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荀峥 《文史天地》2005,(7):42-43
这是一桩国耻。一九二0年四月四日,光天化日之下,日本人在苏州虎丘无端开枪打死我新兵胡宗汉。军阀混战,国势沦丧。重温这段历史,就是希望国人,水远记住这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2.
《南方人物周刊》2013,(5):52-53
“天黑之后,朝鲜那边的,就过来了。”村政府除了修铁丝栅栏,也只能叮嘱村民,“夜间有人叫门,不要随便开”  相似文献   

3.
杨俊 《神州》2014,(3):17-17
日本人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以蔬菜,海藻,五谷以及鱼等素食为主的饮食生活。四面环海的日本根据四季变换,有效的利用大自然给予的恩惠而产生的饮食方式,形成了日本人特有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4.
廖明珠 《神州》2011,(11):116
日本人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这种自然观渗透在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文化。本文从日本料理的特征出发,分析了日本人的自然观在日本料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廖明珠 《神州》2011,(6):116-116
日本人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这种自然观渗透在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文化。本文从日本料理的特征出发,分析了日本人的自然观在日本料理中体现。  相似文献   

6.
郭东曙 《文史月刊》2005,(11):59-62
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至今已整整60周年了。回顾分析一下日本侵华野心的萌生与结局,对于加深对那场侵华战争的认识,对复活军国主义保持警惕,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明治维新与侵华野心的萌生尽管战争期间日军喜欢称其国家为“大日本帝国”,其实它只是个弹丸之地,它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我和同龄的玩伴们常常做些"八路打鬼子"之类的游戏,毫无例外,每次都是最笨最弱的孩子扮演鬼子的角色。一方面因为鬼子是反派,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是遭人唾弃的;另一方面,在我们这些孩子的心目中,"日本鬼子"是最笨最傻最弱智最好欺负的人。  相似文献   

8.
黄海珍 《黑龙江史志》2013,(11):140+143
日本人被认为十分细腻,甚至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这种细腻指的到底是什么呢?又是从何而来呢?又何以见得呢?又为什么会细腻呢?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9.
曾景忠 《史学月刊》2004,53(5):60-66,91
东北易帜后,全国虽然实现了统一,但还主要是形式上的。国民政府下诸军政集团问的内战频频发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战争星火燎原。中原大战和平定石友三之乱,东北军大量调入关内,严重削弱了东北边防。连年内战,耗损了国力,无力抵御外侮。日本侵略者正是利用了中国的内争不统一,乘虚而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1931年发生的宁粤对立,严重地影响了对日和战的决行。张学良对中央政府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当关东军向辽西进攻时,张氏拒绝中央政府的一再指令,擅从锦州撤兵,终致东北全部沦陷。民族不统一,给外敌人侵造成了可乘之机。日本充分利用中国内部不统一,侵略东北,策划建立满蒙“独立”政权。这是九一八事变的重要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0.
说来几乎难以令人置信,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大屠杀惨案的南京,居然还完整无损地保留着一座日本神社的牌坊!它位于南京城西的上海路与百步坡拐弯处,系钢筋水泥制成,高约10米,门柱间距约6米,倚傍着美丽的山林,显得很高大。这儿便是通向神社的正大门,牌坊在1990年五台山地区扩路时才被  相似文献   

11.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日本军部的号召下,多数文人表现出积极配合的姿态,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进行辩解和美化.但此时还有一部分有良知的日本文人没有屈服于日本反动政府的高压统治,站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扩张的立场,支持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部分具有人道主义正义感的日本文人毅然来到中国,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他们用深刻、犀利的文字来表达有良知的日本文人对侵华战争的强烈反对.尽管反战的日本文人数量非常少,影响力非常有限,无法改变日本文人主流的战争观,但是他们的反战言论和活动仍是日本法西斯黑暗统治下的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2.
13.
曹志伟 《旅游》2003,(5):46-49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与日本的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日本在1936年8月全面确立以分裂华北为中心的对华政策,随后即初步付诸实施.西安事变的爆发打乱了其侵华步骤,也使得"一致抗日"成为当时中国最具国内号召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目标.事变期间,日本最初采取"沿续并促进"的方针,企图趁机继续实施以往的对华政策;在明确情况后,被迫采取静观待变的态度,却又坚决干预中国的"容共"问题.事变的迅速和平解决,最终打破了日本的阴谋.事变后,中国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迫使日本统治集团重新认识中国,日本政局也出现大动荡.林内阁期间,主要以"佐藤外交"修改以往的对华策略,但并未根本放弃既定的对华政策."佐藤外交"夭折后,近卫内阁又回归于广田内阁时期的对华政策,最终在"七·七"事变后走向全面侵华之路.  相似文献   

15.
库益菴 《文史月刊》2013,(12):24-27
征服一个民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掠夺她的经济使其贫穷,毒化她的肌体使其赢弱,摧残她的文化乃至母语使其失去信仰。这是日军的信条,也是他们在侵华战争中的一贯手段。最终。炎黄子孙给了他们响亮的一记耳光,提醒他们“中华民族是永远征服不了的”。  相似文献   

16.
17.
陈诗洁 《神州》2014,(9):12-12
在日本人眼中,善与恶没有明确的界线,无所谓绝对的好或者坏。本文以东野圭吾的著名小说《白夜行》为例,分析了日本人这种独特的善恶观,并阐明了这种善恶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日本侵华模式初探——以“华北事变”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生  卢文华 《民国档案》2002,1(2):77-85
经过对日本数十年侵华史的研究,特别是经过与其它法西斯国家的比对,我们发现,日本侵略中国的模式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独特之处是与日本近代以来的国家舆论、国民心态、军事战略以及中日国家关系、日本人对中国和中国人观感的急剧变化等因素紧密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乃禾 《日本学论坛》1989,(3):41-45,21
日本昭和天皇(1901——1989年)在位63年,自1987年9月患病时起,到1989年1月7日病逝之后,日本国内又出现了否定天皇裕仁战争责任的动向。1989年2月15日,日本首相竹下登就裕仁天皇战争责任问题,回答在野党议员质询说:“在上次战争中,昭和天皇为避免战争作出了全面努力,对结束战争作出了英明决断。”这是公开为昭和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