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传统的史学观念,夏商的主体民族、主体文化是同一的,一脉相承的。自本世纪初叶的新文化运动,特别是疑古派的“古史辨”运动以来,中国古史系统遭到彻底的破坏,夏商的主体民族由原来的同一民族变成了两个民族,主体文化变成了两种文化。经过一阵扰嚷,人们对已被否定的古籍和古史失去了信心,只有通过刚刚诞生的中国考古学了解古史。有的学者根据夏商统治者主要活动或发迹的地域,把夏文化与当时主要发现于晋南和豫西的仰韶文化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
众所公认,考古学是新中国发展最迅速、成绩最昭著的学科之一。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建立是在20年代。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考古工作虽有很重要的收获,但范围和规模尚属有限。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考古学繁荣昌盛,全国各地不断有重大发现,为举世所瞩目,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考古学一开始就以与历史研究密切结合为其特色。王国维倡导“二重证据法”的“古史新证”,李济提出以考古学为中心的“古史重建”,都表明了这一点。五十年来,考古学的丰富发现已经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心目中古史的面貌,特别是对于…  相似文献   

3.
顾颉刚与考古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颉刚先生从中国考古学兴起时就非常熟知考古学的发展状况,并且擅长运用考古学的最新成果论证古史辨派的观点,甚至继王国维之后提出了"三重论证"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他倡导古史辨派与考古学"在学术界中应当分工",并以古史辨派的辨伪学研究作为考古学的必备基础,表明古史辨派与考古学的关系尚有其复杂的一面。这种情况一方面导致了古史辨派学者古史研究中的若干缺憾,另一方面由顾颉刚先生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亦足以引起考古学界的关注,至今仍不失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考古学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战胜愚昧的漫漫历程中,二十世纪初的现代考古学无疑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初步实践之时,其不仅对重新梳清中国古史的脉络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武器,同时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启蒙运动的向前发展。解放后,中国考古学得到了迅猛的壮大,从石器时代文化体系的科学构筑到夏商周三代古史研究的全面深入;从对古代遗存的揭露与复原到对创造遗存的古人的观念的探究与揭示;中国考古学步入了真正的“黄金时代”。如何再上新台阶,发展方向在何处,日夜辛劳在这一领域的中青年学者的思索,为我们展现出考古学更有作为、更加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窜三苗于三危”的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重新探讨古史传说中的“窜三苗于三危”。为这一传说提供了一种考古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考古学角度研究中国古史,是苏秉琦晚年学术研究的主要奋斗目标,但明确提出考古学研究要直接面对中国古史,则是在他论述了重建中国史前史之后.1992年9月苏秉琦在<迎接中国考古学的新世纪>一文中全面阐发了构建中国古史框架的重要学术思想,提出了中国国家起源发展经历了"古国--方国--帝国"三个阶段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的宏观认识,肯定玉器的出现作为"上万年的文明启步",辽西地区由民族向国家发展的转折点的时间在距今七八千年,开始将红山文化"坛、庙、冢"等遗存的文化性质确定为早期城邦式原始国家,即古国,并将陶寺文化的社会定位于方国进而又改定为古国.  相似文献   

7.
童明康 《四川文物》2022,(4):113-120
2019年10月12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苏秉琦与中国考古学:反思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北京大学举行。会议以纪念苏秉琦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为契机,诸多学者就苏秉琦先生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展开交流,其中笔者针对苏先生提出的考古学“中国学派”及中国文明起源问题进行了讨论。考古学“中国学派”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中国已有一批较系统的、扎扎实实的田野工作经验和原始材料的积累;第二,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已初步形成;第三,已培养出专业人才队伍。关于中国文明起源问题,苏秉琦先生认为,中国文明的起源应是多元的;中华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具有其独特性;对文明要素的认定要有自己的独特看法;研究中国文明起源时需要系统地研究遗迹遗物组合;文字对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十分重要。总之,中国文明起源有自己独特的道路,应当下大力气探索,这也是“中国学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科学战胜愚昧的漫漫历程中,二十世纪初的现代考古学无疑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当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现代考古学在中国初步实践之时,其不仅对重新梳清中国古史的脉络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武器,同时极大地推动了当时启蒙运动的向前发展。解放后,中国考古学得到了迅猛的壮大,从石器时代文化体系的科学构筑到夏商周三代古史研究的全面深入;从对古代遗存的揭露与复原到对创造遗存的古人的观念的探究与揭示;中国考古学步入了真正的“黄金时代”。如何再上新台阶,发展方向在何处,日夜辛劳在这一领域的中青年学者的思索,为我们展现出考古学更有作为、更加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苏秉琦晚年围绕"国家起源和民族文化传统"这一研究探索的核心内容,创建起一个有关中国国家起源与发展的全新的学术体系。这始自1979年苏先生布局在张家口一带进行的考古探索,初衷是从考古学角度探索五帝时代前期黄帝时期的史实,后却在辽西地区红山文化晚期获得突破。然而1989年之后有悖中国古史传统的文明起源研究到处漫延,对此苏先生向大家悉心提醒与告诫,最终发出了学科发展方向"转轨"的要求。苏秉琦晚年进行的考古学研究与探索,始终围绕着与探索国家起源有关的中国古史。这是苏秉琦晚年考古学研究探索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全新的视角认识北朝化”,是我国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提出的命题。苏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重建中国古史”出发,以“区系类型”为纲,以“中国明起源”为中心而展开的考古学化研究中,对“晋化考古”给予了高度关注。他把“山西省境连接中原与北方两大化区系(红山与仰韶)化遗存的研究”作为“80年代考古工作成果两大项”中的第一大项。  相似文献   

11.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百年,具有重要的纪念性意义。百年以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系统建构了中国“考古学”学术体系、知识体系和概念体系。这一体系主要由断代考古、区域考古、专题考古等方面构成,在整个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体系中,考古学拥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知识地位和知识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徐义华 《南方文物》2007,(4):124-131
一."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辩证上世纪20年代古史辨派兴起,对中国的古史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对古史尤其是上古史给予否定,其最为重要的论点认为上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是"伪造的古史系统","三皇五帝"时代也被完全推翻。近年来随着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1883年3月17日。一本卷是多卷本《中国通史》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它从考古资料探索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原始社会的状况。上起人类的原始,下与夏商周对接,涉及中国史前考古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对象的各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诸课题。近代考古学从十九世纪后半算起,迄今不过一百几十年;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刚半个多世纪。重建中国古史的远古时代是当代考古学者的重大使命。记得本世纪初年有的学者  相似文献   

14.
孔令远 《考古》2015,(2):114-120
汪宁生先生(1930.52014.2)多年从事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工作,主要兴趣在于搜集民族志材料以研究中国古史和中国考古学,其研究范围和方法论与欧美流行的民族考古学若合符节,经过近半个世纪以来持之以恒的努力,创建了中国民族考古学。汪宁生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论文集、专著、日记等10余种。离休后,他主持恢复编辑、出版《民族学报》的工作。2013年12月,《汪宁生集》[1]出  相似文献   

15.
<正>1925年,王国维作《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提出了“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的著名论断。王国维列举的“新发见”,是指偶然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敦煌经卷遗书等,多非科学发掘所获。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于1921年,于今已百年。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月3日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时致贺信、2021年10月17日致信祝贺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  相似文献   

16.
近代考古学自19世纪中叶诞生之日起,迄今已走完整整一个半世纪的历程.如今它已是一门拥有众多分支学科的专门科学,在科学领域里发挥着重要作用.考古学的分支学科是伴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壮大的.最早诞生的是史前考古学,此后产生了历史考古学.20世纪初又正式提出了“田野考古学”的命名.至此,这三大分支便成为考古学科的主要“角色”,这一格局一  相似文献   

17.
论"夷"和"东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丰实 《中原文物》2002,2(1):16-20
“东夷”本是传世和出土文献对古史上某一时期东方居民的称谓。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黄淮下游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称为东夷。本文旨在根据传世和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廓清“夷”和“东夷” 的产生、发展、流变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8.
张海 《华夏考古》2011,(4):137-145,150
中国考古具有鲜明的历史主义特征,并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考古学研究中以历史文献为线索,以考古为实证的证史主义倾向;其二,借助于文献史学的研究构建考古学的高层解释理论。这个特征形成于中国考古学的诞生之初,并发展至今天,形成鲜明的历史传统,同时也决定了中国考古学学术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学科建设的基本定位,,认清这一特征和传...  相似文献   

19.
李济,字济之(1896~1979年),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者之一。他所从事的著名的西阴村遗址发掘,是中国人自己进行的以田野考古为基础的近代考古学实践的第一个行动;他所领导的安阳殷墟发掘揭开了中国古史研究的新篇章。作为一代宗师,他同时在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等诸多领域作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而被世人公认为当代国际考古学界和人类学界具有相当影响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0.
张敏 《南方文物》2012,(2):43-52,42
“考古学的区系类型”与“考古学文化系统”都是考古学的重要理论. 提出“考古学的区系类型”与“考古学文化系统”理论的目的都是为了将中国考古学导向更广阔的空间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因此都是具有超前意识的考古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