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转型是近代中国社会观念急剧变化的历史基点,是以辛亥革命为其中介点的。它前承晚清社会变革以来社会观念推陈出新的历史成果,后启民国成立以降社会观念步入现代化轨道的历史新程。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社会激荡冲突。在这剧烈的变动中,既有社会的变迁,更有人们观念的逐渐变化。文章以民国以来的县志和家谱为中心对近代以来人们的家族观念和女子问题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徐玲 《东南文化》2016,(1):15-19
近年学术界有关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史研究的成果,主要有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革研究、近代文物价值认知变化研究和近代"文物"概念异同比较研究等。只是这类研究多限定于单一学科,多停留在对概念本身含义的阐释上,未能关注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因此,应以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史为整体考察对象,重新研究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史,重点关注中国"文物"概念的学术考证、欧美近代古物观念的形成及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近代中国文物观念变迁的时代语境研究、近代中国典型文物观念的比较研究等方面,重新呈现文物作为物质的文物和作为文化符号的文物在观念上的多重面相,以使近代中国文物变迁史的研究更加丰满。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意识是受欧美近代阶级观念和阶级革命运动启发而产生的,基本思想来源是马克思关于阶级或阶级斗争学说,中国传统社会的均平观念也渗透其中,越穷越革命、越富越反动成为20世纪中国社会从事阶级革命的简单法则。20世纪初,中国社会对阶级内涵的理解是肤浅的,互助论对早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意识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阶级斗争应用于中国革命问题上,中国社会不同学派和政派间出现了严重分歧,最终导致革命阵营的分裂。20年代中期,马克思主义者所有制—阶级的阶级理论逐渐形成,并确立为中国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础。阶级斗争史从一开始就被与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分离开来理解,这是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误解,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观念变迁”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化史研究室主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研究》杂志社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学研究所等单位的近30位学与会。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为例看晚清时期社会生活方式及观念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长莉 《史学月刊》2004,(5):105-112
晚清时期,上海的商业化、城市化生活环境变化,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动,出现了如洋货流行、从商之风、尊卑失序、女子走上社会、追求享乐等新社会风尚,导致传统伦理衰坏,同时也孕育产生了近代市场意识、近代工商观念、社会平等观念、功利主义及肯定人欲、自由的近代伦理观念。反映出生活方式的变动是引起近代生活伦理观念变迁的中介和启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1840—1949年,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思想变革频繁,受时代背景、社会思潮等因素的影响,文物观念整体上发生了重大转变,奠定了后世文物、遗产观的基础。根据概念、价值、功能、所有属性以及保护、利用观念等构成要素的变化特点,中国近代文物观念的演变历程可分为继往、转型和现代化三个阶段,总体呈现出文物称谓逐渐统一,种类逐渐增多,范围逐渐扩大,由注重历史、艺术、经济价值转为偏重历史、科学价值,由传统的欣赏、收藏、交易等功能进一步发展出研究、教育、国家象征等功能,由私藏变为公有的趋势。同时,政府决策人员、知识分子、普通民众等不同社会群体在不同阶段的文物观念不尽相同,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对外观念对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毅鹏 《史学集刊》2003,2(1):30-37
人类明的产生是多元的。工业革命前,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中国形成了带有强烈“自我中心”色彩的对外观念,诸如“中国中心”的地理观、华尊夷卑的化观、封闭自足的经济观、“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的对外认知观念等。这种传统的对外观念体系在地理大发现、西力东侵,人类明格局剧变的形势下,障碍了国人对世界的理性认识,影响了传统世界秩序观的解体和近代世界秩序观的形成,淡化了国人的危机意识,延缓了清王朝近代外交观念的产生,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动发轫产生了巨大的滞阻效应.  相似文献   

9.
近期在安徽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中国报刊与社会历史研究"学术研讨会,以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特点和报刊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为主题,与会学者交流了晚清、民国时期报刊与报人的个案探究,报刊、报刊舆论与社会历史变迁的互动研究,近代报刊生存环境与信息控制的历史研究,以及新闻传播观念史、新闻传播思想史的研究。同时,还对多学科交叉研究新闻史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婚姻是人们一直都在关注的话题,其重要性小则关系家庭幸福,大则关系国家兴亡。近代中国处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婚姻观念也显现出巨大变化,新的观念冲击着人们对于婚姻的再思考,两性关系渐趋平等,婚姻自由观念不断发展,传统家长制下的包办婚姻被打破,这些对于推动男女平等、家庭幸福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曹长香 《攀登》2003,22(1):91-95
中国传统国家主义的发展脉络与特定的历史,地理因素联系在一定,它的典型特征表现于封建皇权社会之中。在现时期,国家主义生存的土壤虽然已不复存在,但历史上所遗留的那些因素对人们观念上的消极影响仍然存在。为此,笔认为,当前关键在于以有效的手段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才能逐渐消除传统国家主义观念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杨月楼案”看晚清社会伦理观念的变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873年上海租界发生了一起良贱为婚案件,此案引起民间人士在《申报》上展开了一场争论。这一争论反映出当时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动中,关于良贱等级身份观念、乡党关系与宗族观念以及法律公正观念的变化,揭示了社会平等观念、家庭独立观念及依律执法观念等近代趋向的社会伦理观念的演生轨迹。生活方式的变动是这些观念演生的社会基础,非正统的民间伦理是其内在源流,而把西方作为富强榜样,则使这种观念变动与学习西方的近代社会变革相联系,反映了与西方近代社会伦理观念相汇合的趋向.  相似文献   

13.
《东西史记和合》是最早的东西历史比较年表,它将中西历史置于同一框架,寻求两者的相关性,并试图将中国历史纳入西方历史。这部年表将中国的循环状历史与西方的线状历史结合在一起。基于线性历史观,中国近代的世界史观念经历了社会进步观、社会进化观、社会发展观三个阶段,《东西史记和合》正是这一发展脉络的起点。从文化交流视角看,晚清世界史观念的萌生是中西文化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欧洲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是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也是一个久盛不衰的学术热点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一代又一代学,从经济发展、制度创新、人口运动、思想解放甚至宗教观念等不同角度,对这种社会转型的原。  相似文献   

15.
崔瑾 《沧桑》2014,(6):46-49
清末民初,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封建帝制的垮台,以及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传统婚姻观念开始出现新气象,在婚姻目的、婚姻主权、家庭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同时,清末民初婚变思潮的兴起和发展,在构建自由平等的婚姻生活,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以及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姚汉昌 《史学月刊》2023,(7):122-132
进步观念是柯林武德哲学体系中的核心观念,同时,柯林武德进步观念也是西方自近代以来进步观念系谱中的重要一环。柯林武德进步观念虽然是建立在以往进步观念的基础之上,但是,柯林武德进步观念以其鲜明的特征与以往的进步观念存在明显区别,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进步观念的内涵。而在两种进步观念不同的背后,是各自所依据的自然观念存在区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曾经盛极一时的思辨历史哲学逐渐走向式微,作为思辨历史哲学核心要素的进步观念一度遭遇冷落。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思辨历史哲学再次回归历史哲学家的视野,对柯林武德进步观念的评析成了深入研究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必要步骤。这项研究拟从柯林武德进步观念入手,分析柯林武德进步观念形成的背景,评析柯林武德进步观念内涵,分析进步观念所依据的自然观念。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外交”与“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即便有个别成功的外交案例,但还是无法摆脱屈辱外交的形象。这除了中国国力衰弱的原因外,晚清政府外交观念的滞后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关于晚清政府的外交观念,以往文章已有所涉及,但一些问题还有待挖掘。笔者试图通过回顾晚清外交观念演变的脉络,探析晚清屈辱外交形成的的观念因素,从而深化我们对观念转变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外交观念。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外交"与"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即便有个别成功的外交案例,但还是无法摆脱屈辱外交的形象。这除了中国国力衰弱的原因外,晚清政府外交观念的滞后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关于晚清政府的外交观念,以往文章已有所涉及,但一些问题还有待挖掘。笔者试图通过回顾晚清外交观念演变的脉络,探析晚清屈辱外交形成的的观念因素,从而深化我们对观念转变的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外交观念。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中国近代走过的历史,民族主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它深深的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可以说,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主导力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进行研究,从民族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近代政治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沈文泰 《神州》2013,(17):49-50
回顾中国近代走过的历史,民族主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它深深的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可以说,民族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力量之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主导力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进行研究,从民族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近代政治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