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木 《文史精华》2004,(5):9-14
1945年中共“七大”前后,在延安同时召开的一次为期43天的“华北座谈会”,总结华北敌后抗战的工作。但因康生打横炮及彭德怀自身的缺点和失误,这个座谈会却发展成为对彭德怀的批判及对其历史问题的“清算”。虽然彭德怀作了自我批评,但会议造成的后果一直延续到1959年庐山会议上对彭德怀的全面否定。详情请看《彭德怀与华北座谈会》一文。  相似文献   

2.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元帅在“晚上不得天亮,白天不得天黑”之中,受尽了残酷迫害和折磨,悲愤地和他无比热爱的祖国人民永别了!斯人虽云逝,高风劲节存。有些人说,彭德怀是那场历史悲剧的主角,或许是吧。然而,“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剧作家曹禺语)又何况彭德怀从来就不是一个弱  相似文献   

3.
正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央视大剧《跨过鸭绿江》热播,再现当年我志愿军将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宏伟历史画卷。电视剧前几集,对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有多个镜头。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秘书张养吾,是最早和毛岸英随彭德怀奔赴朝鲜的。本文根据张养吾回忆文章《我与毛岸英在朝鲜》改写而成。工作出色受到彭德怀赏识张养吾(1905—1995),曾用名张培芳。1905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西乡县沙河镇一个耕读之家。  相似文献   

4.
西藏军区原副政委范明一生可谓充满坎坷,李维汉说他“多才多艺、多灾多难、多福多寿”,他既因职显功高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又因历史原因和与彭德怀的关系坐过22年牢。但一生中让他最难抹去的还是进军西藏和护送班禅返藏。一提起当年,90岁的老将军不免感慨万千:“那真是千军万马战昆仑呵。毫不夸张地说,那次是自文成公主进藏以来,人类对青藏高原又一次最大规模的征服。”彭德怀推荐、毛泽东亲定,范明带部队从西北进藏与护送班禅返藏1949年8月下旬,彭德怀率领第一野战军兵临兰州城下。一天上午,彭德怀司令员把当时是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兼…  相似文献   

5.
宋群 《湖南文史》2013,(9):34-34
王焰是一位早年投奔延安干革命的老同志。20世纪50年代初期调任国防部长彭德怀的秘书兼任办公室主任。在编写彭德怀传记过程中,我们同住在军报大院,闲暇时也常常在一起聊天,顺便讲一些彭德怀的趣闻轶事,从中可以看出彭德怀的为人。  相似文献   

6.
张小灵 《文史天地》2010,(10):26-30
陈赓与彭德怀,同是湖南湘潭人,同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不同的是他们的性格:陈赓幽默风趣,爱开玩笑;彭德怀则表情严肃,不苟言笑。而陈赓与彭德怀这两个性格迥然不同的人,却有着深厚的革命友谊。陈赓“骗”彭德怀,“骗”出的是亲密战友之间的无私关心和真挚情怀。彭德怀被“骗”,“骗”出的是革命家的磊落品质和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7.
正1921年8月,彭德怀率湖南新军第六团的一个连开往南县驻防时,因处死恶霸欧盛钦,被湖南督军赵恒惕通缉,幸被老班长郭得云收留,才躲过一劫。1922年郭得云因病去世时,将年仅14岁的儿子郭炳生托予彭德怀照管。彭德怀先是将郭炳生带在身边,后又送其去读书。1926年郭炳生学成归来时,彭德怀将其留在身边当勤务兵。在彭德怀的提携下,郭炳生历任  相似文献   

8.
正彭老总在大家心目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我们只在一些历史图片和影视资料中见到过彭德怀同志的形象。那么,在曾经和他朝夕相处的同志心目中,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辛亥革命元老续范亭将军这样写道:"爽直将军贵姓彭,志如铁石气如鲸。三军一致称模范,粗布征衣半老兵。"1937年2月3日,《新中华报》发表了丁玲的一篇散文,题名《彭德怀速写》,写得非常生动,文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9.
1959年庐山会议,彭德怀受到错误批判。在痛苦和屈辱中度过6年之后,毛泽东让彭德怀担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他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参与三线建设。《彭德怀在西南"三线"》一文,讲述了彭总在三线建设中的日日夜夜和那些激动人心的往事,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10.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召开庐山会议,错误地开展了批判彭德怀元帅“反党集团”的斗争。在这次会议上,那些曾经与彭帅并肩战斗、为新中国成立浴血奋战过的元帅,除了陈毅留守北京、罗荣桓因病未上山外,都见证并参与了这一事件。然而,由于后来的历史印证了彭德怀当初的真知灼见,庐山会议仿佛成了一段其他与会者人人羞于谈及的“耻辱”。  相似文献   

11.
开国元勋彭德怀一生曲折坎坷,他的婚姻也因与其政治军事生涯密不可分而十分不幸。这位叱咤风云的彭大将军,有段悲凉的初恋,家乡的小表妹因贫困被逼致死:他与发妻又因战乱及戎马经历而失散;在延安与仰慕他英名的中外两位著名女作家擦肩而过;而他最后与女大学生的美满姻缘也因政治失意而以悲剧告终……详情请见《彭德怀婚姻中的历史悲剧》一文。  相似文献   

12.
习仲勋 《神州》2008,(12):72-75
在共和国的历史当中,他当属英雄!他集武战之功、文谏之德于一身,他的所为惊天动地,彪炳史册。他一身正气,铁骨铮铮;他赤胆忠心,忧国忧民。他就是被后人所敬仰的彭德怀元帅。彭德怀元帅行伍出身,自平江起义、苏区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他与死神擦肩千回百次。他一直为国为民斗争。他是国家的功臣、军队的光荣。此值彭帅诞辰110周年之际,特以此专题,纪念缅怀。  相似文献   

13.
孟红 《文史博览》2013,(3):26-26
传说陈赓一怕廖仲恺,二怕彭德怀。真怕假怕不知道,可彭德怀的脾气一上来的确令人生畏。有一桌饭,差点吃得彭德怀大发雷霆。  相似文献   

14.
方未艾 《文史月刊》2007,(11):24-28
"你就叫我彭德怀好了"1949年兰州刚解放时,我先后在甘肃省中苏友协和省文联工作。9月,举行欢迎人民解放军大会,我第一次见到了彭德怀总司  相似文献   

15.
1942年春天,在张友清接任杨献珍北方局秘书长职务l上I时,彭德怀以杨尚昆北方局书记的名义(杨尚昆奉命回延安,彭德怀实际上负责北方局工作)和他们进行了一场长时间的谈话。  相似文献   

16.
正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一段时间里,彭德怀家里常有记者和作家来,都是要他谈情况,准备给他写书的。可是,彭德怀总是一句话:"我有什么好谈的?你们另出个题目吧。"不管人家怎么说,他就是不说自己的事,慢慢地,就很少有这方面的人来了。但是,跟彭德怀熟悉的一个摄影家还是经常来。这个摄影家一来,就缠住彭德怀,要给他照相。彭  相似文献   

17.
陈文书 《百年潮》2010,(7):77-80
1974年的冬天,段君毅当时还是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在那混乱、残酷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冒着极大的风险,精心组织我们保护彭德怀的骨灰盒,使彭德怀同志的骨灰盒能够完好、安全地在四川成都整整保存4年,直到1978年冬,中共中央给彭德怀举行隆重的平反昭雪和追悼大会时,及时将骨灰盒送到北京,保证大会的按时召开。  相似文献   

18.
1958年震惊世界的金门炮战,穿越 55 年历史风云,于今依然影响深远。作为当年战事的实际指挥者彭德怀元帅,在各方面都无疑举足轻重。然而,在现有历史文献乃至《彭德怀传》中,对其记述却是寥寥数语、语焉不详。《彭德怀与金门炮战》一文,通过详实资料,追寻史实真相,颇具见地,敬请一阅。  相似文献   

19.
山高路远沟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1935年10月毛泽东书赠彭德怀的诗章,以高度赞扬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作战精神。70年过去了,这首诗仍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成为不仅是对当年的彭德怀”,而且“也是对彭德怀一生的最简洁又最鲜明生动的写照”。  相似文献   

20.
因患癌症,在病榻上苦苦挣扎的浦安修,惦记着《彭德怀传》的出版。她深情地怀念与彭德怀同在太行前线抗日的岁月,看到彭德怀在吴家花雷园留下仅有的几张照片,往事历历在目……《浦安修最后的牵挂》真实地记录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辞世前的一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