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世纪英国遭遇了政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也经历了经济危机;但较之欧陆国家,英国适时地调整政治、经济结构,恢复生产秩序,成功地将危机带来的挑战转变为一种历史发展机遇.正是这一次成功使英国脱颖而出,乡村工业和城市化水平都得到较大提高,赶超了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从而奠定了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领先地位,工业革命则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逻辑后果.因此,“17世纪”是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缩小差距、实现超越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英国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曾见一些著作写道:英国近代国王“统而不治”,王位“形同虚设”。这些词句指明了英国近代王权的发展趋向,但用来衡定近代前期王权,似有些言过其实。本文目的不在于重新强调“光荣革命”后王权大大削弱这一众所周知的事实,而是补充论证易被忽略的另一方面:“光荣革命”后相当长时期内,国王仍拥有一些权力,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到一定作用。顾名可知,本文涉及时间范围是英国近代前期。何谓“前期”?国内未见确定提法。但著文当确定一时间范围,以免漫无边际,鉴此就把“前期”下限定在十九世纪初吧。一1688年“光荣革命”前后,英国国王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欧洲大陆的“中国风”在十八世纪末盛极而衰,当其行将落幕之时,特立独行的英国国王乔治四世,却极尽奢华。缔造了一座极具中国风格的布莱顿王宫。这是出于他穷奢极欲的爱好?还是混合着莫名其妙的其他动机?对这位传奇国王的多面解读,让人看到一个殖民国家的口味与野心,那场盛行于欧洲的“中国风”也在英国走上了它的收官之路。  相似文献   

4.
十六世纪英国“王权至尊”的确立与教皇权的衰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权至尊”的确立是英国16世纪宗教改革的核心事件。它的确立直接导致“教皇权至尊”原则的衰落,削弱了教皇和教会管理社会和宗教事务的功能。在“王权至尊”确立后,英国16世纪僧俗两界的权力体系得以重组,宗教改革演变为政治变革。“王权至尊”由亨利八世创立,确立了王权在宗教和世俗世界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国王在议会中”使国王拥有了立法权。国王可以联手世俗立法机构直接面对教职会议并使其职能削弱,最终一身二任的国王实现了对教会的直接管理。但“王权至尊”的确立并非终局,质疑其合法性的声音从未停歇,膨胀的王权最终还得面临进一步的“被革命”。  相似文献   

5.
尹虹 《史学月刊》2003,(3):74-78
都铎时期是英国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英国虽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国王在政策上仍需要议会的支持,议会亦需要王权的保护。这种“互助”的关系也反映在流民立法上。当英国出现严重的流民问题时,议会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法规中充分体现了国王的意志。因此,无论是“血腥立法”还是“社会福利”立法,其根本目的都是解决社会危机,避免发生动乱,稳固统治,在这一点上议会与国土的利益是一致的,国王与议会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早在十三世纪,欧洲还处在封建社会中期,还是封建割据和宗教统治一切的黑暗时代,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就于1295年建立了议会。当时称之为“模范议会”,又叫做巴力门(Pa-rliament)。所以,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就有了议会的国家。十七世纪中叶,除了荷兰外,欧洲各国还都处在封建统治的时代,而英国便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英国开始建立了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所以,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就有了议会制度的国家。英国的这种议会制度,后来成为许多资产阶级国家效仿的蓝本。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英国议会称之为“议会之母”。  相似文献   

7.
以西方古典时代的政治结构、特点为界标,来框定东方历史的发展,在文明与城市发生科学和城邦制研究领域尤为突出。强调中国与古希腊罗马有相同的城邦;西方有古典民主政治,中国有与之相同的“公卿执政”的民主时代及城邦是人类社会“一切奴隶制国家的必经阶段”是“泛城邦论”强化“欧洲中心主义”思想的学术认识观之  相似文献   

8.
16世纪,欧洲霸国西班牙在美洲建起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这个帝国存活了三百余年,当今拉美有18个国家是在它的统治下生长起来的。不言而喻,前者对后者在历史上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因此,研究现代乃至当代拉美国家的政治制度及社会发展的特点,有必要追本溯源,对16世纪西属美洲殖民地的统治体制进行细致人微的考察。本文拟从行政制度和社会结构入手对此问题作一探讨,望同行指教。 16世纪时,西班牙的殖民统治机构已臻于完备。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官僚行政系统。立于这座金字塔顶峰的自然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专制君主西班牙国王。按照16世纪欧洲通行的“君权神授”的政治理论,国王受命于上帝去统治一种特定的人民或民族,其行为只向上帝负责。因此,国王是一切制度的核心,是一切事物的起点和终点,而不应受到任何挑战。16世纪殖民制度的基调就是这种皇道政治。西班牙国王之所以能凌驾于全部殖民统治机器之上,还有另外一种原因:即他是作为卡斯提的伊萨贝拉的后  相似文献   

9.
论中古英国“国王靠自己过活”的原则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施诚 《世界历史》2003,1(1):66-73
中世纪英国贵族和议会多次提出“国王必须靠自己过活” ,即国王应该像其他封建主那样依靠自己的习惯收入 ,维持王室的生活和国家正常的行政开支 ,只有在战争时期才能向全国臣民征税。但是随着行政事务和官员的增加 ,即使在和平时期 ,国王也难以“靠自己过活”。实际上 ,中古英国历代国王都不断地开辟新的税收 ,向全体臣民征税 ,扩大收入 ,所以他们也不必“靠自己过活”。  相似文献   

10.
略论英国议会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学者往往把英国议会称之为“议会之母”。盖因英国是世界上最早有议会的国家,并且也是较早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国家。其它各国的议会制度虽各有不同,却多半都是效法英国的。早在十三世纪,英国就有了议会,称之为巴力门。“Parliament”这个字是英国议会的专有名词,它有自己的特殊含义,不宜译成国会。十三世纪,英国还处在封建社会时代。那时,国王是国家的主宰,议会不是代议机构,只不过是封建国王统治臣民的一种御用  相似文献   

11.
魏亚光 《黑龙江史志》2013,(11):142-143
中世纪早期的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在军事制度上都有一个相似点,即立足于采邑制度之上的国王基本没有常备军部队,作战军队主要由自己的封臣提供,由此王权受到很大制约。以此时期英国为例,国家的军事力量主要由封臣提供的骑士、雇佣军、民团和少量海军构成,每一部分担负的军事任务也大有不同。而本文则试对中世纪早期英国军事力量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由此验证建立于此种结构之上的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与矛盾性,并分析这种军事结构最终改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过四十年来的风云变幻,形成了今天多“极”世界中的欧美苏三角关系的格局。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能打破“雅尔塔平衡”的两极格局,形成“新的平衡”,是因为它们汲取历史的教训,选择了经济、政治和军事联合起来的道路。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正确无疑的道路。在欧洲走向联合的道路上,英国占有特殊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邱吉尔不仅率先提出了欧洲联合的构想,还阐明  相似文献   

13.
欧洲华侨华人社会的现状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华侨、华人估计有150万左右,①其中大约五分之三集中在西欧诸国。战后,西欧诸国从移民输出国转变为移民输入国,50年来共接纳各类合法移民2000万、难民400万。其中,来自中国以及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中国人、华裔移民约100万,占全欧外国移民总数的4%。②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巨变,战后欧洲华社发生了“量”与“质”的变化。不仅华侨华人人口增加了百倍,而且其成份、文化特点、职业结构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 欧洲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与成份  (一)欧华社会的形成据史料记载,17世纪即有中国人自陆路赴欧洲…  相似文献   

14.
徐华娟 《史学集刊》2007,23(3):88-94
农业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基础,约曼又是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动者、农村社会的“脊梁”。在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生的时候,约曼是先行者。“约曼”经历了由一个带有荣誉感的职业名词向具有经济与社会含义的名词的转变;约曼阶层经历了由采邑制度下的农民向资本主义农场主的演进。约曼是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农村的精英群体,对经济、政治、教育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为英国率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提供了最初的、最基本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是英国资本主义的启动者。  相似文献   

15.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人文主义文学家、历史剧作家和诗人。他一生共创作了三十七部喜剧、悲剧和历史剧。其中他的历史剧在英国乃至于世界剧坛上名噪一时。他的十部历史剧取材于13至16世纪的英国历史,以英国几个著名的国王为主题,翔实地、生动地描述了这一时代的国情。这十部历史剧主要反映了英国诸王朝互相倾轧、争夺权势的复杂内幕、英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人文主义思潮的史实等。这些问题对于我们了解当时英国社会的动态、王朝更替、宫廷生活以及政治斗争的复杂历史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佑承 《广西文史》2005,(4):82-84
还是在中学时代,我就听老师讲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法西斯向欧洲国家发动了侵略战争。许多欧洲国家的贵族们纷纷逃到国外去避难,而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王室其他成员却留守在英国本土,同人民共患难,与祖国共存亡,坚持抵抗法西斯的侵略。那时,国王十几岁的大女儿伊丽莎白公主和二女儿玛格丽特公主,与她们的父母一道,共同经历了战火的洗礼。  相似文献   

17.
李静  张晓华 《世界历史》2022,(1):42-58+153-154
近代早期英国社会面临着民众过度吸食烟草、外国烟草长期占据本土市场、荷兰人垄断英属殖民地烟草采购与运输等问题。英国统治者认为烟草关乎民众身体健康、国家财税、殖民地开发以及国际竞争,有必要将其纳入国家治理范畴。到17世纪中叶,英国针对烟草种植、采购与运输、零售、吸食等方面制定出一系列管制措施。英国烟草管制是国家层面对新兴商品进行管制的经典案例,从侧面展示出社会转型背景下国家治理政策与方式的调适。国王凭借不断扩张的权力,推行并改进管制政策。也正是因为国王的主导以及为满足王室财税需求,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以国王与专利者利益为中心的垄断性质的烟草管制形式,这切实反映了近代早期英国国家治理的另一种面相。  相似文献   

18.
英国贵族阶层在都铎时期(1485-1603年)之前,传统的主要职能是以国王的军事封臣身份为国王服军役.但随着都铎时期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等级结构和价值观念的改变,以及新经济因素的影响,英国世俗贵族在新的社会形势下被迫脱离传统面对现实,军事性职能渐趋衰弱,主要职能开始趋于非军事化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石庆环 《史学集刊》2000,1(2):52-58
由于英、法、德三国的社会结构、政治体制与化传统的差异,其制度规定也相应地具有各自的特点,而公务员的政治地位及其在政治过程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英国公务员制度的“通才”优势、法国公务员制度的“通才”与“专才”结合以及德国公务员制度的“律师统治地位”,作为西欧公务员制度有代表性的三种形态,不仅影响了上述三国的公务员制度本身的发展,而且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开明专制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世纪中后期,欧洲大陆许多国家出现了一批“开明君主”,他们对衰朽腐败的封建制度进行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这就是风行大半个欧洲达数十年之久的开明专制。推行开明专制的代表人物有: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即腓特烈大帝)、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莱西亚和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皇帝、俄国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以及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和丹麦、西班牙、葡萄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