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欢口述 《纵横》2013,(6):29-32
在中国戏剧界,有一位被周恩来称做“神童”的剧作家,他19岁时就因抗日戏剧《凤凰城》名满全国,他就是吴祖光。曾有人说他:“空有满腹才华,奈何屡遭坎坷,生不逢时!”吴祖光听后答道:“自清朝被推翻以来,我经历了民国、共和国,各种各样的好事、坏事、怪事都遇上了。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国家越来越好,哪里是生不逢时?当然是生正逢时。”从此给人题字时,吴祖光只写四个字——“生正逢时”。  相似文献   

2.
我知道吴祖光先生的名字,是在五十年代中期。那时节,我在重庆歌乐山下西南政法学院读书,报纸上载出祖光先生被打成右派的消息,使同学中不少文学爱好者纷纷议论,有的说毛主席那首著名的词《沁园春·雪》,不就是他在当新民晚报副刊编辑时发的吗?他怎会反党反社会主义?有的说:“这位神童倒霉了……”说他是神童,是因为他写出《风雪夜归人》剧本时,才20岁。此后听说他在北大荒“劳动改造”了。  相似文献   

3.
2003年4月9日剧坛才子吴祖光,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中新社以“又一个敢说真话的人去了”为题发布了这一令人悲慨的消息。吴祖光祖籍江苏武进,是世居延陵的苏南文化世家传人,兼有传奇性的“神童”之才和侠者之风。就在爱妻忌日五周年前三天,他追随而去,到另一个世界去续写才子佳人传奇去了。  相似文献   

4.
人生如戏。多么精彩的戏剧也有剧终落幕的时候,人亦如此。吴祖光先生结束了他86个春秋的人生之旅。综观吴先生一生,可以说是辉煌和坎坷交织,激情、欢乐与困惑、痛苦并存。耐人寻味的是,辉煌与激情基本上都集中在他的前半生即40岁以前。请看:他少年成名。20岁就根据东北义勇军抗日的素材写出了四幕话剧《凤凰城》,并且立即被搬上舞台,连演百余场,盛况空前,轰动一时,因而被誉为‘神童’。随后,又写出了《正气歌》《、风雪夜归人》《、牛郎织女》《、林冲夜奔》《、嫦娥奔月》《、国魂》等一系列既有进步思想内容又有较高艺术水平的好剧本。总…  相似文献   

5.
吴祖光自20岁时写出第一个剧本后,在文化界就富有文名。《新民报》创办人陈铭德慕其盛名,请他来上海担任《新民报》副刊《夜光杯》主编。吴祖光痛恨国民党的腐败专制祸国殃民,现在有了阵地,自然不会放过揭露国民党的机会。1947年2月上旬,吴祖光收到一封署名“愚者”的讽刺诗。诗是根据国民党党歌(也是中华民国的代国歌)改编的,题为《冥国国歌》,诗云: 战神土地,污党所宗; 以建冥国,以进“大同”。 兹尔多事,惟民前锋, 昔也非观,主义是出祟(原注:别读为崇,以谐其音)。 世人似蛹,毕 毕终。 异心亿得,动辄死终。 …  相似文献   

6.
我于1918年冬出生在毕节县城内沙石牌坊一个贫民的家里。6岁时,家里把我送到威宁街吴老夫子的私塾启蒙读书。先生收了父亲用红纸包起的“贽敬”(小洋十元),行礼如仪之后,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活。第二年,我转到号称“神童”、“才子”的燕贻谋先生设在大横街“少白楼”(餐馆名)的私塾,读《诗经》、《左传》,第三年仍在那里读《古文观止》、《唐诗》,开始作文。第四年,燕先生不来了,我转到水东门内水沟边车绍轩先生的家塾里读了两年。  相似文献   

7.
汪东林 《纵横》2011,(5):49-54
图文小记之十五:直言不讳的吴祖光先生吴祖光先生生于1917年,比我年长20岁,但他是成名很早的戏剧家。远在60多年前,我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就因为拜读了他的名作《风雪夜归人》,而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1955年我考人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就读,则看了他更多的作品(含话剧、电影)。  相似文献   

8.
你大概不会想到,一位20岁小青年历时四个月创作的抗战题材的剧本,竟被曹禺先生称道为“当前最需要的剧本”,进而成为抗战期间演出次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剧本,风靡前线、后方乃至港澳东南亚。吴祖光先生的《〈凤凰城〉始末》生动地讲述这一鲜为人知的往事。  相似文献   

9.
1933年的夏天,一位目光炯炯的圆脸青年将他的处女作《雷雨》奉献给了《文学季刊》。两年后,文学泰斗郭沫若读了这部剧作深感震惊,盛赞这是部“难得的力作”,称作者曹禺“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伴随着这部力作的问世,曹禺与清华园的一位纯情少女演绎了一首绚丽的初恋曲。  相似文献   

10.
明红 《文史春秋》2003,(5):12-14
文坛泰斗吴祖光先生的家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附近。一套极其普通的三居室,居一幢楼的4层。客厅一分为二放置了两张写字台,墙上挂有字画、剧照、“金唱片”等,充满文人气息。吴祖光先生是20世纪中国在国际上影响最大、最著名、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人之一。自幼有“神童”之誉,20岁时在戏剧界、文学界已负盛名。一生著作颇丰,有戏剧、散文、政论、书法50余部。曾在香港电影界任编导,是香港文化、电影界最早的开创者之一。吴老爱党爱国,正直敢言,铁骨铮铮,刚直不阿,被海内外人士及人民群众誉为中国知识分子、文化人的骄傲。2001年7月14日至22日,“…  相似文献   

11.
1992年 6月初,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偶然在中华工商时报上看到一篇《红颜一怒为自尊》的报道,于是他写了一篇杂文:《高档次事业需要高素质员工》,这本来是正常的事情,却引来了长达一年多的“风波”,从吴祖光接到“传票”至今,已有一年时间,这场官司怎么了,请看吴祖光先生最近的答复…… 1992年12月,北京朝阳区法院受理中国国际贸 易中心控诉我“侵害名誉权”一案,无论就国家、社会 及我个人说来都是一桩区区小事,但这件小事却首先 轰动港、澳、台,继而北京,乃至全中国、全世界,至 今已历时十一个月,仍是世人议论的话题。究其原因, 无非是由于“…  相似文献   

12.
从23岁到29岁,他密集地写出了《雷雨》、《日出》等7部剧本。晚年,他在痛苦中煎熬,自称“精神残废”,一直到死,他都没能真正回到那个写《雷雨》时的自由自在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大树 《文史月刊》2004,(12):29-30
一1933年夏,一位目光炯炯的圆脸青年将他的处女作《雷雨》奉献给了《文学季刊》。两年后,文学泰斗郭沫若读了这部剧作深感震惊,盛赞这是部“难得的力作”,称作者曹禺“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伴随着这部力作的问世,曹禺还与清华园的一位纯情少女演绎了一首绚丽的初恋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9日,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于久病后去世。他十几岁便有才子之名,几十年间个人艺术创作成就颇丰,还在文坛编辑推荐和介绍了许多作品。40年代中期,吴祖光在陪都重庆担任一家民营报刊编辑时,首次向社会上公开了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并引发了一场文坛大战。  相似文献   

15.
1957年的反右,给文艺界带来莫大的灾难,其中有一个长达30余年的“二流堂”冤案,主角吴祖光及一些文化人被莫须有地扣上“‘二流堂’反党小集团”的帽子,定为“反革命右派分子”,惨遭斗争和迫害。“二流堂”不过是当初一群文化人的戏言,如何成为“反党小集团”的,又有哪些“反动罪行”?《吴祖光与“二流堂”冤案》一文重新梳理了这段历史。  相似文献   

16.
刘宇佳 《神州》2011,(10):9-9
《雷雨》是曹禺先生1933年的创作,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雷雨》是一部在情感、情怀和伦理血缘关系上展现的人性冲突,并由冲突最终导致悲剧发生的作品。剧中人物对悲剧“命运”无法解释而又无法摆脱的困境引发了无可奈何的呼喊。但《雷雨》并非宿命论,它通过人性在现实中的苦苦挣扎并最终走向毁灭,讲述“复杂而原始的情绪”这一值得探讨的“人性深处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我面前摆着一本《吴祖光悲欢曲》。(《吴祖光悲欢曲》,许国荣,张洁著,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4月出版)在这本书里,两位作者第一次向世人披露了五十年代轰动文艺界的“小家族反动集团”冤案的真相,真实地描述了划进这个集团的几个青年的面貌。扉页上一张五十年代的小照片,六个青年朋友亲密地靠在一起,他们的名字是:陈敏凡、汪明、张自、罗坚、田庄、蔡亮、杜高。此外,“小家族”还有杜鸣心和陶冶。 我望着旧照,从沉患中寻觅我们的被毁灭的青春…… 我和蔡亮相识是1950年夏天,在长辛店铁路工厂。 那一年,他18岁,我20岁。那是一个热情的年代,新中…  相似文献   

18.
著名剧作家吴祖光,1958年3月告别了妻子新凤霞和孩子,随同国务院直属各部、委、局的六百多名“老右”,乘“专列”沿着十万转业官兵的去向,踏上去往北大荒的路程.吴祖光分到八五二农场二分场六队参加劳动.后来,农垦局成立了文工团,要写一个反映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大型话剧.剧本初稿由业余作者写出来后,因为不懂戏路子,就从“右派队”借来两位名人,其中就有吴祖光.平时少言寡语的吴祖光,早年从事戏剧事业并卓有成就.曾任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讲  相似文献   

19.
“三吴”考     
“三吴”为六朝以来典籍中常见的地区名,可具体指什么地方,长期来众说纷纭,迄今未有定论。历史上大致有五说:《水经注》(北魏时)中的“三吴”指吴郡、吴兴郡、会稽郡;《通典》、《元和郡国志》(唐时)指吴郡、吴兴郡、丹阳郡;《十道四蕃志》(唐时)指吴郡、吴兴郡、义兴郡;《历代地理指掌图》(宋时)指苏州、常州、湖州;《名义考》(明时)指苏州(东吴)、润州(中吴)、湖州(西吴)。《辞海》(1989年版)认为《水经注》和《通典》、《元和郡国志》二说较合原意,然亦未作结论。  相似文献   

20.
自17岁的韩寒写出《三重门》之后,12岁的蒋方舟“闪亮登场”,9岁时出版第一本书的张蒙蒙2002年又出版第三部书《童年,只有一次》;8岁的高靖康出版了8万字的新童话《奇奇编西游记》:6岁的窦蔻用5个月的时间又写出了7万字的小说《小窦蔻流浪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