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歌  李正明 《环球人物》2013,(15):41-43
这些来自拉美和亚洲国家的官员,执政时常显露出"美式做派"越共中央政治局里首次有了曾留学美国的"海归",这成了政治圈最近热议的话题。59岁的阮善仁,上世纪70年代留学东德,后获奖学金到美国就读,1993年在俄勒冈大学获公共政策硕士学位。他当过胡志明市副市长,最近当选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目前是主管文教、科技的副总理。在越共核心层,  相似文献   

2.
中国革命文学的拓荒者──蒋光慈在大革命时期桂诗新蒋光慈,这位为中国革命文学的发展呕心沥血,以致献出年轻生命的作家,虽然生命短暂,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却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特别是1924年从苏联留学回国以后,到1931年去逝,短短的6年间,他以笔为武器...  相似文献   

3.
知名学者胡适是安徽绩溪人,他有一位族叔叫胡近仁。胡近仁虽然只年长胡适四岁,却是胡适早年在家乡读书、写作的领路人。胡适去美国留学后,家里的书信或邮寄东西,都是这位族叔代劳。 胡适嗜茶,留学时经常让家里寄些家乡的茶叶以作馈赠礼品,经手此事者也是胡近仁。胡适回国到北大任教后,与这位族叔通信频繁,彼此有心里话都愿意告诉对方,例如:胡适对自己婚姻的真实想法都只向这位族叔透露。由此可见两人关系之密切。  相似文献   

4.
杨光磊,一个美丽、温柔、时尚、典雅的70后海归,习惯快速的工作节奏、喜欢一切向上、美好的人和事。国外的生活,让她尝尽了寂寞、压力与艰辛;相对于人生。简短的留学经历背后。我捕捉到了她的坚持、严谨和周到。光磊是不折不扣的环保主义者,并且遵行着一套智慧的生活和工作哲理。  相似文献   

5.
正我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除了海外留学的那几年,基本上没有离开过武汉。留学归来之后参加工作,无论是在企业还是政府部门,尽管角色几经转换,但基本上扎根在东湖高新区,见证了十几年来高新区的飞速发展,也有幸参与其中,为光谷腾飞贡献了一份力量。第一次转变:从"海归"到外企职员1999年,我孤身一人来到海外求学,直到2004年学成回国。回国之后的我面临着好几个选择:到位于光谷的一所国际学校应聘过,也有一家酒店邀请我去担任法方总经理助理,最终我  相似文献   

6.
张宪章 《古今谈》2004,(3):6-9,21
大概是职业习性使然,到了美国,最有兴趣的是访古,尤其是与中国有关的古迹。本来很想拜谒容闳的墓,这位中国第一个留美博士、留学事业的开创者,因参与戊戌变法被清廷通缉而逃亡国外,最终留尸骨于大洋彼岸。但由于墓址不明,未能如愿。就在我深觉遗憾之际,游华盛顿市华盛顿纪念塔时却有意外的发现。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增加学校收入和刺激消费,美国政府和大中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中国掀起了留学美国的新一波热潮,留美学生人数直线上升。受美国政府、学校积极推动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这股美国留学热将持续升温,且呈低龄化趋向,但留学移民难度会有所增加。美国留学热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日益扩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容闳(1928—1912),号纯甫,广东香山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不仅是近代第一个赴美留学的中国人,也是中国近代留学第一人。他克服重重困难,赴美留学,毕业于耶鲁大学,为中国近代留学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是晚清至关重要的两位人物之一,他一方面坚信中国的制度和道德之美,一方面极大地推进了自强运动。他的儿子曾纪泽从欧洲回国时,抱定了推进中国近代化的信心,正是这位深受父亲熏染的杰出外交家,从俄国人手里收回了伊犁。曾家第三代、第四代依然信奉曾国藩对于读书和学问的信念,留学海外,大多是工业、科技、医学、教育和文学领域的专家,很少有人做官  相似文献   

10.
来信     
留学改变中国什么对“留学改变中国”的结论,多数人不持异议。应该感谢当年接受容闳“派遣留学生”条陈,从而揭开中国近代留学史的晚清政府,他们未必知道打开这扇门之后,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意义。留学生的确改变了中国。真正能改变中国历史发展轨迹的,是那些从西方国家吸收社会科学及哲学思想的留学生,其中包括严复、孙中山、鲁迅以及当年国共两党有过留学经验的政治精英……  相似文献   

11.
政府起用陆续回来的海归,当然主要是理工、科技、管理、贸易、金融、外交这类专业的海归。这类海归在今天基本上是工具作用与工具人格我出国前的经历是:插队落户8年, 1978年考上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两年后毕业留校,工作一年。这是一部分知青的典型经历。这些人日后分成两拨,一拨留在本土,另一拨出国。像我这样出国又回国定居的,就被统称为海归。我们这一代海归相比民国时期的留学生以及五十年代留苏学生,有三个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2.
少年孙中山     
他出生于贫苦的家庭,养成了坚韧的性格。他很小就漂洋留学,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他疾恶如仇,早早就立下了推翻清王朝的大志。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谨以本文,纪念这位伟人诞辰140周年。  相似文献   

13.
正晏阳初,上世纪20年代初美国名校毕业的"海归",既不愿意在官场谋职,也不愿意留在大城市求名利,而是自愿从北到南奔走,投身于以平民教育为主的乡村建设。一批"海归"和国内有识之士受其影响,纷纷从东到西上山下乡,复兴濒临崩溃的中国农村。晏阳初以平民教育为主的乡村建设模式,不仅在中国大陆轰动一时,而且也影响到南美、非洲和东南亚,被称为"国际平民教育之  相似文献   

14.
"30年前这些都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为什么现在成了顶尖的一批人?"留学中国最早的非官派留学生是随外国传教士走出国门的。1872至1875年,大清王朝分四批共派出120名9岁至12岁的幼童留学美国,这是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开放留学也是中国改革开放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1978年,邓小平说:“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从此,中国留学史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30年来,从最初的精英出国到如今的全民留学,中国迈出了跨出国门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领导人就着手考虑新形势下的留学教育问题。鉴于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建设需要,特别是在"一边倒"国家战略的指导下,新中国教育文化交流的首选对象是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派遣了少量留苏学生,为后续大规模实施留学教育战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建国伊始,新中国率先和东欧五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达成了交换留学生的协议,约定互派留学生到对方国家留学。1950年9月,新中国首批25名留学生奔赴东欧五国;同年年底至1951年年初,东欧五国33名留学生相继来华留学。随着新中国和东欧国家交换留学生,开启了新中国留学教育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2月17日,朝鲜前领导人金正目病逝。在举世瞩目下,年仅28岁的金正恩旋即继位,成为全球首个80后国家最高领导人。年仅28岁,曾经留学瑞士。金正恩一登场,便让外界寄予厚望——人们期待,在这位年轻、具备西方留学背景的领袖带领下,闭关锁国六十多年的朝鲜变得更加透明和开放。如今,他继任整整一年。在不满3。岁的金正恩治下,“隐士之国”朝鲜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他清洗了父亲留下的“顾命大臣”,组建自己的权力班底;在经济上,金正恩“只做不说”,改革在朝鲜不露声色地进行;最抓人眼球的.当属金正恩夫人李雪主的闪亮登场。这位年轻靓丽的第一夫人。为朝鲜引入一股鲜见的时尚潮流。  相似文献   

18.
任才宝 《世界》2005,(6):75-77
出国留学,接受国外先进教育,练就一口流利外语,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是许多学生的愿望。统计数据显示,20多年来,我国共有58万人出国留学。随着留学热的不断升温,一些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如专业扎堆、留学低龄化等,导致洋文凭含金量下降:而申请材料造假、非法打工等问题,不仅使中国留学生面子受损,更令留学通途受阻……那么,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以下是资深留学专家、上海国际教育交流信息中心副主任邵春雷先生的点评。  相似文献   

19.
北晚  孙超 《世界》2005,(7):77-77
国内的一位企业家,计划送自己的孩子前往加拿大留学。结果,经过顾问评估,这位企业家符合办理加拿大魁北克省投资移民的条件,而且整个办理费用远远低于两个孩子在加拿大学习的费用。两年后,在这家公司的帮助下,这位企业家全家花费80万元人民币获得全家六口人的加拿大移民签证。企业家获得加拿大绿卡,出入境身份非常便利。大孩子只花低廉的费用接受当地教育,而年龄小的孩子,还按月领取加拿大政府的补助。  相似文献   

20.
100多年前,长沙辛亥革命志士杨德邻(1870-1913,字性恂,今长沙县高桥镇人,是一位一生追随进步的湖湘志士)写给母亲的家书,是他1905年留学日本时写下的。8年之后,这位革命志士因追随宋教仁、反对袁世凯,被湖南督军汤芗铭杀害于长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