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鉴是一个信息载体,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有取之不尽的信息资源,可帮助政府与企业沟通,帮助政府了解职能部门的全貌和工作实绩,帮助企业间携手协作。年鉴的编写应朝着“为人所知、为人所学、为人所用”方向发展。年鉴如何融人全新思维,面向社会,优化结构,拓展空间,保持旺盛生命力,以适应当前不断变化的社会市场,为市场经济服务,本文结合江苏省《盱眙年鉴》等,试谈之。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修志已有2000多年历史,编辑出版年鉴也有100多年历史。从《成都高新区年鉴(2007)》的正式出版发行,我们看到了年鉴在历史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看到了年鉴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独特作用,特别是对成都高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中起的独特作用。这里,结合成都高新区年鉴的工作实际,谈一下年鉴工作的重要性,以就教于年鉴界同仁。  相似文献   

3.
一、地方志与年鉴的异同 地方志与年鉴(这里主要指地方综合年鉴)基本功能相同,都有为执政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学术研究提供信息,为国情教育提供具体生动的乡土教材,即“存史、资治、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说,它们都是为政府行使管理职能和社会职能服务的,客观上留给我们和后人的是一地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资料,具有明显的现实作用和“经世致用”的历史作用。但是,地方志与年鉴又有一些明显的“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年鉴应该如何定位,年鉴界曾有多种看法。其一是"向大众开放政府信息"说。将年鉴的读者定位为政府领导下的"群众",认为年鉴应该"向大众提供面广量大的政府信息",用政府信息"正确导向群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明明白白搞建设,干事业"。其二是"官书应该转轨变型"说。认为年鉴应该由目前的"综合年鉴"向"作为读者的年鉴转变",由"资治"转向"教化",由"政府公报"转向"市场信息产品",简言之,由"官书"转为"商书"。其三是"官书、民书合一"说。  相似文献   

5.
<正>年鉴属史料性文献,它以年为期,记载、汇辑上年度自然或社会历史发展历程性的资料。年鉴具有服务现实,明鉴春秋的功能。年鉴是昨天的历史、今天的镜子、明天的见证。按年度出版,便于读者查考检阅的资料工具书。年鉴是史志的一种类型,无论什么年鉴,都是反映本年度全貌的"百科全书"。所以年鉴主要记录当今,提供借鉴、备千百年后的考证。一、年鉴撰稿中存在的普遍问题1.资料收集不全。基本的资料和数字缺漏,反映  相似文献   

6.
年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上一年度内社会各行业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文献,汇辑一年内的重要实事、文献和统计资料,按年度连续出版。年鉴编写是服务社会、服务历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事业。不断提高年鉴编纂出版质量,增强年鉴的服务功能,是年鉴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重视年鉴的规范化建设,在年鉴规范的基础上创新,与时俱进,做到年鉴常编常新。  相似文献   

7.
年鉴的功能是年鉴的价值所在。长久以来,年鉴的功能问题一直是年鉴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从年鉴的性质及作用发挥状况来看,社会服务功能才是年鉴的核心功能。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就年鉴而言,迎来了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历史方位,承载了新的责任担当和新的功能需求,这就需要年鉴工作者不断转变思路,开拓创新,寻求年鉴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促进年鉴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各项事业都走出了重重桎梏,融人世界的舞台。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年鉴毫不例外地必须摒弃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无所作为的观点。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不断创新,尤其是年鉴基本载体的条目的创新更为重要。年鉴在服务社会,面向社会的同时,也必须为编史修志积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可利用的资料,在这方面年鉴资料尚嫌欠缺。  相似文献   

9.
专业机构年鉴的情报价值逐步为社会大众所认同,突出年鉴编撰的专业性强、时效性,可为政府和社会大众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卫生专业技术机构年鉴编撰工作的经验和专业特点,提出改变固有思维模式,兼顾专业特色与行业规范,提升其服务功能性的观点,为提升专业机构年鉴质量,做好地方年鉴和史志信息支撑辅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地方综合年鉴承载着记录年度历史、服务社会和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是系统反映我国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的重要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截至202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2020年卷应编纂出版3212部,全部完成编纂、全部移交出版,第一次真正实现三级综合年鉴编纂出版全覆盖。[1]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解决的是年鉴“有”的问题,而“中国年鉴精品工程”的提出,则标志着中国年鉴事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