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问鬼抱屈     
沧洲人刘羽冲,性情孤僻,专喜讲古制古法,都是迂阔不切实际的东西。与他吟诗唱和的朋友纪厚斋在他请画家作的《秋林读书图》上题诗说:“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意在规劝他不要迷古泥古:井田制都废除几千年了,还抱着不放吗?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兵书,埋头钻研一年,  相似文献   

2.
常翻读王以铸老师翻译的《古代罗马史》,译文既准确又优美。今天读这篇访谈,其中细节尽显老一辈学人的风骨,向老先生致意!  相似文献   

3.
喝酒的学问     
仁和 《丝绸之路》2003,(2):56-56
年年岁岁总相似,又是岁末饮酒时。饮酒,看似简单,其实也是有学问的。它与一个人的阅历、学识、地位及品格修养等密切相关。酒品,实乃人品。所以,古语云:“饮酒,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又说,“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说解字》言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一日造也,吉凶所造起。”  相似文献   

4.
做官的学问     
晚清名士王阎运(1833—1916,晚清经学家、文学家,湖南湘潭人)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史书中说他性高旷,不事营利。实则不然。王闾运虽然终其一生连个进士都未考中,但这并不妨碍他一心想做“帝王师”。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传教士施约瑟组建的圣约翰大学在中国首创校训——“LightandTruth”(光与真理)。随后“校训”一词从日本传入,各式风格迥异的校训伴随民国时期的办学热潮而呈百花齐放之态。  相似文献   

6.
8月17日,新赛季的英超将重燃战火,足球解说员詹俊正在为他解说的第17个英超赛季忙碌地准备。此时距离去年9月17日他在微博宣布“回国发展”刚好11个月。  相似文献   

7.
钱的学问     
从1700万元现金烧坏3台点钞机.到亿元牺牲4台,看来近两年来点钞机质量小有提升。大约一个月前,国家能源局原煤炭司副司长魏鹏远被带走调查。再往前推一个月,最高检反贪污贿赂总局副局长詹复亮透露,今年检查机关将重点查办石油、电力等行业腐败案件。  相似文献   

8.
王以铸先生开始翻译希罗多德《历史》时,孩子还很小,在儿女的记忆里,父亲翻译之流畅有如抄书。等他们再长大一点,从父亲堆满屋予的海量藏书里抽出一本,看懂的也只有插画。  相似文献   

9.
听詹俊解说的时候很轻松,而且长知识。他对英超可以说了如指掌,他能说出每位球员的成长经历,如何成名,技术特点,关键进球,在俱乐部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刘进宝谨案:2011年12月10日是日本著名唐史学家、敦煌学家池田温先生的八十寿辰。为此,池田先生的部分同事、学生,即土肥义和(国学院大学名誉教授)、窿添庆文(立正大学教授)、小口彦太(早稻田大学教授)、金子修一(国学院大学教授)、任大熙(韩国庆北大学教育科教授)、坂上康俊(九州大学研究生院教授)、大津透(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授)于2011年4月27日在东方学会会议室就“池田温先生的学问与人生”进行了学术座谈。窿添庆文教授主持了座谈会,池田先生本人也参加了座谈。  相似文献   

11.
王忆 《湖南文史》2014,(2):23-23
华罗庚(1910-1985)是国际数学大师,为中国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可谁会想到,如此著名的华罗庚竟是个没有高等学府文凭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12.
李强 《纵横》2010,(4):57-60
称呼也是一门学问 先从有关称呼的事情说起。 启先生在世时,大家在启先生的当面,大多是称呼启先生。启先生教了70多年书,这“先生”,是学生——先生的意思,不是女士——先生的意思。也有称启老的,透着更加尊敬和一些生分。启先生有时会回以“岂(启)敢”,这是启先生的说话风格,客气,还风趣。  相似文献   

13.
钟敬文先生的学问——通往世界民俗学的桥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对钟敬文这个名字的仰慕,是从在翻看《民俗学》杂志,拜读先生《中国民谭型式》一文的时候开始的。说起来,这已是近五十年前的事了。我觉得中国民俗学的成果越洋过海被日本的杂志登载,是很新鲜的事。而且这时的中国已在民间故事研究上达到如此的程度,对此我是很有感触。而此时,在日本即昭和八年(1933)柳田国男先生的《桃太郎的诞生》问世,这也就是说,日本用民俗学方法进行民间故事研究的道路也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4.
余杭章太炎先生,虽"厌恶孙中山,对黄兴不感兴趣"(张鸣语),却与孙黄并称"辛亥三杰"。他是"革命的先觉,小学的大师"(鲁迅语),这里的"小学",实是文字学。他读《说文解字》,凡七十余过,“卓然见语言文字之本”。对中国文字音、形、  相似文献   

15.
钱明 《浙江方志》2001,(4):78-85
王阳明,名守仁,字伯安,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死于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谥成。祖籍余姚,青年时随父迁家至山阴(今绍兴),后在离越城10公里的宛委山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山人,学称其为阳明先生,系明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28岁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后改兵部;曾知庐陵县,历任吏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南京太仆少卿、  相似文献   

16.
张建安 《江淮文史》2014,(1):109-114
季羡林说过,“在中国几千年的学术史上,每一个时代都诞生少数几位大师。是这几位大师标志出学术发展的新水平;是这几位大师代表着学术前进的方向;是这几位大师照亮学术前进的道路;是这几位大师博古通今,又熔铸今古。  相似文献   

17.
大家都比较逐渐地认同,中国传统儒、道二家的哲学,都可称为“生命的学问”。这种“生命的学问”,在形而上层面上,可以以宇宙论或本源论支撑,亦可以由本体论确认。本文即致力於探讨儒、道两家在宇宙论上的差别,及由这种差别建构而成的“生命的学问”的不同路向。  相似文献   

18.
钟敬文 《民俗研究》2001,(4):143-146
今天我们请来座谈的田传江同志是一位地方学者,既不是北京大学的,也不是社科院的,他是来自山东的一个乡镇干部。我们民俗学这门学问是一门眼睛向下看的学问,我们研究的东西主要在底层,如果要理解民俗,不仅需要有理论上的知识,更需要有民俗志方面的知识,就是应该把眼睛放到底层。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石文化的先驱、先哲曾把大自然塑造的天然奇石给予“万物之灵”的人类的感受简明扼要地归结为一句话:“石不能言最可人”。石能在“万物之灵”的人类意识中,获此“最可人”的殊荣并非偶然。从古今中外爱石者(尤其是宏儒、硕彦、诗人、画家、学者中的爱石者)的感受来看,结合我个人的体会,我认为石之“最可人”者,概括起来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智慧是什么     
正点评本文语言流畅,视野开阔,论述简明扼要,精炼有序。关于智慧,作者没有单纯地从字面上解释,而是深度挖掘,思维缜密精辟,语意修词均佳,识见卓越精彩,观点无懈可击。小作者平时喜欢看书,善于思考,这篇作文也展示出了一个思想、有才华的学生。(指导老师:薛峰)人生是需要智慧的,这一点我们谁都不能否认。我们人人都渴望自己拥有无穷的智慧,可智慧究竟是什么呢?智慧绝对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不是小聪明小把戏,更不是一些阴谋诡计。那智慧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