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汉初期北部诸郡边界略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汉初期,北部诸郡多为强大的匈奴帝国侵占,不能恢复秦郡之旧观。汉高帝时云中、定襄、代郡、雁门四郡只得秦郡之半。在汉惠帝至高后二年之前这段时间,云中、定襄二郡的北界推进至阴山南麓的赵武灵王长城下。代、雁门二郡经数十年的扰攘,终于在汉景帝时期将北界稳定在善无、武州、平城、参合、高柳一线。西北之上郡、陇西、北地三郡边界则退缩至秦昭王长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则以秦始皇长城为界。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方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东北区域的形成及其战略地位 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地处祖国东北方,概称为东北地区。早在先秦时代的典籍中,已把辽、吉、黑三省指为“东北”,其意为地理方位,而作为区域名,却是伴随着干百年行政区划的不断变迁而形成的。战国时,燕国在今辽宁省境设辽东、辽西两郡。  相似文献   

3.
乌桓原属东胡。燕昭王十五年(前二九六年)以前,东胡分布在燕国的北方,秦开击破东胡后,东胡却地千余里,燕筑长城、设五郡,使居五郡塞外。及至公元前二百年,东胡部落联盟又被匈奴冒顿击破,乌桓、鲜卑从东胡母胎中分出,向北迁徙。乌桓北迁后属于乌桓山,此后便以乌桓山为其起源圣地,臣附于匈奴。汉武帝元狩四年(前一一九年),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左部地,又将乌桓向南迁徙,分布在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  相似文献   

4.
史话  焦彦超 《北方文物》2022,(1):94-101
辽东属国设立于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设置的主要背景在于东汉初年乌丸的内附,直接原因是安帝时期鲜卑与高句丽对幽州的侵扰。辽东属国首县昌辽(昌黎)经历了从西汉辽西郡东部都尉治所,到东汉初辽东郡西部都尉治所,最后到辽东属国都尉治所的变迁。东汉末年,辽东属国废于公孙氏政权。曹魏灭亡公孙氏政权后,鲜卑内附,复置辽东属国,后改其为昌黎郡,并为晋所继承。  相似文献   

5.
赵红梅 《史学集刊》2006,1(2):89-93
两汉魏晋时期的玄菟郡自西汉武帝始设,历经西汉昭帝整合四郡内徙玄菟、东汉安帝再度侨置以及魏晋时期迁至辽西这三迁四治中,玄菟郡长官的历任状况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古代合浦郡治进行考辨。主要依据《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及历代名家注释,论证汉代合浦郡治今浦北县泉水镇旧州村,指出"合浦郡初治徐闻""汉代合浦郡治今合浦县廉州镇"二异说的错误。  相似文献   

7.
宋代“同安监”是淮南路铸造钱币的主要钱监之一,钱监设置在当时的舒州同安郡,即今天安徽省的潜山县。《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舒州,唐置,改日同安郡,又改日盛塘郡,寻复为舒州。宋日舒州同安郡,又升为安庆府,治怀宁,即今安徽潜山县治。按今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术界关于古朝鲜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一些意见分歧 ,有人认为箕氏朝鲜西界从未越过今清川江 ,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汉代的沃沮、东氵岁、高句丽及辽东其它古部族的先人在箕氏朝鲜强大时都应隶属其政权 ,古真番郡应在乐浪郡之北 ,其方位应在燕辽东郡的鄣塞之外、乐浪郡之北  相似文献   

9.
何钰 《陇右文博》2001,(1):21-25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因原来秦置之郡地域过于辽阔,即将北地郡的南部划分出来设立安定郡(治高平,今宁夏固原县)。又将陇西郡东北部划分出来置天水郡(治平襄.今通渭)。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郡国分成13部。  相似文献   

10.
西汉初,匈奴冒顿破东胡,胡远窜辽东塞外鲜卑山和乌桓(丸)山,分支成鲜卑、乌桓两个新的北方民族。东汉时,鲜卑族势力日趋强大,逐渐向南迁移,并“尽据匈奴故地”。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率部征服三郡乌桓,大批乌桓人被迁于中原,鲜卑族始入辽西。到公元四世纪,鲜卑族慕容氏在  相似文献   

11.
也谈古朝鲜研究的几个问题--与都兴智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兴智《关于古朝鲜研究的几个问题》一文所主张的古朝鲜曾占有辽东、辽西以及关于貊人未曾生活于辽东、《山海经》所记“貊国”分布于辉发河、北流松花江流域等问题,都是值得商榷的。治史应重视文献考证,而后者并非“改史求证”。  相似文献   

12.
马强 《陕西史志》2001,(3):57-57,59
汉中郡始为楚设,秦惠文王复置,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西汉时汉中郡属益州领辖。西汉汉中郡治虽无明载,不过近年汉中史志学者据东汉城固《仙人唐公房碑》和考古发现证实汉中郡治所在西城(今陕西安康市),持之有据,已成定谳。而东汉汉中郡治在南郑虽无疑议,但汉中郡治所究竟何时由西城西迁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因史书失载,又无确凿文物相证,学者甚感困感。  相似文献   

13.
关于“辽东”的考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着重对历史上“辽东”这一概念的不同层次关系作了考证。文中认为,战国燕国置辽东郡以前,历史文献有关于“辽东”这一地理概念的运用,有其一定的地理范围,可称为“古辽东”。燕置辽东郡后,历经秦汉以后沿置约达700年。不论作为地理概念的“古辽东”或“行政区划的“辽东郡”,据可靠史载考析,其东部界线均在朝鲜半岛的清川江、大同江北部一带,或者说大部时间应在这一带地区。至于历史文献中出现的“辽东”这一概念的所指,不应一概论之,要具体分析。文中着重指出,联系箕子到达朝鲜半岛创业这段史实,不难看出,我国中原地区早就同朝鲜半岛信息相通,联系密切。燕国的辽东郡建置,是将“古辽东”顺理成章地正式纳入行政辖区。文中还对中外某些著述对“辽东”这一概念的错误认识作了廓清  相似文献   

14.
关于记述秦代广西地情的几个问题冼光位我区一些志书送审稿,记述了秦代发生在今广西境域内的一些情况,其中大部分写得是好的,但也有一些问题有待共同商榷。一、关于秦统一岭南,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的时问问题。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在岭南地...  相似文献   

15.
徐达元 《安徽钱币》2005,(4):10-11,13
南宋蕲春监设于蕲州。蕲州,“北周置。隋改为蕲春郡。唐复置,又日蕲春郡。寻仍为蕲州,治蕲春,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北。宋日蕲州蕲春郡。元为蕲州路,省蕲春县人之。明初为府,旋降为州,属湖北黄州府。清因之,民国改州为蕲春县”。“味时,“蕲春属淮南西路,治蕲春、蕲水、广济、黄梅及罗田五县,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  相似文献   

16.
《广西文史》2007,(1):52-52
先秦时期,广西为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二十三年),秦统一岭南,将郡县制推广到岭南地区,设桂林、南海、象三郡,是为“岭南三郡”。据考证,今广西含桂林郡全部、象郡一部及南海、长沙、黔中等郡一部,大致今广西北起兴安、南抵扶绥和右江一线,东起玉林、西抵河池一线属桂林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辽东或称辽左、辽海,泛指今辽河流域及其以东广大地区。自战国燕置辽东郡始,辽东地区一直处于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之下,成为其领土重要组成部分。5世纪初,前汉末年兴起于浑江中下游一带的高句丽逐渐强大,趁中原王朝衰弱之机,逐渐占有辽东地区。在汉代郡县区域内发展起来的高句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和南北方的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政治上,接受中原王朝的封号,为其藩附;在经济上,向中原王朝纳贡。隋朝建立后,用兵东北,意在收复高句丽地方割据政权统治下的辽东。隋朝灭亡后,唐朝初年继续用兵辽东。这是隋唐统  相似文献   

18.
白檀县,西汉置,东汉废,已是定论。但是,论及西汉白檀县的确切地理位置,《辞海》白檀条载:“治所在今河北省滦平东北兴州河南岸,因白檀山得名。”王仲荦《北周地理志》说白檀县“当在今河北滦平县鞍匠营之北兴州城南三里小城子”。《中国历史地图集》亦持小城子论。以上诸说,其根据概皆为《水经注》濡水条,濡水入安州界,“东南流,经渔阳白檀县故城”。大要水“又东南流,经白檀县,而东南流入于濡”。濡水即今河北之滦河。大要水即今河北滦平县兴州河。稽诸史籍遂觉上述有关西汉白檀县故址在今河北滦平县兴州河南岸小城子说尚有商榷之处。根据《史记·韩长儒列传》有关记述,屯戍右北平的将军韩安国于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病逝。《汉书·李广苏建列传》载:“韩将军后徒居右北平,死。于是上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同书又载武帝诏曰:“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白檀,以临右北平盛  相似文献   

19.
酱釉小罐是器表施有酱色低温铅釉,高度均在10厘米以下、一般在5厘米左右的容器,见于西晋十六国时期的墓葬中。以今豫中地区发现最为集中,甘肃、北京、辽西、辽东、山东、苏南等区域的墓葬均有发现。根据器物的整体造型,酱釉小罐可分成A、B、C三型,每一类的分布区域、流行时代、产地、传播方式又有所不同。其用途虽然暂未完全确定,但器物的出土背景和出土材料的检测结果均指向酱釉小罐用于盛放化妆用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柳城是西汉辽西郡属县之一,并为辽西郡之西部都尉治所,是古代东北的边防重镇,是辽西走廊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原通往东北的咽喉要塞,曾为兵家常争之地,历史地位相当重要,史籍多所涉及。但其故址究竟位于何地,文献却无明确记载。故柳城虽早为史学界所瞩目,自明清以来更有很多致力于东北史地研究的中外学者对其故址作过考订,据笔者初步统计,迄今已不下四十余种著述论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