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总结了派拉纶成膜技术保护法加固纸张、图书及其它文物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固方法和工艺条件,同时也展望了派拉纶成膜技术保护法在其它质地文物保护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遗产》2004,(3):31-31
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文物保护是彩绘文物保护领域中的一个世界性技术难题,秦俑彩绘保护即属此类问题。10余年来,秦俑博物馆科研人员利用现代科学分析检测手段,对彩绘物质成分、工艺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揭示出彩绘损害机理,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保护技术方案。经过大量实验,研究出聚乙二醇(PEG200)与聚氯酯乳液联用和单体渗透——电子束辐射聚合两套方法,成功运用于彩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技在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遭受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可谓历经沧桑、饱经忧患,现存大批珍贵文物正面临着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损坏。文物保护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联系。在文物保护中,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文物保护维修中,我们必须尊重历史,充分运用优秀传统技术、材料、工艺,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保护原  相似文献   

4.
文物是物化的文明。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针对文物的研究要尽可能地采用无损的研究方法,这也是近年来文物保护研究方面的前沿领域。参考近年来国内外超声波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本文详细介绍了超声波技术在文物风化程度评估、文物内部探伤、水下文物探测和文物修复方面的应用研究案例,对各项技术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并对可行的解决方案展开讨论。超声波技术具有无损、快速、准确的特点,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这项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将会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并为解决其中的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微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方法开始在文物保护中应用,并且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文物保护中应用的微生物技术可视为一种运用生物体来生成材料的科学与技术。构建“生物技术-文物保护”技术体系,运用微生物技术方法保护文物,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微生物技术在各类材质文物保护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
章介绍了两件铁质物的科学分析及其用有机硅进行保护的过程,通过金属腐蚀速率的实验说明了有机硅可以有效减缓铁器的腐蚀速率,并结合相关资料证实了有机硅在铁质物何护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现存西安城墙是在隋大兴城、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扩建而形成的。城墙砖表土芯的建筑特征决定了它不会像石质建筑一样的坚固,它处于不断的消蚀状态,在风雨、人为的侵蚀下发生着细微乃至巨大的变化,裂缝、沉降、鼓胀、剥蚀等的问题在它的体内滋生蔓延着。保护者应当了解表面之下的内容,在不损害文物的前提下,利用现代技术主动了解古代城墙的内部变化规律。针对目前西安城墙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的勘查之后,今后一段时期保护的首要任务是防水措施的改善,其次是加强现代手段的重点部位的监测,在此基础上减少或防止有害的人类活动,并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遗产》2004,(3):83-83
利用先进的激光扫描技术建立各类文物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以达到如下目的: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记录及其永久保存;文化遗产的状态监测与分析;文物的非接触式虚拟修复;文化遗产的虚拟展示。  相似文献   

9.
X射线成像技术在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提供肉眼和其他分析仪器无法提供的信息。本文主要以金属文物和铸铜陶范为例,解析了X射线成像技术在实验室微发掘、文物状况研究以及文物制作工艺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些重要中国青铜器(包括著名的康侯簋、邢侯簋、赵孟壶)不为人知的修复历史和现状以及复杂器物不同部件的制作工序和连接方式等,并首次披露了侯马陶范的复杂结构。X射线成像技术包括X射线探伤和工业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是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为文物保护和保存提供建设性建议,为文物制作技术的解析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为深入研究文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新都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的区县博物馆。博物馆自建立已来,把对馆藏文物的保护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多次与四川省博物馆和有关科研单位一起,在文物保护技术及新型文物保护材料应用等多个领域展开广泛合作。馆内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科研队伍,抢救性修复和保护了一大批文物,如东汉说唱、画像砖、画像石棺、镇墓俑等文物。  相似文献   

11.
文物保护科技研究中的X射线照相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阐述了X射线机的工作原理,并列举软、硬X射线机在青铜、陶瓷、书画、漆木器等文物检测分析中的应用实例,揭示了X射线照相技术在获取文物内部信息,反映各类文物的保存状况、制作工艺、修复情况、病害现象、内部缺陷、真伪鉴别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介绍了X射线照相技术应用在文物检测中的经验,并对X射线照相技术在文物无损检测中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技术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改变了原有的运营理念,能够帮助博物馆有效拓展发展空间。数字化技术能够使博物馆有效整合现有资源,让文物以更好的方式更为全面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有效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这些年来,数字化技术逐渐应用于博物馆文物保护方面,并且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果,文章对此进行简单分析探讨,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无损纸张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对纸质文物的快速脱酸,是近现代纸质文物脱酸研究的重点之一。为此,本工作使用等离子技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对近现代纸质文物进行脱酸处理,该方法可以有效对纸张进行脱酸,且克服了传统溶液浸泡脱酸法带来的纸张皱褶、粘连、褪色等问题。针对等离子体能量密度、处理时间及次数等因素对纸张脱酸效果以及纵向抗张强度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能量密度为4.5~5.5MJ/m3的等离子对酸化纸张进行脱酸(处理2次,每次5分钟)后,其pH值从5.0~6.0提高到7.0~8.0;纸张的色度无明显变化;处理后纸张的纵向抗张强度增加10%,且老化后的抗张强度仍可达到初始值的95%左右。可以认为,等离子脱酸技术应用于各种年代及不同保存条件下的机制纸,均能达到较好的脱酸效果,是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脱酸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纺织品文物保护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相互交叉的边缘学科,是20世纪随着近代考古学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与化学、物理学、考古学、古代纺织科技史、古代纺织艺术、纺织科学和生物学等多个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是科学、技术和实践技巧的结合。尽管我国的纺织品文物种类丰富,纺织技术历史悠久,但是对于纺织品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与国外相比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5.
蒋晨骁 《神州》2020,(6):256-257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在潜移默化间得到了不断地提升,对于文物保护方面来说,新时代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走进了大众视野。总的来说,信息化技术是通过计算机的操作将实体的文物资料实施数字化的转换,从而建立相应的完善的信息库,对文物数据展开行之有效的管理,也可以理解为云平台。由于信息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过于广泛,因此本文就数字图像修复技术、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及BIM技术等三个方面展开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国外,染色技术是纺织品保护修复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专项技术,但目前于国内却很少得到应用。本文主要介绍染色技术在纺织品保护修复中的适用范围,如用于背衬或覆护辅料的染色、缝线染色等和实验室常用的染色方法,这将有助于引起国内纺织品保护修复领域对此项实用技术的关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黄婧  刘建宇  曲亮  雷勇 《文博》2020,(5):92-99
当前基于图像建立三维模型的方法中,照片采集全过程通常依靠操作人员经验进行模糊预估,导致工作的重复、低效,且方法不具有可移植性。本文针对文物器形复杂、采集过程要求严格、色彩还原度要求高等特殊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图像采集过程中的拍摄距离、可视范围、图像覆盖面积、图像拍摄数量等参数进行优化计算,并结合文物实际拍摄场景,加入高光噪声的影响,提出一种可推广应用的文物三维建模图像拍摄方法。实际拍摄操作证明了本方法可精确还原文物模型及纹理色彩,且比常用的模糊预估拍摄法的工作效率有大幅提高,进而从图像采集方面为文物三维模型的规范、高效建立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仪器分析技术和方法被应用到皮质文物保护领域。分析检测是获取文物病害信息和评估保护效果的重要途径,可以为文物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文章介绍了表面分析、光谱分析和波谱分析、热分析以及联用技术等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它们在皮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情况。皮质文物本身蕴含着大量丰富的信息,对皮质文物开展系统全面分析研究,从宏观和微观等不同层面定性和定量研究环境因素对皮质文物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建立皮质文物检测结果数据库和皮质文物病害标准图库,以及构建皮质文物劣化和病害防治保护效果评价体系是未来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有机-无机杂化物在铁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铁质文物表面保护材料性能尚需完善,其与材料科学发展的关系甚密。有机-无机杂化物是材料学领域的新兴产物,它能将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能融为一体或赋予其新的性能。本工作根据溶胶-凝胶法的基本原理制备出一种有机广无机杂化物MT,经过盐雾加速腐蚀测试、电化学测试等大量模拟、对比实验,证明该文物保护剂能够有效减缓铁质文物的腐蚀,并解释了其封护保护原理。  相似文献   

20.
韩鉴卿 《丝绸之路》2011,(14):119-120
当前,文物保护修复中运用激光技术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我国文物古迹众多,将激光技术用于保护修复领域,能起到很大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激光的原理和激光在文物修复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