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受到共产国际的指责,作为错误路线的领导人,几乎承担了全部责任。对此,他陷入困惑、迷茫之中而不能自拔。当他获悉托洛茨基的政见竟与其一致时,便有意引为知音,开始进行党内反对派的活动。然而,当托洛茨基提出以苏联为轴心、保卫苏联、损及中华民族利益的政治口号时,他便又质疑问难,与之格格不入了。发展到后来,他与托洛茨基分道扬镳,成为一个左冲右突、天马行空的独行客。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以来,苏联一直把托洛茨基看作是一个反面政治人物。我国过去一般沿袭苏联方面的说法,对托洛茨基这样的人物,没人敢进行研究,实际上形成一个禁区。近年来随着“双百”方针的进一步贯彻,学术界日趋活跃,对一些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和历史人物进行自由讨论和研究,有关论著陆续发表,李显荣著《托洛茨基评传》(中  相似文献   

3.
一个老资格共产党人,现在仍坚持托派观点 在健在的人中,加入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是罗章龙,第二个就是郑超麟。郑超麟与周恩来等人于1922年在法国共同创立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在苏联正式入党,李大钊参加了他的入党仪式。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记录员,罗章龙是正式代表。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有人说,郑超麟是中共的大人物之一,除了资格之外,大概因为他是党内“才子”之一。他后来同中国共产党分道扬镳,但不是去当什么奸细、间谍,而是他不同意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他自己的政治主张,即反对斯大林主义坚信托洛茨基主…  相似文献   

4.
列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在苏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内战期间,一直负责军事工作,历任军事人民委员(即国防部长)、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相当于军委主席)。对于托洛茨基在苏维埃国家这一极为重要领导岗位上的表现和作用,国外学者长期褒贬不一。西方苏俄史专家和苏联军事史专家普遍认为托洛茨基是红军的“缔造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托洛茨基1926年到1927年,苏联高层对"能否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展开讨论。托洛茨基认为必须发动世界革命,才有可能保卫社会主义苏联。辩论中,布哈林提出:"如果我们撇开国际事务,我们是否就能建设社会主义并建成社会主义……"针对此,托洛茨基讽刺说:"如果我们撇开国际事务,我们也能建成社会主义,但撇开是办不到的,全部关键就在这里。你可以在一月里赤身裸体走在莫斯科的大街上,如果你撇开气候和民警的话。但我担心,气候或民警却不会撇开你。"  相似文献   

6.
托洛茨基在俄国革命运动史上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自1897年起就开始从事俄国社会主义运动。虽然他后来因从事派别活动和坚持托洛茨基主义而被开除出联共(布),但我们对他在列宁逝世前的政治活动,不能完全加以否定。当然,对于他早年宣扬的托洛茨基主义,那是应该否定的。  相似文献   

7.
特工之死     
几十年间,苏联和俄罗斯情报部门用一系列独门兵器:凿冰的斧子、毒雨伞、致命的茶水、氰化钾喷雾等,消灭了从托洛茨基到阿富汗前总统阿明、再到车臣总统杜达耶夫等形形色色的反对者  相似文献   

8.
旅美俄国学者亚历山大·瓦基莫维奇·潘佐夫教授现执教于美国俄亥俄州 Capital University,今年初,英国 Cur-zon 出版社推出了他的新作《布尔什维克与中国革命(1919~1927)》(以下简称《布》)。作者据美国史料和近几年新开放的俄罗斯档案,就1919年至1927年间苏联共产党内部围绕中国革命问题进行的激烈斗争,做了目前为止最为详尽的阐述,着重介绍托洛茨基与斯大林的关系,揭示了  相似文献   

9.
《百年潮》2015,(3):72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最年轻的叫刘仁静,一大召开时,他年仅19岁。1926年9月,刘仁静赴莫斯科学习,倾向托洛茨基的观点,成了托的信徒。回国后,刘仁静公然鼓吹托洛茨基的理论,顽固坚持托派思想。1929年刘仁静被开除党籍。之后,刘仁静因其阶级调和的思想亦被托派开除。抗战前,他倒向了国民党,倒向三青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西迁,刘仁静携妻儿跟随逃难,逃到西安。  相似文献   

10.
奥斯藤:我们再来看记录。在最后的指责中,李立三说,在我们的决议中区分了机会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他说。我们不懂在中国托洛茨基主义同取消派机会主义是一回事。当然,托洛茨基主义和右倾机会主义都反对党;当然,两者都反对共产国际,并经常一起行动。但如果把托洛茨基分子和机会主义分子归为一类,那我们就会犯两个错误,即思想上的错误和策略上的错误。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反对他们,利用一些论据反对托洛茨基分子,利用另一些论据反对机会主义分子。  相似文献   

11.
1979年初,当邓小平作为副总理访问美国时,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博士决心要想尽一切办法见见这位中国领导人。当德克萨斯的石油巨头们在休斯敦附近的西蒙顿竞技表演时,他便偕夫人驱车赶去,几经周折,终于挤到客厅里,站进50多位总经理列队欢迎中国代表团的队伍里。微笑着的邓小平同经理们一一握手,当走到哈默跟前时,他对翻译说:“你用不着给我介绍哈默博士了。”邓小平握着哈默的手,笑起来:“我们都晓得你。当苏联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帮助了列宁。现在,你可要到中国帮助我们呀。” “我非常愿意,”哈默说,“但是据我了解,你们不允许私人飞…  相似文献   

12.
(一)一九七六年美国出版了一部近六十万字的专题文集《托洛茨基论中国》。莫纳德出版社编辑伊万斯写信给彭述之,请他给该书写一篇导言。彭述之“很乐意承担这个任务”,于是写下了近五万字的长篇导言。彭述之说,他之所以乐于为此书写序言,一是“这将帮助读者比较具体地理解列甫·托洛茨基的伟大贡献”;二是“研究中国革命”,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彭述之认为:“托洛茨基对于理解中国问题所做的贡献是无  相似文献   

13.
林剑纶 《文史博览》2010,(10):39-40
<正>托洛茨基(1879—1940)是俄国十月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是站在这场革命最前面的总指挥。内战期间,他是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军委主席),名副其实的红军统帅,坐着著名的托洛茨基专列(列  相似文献   

14.
林剑纶 《湖南文史》2010,(10):39-40
托洛茨基(1879—1940)是俄国十月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是站在这场革命最前面的总指挥。内战期间,他是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军委主席),名副其实的红军统帅,坐着著名的托洛茨基专列(列车专列)奔走于各个战场,指挥着几百万红军与白军作战,直至取得内战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吴广权 《百年潮》2000,(4):72-76
1937年6月11日,从苏联内务部阴森的地下单身囚禁室里传出一声沉闷的枪响,一位苏联元帅倒在血泊中。翌日,塔斯社播发一则惊人的消息:“以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反苏托洛茨基军事集团成员犯有违  相似文献   

16.
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太上皇”的李德,在遵义会议上被赶下了台,作为“局外人”随军长征到达陕北,从事了一段军事教育和研究工作,于1939年夏奉命返回苏联,他的命运际遇又发生了如下重大变化。1李德乘着苏联飞机从迪化(今乌鲁木齐)起飞径直向西北飞时,随着与苏联国土的距离越来越近,他的心底却升起一种越来越沉重的失落感和令人难堪的被抛弃、被驱逐感。他离开延安时是那样地毫无准备和仓皇失措,又是那样地很不想走却不得不走,他深感无颜重见“江东父老”却非见不可,飞机已经飞临世界“红都”莫斯科上空了。当飞机在莫斯科…  相似文献   

17.
中共对托洛茨基评价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当提到托洛茨基或以他为首的“托派”,人们往往是谈虎色变。盖因自上世纪20年代末以来的近80年时间里,在整整几代人心目中,托洛茨基或“托派”都是反动或反革命的代名词。这并不奇怪,因为早在中共1929年10月的《中央关于反对党内机会主义与托洛茨基主义反对派的决议》中,就有托洛茨基反对派“积极地在政治上,组织上,各方面来攻击党,破坏党”的定性,在毛泽东的著名文章《论持久战》中,甚至有“汉奸托派”这样的字眼,而《野百合花》的作者王实味也是戴着“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罪名在1947年被处决的。1991年2月7日,公安部正式作出《关于王实味同志托派问题的复查决定》。决定说:“在复查中没有查出王实味同志参加托派组织的材料。因此,一九四六年定为‘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的结论予以纠正,王在战争环境中被错误处决给予平反昭雪。”但是,从这一决定中仍可以看到,王实味是平反了,但托洛茨基并未昭雪,因为王实味是个好同志的前提,恰恰是他“没有”“参加托派”,如果参加了,那就是死有应得了!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我国男子速滑有两人三次打破世界纪录,一人获一个单项世界冠军,笔者采访了当年的世界冠军教练孙显墀。少年时的孙显墀是大连有名的小蛙王。17岁时却照着《苏联体育画报》学滑冰,19岁便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冰上运动会,一举夺得1500米冠军,第二年,即1954年,孙显墀与21名青年学生一起赴苏留学,就读斯大林中央体育学院。孙显墀虽然是中国的1500米第一个全国纪录创造者,但是成绩还达不到苏联三级运动员标准。但是孙显墀学习刻苦,肯动脑筋,毕业时,速滑全能成绩破了200分,达到苏联一级运动员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速滑运动健将。…  相似文献   

19.
加伦,是苏联将军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留赫尔在中国的化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受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派遣,来华任广州革命政府军事总顾问,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至今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为了尊重历史,有益于探讨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国大革命的关系,研究苏联顾问对中国大革命的影响,我们有责任全面、正确地研究和评价加伦在华的活动,恢复他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的地位。笔者就能力所及,搜集材料,撰兹拙文,仅就加伦与北伐战争问题,作一点初步的探讨。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尚祈前辈和同人不吝指教,俾便进步。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1998,(2)
伪满州国覆灭后,溥仪仓皇出逃,于1945年8月在沈阳被苏军逮捕,解往苏联赤塔。这时,他最怕的是落到中国人手里,以为那样必死无疑。他想:如果落到外国人手里,可能还有一线生望。苏联和英美是盟邦,不妨先在苏联住下来,然后设法迁往英美作寓公。主意既定,溥仪便为此努力。据他本人回忆,在苏联五年期间,口头不算,曾三次上书苏联当局,申请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