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家康 《文史精华》2011,(2):9-15,1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的发生.使国共两党又走向紧张和对抗.而随后爆发的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既震惊了世界,也影响着中国,国共两党开始酝酿对话与谈判的可能.两党党首甚至想直接会晤。以解决两党关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机遇终归流产.而它却为1945年的重庆谈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寒冬 《文史月刊》2006,(9):47-48
以中篇名著《老人与海》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于1941年3月作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战地记者和小说家访问了中国。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烽火遍地,中国的抗战处于最严重的关头。  相似文献   

3.
1938年11月,巍巍衡山,菊花吐艳,枫叶摇红,秋色无限,风光如画。  相似文献   

4.
1959年2月,毛泽东在一次对省、市委书记的讲话中指出,对台湾“给他饭吃,可以给他一点兵,让他去搞特务,搞三民主义”,实际上为实现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进而和平统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窦应泰 《神州》2008,(8):86-89
周恩来密晤国民党要人的一些媒体传闻周恩来生前是否曾亲自前往南海?是否与当时国民党领导人进行过秘密的会晤?国共两党会晤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问题在事过40多年以后.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1996年1月,香港《南华早报》突然发表一篇来自祖国大陆的新闻.称:1963年冬天,国共两党的高层领导人.曾经在中国南海的  相似文献   

6.
1941年1月,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经七昼夜浴血奋战,终因众寡悬殊,措施失当,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分被俘,大部分壮烈牺牲。副军长项英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叶挺下山与蒋谈判时被扣。  相似文献   

7.
《文史博览》2009,(9):10-10
在毛泽东、周恩来的“一纲四目”中没有提到让蒋介石回住庐山的问题,而在1965年7月蒋氏父子商量条件时,却特意把“庐山为蒋介石居住与办公的汤沐邑(即封地)”写入六条之中。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张炜 《文史博览》2010,(1):28-28
<正>常言道:下棋如打仗。中国象棋寥寥三十二子,却局局不同,变化无穷,深受国人喜爱。在重庆谈判时,周恩来曾妙布奇局大败蒋介石,留下一段佳话。1945年9月,国共双方代表团在重庆举行谈判。一天中午,蒋介石突然约周恩来对弈,蒋介  相似文献   

9.
张炜 《湖南文史》2010,(1):28-28
常言道:下棋如打仗。中国象棋寥寥三十二子,却局局不同,变化无穷,深受国人喜爱。在重庆谈判时,周恩来曾妙布奇局大败蒋介石,留下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10.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因皖南事变而变得紧张的国共关系顿显改善趋势。毛泽东和蒋介石甚至都有直接会晤的设想,此时恰从苏联归来的林彪所担当的就是先行官的角色。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突然回国太平洋战争后的21天,在苏联疗伤的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突然回国。在苏疗伤期间,他与斯大  相似文献   

11.
1941年1月,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经七昼夜浴血奋战,终因众寡悬殊,措施失当,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分被俘,大部分壮烈牺牲。副军长项英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叶挺下山与蒋谈判时被扣。  相似文献   

12.
在局限于苏德双边关系时,蒋介石的判断相当具有远见。其对苏德必战的早期预测,既使中国避免了在结盟问题上作出错误选择,又引导国民政府克服了在《曰苏中立条约》后一度出现的动摇,还通过中国共产党为苏联提供了宝贵的情报。但是,在论及日苏德三边关系时,蒋介石关于日本必和德国夹攻苏联的判断却失之于理想化。蒋视苏德战争为中国否极泰来的转机,其在战争实际爆发后确定的联苏反德方针,主要目的是促成苏德战争扩大为日苏德战争。  相似文献   

13.
吴国桢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外交部政务次长、汉口市长、重庆市长、上海市长,1949年后还当过“台湾省主席”。1949年1月毛泽东宣布通缉的15名主要战犯中他名列第10。在南开中学,吴国桢曾经是周恩来的同窗好友,从政后他做过蒋介石的私人秘书。他与蒋介石和周恩来有过不一般的交往,由他口述的这些经历内容独特,鲜为人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刘典 《文史博览》2013,(1):19-20
常凯申原来是蒋介石 现在的一些历史爱好者经常称呼蒋介石为“常公”,令不少人费解。其实这个“常公”全名叫常凯申,蒋介石这个别致的雅号来源于一次翻译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西安事变期间周恩来和蒋介石会面的时间、次数和陪同人员等问题,长期以来未搞清楚,本文根据近年公布的新史料进行实证,认为西安事变期间周与蒋曾两度会面,第一次在12月24日晚上10时以后,第二次在25日上午10时许.前次会面由张学良、宋美龄陪同,但因时间已晚并未多谈;二次会面由宋美龄、宋子文陪同,蒋介石表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  相似文献   

16.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所著的《领袖们》一书中,通过仔细地思考,饶有兴致地对蒋介石和毛泽东进行了一番评论和对比,虽然并非全面和准确,但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与解读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苏德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内部相当一部分成员对苏德战局的现状和走向持续进行着研判.战争伊始,蒋介石在国民政府内部征求对战局的看法,多数意见判断苏德战争将演化为持久战.最初两个月的战局扑朔迷离,但蒋介石与其幕僚通过对驻外机构传回情报的分析,仍未改变之前的判断.基辅会战期间,不少人受前方情报的误导,未能及时觉察德军的胜利,蒋介石则出于诱使日军北上进犯苏联的战略设想,巧合地"预测"到基辅的沦陷.莫斯科会战期间,驻外机构的情报工作恢复正常,国民政府诸人根据传回的信息逐渐意识到战局的逆转,唯蒋介石固守之前的战略设想,拒绝接受此种事实.得益于驻外机构的努力和中国抗战的经验,国民政府中多数人对苏德战局的研判体现了其在国际政治、军事战略上的良好水准.而蒋介石本人于此际的战略眼光,部分依赖于集体智慧,部分出自其诱日犯苏的战略设想,尚未显示出过人的判断力.  相似文献   

18.
在台湾旅游,参观“国父纪念馆”时,在纪念馆的历史陈列室中看到了一封毛泽东1938年9月29日写给蒋介石的信(如图)。在这封信中,毛泽东非常明确地表示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愿意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共同抗日。  相似文献   

19.
1947年1月10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载:“记于1946年12月21日上午往访中国名史学家傅斯年先生之故乡——聊城南二里大兴庄,傅家祖坟即在该村之旁。记到时,傅家老少马上把我们围住了,我告诉他们,傅斯年先生曾到延安访问过共产党领袖毛主席和周副主席时,大家都引以为荣。”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40年代末,国共两党军队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较量,国民党号称"八百万精锐"几乎丧失殆尽,南京政府大厦将倾,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元旦发布《文告》宣布"引退",1月21日下野,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李宗仁一上台就发表文告,表示愿意以共产党、毛泽东提出的"八项条件"作为进行和平谈判的基础。这八条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国民党反动政府的一切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