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玉著述辨     
吴广平 《文献》2003,(3):38-45
宋玉是战国晚期楚国著名的辞赋作家,历来和屈原并称,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影响巨大.然而古今学者言及宋玉的著述,却颇多疏误.故特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湖南的考古发掘证实,自西周中晚期,楚国开始向湖南发展,至春秋末或战国初,楚势力进入湘南后,湖南全境成为楚国重要版图,长沙成为楚南方重镇。  相似文献   

3.
漆器,在人类物质文化史上是一枝奇葩。我国的漆器,有悠久的历史、优秀的传统和独特的风格,因而闻名中外。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漆工艺史上,战国是一个重要时期。战国列国中,以楚国的漆工艺比较发达,漆器出土最多,保存也最好。总结楚漆器的光辉成就,剖析楚漆工艺发达的原因,有助于  相似文献   

4.
论楚国家的形成和春秋战国时期楚的社会经济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楚国家的形成和春秋战国时期楚的社会经济形态刘玉堂历史事实表明,终西周之世,楚族一直未能脱离原始的氏族社会形态。那么,楚族何时跨入国家的门槛?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处于何种社会经济形态?这,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一、楚国家的形成《史记·楚世家》记:“冒十...  相似文献   

5.
刘锴 《文史月刊》2013,(9):53-53
战国时期,公认的美男子是宋玉。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是当时有名的辞赋大家。《登徒子好色赋》中描绘宋玉是“为人体貌娴丽,口多微辞”,意即人长得漂亮,口才又是顶呱呱。文中还用一则例子来衬托宋玉的美貌。说是宋玉的邻居家有位“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的少女,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晚楚时期,春申君利用上秦王书及秦实行"远交近攻"战略的持续效应,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楚国的国力;他经营寿春和推动楚国迁都寿春;并推动了晚楚文化的东渐。春申君在晚楚时期的历史贡献,是其以上秦王书为起点的历史活动的归宿。  相似文献   

7.
屈原生平的悲剧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一,屈原的被疏远及流放,和当时的外交环境有极大关系。楚国在与齐、秦邦交上结盟与断交的反复,决定了坚持与齐交好的屈原的命运。其二,战国时"士"的流动很正常,但屈原因为属于三姓王族,绝不能背弃楚国,所以无从选择离开,只能在放逐之地忧愤徘徊。其三,屈原自沉汨罗江除了殉国的意义之外,也是一种复杂思想的表达,屈原自己代表火、光明、希望,而水则代表着那些覆盖美政理想和纯洁精神的冰冷现实。屈原除了殉国也是殉于他自己近乎完美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8.
程露 《文物世界》2014,(3):67-70
<正>铜镜是人们照面饰容的工具,我国考古发掘发现最早的铜镜在距今四千年左右的甘肃齐家文化。战国以后,青铜器及其铸造工艺开始衰落,青铜镜因其在民间生活中的实用性而日趋繁荣。安徽博物院藏铜镜总数达1500余件,其中不乏保存完整、制作精美的铜镜,向人们娓娓述说着安徽青铜镜发展的历史。一、纤薄灵秀的战国楚镜楚国从春秋中期以后就开始将势力扩张到江淮地区,战国中期以后,江淮地区全部纳入楚国的势力范围。公元前241年楚迁都于寿春,皖  相似文献   

9.
(若阝)(以下代以字母r)国是先秦时期一个历史悠久、具有一定影响的古国,也是春秋初叶楚国始兴之时,最先与之发生往来的诸候国之一,在春秋时期秦、楚、晋列强的争霸中,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后来南迁,故地作为楚之要邑大县,在春秋后期以及战国阶段楚国的政治、军事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r国历史地理的深入研究,是探讨楚国历史发展及其地理变化的一个重要环  相似文献   

10.
陶俑葬楚墓多见于楚东地区,经与该地区的木俑葬对比可知,陶俑葬是战国中晚期楚墓中新出现的一种丧葬习俗。楚墓中陶俑葬习俗的兴起应是楚国迁都于陈后,受北方各国俑葬习俗影响的结果。观察墓葬级别和葬俑数量的关系可知,葬俑的数量在大夫墓与士一级墓中有明显的等级差异,而士一级墓与平民墓是否存在等级的差异,有待于新材料的补充。多数陶俑葬楚墓中仅发现有陶制俑头或俑手的情况,可视为是葬俑的简化现象,亦可作为楚墓俑葬习俗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楚国灭亡后,随葬陶俑的习俗对后代仍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楚国领土幅员广阔,雄踞南方,在战国文字当中,已出土的楚文字资料是最丰富的。战国楚简是近年出土文献中最引人注目的考古发现,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是对楚文字中的地理资料却少有专书进行系统的整理。而吴良宝教授《战国楚简地名辑证》(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以下简称《辑证》)的出版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12.
楚文物是体现楚国历史文化的具体实物遗存,是研究楚文化最直接、最客观的实物资料。楚文物中有的器物由于当时就大量制作和使用,已散布到楚国各地,有的则因为战争、交聘、商业贸易等方式,被当时人携带到远离楚国疆域以外的地方;有的器物则被人世代相传,在秦灭楚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在使用和保藏。所以,发现楚文物的地方就不限于楚国的疆土,也不限于楚国实际存在的历史时期。广西地处五岭之南,原是百越聚居的地  相似文献   

13.
陕西省西安市北郊尤家庄战国墓地出土铜灯的铭文中“龙阳”是楚国地名,“邑子”,文献习见,在铭文中是墓主的同乡。秦墓中伴出楚漆器、楚铭文和秦铭文,这为墓葬之中多元文化共存提供了新颖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庄(足乔)是战国时代楚国农民起义的领袖,过去史书古笈对庄(足乔)事迹的记载错漏颇多。不少近人的史学著作论及庄(足乔)时,内容上亦相互矛盾。或说庄(足乔)为楚将;或言先为起义军首领,后为楚将;有的还认为楚国有两个庄(足乔)。聚讼纷纭,使人莫衷一是。本文拟就庄(足乔)起义的真相原委,作一初步的探讨。一我国历史自进入战国时代,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先后确立。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到战国后期,楚国的上层统治集团特别腐败,封建剥削与压迫极为严重,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首先激化为大规模的武装对抗,爆发了以庄(足乔)为首的农民起义。楚国于战国初期,当悼王在位时曾用吴起实行变法,但封建改革极不彻底。与战国诸国相较,楚国的封建改革收效甚微。在楚  相似文献   

15.
《战国楚竹简汇编》简介建国以来,至文革前,先后在湖南长沙、河南信阳、湖北江陵三地出土了七批战国楚竹简,共八百余枚,四千余字,为研究楚国的政治、经济、文章词藻和风格,以及古文字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可贵资料,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这批资料,经...  相似文献   

16.
最近,读到杨立新先生《东周时期楚国的玉器及有关问题》一文,对认识楚玉的种类、分期及其在楚国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等受益匪浅。但先生在该文中将曾侯乙墓玉器做为战国前期楚国玉器的代表,则似有商讨余地。因其不仅与对曾侯乙墓性质的认识有关,还牵涉到楚玉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不能不加以辨析。故根据《曾侯乙墓》(上、下册,文物出版社1989年)所公布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江陵县境的纪南城是春秋战国楚郢都故址,城郊多楚墓,西郊八岭山为楚国贵族墓地之一。一九六五年,在八岭山的东缘,东西距纪南城七公里的望山,发掘了两座楚国贵族墓,时代为战国中期,其中望山1号墓出土文物六百余件,彩绘木雕小屏是其中珍  相似文献   

18.
发生在2300年前楚国宫廷里那场流传千古的唇枪舌剑之争, 导致了楚国的衰败和灭亡,同时还造成了屈原的丢官和被流放。特别是他第二次被流放江南的时间长达17年之久。千百年来流传在资水流域益阳、桃江一带家喻户晓的传说和屈原所留下的足迹,向世人勾勒出了一幅幅屈原流放时期的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2300年前楚国宫廷里那场流传千古的唇枪舌剑之争,导致了楚国的衰败和灭亡,同时还造成了屈原的丢官和被流放。特别是他第二次被流放江南的时间长达17年之久。千百年来流传在资水流域益阳、桃江一带家喻户晓的传说和屈原所留下的足迹,向世人勾勒出了一幅幅屈原流放时期的生活画面。  相似文献   

20.
重庆地区是连接四川盆地和江汉平原的枢纽。大约在春秋后期,巴国势力进入,在此创造出璀璨的巴文化。战国中期,楚国一度占据涪陵以东地盘。公元前316年秦灭巴后,在巴国故地设置巴郡,郡下再设县,并且设置官吏,与巴人大姓共同统治。后来秦“浮江伐楚”,与楚展开拉锯战,最终将楚的势力逐出重庆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