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画     
《文物》1979,(7)
二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合称。王羲之(321—379年,或作303—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世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他兼取前人书法之长,擅行书和草书,开创了  相似文献   

2.
《文史月刊》2013,(9):47-47
东晋永和九年忪元353年)三月初三,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共41人,到会稽山的兰渚,即今浙江绍兴西南水边修楔(在水边祓除不祥,实际上成为一种游乐)。他们在兰亭饮酒赋诗,非常高兴。王羲之酒酣之际,在蚕茧纸上,用鼠须笔挥毫疾书了一篇28行,324个字的《兰亭序》,成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中的珍品,王羲之书法的杰作。  相似文献   

3.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26-27
两晋时,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战乱,王、谢等大批名门望族,率部南迁,北方士人和一代文化名流,云集绍兴,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当时社会风尚清谈玄理,士人名流聚居之所.饮酒风之大盛,这就大大刺激了绍兴酒的生产,也促进了酒具的发展,绍兴是青瓷产地,当时出现了有彩釉的酒具。东晋永和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名士聚集修禊兰亭,流觞曲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书法精品《兰亭集序》。成为中古文化史上盛事;绍兴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有晋一代,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二戴(戴逵、戴锸)绘画。以其非凡造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王羲之故居在山东临沂市内,虽在僻巷,游人却众,门庭素雅,花树满院,且有洗砚池浸有楼阁倒影。细观那丝丝垂柳,朵朵红花,及池旁异石,水中游鱼,使人有置身于泽国水乡之感。  相似文献   

5.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127页插图“王羲之手迹”是从《宋拓王羲之十七帖》临摹本中节选的五行草书。王羲之,字逸少,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官至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羲之生卒年代,一说为公元321—379年;一说为公元为303—361年。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当时人称他写的字“江左中朝莫有及者”。后来梁武帝在《评书》中赞美说:“王右军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这个评语,为历代书法家所赞同。《晋书·王羲之传》说他为人“以骨鲠称”,字随人性,书如其人,骨鲠的性格,雄强的字势,常属自然。据记载,王羲之十一岁时,遭逢国破家亡之难,随父兄南渡。后来他不满东晋偏安局面,常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最具影响的文化之谜,莫过于王羲之的书法真品《兰亭集序》的下落。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与澍安、孙绰等41人,宴聚于绍兴市郊会稽…阴的兰亭溪畔,26人赋诗4I首.并聚诗成集,为《兰亭集》,王羲之书写序文手稿,日《兰亭集序》。序中屺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人之生死、修短随化的感叹。  相似文献   

7.
张炜等 《文博》2014,(2):86-91
2003年4月30日,山东省临沂市洗砚池街王羲之故居扩建工程施工中,先后发现两座大型砖室墓,市文化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前往现场勘察保护,并将发现情况向上级部门汇报,山东省文化厅文物事业管理处即派人前往指导,并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临沂市文化局联合组成考古队,于当年5月初至6月底对两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取得了重要成果。于2012年6月2日开始,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与西北有色勘测工程公司共同合作开展了山东临沂王羲之故居洗砚池晋基保护监测研究工作。在此项研究工作中对晋墓材料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晋墓内环境潮湿以及墓室开裂、砖破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洪文宇 《风景名胜》2012,(7):98-101
王羲之在绍兴留下了三处重要的遗迹,一处是他写著《兰亭序》的城郊兰亭景区,一处是他在绍兴的居住地、城北蕺山脚下的书圣故里街区,还有一处是他晚年隐居和身后长眠的嵊州金庭。  相似文献   

9.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从山东迁居到浙江绍兴安家,恰好赶上过春节,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纷纷跑来贺喜。乔迁之喜加上新春之乐,王羲之可高兴啦,不觉挥笔写了一副门联: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写好后,王羲之叫儿子贴在大门上。门联刚一贴出,就招来了大群的人,团团围住家门,个个口称绝迹。晚上,一个仰慕王羲之大名的青年悄悄来到王家门口,口中念着:“慕名揭联不算偷!”便把门联揭走了。  相似文献   

10.
王羲之,这位深受后世敬重的东晋书法家的大名,似乎就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代称。然而要想探求他的书法真迹,却仿佛是书法史中永远无法解开的一团迷雾。兰亭一案,古今争讼。从宋代米芾的“宝晋斋”到清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他们收藏的王羲之墨迹又有几分可靠性呢?自唐以来,不要说真迹,一两件古摹临本已是价值连城,珍若拱  相似文献   

11.
《世界遗产》2013,(2):13-13
农历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流觞曲水”是古时上巳节流行的一种游戏。人们围坐在河渠两岸,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的三月初三,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相聚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举行流觞曲水游戏,四十二人饮酒咏诗,所作诗句结成《兰亭集》,王羲之为该集作《兰亭集序》。从此,三月三亦成为文人临水宴饮、吟诗做赋的节日。  相似文献   

12.
夏雨清  朱挺 《中华遗产》2009,(12):72-85
东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酒后一挥而就的324个字,是中国书法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世人皆知《兰亭序》的字写得好,却“不知其文千古悲凉也”。东晋太和四年(369),王羲之辞官回家,丹池赤水,书楼墨池……书圣的身影在浙江的山水里,悄悄地匿迹了。  相似文献   

13.
李艳霞 《收藏家》2006,(10):13-20
《兰亭序》—在宋人桑世昌集《兰亭考》卷一《兰亭修禊序》下注云:“晋人谓之《临河序》,唐人称《兰亭诗序》或云《兰亭记》,欧公(欧阳修)云《修禊序》,蔡君谟(襄)云《曲水序》,东坡(苏轼)云《兰亭文》,山谷(黄庭坚)云《禊饮序》,通古今雅俗所称俱云《兰亭》,至高宗皇帝(赵构)所御宸翰题曰《禊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统、孙绰等文士名流及亲友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溪畔集会“修禊”(一种古代民间习俗,于农历二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古人临水修…  相似文献   

14.
《收藏家》2016,(3)
正参观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书法馆》,人们往往都喜欢先鉴赏一下王羲之的书法珍品——东晋王羲之草书《上虞帖》(唐摹本)。这是为什么呢?其一,因为经过一千六百年的沧海桑田,能流传下来的已是寥若晨星,存世的墨迹大多为唐人钩摹之本,因唐距晋代相近,又钩摹逼真,故仍被视为"下真迹一等"的稀世之宝;其二,因为这件国宝级的书法珍品之所以能免遭湮没,重见天日,回到国家怀抱,其中还有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上海博物馆珍藏、展出的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上虞帖》(唐摹本)~①,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历史考察,《淳化阁帖》问世,不仅为历代众多书家提供习书的绝好蓝本,并为一直笼罩中国书坛的“帖学”奠定坚固基础,而且,吸引了许多研究者、爱好者的注目,潜心探究,著书立说,久而久之在中国书坛上形成了一门专门学问。出现这样情况,发挥如此巨大历史作用;成都王著的功迹是不可也不应磨灭的。王著,宋初书法家,具体生卒年月不详,只知他由蜀入宋。字知微,一字成象,四川成都人。自言自己是唐代宰相、著名书法家、东晋“书圣”王羲之之后的王方庆的后代。“著,  相似文献   

16.
兰亭位于浙江绍兴市郊西南13.5公里,为著名的书法圣地。相传越王勾践种兰于此[1],东汉时建驿亭,故而得名。郦道元《水经注·浙江水注》云:“浙江东与兰溪合,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亦曰兰上里。太守王羲之、谢安兄弟数往造焉。”兰亭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物古迹,闻名中外,为我国文人雅士所钟情,国际友人所向往,这与兰亭雅集有关。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王盛之、谢安、谢万、孙绰、支道林及献之、凝之、玄之等41人,荟集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修禊”活动[2]。这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古…  相似文献   

17.
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春,王羲之、徽之、献之父子和謝安、孙綽、支遁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陰兰亭,举行"上已"修  相似文献   

18.
临沂洗砚池晋墓反映的两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正 《东南文化》2005,(4):41-44
临沂洗砚池晋墓是近年魏晋南北朝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被评选为2003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也是山东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晋墓,不仅出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而且墓葬位于临沂王羲之公园内,墓主又是未成年人,所以格外引人关注。墓主的身份,墓主与王羲之的关系,大概一时难有结论。墓葬所蕴涵的学术价值,倒可以先着一鞭。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书法,是世界文化宝库里的瑰宝。中国伟大的书法家,他们不仅在书法艺术上登峰造极,在政治上,大多也名声显赫。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又以其所写小篆统一全国文字的李斯,官至丞相;以所写熹平石经名闻天下的蔡邕,当过左中郎将";书圣"王羲之,官拜右军将军;唐朝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虞世  相似文献   

20.
玉波池     
王羲之是东晋一位大书法家,他曾当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后人称王羲之为草圣,又称书圣。王羲之生性平易近人,有许多穷朋友,王皮匠就是其中的一位。王羲之经常到王皮匠的鞋店来玩。有一天。王羲之和王皮匠正在喝茶闲谈,王皮匠对王羲之说:“右军,我们相处已三十多年,你已年近花甲,你不写几个字给我留个纪念吗?”王羲之莞尔一笑,频频点头说:“可以,可以,但不知写点什么给你?”“随你的便,你写什么,我就要什么。”王皮匠满不在乎地说。“好说。拿纸拿笔墨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