅相似的共性,也有同鲁迅看法不尽相同的地方。毛泽东这样评价道:"阿Q是个落后的农民,缺点很多,但他要求革命。看不到或者不理会这个要求是错误的。鲁迅对群众力量有估计不足的地方,但他看到了农民的要求,毫不留情地批评阿Q身上的弱点,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1998,(4)
(十)七千人大会讲话:霸王别姬现在回忆,在整理毛泽东文稿中,有这样几件事情,印象还很深。一是田家英讲的毛泽东博闻强记、令人佩服的一件事。七千人大会讲话中,毛讲了那个著名的“霸王别姬”的故事,批评我们有些领导同志不爱听不同意见,有点像西楚霸王的样子,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同时,讲了刘邦见郦食其的故事,讲得很生动:“另外一个人叫刘邦,就是汉高祖,他比较能够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有个知识分子名叫郦食其,去见刘邦。初一报,说是读书人,孔夫子  相似文献   

20.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批评”这个词,建国后许多年是没有人用的。人们只说“评论”,不说“批评”。尽管“批评”是国际通用的名称,尽管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用了“文艺批评”的说法,人们还是不敢用。这是因为人们把“批评”当作专挑缺点的同义语,甚至当作“批判”的“初级阶段”的缘故。其实,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批评和“评论”的意思一样,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实事求是地对文艺作品给予评价。”1984年冬,山西省作家协会受命创办一份文学评论杂志,由我负责筹备,我立即选择了《批评家》这个名称。消息传出,一位著名的文学前辈和一位领导同志,或写信,或给有关同志打电话,劝我不要用这个名字,仍叫“评论”。我坚持自己的意见。《批评家》问世,引起学界很大关注,除了刊物内容好、有特色外,跟名称也有关系。《批评家》行世5年,别的功绩且不说,它的一个最明显的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