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定一谈瞿秋白为何写《多余的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在1990年前后,陆定一著文认为瞿秋白写《多余的话》确有其事。之前,大家都认为《多余的话》是国民党伪造的,几乎已成定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我问了陆老,他说:“我在延安当党中央宣传部长的时候,就从国统区的报刊中  相似文献   

2.
瞿秋白英勇就义30多年后,竟因为他的一篇遗言《多余的话》,在文革中被“揪出打倒”,甚至砸碑掘墓。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逐渐恢复名誉。但《多余的话》仍然是个“谜”。虽然今天人们不再说它是什么“叛徒自白书”了,但相当一部分人还认为:这至少是瞿秋白的一个污点,甚至是一个严重的污点罢?……至于《多余的话》本身究竟是什么意思?瞿秋白又为着什么目的而写?这桩近60年的谜案,我们请这位瞿秋白研究者来进行一次破译他是在肯定自己初读《多余的话》,总让人感到消沉的情绪比比皆是:“留恋文学”、“厌倦政治”……简直自…  相似文献   

3.
正瞿秋白同志在狱中写的《多余的话》,给他带来了灾难。1972年中发12号文件称:“瞿秋白在狱中写了《多余的话》,自首叛变了。”这个文件是毛泽东主席签发的。显然,毛泽东误读了《多余的话》。本来,毛泽东对瞿秋白曾经是肯定的。新中国成立不久,在动议编辑《瞿秋白文集》时,毛泽东于1950年12月31日曾为《瞿秋白文集》写了一篇序言。序言肯定“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  相似文献   

4.
瞿秋白罹难已经60多年了,他在就义前给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最后遗言——《多余的话》。这份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历史文献,无保留地直抒胸臆,坦露真情,瞿秋白将其称之为“最后的谈天的机会”,他要“说一说内心的话,彻底暴露内心的真相”。然而,正是这些“内心的话”,留下了历史困惑和话题。但是,只要我们置身于产生《多余的话》的历史场景中,就会对作者的生命苦旅有着真切的体味,对《多余的话》有一个正确的解。  相似文献   

5.
“话既然是多余的.又何必说呢?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期,余剩的日子不但不能按照年份来算,甚至不能按星期来算了……我愿意趁这余剩的生命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写一点最后的最坦白的话。”1935年,瞿秋白在福建长汀狱中写下遗作《多余的话》。他用自我反省的笔触和自我剥离的挣扎,  相似文献   

6.
李琦 《百年潮》2013,(12):37-44
关于瞿秋白《多余的话》的写作动因,人们比较注重研究其“远因”,也就是瞿秋白过去的经历,如国内外种种思想文化的影响、性格特点、党内遭遇等。对该文写作目的的研究则大多指向未来,如“暴露内心”或者“总结党内斗争经验教训”等。那么《多余的话》的写作有没有“近因”,即“当下”的因素在起作用呢?他的“最后的最坦白的话”到底是写给谁看的呢?他到底想要说清楚一些什么事情?他为什么必须在临死前说清楚这些事情呢?  相似文献   

7.
汉代“盛唐”地望 ,古今大致有两种说法 :一说在南郡 ,与汉代枞阳相隔甚远 ;一说在汉庐江郡 ,在枞阳附近。自南北朝特别是唐代中期以还 ,后一说渐渐占据了上风 ,主导着地域区划的命名。与之相应的“盛唐枞阳之歌”也被视为一首歌诗的篇名。但从最早有关盛唐的论说、《史记》《汉书》的有关记载和行文方式以及后世盛唐在汉庐江说的立论根基等方面综合考察 ,汉代盛唐在南郡之说比较正确合理 ,而在庐江之说难以成立 ,“盛唐枞阳之歌”应是《盛唐之歌》与《枞阳之歌》的合称。  相似文献   

8.
杨志军对于藏獒有着深厚的感情,说不清什么时候起,大概因为无数次的进藏,还有他的《藏獒三部曲》,说起藏獒,他的话停不住,在同他接二连三的电话访谈中,他的每句话都充满了激情,都在为藏獒呐喊。  相似文献   

9.
谢俊美 《民国档案》2004,(1):136-139
渠长根同志的《功罪千秋——花园口事件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关于这部史学专著的酝酿、写作,我是比较清楚的,也有“多余的话”可讲。花园口事件研究对于我们二人来说,首先是一个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长根同志2000年开始做我的博士研究生,那个时候,他很热情,也有  相似文献   

10.
关于读书人,有两位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一位是两度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瞿秋白,一位是历史学家周一良。耀秋白在临刑前,以《多余的话》一义,对人生做了总结,慨叹自己一介书生,偏偏选择了革命,以至于常常有心无力,犯下不少错误。  相似文献   

11.
情迷布拉格     
杨柳 《丝绸之路》2010,(3):68-70
说到布拉格,我们想起米兰·昆德拉那本曾风靡一时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以及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继而想到布型格的查理大桥,想到了朱丽叶《新桥之恋》……  相似文献   

12.
在“四人帮”被粉碎后,为了给父亲能早日昭雪,我开始走访父亲的老战友和许多老前辈,这一部分我是凭记忆按走访的前后记叙下来,可能会感到乱,但这是历史事实。我走访的第一位老前辈是陆定一同志。当时陆老刚被解放住医院,我去探视他,我问他:为什么我父亲被诬陷为叛徒?他对我讲了下述情况:大约1964年,他当宣传部长时,毛主席问他要我父亲写的《多余的话》。  相似文献   

13.
王福和 《古今谈》2006,(4):45-48
1850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多余人日记》中,塑造了一个生活不得志,情感不得志,英年早逝的“多余人”丘尔卡图林的形象。1921年,中国作家郁达夫在《沉沦》中塑造了一个性格抑郁,情感孤独,过早告别人生的类似人物“他”的形象。1924年,郁达夫发表散文《零余者》,开始为自己作品中的同类人物寻求名分。1932年,郁达夫将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翻译成《零余者的日记》。于是,他笔下的类似的形象就被称为“零余者”。  相似文献   

14.
谁是鲁国的始封之君 ,周公旦抑或其子伯禽 ?自古至今聚讼未决。今天的学者多主“伯禽封鲁”说 ,其主要依据为《鲁颂·宫》与《左传》定公四年所载的两条材料 ,但这两条材料明显有可疑之处。“伯禽封鲁”说之所以影响大 ,盖由崔述的鼓荡所致 ,然而崔氏的考证远非一贯正确。《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鲁”是“文之昭”,这是一条铁证 ,证明了周公旦是鲁国的始封之君。历史上 ,周公旦曾两次封于鲁。但由于他是武王、成王两代人的助手 ,所以两次受封均不曾就国 ,而是由其长子伯禽代就封 ,故有“伯禽封鲁”说  相似文献   

15.
<正>看了题目,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个问题纯属多余。诸葛亮是聪明与智慧的化身,刘备文不知治,武不知兵,遇到危难只晓得痛哭流涕。就连在《百家讲坛》栏目中的易中天先生也强调说,刘备  相似文献   

16.
萧克非 《江淮文史》2003,(3):171-174
2001年10月30日的《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发表老作家袁鹰同志的题为《襄阳,徽州,还有其他》的文章。文章以无可争辩的笔触,写出人文、历史、地理知识和当代民情。读了之后,令人感服。除了向有关同志推荐外,我也说几句有关徽州的话。文中提及两位已故老同志生前写的文章和说的话。一位是我省社科院院长欧远方同志写的《徽州何时失而复得?》的文章,一位是江苏省文联主席艾煊同志说的“不说白不说,白说也要说”的话。如今这两位老学者都先后远去了,把复得徽州的心愿留给了世人,昭示着后生们继续争取。追忆起远方同志在思考“复得徽州”这个题目…  相似文献   

17.
新近上映的电影《关云长》,有个颇有意思的英文名:《The Lost Bladesman》——迷失的刀客。我相信,不看中文名的话,多数人会以为这是一部西部片或武侠片。谁能想到,说的竟是关羽。  相似文献   

18.
TO&FROM     
《世界》2008,(10):22-22
为了我们更精彩的《世界》,把您对本杂志想说的话发到编辑部邮籍,我们为刊登来信的读者准备了特殊的小礼物,欢迎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9.
《乔布斯传》在美国上映后,受到很多攻击,最残酷的评论是"简直毁了乔布斯的一世英名"。作为主演,库彻相当淡然,顶着压力出来说了一番比电影本身精彩的话:"这部电影鼓励的是创业精神,创业过程中会有重大的失败,要敢于失败。"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中日两国文艺创作皆与战争关系密切。日本关东军侵占东北后,其军歌《讨匪行》随之问世。《讨匪行》旨在颂扬军人、鼓吹侵略,但因其词曲悲伤、低沉,亦有人以之表达对战争的厌倦与无奈。然而,从根本上说,《讨匪行》是军国主义的产物,同时也是宣扬军国主义的重要工具,通过其创作与流行,战时日本军国主义意识形态显露无遗,其民众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