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政党的产生,与西方议会政党有着巨大的差异。中国政党不是伴随着议会政治的确立而建立,而是适应中国政治环境需要而产生的。在近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政党承担了艰巨的任务,在政党形态方面,中国曾经进行过多种实验,最终发展演变为当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展望中国政党的发展趋势,必将从属于过渡阶段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党制度,逐步转换到后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上来。  相似文献   

2.
沈汉 《史学月刊》2002,(10):106-115
“各国议会制度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有三个论题。第一个论题为当代西方国家的议会民主制.来自西方的学和中国学提交了一批报告,论及19世纪以来欧洲国家议会制度的发展以及当代西方议会民主制的某些局限性,第二个论题是当代中国的乡村村民自治改革.中国学提交了一批论,讨论了中国宪法中关于村民自治的条款以及村民自治个案研究的结果,第三个论题是西方民主制的起源问题。中国学提交了一批报告,涉及西方城市自治传统、中世纪议会制对近代民主制的作用等。与会中外代表一致认为,民主是中西方学共同努力的目标和中西方学、政治家共同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民主制度确立于19世纪,在现代民主制度建立的过程中,英国工人阶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二次议会改革运动中,工人阶级由早期现存制度的反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开始寻求在阶级合作的前提下,通过改革的方法实现现有议会制度的民主化。工人阶级态度的转变,不仅为英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也保证了英国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西方人把博物馆这一事物移植到中国,并伴随博物学引进西方现代知识体系;中国人在加深了对博物学和博物馆的认识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学术按西方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分类、整合。于是,近代中国的知识体系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蜕变。  相似文献   

5.
民元南京参议院风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西方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度,曾是近代先进人物长期追求实现的一种制度,他们认为只要建立起这种制度和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就可以臻国家于富强。辛亥革命后,人们所向往的全国性议会表面上建立起来了,它对孙中山领导下的南京临时政府的立法  相似文献   

6.
从革命党与立宪派的论战看双方民主思想的准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往的历史著作,凡谈及清末革命党与立宪派的论战的,绝大多数都以为民主问题是其争论的中心,认为革命党坚持建立民主制度,而立宪派则反对建立民主制度。争论的结果是革命派的民主论战胜了立宪派的反民主论。这种说法是很有问题的,至少是过分简单化了。本文根据争论双方的文字,认为无论是从思想逻辑上看,还是从争论文字的数量上看,其争论焦点是暴力革命与反满问题,真正讨论民主问题的文字,在双方都只占极小的比重。透过他们的争论可以看出,革命党把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看得太简单,太容易,而立宪派则把实行民主共和制看得高不可攀。但值得注意的是两派在思想认识上却有着某些共同点:(1)两派在必须改变君主专制,确立某种形式的近代民主制度的问题上,并无根本分歧。(2)两派都多少受到现成的西方民主制度模式的局限,对如何结合中国国情,从现有起点上逐渐建立中国的民主制度思考得不够深入。革命党只见其易,立完派只见其难。(3)双方都意识到从专制到民主需要有一个过渡时期,革命党提出分三步的设想,立宪派提出以开明专制为过渡。(4)双方都没有找到在中国推动民主宪政的真实动力。所以一方耽于理想,一方陷于悲观。由此可见。双方对民主的思想准备都是不够充分的。  相似文献   

7.
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社会,决定了中国近代思想界迅速递嬗、形形色色的特点,自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之后,中国人沿着向西方学习、寻求富强自己民族的思路,走过了从军事、商业到制度几十年的求索过程,可这一切都只能是浅尝辄止,没有真正明显的成效,中国没有因此而富强,却一步步更深地陷入半殖民地状态。时势逼迫先进人士继续探究救国之道。20世纪初年,在对以往历程  相似文献   

8.
林建华 《史学集刊》2008,3(2):36-41
近代中国对西方议会制度的介绍和解读大体分为三个方面,即对议院(议会)进行的宏观介绍和比较;对议院作用和功能的探讨;对实施议院制度的具体设计.作为一种救亡的工具,议院对于上情下达、君民一心的独特作用被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其宪政的本质却被忽略了,至多只是被认做皇权统治下的一个民意咨询机构而已.  相似文献   

9.
民主共和一直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奋斗的目标,辛亥革命打破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帝制,为共和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实施提供了契机。虽然在西方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在中国往往变形走样,但一心独裁的统治毕竟也不敢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只能悄悄地偷梁换柱,逐渐地将民主共和转变  相似文献   

10.
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便开始了追求宪政民主的艰难历程,这一过程贯穿纷繁复杂的中国近代史的始终,成为中国近现代史鲜明的主线。中国人追求和实践宪政民主的主要历程,可以概括为十大内容。1.宪政民主共识的形成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便觉悟到西方宪政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最早介绍和赞赏宪政民主制度的国人,以林则徐、魏源、徐继等官员为代表。如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首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英国的议会制度。魏源是中国称赞宪政民主制度的第一人,他在《海国图志》百卷本中断言:美国的宪政民主制度具有永恒价值,"其章程可垂奕世而无弊。"徐继则是中国介绍华盛顿事迹的第一人,他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创建美国宪政民主制度的历史功绩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旨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市政改革运动在汉口兴起.作为市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专家治市在推动近代中国城市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和城市管理科学化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专家治市的成功与否,既受制于民国整体的政治环境和城市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亦与专家治市中的主体--近代知识分子的身份转变和文化转型有很大关系.由于市政体制受制于国民党"一党专制"的集权体制,加之近代中国没有建立起西方式的公务员体制,而且中国城市早期现代化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及近代知识分子对权力的人格依附,近代中国没有也不可能建立真正的"专家治市"的"良好市政",市政独立也不可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一、近代教育思想在贵州的传播鸦片战争后,一些比较开明的,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寻求改造中国的道路。以龚自珍,林则徐\魏原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首先提出学习西洋、改革社会的主张。在教育方面,他们撞击封建传统教育,批评八股取士制度,反对空疏无实的理学,主张“经世致从’,提倡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求,要求广开言路,选拔安邦治国的人才,腾陵地提出了以西方为榜样,建立新教育制度的设个接着在统治阶级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在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调整统治政策,学习…  相似文献   

13.
马彦丽 《沧桑》2013,(1):69-71
近代中国在外力的逼迫下打破了"夷夏之防",开始接受西方外交观念、外交制度,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外交体制,慢慢地融入了世界,形成了新的国家关系,成功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文章从外交机构的演变、近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原因、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挽救危亡、振兴中华是近代中国人强烈的要求和奋斗目标。虽然,靠什么途径实现这个目标,曾引起过多种争论,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少中国人都把有效的反侵略建立在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及其相应的社会政治制度以至伦理观念、价值观念等等上面,直到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时,追求的目标依然是“再现法兰西文明”。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爆发,使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方面,“西方的没落”打破了中国人几十年来追求的梦想,另一方面,十月革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又给绝望中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中国思想界很快兴起了一场竞相宣传和研究社会主义的热潮。到此时,资本主义文明不再是近代文明的专有名词了,中国人的近代化道路有了选择的余地,解决中国的问题到底应该继续走资本主义的路还是应该学习俄国走社会主义的路,  相似文献   

15.
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过程,也是近代西方医疗卫生观念和制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近代来华传教士充当了打破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急先锋。在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背景下,一方面,他们向古老的中国展示了建立在西方工业文明基础上的医药卫生观念和制度的先进性,引起了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潮;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力向衰弱的中国灌输其医药卫生的观念和价值,并导致了中西医文化的冲突。伴随着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结果是封闭、排外、保守且具有较强内聚力的中华医药体系逐渐走向世界,并且相对先进的西方医药卫生观念和制度也逐渐被中国人所理解并接受。中西医文化开始走向融合,并由此促进了中国卫生事业现代化的启蒙。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近代议会政治思潮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误谢伟从甲午战争前对议会制的介绍、赞羡,到战后渐趋升腾的要求开设议院热潮,至20世纪初年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政治思潮,即议会政治思潮,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潮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本文拟通过考察辛亥革命前后的议会政治思潮...  相似文献   

17.
议会制是西方民主的传统,但德国的现代议会制度直到魏玛共和国时期才得到初步建立。当今德国的议会制度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议会制度虽一脉相承,却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其失败的经验教训。两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两院制及其组成,议会与政党关系,议会与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近代司法观念影响下,中国传统监犯服役概念至近代被西方的"作业"概念所替代;相应地,中国传统监犯服役制度也被近代作业制度所代替.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大力推行监犯作业制度,以期达到既能教育人犯,又能助其生计的双重目的.该行为虽不失为中国近代监犯作业制度改革之真正开端,但基于诸多不利因素之制约,其监犯作业制度的设计和施行均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19.
朱薇 《炎黄春秋》2005,(3):75-79
19世纪后半叶的中国,面临着翻天覆地的激烈变化,正如当时人所说,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西方列强与近代文明空前的挑战和冲击下,中华帝国迈开了艰难的近代化步伐。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大体上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1840—1894),这属于器物层面的近代化时期。部分觉醒的知识分子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铁路轮机和生光化电来维护清王朝的纲常纪要,即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阶段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1898—1911),这属于制度层面的近代化时期。其间,无论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孙中山、黄兴…  相似文献   

20.
邱玉泉  周学文 《沧桑》2009,(2):33-33,46
新式买办商人最先接触到资本主义的企业制度,他们附股投资洋商企业,亲自感受到了这种企业制度模式的优势,进而模仿借鉴洋行企业的组织形式,自行创办新式企业,仿效西方资本家的经营方式,建立中国人自己发起的近代新式企业。西方新式企业制度得以移植中国,买办商人在近代企业制度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