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小斌 《丝绸之路》2011,(24):77-79
在明末清初的古音学研究中,顾炎武有开创之功。他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离析唐韵以求古韵,分古韵为十部,奠定了后来古韵研究的基础。顾炎武的音韵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音学五书》中,全书凡38卷,分为《音论》(3卷)、《诗本音》(10卷)、《易音》(3卷)、《唐韵正》(20卷)、《古音表》(2卷)。《唐韵正》是《音学五书》中顾炎武用功最勤、卷帙最大的一部,与五书之《音论》、《诗本音》、《易音》、《古音表》一脉相承,密切关联。在《唐韵正》中,顾炎武对一些韵部的历史演变作了考证,其中不乏精彩之论。本为主要以顾炎武古韵阳部庚韵字为例,探讨了顾炎武古韵研究的方法、成果与得失。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叶笃庄《从李钊改杨继盛对联说起》一文(《炎黄春秋》98年12期),说杨继盛官至“兵部员外郎”,即“兵部的第三把手”。这种解释不妥当。明朝的官制(见《明史》),兵部设尚书(部长)左侍郎和右侍即(副部长)各一人(正三品),下设武选、职方、车驾、武库四个司,各设郎中(司长)一人(正五品),员外郎(副司长)一人(正五品)。兵部的第一、二、三把手是尚书,左侍郎和右侍郎,“员外郎”是排不上号的。或许,叶先生的用意是为了突出杨继盛弹劾严嵩,不怕丢掉“部级”高官。实际上,杨继盛生前死后都不是“部级”。他对…  相似文献   

3.
杨挺 《文史月刊》2023,(1):21-25
<正>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明代浙江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永乐年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巡按御史、兵部侍郎、兵部尚书,追赠光禄大夫、太傅,谥忠肃。宣德五年(1430年)至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担任河南、山西巡抚十九年,赈灾安民,轻税养民,安边抚民,是明代官员中两袖清风、刚正廉洁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4.
顾炎武先生为清初大儒,他的为学影响有清一代。因此,从炎武故世以后,迄于今日,不断有学者为他编纂年谱。在清人的众多《顾亭林先生年谱)中,当以道光间张穆所辑年谱最称完备。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这部年谱也间有未为尽善之处,所以最近若干年来,陆续有学者对张穆所辑年谱进行订补。以下就顾炎武同孙奇逢会晤一事,对张谱中的一处疏失加以考释。同顾炎武一样,孙奇逢也是清初大儒。他字启泰,号钟元,晚号岁寒老人,学者以其所居尊为夏峰先生,河北保定容城人。生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卒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享年…  相似文献   

5.
杜志强 《文献》2011,(1):51-55
赵时春(1508-1567),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今甘肃平凉市)人。嘉靖五年进士,先后在刑部、兵部任职,任过翰林院编修,嘉靖三十二年,赵时春被起用为巡抚山西、提督雁门三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全面负责山西御戎事务。  相似文献   

6.
亭林园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名马鞍山公园。民国25年(1936),抗战伊始,为纪念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爱国主义学者顾炎武(亭林)先生,将公园更名为亭林公园。2000年9月改称亭林园。亭林园为历史悠久的古园,园内的青松翠柏、玉峰琼花、元代并蒂莲等,极为稀有;现代新建的“三馆”(昆曲博物馆、顾炎武纪念馆、昆石馆),文化底蕴相当浓厚,均可称为江南一绝。历朝历代达官显贵、文化名人都留有足迹,题咏很多,实为探古寻幽胜地。著名园林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题词,赞为“江南园林甲天下,二分春色在玉峰”,玉峰就是亭林园的别名。  相似文献   

7.
那荣利  戴立强 《收藏家》2014,(11):50-58
26.万寿祺《秋江别思图卷》(纸,墨)浙1-207 万氏画上长题。程瑶田七十三岁两长跋,费念慈、张穆、李恩庆等多人跋。明末清初多有志之士,顾炎武、万寿祺诸人乃其中之佼佼者。 今观浙江省博物馆所藏万寿祺为送别顾炎武所作之《秋江别思图》,画江岸远山,笔简意深,用枯笔皴擦,与程正揆、戴本孝取法接近,与万氏本来面目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8.
兰小平 《文物世界》2006,(5):91-93,86
祁寯藻(1793~1866年),字叔颖、淳甫,号观斋、息翁,山西寿阳县平舒村人。清嘉庆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直至体仁阁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世称“二.代帝师(道光、成丰、同治)”、“寿阳相国”。他一生忠清亮直,勤政爱民,举贤荐能,政绩卓著,对朝政有极大影响,而最为今人所称道的祁寯藻书法艺术,精湛高妙,领袖群伦,横绝一时,对当时及后代的书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就祁寯藻的书法艺术和他的一幅传世名作——石刻《(子史粹言)摘句四条屏》进行初浅的介绍论述。  相似文献   

9.
阳明洞     
《文史天地》2010,(9):F0004-F0004
阳明洞 明正德元年(1506),兵部主事王阳明因得罪当权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贬为贵州龙场(今贵阳市修文县)驿丞。正德三年,忍辱莅任。先居城北一山洞,后迁城东一山洞(后世称阳明洞),并在此修养悟道、开坛讲学,西南学风兴盛,“知行合一”思想在此大成,“阳明洞”因此享誉中外。  相似文献   

10.
赖晨 《文史月刊》2012,(1):57-57
被称为天下第一廉吏的清代名臣于成龙(1616-1684),字北溟,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他23岁考取贡生,45岁出仕,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和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所到之处,都有政声。他在23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和康熙赞誉,以"天下廉吏第一"而蜚声朝野。  相似文献   

11.
论张岳     
张岳(1491~1552年),字维乔,号净峰,泉州惠安张坑人,是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代的名臣,《明史》卷八十八有传。他于正德十一年登进士第,先在中央政府任职,因触怒权贵,调任南京。历任广西提学佥事、江西提学、广东提举。后升浙江提学副使参政,擢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转江西巡抚,以副都御史督抚两广。后加兵部右侍郎,征柳州,召为兵部左侍郎,升右都御史,掌院事。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张岳卒于沅州的任所,终年61岁。在张岳短暂的一生中,不管是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理学思想上,都有不俗的建树。史学界已有一些文章谈到张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续资治通监长编》卷四五真宗咸平二年(999)七月丙午条云: 丙午,置翰林侍读学士,以兵部侍郎杨徽之、户部侍郎夏侯啃、工部郎中吕文仲为之。置翰林侍讲学士,以国子祭酒邢景为之。初,太宗命文仲为翰林侍读,寓直禁中,以备顾问,然名秩未崇。上奉承先志,特建此职,择老儒旧德以充其选,班秩次翰林学士,禄赐如之。  相似文献   

13.
吴岳(1501~1568年)字汝乔,山东汶上人。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进士。历任户部主事、郎中、保定知府、泸州知府、浙江参政、山西布政使、贵州巡抚、吏部左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隆庆二年(1568年)调任兵部尚书、参见机务,未及上任即因病去世。他为官近四十年,“肃纲振纪,风采凛凛”,清望政声冠绝一时、廉骨节操誉满士林,留下了许多为人称道的事迹。  相似文献   

14.
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县塘唐乡横山村人。清雍正元年(1723)举进士第,人翰林院任庶吉士;次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职;两年后改授史部郎中。曾任陕西、江西、湖北、河南、福建、湖南巡抚以及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乾隆二十九年(1764)人阁,后以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加太子太傅致仕。乾隆三十六年(1771)病重辞归,途经山东兖州韩庄于六月初三(7月14日)病故舟中,享年76岁。  相似文献   

15.
<正>杨应聘(1556—1620),字行可,号楚璞,安徽怀远人。万历朝官至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宁夏、甘肃、陕西三边军务,后金入侵时临时主政兵部。卒后追赠兵部尚书。1994年8月,杨应聘及其夫人李氏墓碑在蚌埠涂山出土。孟庆沄、王明康据此发表《明兵部左侍郎  相似文献   

16.
《致沈经笙中堂》是一封没有寄出去的信札,写于光绪五年(1879)的农历七月七日。是当时的署四川总督丁宝桢,写给军机大臣、兵部尚书沈桂芬有关洋务和藏务的信札。从这封信所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之中,可以了解封建王朝与周边的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史鉴今,或许能对我们今天的少数民族政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县四塘乡横山村人。清雍正元年(1723年)举进士第,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次年散馆,授翰林院检讨职;两年后改授吏部郎中。曾任陕西、江西、湖北、河南、福建、湖南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入阁,后以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加太子太傅致仕。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病重辞归,  相似文献   

18.
祁建 《文史春秋》2014,(11):36-38
湖广会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1573—1619),首辅张居正捐私宅修建了“全楚会馆”,后来成为私人住宅。据现有史料可知,最早住在这里的是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进士,浙江盐运史张惟寅;次之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历任左都御史、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兵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太子少保的刘权之;再次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状元,官至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事务,加太子太傅的王杰;最后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的叶继雯。叶氏祖孙三代世居于此。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史学研究中,元史向以艰深难治著称,它不仅内容庞杂,资料亦复零散。年轻的史学研究者田虎先生,却在此领域进行了艰辛的耕耘,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这一切都体现在他的近著《元史译文证补校注》中。 《元史译文证补》系清代著名学者洪钧所撰。洪钧(1839—1893),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七年(1868)廷对第一。”(《碑传集补》卷五)曾历任湖北学政、江西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光绪十三年(1887),以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出任清廷驻俄、德、奥、荷四国大臣,十六年(1890)升为兵部左侍郎,归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光绪)十九年(1893)八月二十三日以疾卒于位,年五十有五。”(《清史列传》)《清史稿》卷四百四十六、《清史列传》  相似文献   

20.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1896年3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县北门里祖宅(俗称相府)。傅氏为当地名门望族,教育世家。其七世祖傅以渐是清代开国第一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兼太子太保,是康熙的启蒙老师。他对清初满汉文化融合和康熙从政后的思想有着直接的影响。康熙南巡途经聊城时,曾为其祖宅题词“传胪姓名无双士,开代文章第一家”。横批“圣朝元老”。其曾祖傅继勋曾任安徽布政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