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学良将军生前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多达145盘的谈话录音盒带,遵照张学良生前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签订的正式协议,终于在他故世以后的2002年6月5日,正式向世人解密了。但是,就在这145盘珍贵口述资料公开解密的时候关心这位世纪老人口述历史的读者们,并不知道在长达5年的时间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部,曾经付出过不懈的努力甚至是艰巨的代价。这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应该是哥大口述历史部中国历史名人口述创始人韦慕庭教授,著名华裔女博士、哥大东亚文学系教授张之丙女士,还有具体负责口述历史和文物珍藏部的阿什顿博士等人。  相似文献   

2.
张学良将军一生充满谜团和传奇色彩。2001年10月,张学良辞世后,其口述历史又被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更使张学良的传奇人生谜上加谜。关于张学良口述历史,民间传闻颇多,有说他生前已将口述材料存于美国某大学、某图书馆、或某保险公司的;也有传闻说他立下遗嘱要求在他辞世20年后才准将其口述材料公诸于世的;还有传言说他的口述材料至今尚未公开的。近期,有幸拜读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教授、民国史专家陈红民先生所著《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张学良、赵一荻文件与口述历史”》一文(载《民国档案》2003年第四期),才初步了解到张学良口述历史的…  相似文献   

3.
正直奉战争、郭松龄反奉、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尽在其中。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专家1991年12月至1993年8月访谈张学良的录音整理而成,是目前有关张学良口述历史的最全面、最权威的资料。全面完整60次访谈、145盘录音带;张学良坦言传奇一生,评说经历的事与人;权威授权张学良遗产继承人和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中心授权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4.
赵杰 《文史精华》2010,(5):51-56
<正>1991年,张学良赴美探亲,多有报道,称之那是他纵情在旧金山的日子里。其实,张学良在旧金山女儿张闾瑛家中,数指算来只住了3天。连续两天大雨骤然停休,他急切离开后,到哪里去了?1990年,张学良在台湾对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口述历史"开创者唐德刚谈到:"于凤至是最好的夫人,赵一  相似文献   

5.
正研究张学良的人,多会关注他与蒋介石长达半个世纪的恩怨纠葛,而张学良与蒋经国的交往情况却鲜为人知。事实上,不论是通读张学良的口述历史,还是翻阅其幽禁日记,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同蒋氏父子的交往中,与蒋介石之间近半个世纪的爱恨情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与蒋经国情同手足的密切往来。一1936年12月12日,为促使蒋介石停止"剿共",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  相似文献   

6.
口述历史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6月3日,在已故张学良先生诞辰101周年之际,根据他生前遗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公布了他赠给该校的个人文物和口述历史,供学者和公众阅读、研究之用。这件事在海内外中国人中引起了很大重视。在他长达4800页的口述历史中,第一次公布了有关西安事变的许多鲜为  相似文献   

7.
多年前外传张学良在幽禁期间曾有写《回忆录》的意愿,但因种种原因没有动笔。另有消息说张氏到了晚年,公开表示他今生从没有再写《回忆录》的打算等等。事实上张学良在幽禁期间不但有写回忆录的欲望,而且还亲自动笔写过《回忆录》。199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口述部的采访小组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和周恩来之间的友谊,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时代风云的变幻而有所淡薄。张学良在大陆幽禁期间,曾经暗中传递给周恩来两封亲笔密信;1961年前后周恩来亦曾辗转秘密致函幽禁在台湾的张学良。不过,由于张后来的特殊处境,周恩来只能以另一种方式表达他对张学良的关切之情……本文节选自中国文史出版社新书《张学良口述历史解密》有关章节,特予选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张学良口述历史为例,对影响口述史料真实性的采访者因素、口述者因素、整理者因素进行了分析与概括,并对口述历史客观性的判定问题、采访者在口述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尊重口述者与尊重史实的关系问题、口述史整理的原则与具体方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张学良在病逝前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作的口述历史中,既谈了一生中在军事、政治等重大问题上的所历所闻,同时对他人生中的几位传奇女性从不讳言。他坦荡地表示:“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正所谓:“惟大将军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在张学良的漫长人生中,身边的异性追求者当然不仅是于凤至和赵一荻。张学良引为至友、直至暮年仍念念不忘的还有一人,她就是30年代的江南名媛蒋士云女士。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先生的口述历史工程,由华裔学张之字、张之丙姐妹牵线联系、协助完成了张学良的口述磁带100多盘,并整理出4800页的中稿,收藏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珍品部“毅荻书斋”。  相似文献   

12.
陈红民 《民国档案》2003,(4):133-135
20 0 2年秋 ,笔者应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之邀 ,重访康桥 (Cambridge) ,商谈整理出版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珍藏“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事宜。其间 ,于 1 1月初前往哥伦比亚大学阅读张学良资料。自上个世纪末起 ,笔者就与各位史家一样 ,对查阅或了解张学良珍藏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口述历史资料”有着浓厚的兴趣。时值深秋 ,美国东部遍地红叶 ,从波士顿乘车去纽约的高速公路两旁 ,红叶连绵不绝 ,美不胜收 ,仿佛在印证笔者此时的激动心情。一张学良是中华民国时期关键的历史人物之一 ,东北易帜、九一八事变及西安事变等重要历史事件都与他密…  相似文献   

13.
汪文庆 《百年潮》2006,(1):72-73
近年来,口述历史忽然火了,冠以口述历史的出版物纷纷问世,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张学良口述传奇>、<口述历史>丛书.同时,中央电视台开设了"大家"、"讲述"、"口述历史"栏目,各地电视台、广播电台也开办了类似的节目.一时间,口述历史成了备受人们青睐、似乎人人都可以谈上一谈的热门话题.这种情况带来了口述历史的普及和推广,但同时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些历史学家,对口述历史仍然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正如每一次考古发现带给人新的惊喜,每一次档案、史料的公开同样带给人新的期盼和热望,如此看来,尘封的史料如同沉睡的地宫,期待着破土而出,以传递真实的历史信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近现代史中,关于西安事变,关于张学良,相关的回忆录、口述史料,上至最高统帅,下至卫兵,不可谓少,但其中一重要人物——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却一直淡出人们的视野,几近“失语”。其实,早在1989年,于凤至女士临终前一年就留下了一份口述回忆录,并交代在她与张学良等人百年之后公诸于世。这份回忆录由于凤至女士的义子萧朝智记录整理而成,萧先生现为美国亚洲商联…  相似文献   

15.
窦应泰 《百年潮》2002,(6):66-72
今年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公布张学良“口述历史”的既定时间。当这位中国人引为骄傲的爱国将领的“口述史料”再次成为国际国内关注焦点的时候,保存在纽约“哥大”图书馆内的“毅荻书斋”,也将同时对外开放,公开展示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生前捐献给这所著名学府的若干历史文物。但是,却很少有人了解“毅荻书斋”当年是如何筹划和运作的。这些记载着张学良征战一生,特别是秘密幽禁岁月中的珍藏文物,之所以从台湾运往大洋彼岸的纽约“哥大”珍藏展出,决非一件易事。建立“毅荻书  相似文献   

16.
王海晨  李婷 《百年潮》2011,(1):70-74
张学良晚年口述历史,洋洋百余万言,谈到了许多国家,如美国军事上的强大,英国式的民主,意大利法西斯的兴起,北欧各国的福利,等等,但谈得最多的还是日本。他对日本的看法既富有对历史回望时散发出的沉重,又充满着面对现实时因企盼中日友好而萌生的放心不下。由于他对日本的看法来自于他和日本的直接接触和长期思索,因此,他的回望是有分量的,  相似文献   

17.
杨天石 《炎黄春秋》2002,(11):62-64
在西安事变中,杨虎城是张学良的亲密合作者。我在美国阅读张学良的口述史及其相关档案资料时,杨虎城是注意的重点之一。结果,发现部分新资料,有助于西安事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试论口述史学的功用和困难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口述史学的英是Oral History,或称History by word of Mouth。这一术语正式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据北美口述历史协会(North American Oral History Association)记载:“1948年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阿兰·内斯(Allan Nevins)开始并记录美国显要人物的回忆,从那时起口述史学作为当代历史献研究的新手段而正式创立起来。”①事实上,内斯早在1938年,就在他的作——《通向历史之路》中提出开展口述历史研究的呼吁.他认为  相似文献   

19.
张学良以80岁高龄移居美国夏威夷之后,1996年将自己一生珍藏的大量文物与资料捐赠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称"哥大")巴特勒图书馆(Butler Library)。巴特勒图书馆六楼设立"毅荻书斋",存放张学良的诸多文物,约有5000件左右中文资料,有张学良口述历史录音磁带及4873页的文字,并遵守2002年以后面世的约定。检索哥大收藏张学良档案中有关西安事变信札与档案原件(主要存放于box1、box2),信札中不乏故旧亲信与朋友的问候,其中有杨虎城以及张学良旧部往来信札,反映了西北诸方对于张学良赴南京后形势估计不足,东北军少壮派激进冒险导致局势恶化,以及张学良后来认清形势,极力督促杨虎城部以及东北军旧部服从国民政府,反对内战,以抗日大局为重,避免了一触即发的内战。文献显示时间表明当时张学良已经身陷囹圄,陷于管制之中,文件内容或经过国民党中央审查,或经过张学良选择性保留,虽不能知"全豹",但至少也可以让我们得以"窥一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往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20.
他坐在椅子上,把身倾前,诚恳地说,“甚至‘张学良’这个名字──我也不想要!我不想做‘张学良’!我只想当个普通老百性,自由自在地做我想要做的事,我不能接受每一个人的赞誉。” 1936年,他参与改变中国历史,发动了“西安事变”。他释放了蒋介石,并与蒋介石一起,乘飞机回南京。他从此受到软禁,销声匿迹半个世纪。 张学良在解释他决定接受惩罚时说,“我是个军人,有上级也有下属。这是造反的行为.我必须对此负起责任,我曾准备被枪毙。” 去年张学良90岁生日时,他是自1936年以来第一次公开露面,与敬仰他的人士在台北一家酒店庆祝寿辰。他的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