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明伟 《史学集刊》2008,1(3):37-41
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以陆羯南为代表的日本民间国粹主义者,反对明治政府的脱亚入欧政策,主张建立中日联盟,以东方国际体系来对抗西方国际体系.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改革为契机,陆羯南积极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展开工作,对戊戌变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反对条约改正运动中,陆羯南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对近代国际竞争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提出了批判。陆羯南主张每个国家都有生存权,都能够为世界文化做出贡献,强调后进国家在实现近代化过程中应重视维护国家的独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侵华步伐,主张侵略中国东北地区(为征服全中国之前一步)的思潮充斥日本朝野上下。日本入侵中国东三省之际.日本的这种侵略思潮更加弥漫于其国民脑海。报社记、评论家室伏高信一反其国民的战争狂醉,在他于1931年11月完成的(满蒙论)这部作中,对日本国内的侵略思潮进行了系统驳斥。他向日本国民提出了日本侵略中国必将引发世界大战的灾难进而危及日本的生存的警告,抨击、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野心和本质,呼吁日本国民从战争思潮中迅速觉醒,指出日本的出路是从中国撤军,走与中国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这种认识,在当年日本狂呼“到满洲去”的战争狂醉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即使在历史车轮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于日本国民的对战争的反省,对于中日两国人民总结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教训,着眼于未来,也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日本近代军制的确立及近代化军队的形成始于明治初期的军制改革.首任兵部大辅大村益次郎在明治初期的军制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大村的主导下,明治政府大刀阔斧地开始军制改革,如创建政府军,统一军制,施行国民征兵制.上述举措不仅是日本迈向军事近代化的关键步伐,而且为其日后成为军事强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井上毅作为明治时期最著名的法制官僚,对明治国家的法制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仅如此,对地方制度问题也不断提出建言,对明治地方制度的建设以很重要的影响。井上早年留学欧洲,倾向于日本学习法国的地方制度,主张在日本的町村一级实行地方自治制度,在府县一级实行行政制度,与主张完全照搬德国,在府县、郡和町村三级都实行地方自治的山县有朋形成了对立。最后井上虽然没有掌握制定地方自治制度的主导权,但对日本近代地方制度的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值得强调的是,二者的地方自治观虽不相同,但在维护天皇制这一目标上却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6.
戴宇 《日本学论坛》2003,41(4):23-28
《今日之日本》是日本明治二十年代国粹主义代表人物志贺重昂在明治19(1886)年的南洋巡航中用英文所写下的一篇向西方世界展示明治维新后日本文明开化状况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志贺重昂期望通过展现明治维新后日本文明开化之状况,向西方世界表明明治维新后日本通过“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已经发展为一个同西方国家一样的近代文明国家、国民国家,以取得西方国家对日本近代文明国家身份之认同,进而谋求在西方列强势力不断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的情况下,维护与追求日本的独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战前日本政府推行的国家神道对近代日本的国家进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同时它也是束缚战前日本国民的精神桎梏。明治末期由政府所进行的神社整理,是地方改良运动的重要一环,同时也被称为神社史上的"第二次维新",它对国家神道深入到社会的最末端起了重要作用。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战前日本的国家神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思潮弥漫于日本全民脑海。但此时,一个名叫室伏高信一的日本报社记者于1931年11月完成的《满蒙论》一书,呼吁日本国民从战争思潮中警醒,指出日本的出路是从中国撤军,走与中国友好合作、共同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以肯定和美化对外侵略战争为基本特征的右倾化思潮在日本社会泛滥成灾。针对此,日本近代社会思想史专家、教育学博士安川寿之辅先生最近山版了题为《福泽谕吉的亚洲认识——重新研究日本的近代史形象》的专著,以上可争辩的事实打破了战后50余年来的神话,论证了生活在明治时代的福泽谕吉是现在日本右倾化思潮的总根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肯定和美化对外侵略战争为基本特征的右倾化思潮在日本社会泛滥成灾.针对此,日本近代社会思想史专家、教育学博士安川寿之辅先生最近出版了题为《福泽谕吉的亚洲认识--重新研究日本的近代史形象》的专著,以无可争辩的事实打破了战后50余年来的神话,论证了生活在明治时代的福泽谕吉是现在日本右倾化思潮的总根源.  相似文献   

11.
日本19世纪进行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使日本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幕府末期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日本社会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制度需求,这种需求使日本社会处于一种制度不均衡的状态,而明治维新提供了所需要的制度,实现了新的制度均衡,使日本走上富国强兵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使日本经济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挤进了西方列强的行列,同时也在政治、经济制度中留下了不少封建因素,成为日后日本经济体制发展中的先天性缺陷。  相似文献   

12.
女性杂志的诞生和发展,是日本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明治时期是日本女性杂志的发端期,女性杂志在这一时期的日本女子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职业女性的养成方面,成为日本女性进入社会的主要途径。在这个意义上,关于明治时期女性杂志的考察,实际上也是近代日本女性生存状态的一种转型研究。  相似文献   

13.
明治旧民法典是日本近代法制建设的重要一页,虽然其未被实施,但是,从明治旧民法典编纂过程来看,它是近代日本实现民族独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近代日本法律体制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泉镜花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跨越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他独辟蹊径,于19世纪末期开辟了日本“观念小说”之先河,尤其是他以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具有独创性的精湛语言艺术独树一帜,对日本近代文学影响深远。但在其有生之年因非主流作家而备受冷落。而近三十几年来,日本文学界对泉镜花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再评价,确立了泉镜花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超越了时代的杰出作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日本近代天皇制,昨天是明治天皇,是统治权的总揽者,是万世一系的天皇,是现人神。今天的天皇是象征天皇,象征日本国和国民和谐。他只能行使国事行为,没有国政权能。因此,象征天皇不是日本国的元首。其国事行为又不能独立行使,必须内阁的建议与认可。明天的天皇是以主权所属的日本国民之总意为依据的。在日本3种社会势力中,以社会右翼为代表的天皇像,肯定是不得人心,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左翼力量,主张断然废除天皇,也背离国民众望。只有广大的社会中坚,在60多年象征天皇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他们的天皇像才有望在国会中通过。  相似文献   

16.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仍是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85%左右的农业社会,重新调整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促进封建的统治形态向近代转变,是明治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反复的探讨和实践中,1888年即发布宪法的前一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市制町村制.通过近代町村自治的成立,日本实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7.
明治政府认为日本最佳的近代化模式,就是天皇制中央集权导引下的政治渐进主义加上经济疾进主义。在渐进模式下所推行的政治改革,是明治政府为了顺利地、高效地推行富国强兵的近代化政策,营造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而所推行的体制变革,也是明治政府为重建统治合法性而作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8.
小泉八云和张伯伦同样作为明治时期两大西方的日本研究家而知名,然而二者对明治日本的认识却截然不同。小泉八云将“有机的遗传”融入到自己的日本文化论中,认为日本人精神层面的优点来自其“祖先崇拜”,是一种“死者支配”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他的东洋礼赞和西洋批判。与此相对,张伯伦则是文化传播理论的支持者,他认为西方的优势文明必将取代日本落后的文明,是典型的西洋至上主义者。本文从比较文化论的角度,采取实证的方式,解析了明治时期两大日本人研究家——小泉八云和张伯伦的明治时期的日本认识迥异与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