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徐州土山东汉彭城王墓封土中出土了大量封泥,目前已获4500余方,包括官印封、私印封及无字封等,时代几乎与西汉楚国相始终。土山所获封泥皆源自墓葬封土,并非其原生堆积,而是经过人力搬运导致的次生堆积。诸多西汉楚国的群卿、属县官印及大量伴存的建筑构件表明土山封泥群的原生地点应为西汉楚国的丞相官署。  相似文献   

2.
黄淮地区是传统粟稻混作区,西汉时麦作推广进入关键时期,但小麦在这一过程中对黄淮地区原有粟稻混作格局的影响并不明确。对江苏省盱眙县东阳军庄汉墓群出土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9例人骨骨胶原δ13C值的范围为-20.0‰~-18.4‰,均值-19.4±0.6‰(n=9),表明西汉时期盱眙先民主要以稻、麦等C3类植物为食,已经不再将粟作为主要粮食,结合该地区西汉以前的农业格局,可推测西汉时期苏北淮河流域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稻粟混作模式向稻麦混作模式转变。将本文数据与我国同时期其他遗址的稳定同位素数据比较后发现,在原有稻粟混作区内,粟在先民饮食结构中的地位呈自西向东下降的趋势,反映了小麦种植在不同区域的不平衡发展,关中地区小麦的推广普及明显晚于东部近海地区。  相似文献   

3.
陈杰 《四川文物》2015,(2):54-57
九眼陶灶是三峡地区汉墓出土的一种特殊的随葬明器,从其形制、伴出器物、分布地区等方面观察,可知它不是常见的炊煮用具,而应是一种专门的煮盐用具。  相似文献   

4.
金银器制品在古代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两汉时期,中国的金银器以超乎前代的速度发展起来,开始形成不同于以往的新风格。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金银器是地位与财富的象征,作为两汉时期的高等级贵族,一些诸侯王在其墓葬中随葬了数量可观的金银器制品。而在这些众多的随葬金银器中,容器构成了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6.
刘欢 《南方文物》2014,(1):78-81,64
<正>在新石器时代,随着对猪驯化的开始和饲养的发展,逐渐出现有关猪形象的装饰或器物。不少新石器遗址中都发现有泥塑或陶塑的猪,如在安徽蚌埠双墩遗址距今7300~7100年的地层中便出土有泥塑猪①,浙江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6500年的地层中出土有陶猪②,北京上宅遗址距今7000~5000年的地层中发现有陶猪头③等。此外,在山东章丘  相似文献   

7.
辽阳博物馆收藏有两件1988年出土于辽阳市太子河区东京陵乡石嘴山汉墓中的西汉刻铭铜器,其中的铜魁应为铜承盘,与同墓出土的铜熏炉是一组器物。两件铜器所刻铭文为研究汉代计量提供了实物资料,也反映了汉代辽阳地区与内地的经济交往。  相似文献   

8.
《四川文物》2021,(3):104-111
2003—2004年山东新泰周家庄墓地出土一批薄壁青铜容器,壁厚多在0.3~1毫米之间。将其中26件做为研究样本,利用金相显微镜、X光探伤机、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批容器为铜锡铅三元合金铸造而成,且铅含量较高,发现了镴焊、补铸及使用加强筋和大量细小垫片等制作特征。这与目前已发现多为锻造而成的薄壁青铜容器有明显区别,为深入研究薄壁青铜器多元化制作工艺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2010年11月,陕西省子洲县裴家湾镇关王岔村出土了6件青铜容器,包括尊、瓿、盘、觚、鼎、提梁卣各1件。本文通过对铜器上遗留的工艺痕迹进行肉眼观察,对铜器的铸型设计、芯撑情况、浇注位置等铸造工艺环节以及铸后加工的细节进行了初步的判断和复原,指出该批铜器的铸造工艺与安阳出土的殷墟前期同类器物基本相同,这一结果对认识和揭示这批青铜器的学术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州枣树林墓地三组曾侯墓出土青铜器年代相续,背景明确,其中有铭青铜容器来自曾、楚、唐等国,多具有高锡、低铅的合金配比,反映锡物料的充裕。来自南岭山地的锡料大量输入江汉平原,推动南土各国高锡青铜容器的短暂流行。M191楚王媵渔芈簠泥芯中掺入较多植物质材料,明显受到江淮地区制范技术的影响。部分青铜容器具有淮夷文化因素,并利用皖江地区铅料。上述特征反映了春秋中期江汉地区各国铸铜技术与资源对内互通、对外交流的新格局,有助于探讨春秋时期青铜器的风格演变,认识楚文化对汉淮诸国文化的继承与整合。  相似文献   

11.
2003年-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郑工作站为配合基本建设在郑韩故城内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古文化遗迹,其中清理的三座唐代墓葬出土有瓷器、三彩器、铁器、铜器等,器物造型精美,特别是出土的青瓷背壶和铁质鐎斗及支架在河南省内非常少见,为我们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一份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湖北襄阳邓城韩岗遗址汉唐墓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7座汉唐时期墓葬是1996年襄樊邓城韩岗遗址发掘的收获之一。它们的发掘,丰富了该地区的化面貌。  相似文献   

13.
1999年以来 ,新乡市文物工作队在市区内几个地点共发掘 7座唐代墓葬。墓皆为砖室 ,可分为长方形多室墓、长方形单室墓和方形单室墓三种。这批资料为研究新乡地区唐代的社会经济有较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金山村发现的两座西汉早期墓葬,皆属土坑石椁墓。椁室由较为规整的石板组成,木棺和墓主人的骨骼已朽,随葬品有陶器、原始瓷器、铜器、玉器等。  相似文献   

15.
2004年新乡市文物工作队在市区发掘5座唐代墓葬,墓皆为砖室,排列有序,出土有墓志砖、三彩炉等,这批墓葬对研究新乡地区唐代地域以及社会经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配合荆门市宝源集团木业有限公司厂房建设,荆门市博物馆对该工程范围内用地进行了考古勘探。本文主要介绍了二期扩建工程中考古发掘的8座两汉墓,这批墓葬的发掘丰富了该地区的两汉文化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7.
2006年7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新乡金灯寺墓群进行了发掘,清理出15座汉代墓葬,为汉墓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8.
2000年4月,在配合新洲镇花山寺取土工程中,发现战国至西汉早期墓葬12座。出土随葬品 70余件,,根据器物形态分析有3座为战国墓,余为西汉墓。  相似文献   

19.
2005年4~12月,作为首批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之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南阳市方城县平高台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发掘所见文化遗存以龙山文化、汉代文化遗存为主,其中发掘西区发现6座汉代小型墓葬,保存较好,均未被盗,随葬品组合完整,时代大致在西汉中后期至新莽时期,为研究南阳地区汉代中小型墓葬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重庆合川市南屏东汉墓葬群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川市位于重庆以北长江水系的嘉陵江、渠江、涪江汇合处。南屏汉墓分布在涪江南岸南津街南屏乡的南屏、中南、牌坊村一带,与合川城隔岸相望。80年代末考古调查发现该地区分布着二十几处高出地面2米.3米左右的大小土丘,并且有为数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